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上最大的坏事,为什么往往是好人做的?

题引:

经济学界曾经提出过一个特别奇怪的结论:


“非洲很多国家的农民之所以饿的吃不上饭,往往是因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太多的粮食援助。”


太不可思议了吧!


明明是你伸出援手为他们“雪中送炭”,结果却导致有更多的人啼饥号寒。


这是事实吗?如果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

㊣洼则盈,敝则新;

(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

㊣少则得,多则惑。

(少便会获得,多便会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所以圣人坚守一的原则,作为天下人的榜样。)

㊣不自见,故明;

(不自存偏见,所以明智;)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为是,所以更加彰显;)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夸,所以有功劳;)

㊣不自矜,故长。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一句】(上)

㊣曲则全,枉则直;


1


先讲“曲则全”,这句话自古以来都被解释为“委曲才能保全”的意思,甚至还衍生出一个成语叫:



“委曲求全”。


以至于只要我们一听到这四个字,脑海里就会自动加载出有关“忍辱负重”或者“苟且偷生”之类的历史人物。


比如卧薪藏胆的勾践、比如钻人胯下的韩信、比如装疯卖傻的孙膑等等。


但是,我现在不得不遗憾地宣布:


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


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2


所谓的“曲则全,枉则直”,如果我们用现代语表达出来就是:



因为曲,所以全;

因为枉,所以直。


那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即“曲”与“全”必定是一对反义字,正如“枉”与“直”分别代表了两种相反的状态一样。


也就是说:



“曲”与“全”二者不仅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还存在词义上的对应关系。


然而,如果我们将“曲则全”解释成“委曲求全”的话。


那么就等于是说:



“曲身忍辱”的手段,来达到“保命全身”的目的。

即是:因为“屈身”,所以“保全”。


可是显而易见:



“屈身”与“保全”二者只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存在词义上相反的对应关系。


所以,这个解释是站不住脚的。


那应当如何理解呢?



3


其实,“曲”的本意是指偏僻、狭小。


比如《庄子·胠箧》里提到一个词叫:


“乡曲。”


就是“穷乡僻壤”的意思。


再比如《诗经·魏风·汾沮洳》有一句词叫:


“在汾一曲。”


就是“在汾水边一个偏僻地方”的意思。


那么现在,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既然“曲”代表偏僻和狭小,那么“全”自然就代表全面和广大。


所以:



“曲”,可以理解为局部。

“全”,可以理解为整体。


也就是说,“曲则全”的真正翻译应该是:



保证每一块砖头契合无间,才能保证整座宫殿的质量无虞。

4


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叫《梓人传》。




讲的是有一个叫杨潜的梓人(木工),在柳宗元的朋友家里借住。

有一天交谈时,柳宗元问他有什么技艺,他回答说:

“我善于鉴别各种木材,度量各种地形,设计各种房屋结构。我负责指挥,其他人负责行动,如果没有我,他们连一栋房子都盖不起来。所以我的薪水,是他们的三倍。”


柳宗元和朋友听了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直到后来有一天:



柳宗元去杨潜的家里做客,床腿突然断裂。

杨潜手忙脚乱地鼓捣了好一会儿,最后却无能为力。

只好叹气说:“明天找专业木匠来修吧。”

柳宗元仰天大笑:“先前以为你是一位能工巧匠,原来也是酒囊饭袋。”


然而几个月后,京兆尹修缮官署,柳宗元恰好路过。



只见一个人,被一群建筑工人四面环绕着。

左手拿着尺子,右手拿着指挥棒。

将建筑图纸画在一堵墙上,一边观察,一边下口令。

所有的工人都以他为轴心有序地运行和转动,完全是一副音乐家指挥演奏的场景。

不一会儿功夫,新官署落成,崭然如新。

柳宗元上前一看,指挥者不是别人,正是在他朋友家里借住的杨潜。

于是仰天长叹道:“没想到杨潜如此高深莫测,他的建筑之道完全可以‘佐天子,相天下’。”



从此以后,柳宗元才算摘掉了有色眼镜,看到了一条朴素的真理:


“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每个人都有局限。

但只要每个人能各司其职,各谋其位,各发挥其一技之长。

那么,就会创造出一个全面发展的繁荣国家。”


简而言之一句话:



做好你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爱默生就曾说过一句名言:



“一个人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幸福。因为你幸福一分,这个世界上的祸害就少一分。”


个人,不就是局部吗?不就相当于是“曲”吗?


