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医家孙思邈对消渴的诊治,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沿用至今


病因病机方面

饮食不节, 积热伤津

孙氏认为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 损伤脾胃, 脾 胃失运化之职, 积于胃中酿成内热, 消谷耗液。津液 不足, 脏腑经络皆失濡养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中谓: 凡积久饮酒, 未有不成消渴。然则大 寒凝海而酒不冻, 明其酒性酷热, 物无以加。脯炙盐 咸, 此味酒客耽嗜, 不离其口, 三筋之后, 制不由己, 饮 唤无度, 咀嚼醉酱, 不择酸咸, 积年长夜, 酣兴不解, 遂 使三焦猛热, 五脏干燥, 木石尤且焦枯, 在人何能不 渴。

情志失调, 郁火伤阴

孙氏认为长期过度的精神刺激, 郁怒伤肝, 肝气 郁结, 郁久化火, 火热炽盛, 不仅上灼胃津, 下耗肾液, 而且肝之疏泄太过, 肾闭藏失司, 则火炎于上, 精微随 津泄于下, 发为消渴。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中谓: 夫内消之为病, 当由热中所致, 小便多于所饮, 令人 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食物皆消作小便也, 而又不 渴。 又云: 但小便利而不饮水者, 肾实也。肾实则 消, 消者不渴而利是也。

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虚弱

孙氏认为, 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虚弱, 加之房劳过度, 肾精亏损, 虚火内生, 则火因水竭而益烈, 水因火 烈而益干, 终至肾虚肺燥胃热俱现, 发为消渴。备急 千金要方 消渴云: 消渴由于盛壮之时, 不自慎惜, 快情纵欲, 极意房中, 稍至年长, 肾气虚竭。

服食丹药

燥伤阴津致消渴病在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中 也有记载: 贞观十年, 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 既久忽房道强盛, 经月余渐患渴, 经数日小便大利, 日 夜百行以来, 百方治之, 渐以增剧, 四体羸嵘, 不能起 止, 精神恍惚, 口舌焦干而卒, 此病虽稀, 甚可畏也。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 后世关于消渴病之 阴亏 燥热的病机学说实导源于孙思邈。

症候和诊断方面

症候表现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症候表现有较多的补充, 如: 吸吸少气, 不得多语, 心烦热, 两脚酸, 四体羸瘦, 不能起止, 精神恍惚, 口舌焦干而卒, 骨节烦热或 寒, 胃反吐食, 脚弱, 患脚气, 喜发动, 兼渴消, 肾脉细弱, 肌肤羸瘦, 或乃转筋不能自止等。丰富 了消渴的症候学内容。

诊断

孙氏除了根据三多的症候诊断消渴病外, 还对消 渴病的具体病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如: 有人病渴利 始发于春, 经一夏 此法最有益。 是对胃热型消渴 证治的论述。其后的每一论述都代表着一个病机类 型。纵观全文, 孙思邈将消渴病共分为胃实热型、 胃热肾阴不足型、阴虚阳强型、肾虚失固型等。第一次 详细地将消渴病作了病机分型论治。

治疗方面

饮食疗法

孙思邈堪称消渴病饮食疗法的鼻祖。备急千金 要方 消渴指出: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 以 资血气,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救疾之速, 必凭于药 存。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生。 并认为医者应当使病 人懂得如何去调养饮食, 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遣疾 者, 方可为良工; 夫为医者, 当须先洞晓病源, 知其 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强调指出消 渴病有三禁, 消渴 治之愈否, 属在病者, 若能如方节 慎, 旬月可廖, 不自爱惜, 死不旋踵。方书医药, 实多 有效, 其如不慎者何? 其所慎有三: 一饮酒, 二房室, 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 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 不知 此者, 纵有金丹, 亦不可救, 深思慎之。1000 多年前 孙思邈对消渴病的这种食疗观点, 竞与现代医学对糖 尿病的饮食疗法不谋而合, 有异曲同工之妙。

药物疗法

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创制了许多治 疗消渴病方药。孙氏立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之大法, 备急千金要方 消渴共 52 方, 其方药组成中含天 花粉者 23 方, 麦冬 16 方, 地黄 12 方, 玉竹 5 方, 黄芪 4方。所创玉泉丸、玉壶丸、黄连丸等方沿用至今。 孙氏在治疗消渴病方中, 选用黄连、 生地者颇多, 反映 了其治疗消渴病已突破了经典中多从肾气虚立论, 重视使用肾气丸的思路, 创立了清热滋阴治疗消渴病的 根本大法,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活调摄

孙思邈明确提出生活调摄对消渴治疗意义重大, 节制饮食尤其具有基础治疗作用。 其所慎有三: 一 饮食, 二房事, 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 虽不服药而自 可无他; 不知此者, 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孙氏又指出, 消渴患者要注意自我防护, 避免因皮肤 损伤而发生痈疮。 亦忌有所误伤, 但作针许大疮 疮中变成脓水而出, 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 慎之!

预防与预后转归

在预防上, 孙思邈继承了内经中的思想, 强调: 至人消未起之患, 治未病之疾, 医之于无事之前, 不 追于既逝之后。 至于消渴的转归预后, 孙思邈认为 治之愈否, 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 旬月可廖, 不 自爱惜, 死不旋蹱。 意即消渴患者, 生活规律且饮食 控制, 则预后较好; 反之, 如贻误治疗, 生活随意, 饮食 无节, 则预后不良。 总之,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 其学 术思想对后世医家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乃至 世界医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在消渴病的 治疗方面, 形成了自身完整、科学的理论特色, 对今天 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理论与实践 指导,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王孙思邈梓州治消渴
《千金要方》治消渴病方剂浅析
寒水型消渴+“糖尿病”与“消渴病”+“消渴型”糖尿病从“寒消”论治+消渴:“寒消”与“热消”+从古方看糖尿病清热治法+中医降血糖,两周即显效
糖尿病口干口渴口苦 卢永兵连黄降糖汤
《千金方》消渴病证治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孙思邈治疗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初探(二)食疗药治 长服清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