社会,不就是整体吗?不就相当于是“全”吗?


爱默生从哲学中悟出的人生之道,以及柳宗元从木工身上悟出来的治国之道,不就是老子所说的“曲则全”吗?


所以,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事:



“莫过于守好本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5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一部帝王书。


所以,“曲则全”无疑是老子对统治者发出“恪守本分”的严重警告。


那么,帝王的本职工作是什么呢?


荀子早就再三声明:



“主道在于知人,臣道在于知事。”


列子也曾多次警告:



“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于自贤。”


显而易见,荀子和列子两位不同时代的先辈,都不约而同地主张:


帝王的本职工作只有四个字:


“知人善用。”

楚汉争霸时期,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会败给不学无术的刘邦?



6


从历史上韩信对他们二人的评价中就可以得出结论:


刘邦曾经问韩信:“如果我当将军,能带多少兵马?”

韩信回答道:“最多十万。”

“那你呢?”

“我多多益善。”

“那你怎么屈服在我手下了?”

韩信答了一句名言:

“陛下不善于用兵,但善于用将。”

——《史记·淮阴侯列传》


其实韩信前面的回答只是奉承的客套话,并不是心里话。


刘邦不懂带兵打仗是历史学界的共识,别说十万,一万都够呛。


不过韩信对刘邦的评价整体上是公正的:


“不自贤,但知贤。”

7


而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正相反:


韩信曾经问刘邦:“大王觉得自己跟项羽比起来,谁更勇武强悍?”

刘邦默然良久,只好说:“我不如他。”

韩信说:“我也觉得大王不如项羽,但是,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大王。”

刘邦问:“为什么?”

韩信说:“项羽虽然叱咤风云,万夫莫当,却不能任属贤将,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 《史记·淮阴侯列传》



显而易见,韩信对项羽的评价是:


“自贤,但不知贤。”


8


可见,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绝不能越俎代庖,为了追求全知全能而去大包大揽。


因为领导越全能,属下越无能,项羽是也;

领导越无能,属下反而越全能,刘邦是也。


一句话,领导者“曲”,则属下“全”。


所以老子才会说:



“曲则全。”



【第一句】(下)

㊣曲则全,枉则直;


1


先讲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官员向宋真宗提议说:

“山西境内有一条运盐的道路,迂回曲折,弯绕难行。

不如另辟新路,直线抵达,省钱省人,还省时间。”

宋真宗一听,频频点头,当即下令道:

“从今天起,盐道要从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一条直路出来。”

当时的满朝文武莫不拱手附和,连声称赞。

只有一个人站出来,泼了一盆冷水。

这个人就是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

司马池说:“几百年来,古人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曲线行驶?一定是有什么不得已的理由。”

当然,如此理智的声音最终被当了笑话来听。

结果新路修好以后,山洪暴发,行驶在直道上的盐车人马全部被淹毁。

——《宋史~司马池传》


其实,不只是宋朝的文武大臣。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有数不清的所谓“理想主义者”的所谓“理想”。


最后都无一例外地撞到了现实的“南墙”,最终撞出了一个千古不易的“谜底”:


没错,这个谜底就是:



枉则直。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两点之间,曲线最近。”


为什么?


因为当你在直线中行走时,最大的威胁其实并非是道路本身的艰难险阻。


而是你在行走的过程中,随时可能会遭遇那无法预知、不可蠡测的“洪水”,突然扑出来袭击。



2


司马池的故事告诉我们:


在人生中,“曲线”往往才是正道,而“直线”往往是死路一条。


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一个成语叫:



“好事多磨。”


而这个成语本来是源于宋代著名词人晁端礼的一句词,原词是:



“从来好事多磨难。”


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的智慧往往源于老子。


3


谈到这里,你或许会有疑问。


司马池的故事,不过是一场普普通通的交通运输事故。


跟人生、跟理想、跟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


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


不仅有关系,而且至关重要。


如果你将这个故事当做寓言来看,就会恍然大悟。


所谓的“崇山峻岭”,不正是代表了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吗?


所谓的“洪水”,不正是象征着我们汹涌难测的人性吗?


每当我们想当然地、以走直线的方式从社会上某一点出发,去抵达一个目标的时候,难道不是总会在半途中遭遇“人性”如洪水一般的强大冲击吗?


孔子说:“苛政猛于虎。”


我说,人性何尝不猛于洪水呢?而且不止是千倍百倍。


4


当然,抽象的表达总是令人难以信服,不如让我们用几个形象的故事来说明吧。



假如你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有一天去自然保护森林里参观。

当你看到来去自如、活蹦乱跳的藏羚羊时,心花怒放。

于是你情不自禁地掏出一些零食,满脸堆笑,准备跟藏羚羊亲密接触。

就在羚羊快要走到你面前的时候,不料工作人员大喝一声:

“拿开!你这是在犯罪知道吗?”

你听得瞠目结舌:“我不过就是想表示一下友好而已,至于嘛?”

工作人员会告诉你:“你是人,偷猎者也是人,你能对它们表示友好,偷猎者为什么不能?你的举动会严重误导藏羚羊,让它们误以为人类都是友好的喂食者,长此以往,它们就会主动寻找人类蹭吃蹭喝。这不就是那些偷猎者们梦寐以求的吗?你说,你是不是在间接地犯罪?”


听完工作人员的训斥,你恍然大悟:



原来,现实跟人的愿望往往相反。

如果你想保护一种动物,最好的办法不是对它好,而是——对它凶。



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算是从“直线思维”的泥潭里走出来,踏上“曲线思维”的阳关大道了,我们也就可以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社会上的“是非曲直”问题了。


比如,关于慈善的问题。


5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个特别奇怪的结论,他说:


“非洲很多国家的农民之所以饿的吃不上饭,往往是因为西方国家提供了太多的粮食援助。”


太不可思议了吧!?


明明是你伸出援手为他们“雪中送炭”,结果却导致有更多的人啼饥号寒。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周教授自然有他的推导过程:


首先,一笔粮食援助来到非洲,谁来发放?


粮食不可能自己直接跑到老百姓的仓库里吧?


所以,只能靠当地的政府机构来发放。


但是问题在于:


那些贫穷的非洲国家的政府机构,往往制度有缺陷,管理不完善,腐败横生。


所以,大部分援助粮其实是被官员们层层瓜分了,真正分到农民手里最多只剩下个零头。


6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问题在于:


这些官员们要的并不是一堆堆最终会发霉的粮食,他们要的是一张张永远能保质的银子。


所以,他们会把这些白来的粮食以十分低廉的价格放在市场上进行甩卖。


那么请问,最大受害者是谁?


当然是那些辛辛苦苦靠种地为生的非洲土著农民。


因为他们的粮食在市场上面对的是官员们“零成本”粮食的竞争,岂能不一败涂地?竞争失败后的他们又岂能不一贫如洗?


所以,西方国家送来的“零成本”粮食越多,非洲农民的生活反而越难过。


然而,你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并没有。


根据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钱楠筠(Nancy Qian)与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内森·纳恩(Nathan Nunn)从1972年一直跟踪到2006年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

“一个国家得到的粮食援助每增加10%,这个国家的暴力动乱程度就会增加1.14%”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



由于援助的粮食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落、各个武装组织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混乱,陷入恶性死循环。



也就是说:


一个国家所得到的粮食援助越多,其犯罪率就越高。


换而言之:



你每援助一袋粮食,就可能导致监狱里多一个犯人。


你以为你送去的是慈善和温暖,其实你送去的是暴力和动乱。


你以为你是爱心天使,其实,你真正扮演的角色是魔鬼“撒旦”。



所以,在没有合理修复一个国家自身的政治、种族、文化、经济或者各种制度上的破绽以前,任何外来的“补药”,都可能变成令其社会崩溃的“毒药”。


就好像一个人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或者基因有缺陷的时候,盲目吃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可能病上加病,甚至赔上性命。


7


显而易见,西方政客们和宋朝的大臣们一样,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说的不客气一点,他们是空想主义者。


他们不懂得曲线迂回,不懂得如何避开人性的陷阱。


他们天真地以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然而,无数的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



在人性的图纸上,两点之间,直线往往最远,曲线才是人间正道。


所以,老子才会谆谆告诫道:



“枉则直。”



【第二句】

㊣洼则盈,敝则新;

1


《诗经·大雅·板》里面记载了一句先王古训叫:


“询于刍荛。”


所谓“刍荛”(chu rao),就是指割草砍柴的小老百姓。


意思是:


明君都是不耻下问的,会亲自向割草砍柴的小民询问和请教政事。


但是,为什么呢?


像尧舜这样智慧超群的千古明圣为什么要向一些“贫衣贱民”请教国家大事呢?


我并不是说“贫衣贱民”的智慧就一定不如尧舜,甚至他们还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尧舜之所以能不耻下问,除了有时候能从这些人的言谈里汲取到一定的智慧之外。



更重要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一种姿态。


这种姿态,就是老子所说的“洼”


如果用一个我们熟悉的形容词表达,就是:


“谦虚”。


因为,一个国君如果没有一颗谦虚的心,没有一个“洼”的姿态。

那么,国家的人才就会渐渐向外流失,流向哪里?


自然是流向一些“低洼”的国度里,流到一些“低姿态的”君主手里。


比如楚霸王项羽麾下的韩信、陈平、张耳等文臣武将,就是这样流到刘邦的阵营里的。


2


其实,一代春秋霸主齐桓公,当年也差点犯过“高姿态”的错误。



齐桓公曾经为了招揽全国人才,在自己宫殿前点燃了一把火炬,通宵达旦,长年不息。

以此来表示自己日夜准备接见造访者的诚意,他的这一个举动还为中国贡献了一个成语叫“庭燎求贤”。

当然,虽然齐桓公此举在成语词典里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整整过了一年,他的宫殿依然没有人来求见。

为什么?

难道是天下的人才已经全被他搜刮殆尽了?

当然不是,齐桓公自己是左思右想,依然想不通。

直到有一天,一位乡野村夫前来“踢馆”,才算是踢醒了他。

齐桓公问:“你有什么才能?”

村夫回答说:“九九乘法表。”

齐桓公:“什么?你好意思来踢馆吗?”

村夫回答说:“其实我并不是来踢馆的,我也知道自己没资格。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这里一年都没有人来投奔吗?”

齐桓公说:“愿闻其详。”

村夫说:“您是一代明君,天下皆知。但是正因为您太贤明了,四方贤士生怕在您面前有一言之失,遭到嘲笑,所以宁可不来。”

——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第十八》


齐桓公这才意识到:


原来自己称霸以后,威名远播,骄气日盛。

一般的意见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一般的人才也根本不放在眼里。

时至今日,才差点导致自己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于是站起身对眼前的这位村夫以礼相待,奉为上宾。


果然,不到一个月。


齐桓公先前门可罗雀的宫殿,就变得门庭若市。


3


“洼则盈”的目的是吸引人才,那么吸引人才的目的又是什么?


当然是为了给自己提意见,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全能的,即使是圣人。


当你自己用当前的思维解决不了眼下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这种用“新思维”取代“旧思维”的过程,就叫“敝则新”。


比如说,就在齐桓公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所以然的时候。


听了村夫的一席话,才终于明白:


人性如水,谁不喜欢居高临下呢?

人总是会选择性地向比自己更低的地方流动,以此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


《易经》里所谓“人道恶盈好谦”说的不就是这条人性规律吗?


因此自己所要做的:


就是当一个合格的“洼”,汇千流,纳百川,等待人才归附。


即使等到的是庸才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


让天下人知道自己恳切真挚的爱才之心。


毕竟投奔的人多了,出“卧龙凤雏”的几率才大。


而齐桓公之前之所以觉得庸才不值一提,是因为怕庸才会降低自己整体的实力。


其实他错了,实力固然重要,但比实力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立场。


齐桓公由于虚心地听取了村夫的意见,从大脑中革除了“实力第一”的旧观念,换上了“立场为王”的新系统,这不就是“敝则新”吗?




【第三句

㊣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


2000年初,哥伦比亚大学的希娜・亚格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马克・莱珀教授在美国加州一家超市进行了一项行为心理学实验。


他们先是在超市内摆放出了24种果酱,结果显示:路过的顾客中约有60%的人在驻足停留;

然后,当他们只摆出6种果酱时,仅有40%的顾客会停留。


但是,在最终选择是否购买果酱时,二者的比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在24种果酱前停留的顾客中,最终只有3%的人掏钱购买;

而在6种果酱前停留的顾客中,却有30%的人掏钱购买。


两种情景当中,顾客的购买率相差了整整十倍。


这项试验证实了一个观点:



一个人面临的选择越多,做决策就越难。



2


为什么?


其实不仅仅只是心理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生物学上的原因。


因为当我们的大脑面临的选择越多,陷入死机状态的几率就越大。


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


“决策瘫痪。”


那么,什么是决策瘫痪呢?


美国天普大学神经经济学家安格里卡·帝摩卡(Angelika Dimoka)曾经招募了一些志愿者来参与试验,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来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


研究发现:


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志愿者额头后面一个负责决策和情绪控制的脑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跃度也会增加。

但是,随着研究人员给予参与者的信息越来越多,突破某一个临界点时。

他们这一脑区的活跃度会骤然下降,甚至停止工作,就好像突然断路了一样。


而在“决策瘫痪”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是放弃,一个也不选。

第二种是坚持,勉强选一个。


这就是为什么顾客在面对24种果酱时,反而更少购买的生物学原因。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



那些勉强选一个的人,后悔的几率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



那些面对24种果酱的购买者,后悔的几率远远大于面对6种果酱的购买者,即使他们具备相同的口味,购买的也是同一种果酱。


为什么?


老子的回答是三个字:


多则惑。”


没错,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3


举个例子:



有一天,你所在的公司免费组织员工去四川九寨沟旅游了三天,你们即使回到家里,依然会沉浸在喜悦之中。

但是,如果公司是让你们自己在九寨沟和西双版纳二者之间选一个,结果会是什么?

你们回到家里,更大的可能是沉浸在后悔的情绪当中。


为什么?


因为你们去了西双版纳,就会后悔无法欣赏九寨沟五花海的浪漫。

你们去了九寨沟,就会后悔不能一睹西双版纳澜沧江的壮观。



没错,当初公司给你的选择越多,你后悔的程度就越深。


你以为你的选择越多,你就越自由。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


你的选择越多,你就越不自由。


因为你是被“选择”绑架了的人质,既然是人质,哪来得什么自由?


4


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曾经通过研究认为:


“过度的选择自由,造成了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下降,甚至是临床抑郁症的增加。”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一编·第二章》


他将这种现象悲观地称作:



“自由的专制。”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美国在2006年进行过一项社会调查:



他们让来自11所大学的毕业生,尽可能多地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工作,尝试形形色色的机会。

结果显示,这一批毕业生即使是找到高薪的工作,满意度依然是最低的。


相对而言,美国国家的另一项关于婚姻的调查则更加出乎意料,结果表明:


在过去,人们对无法反悔的婚姻表示更高的满意度;

而在婚姻自由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的婚姻则表现出较低的满意度。


现在看来,以上所有的实验和调查数据都证明一个真理:


当你只有一个选择时,相对来说,你是最快乐的。


正因为如此,老子才会告诫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5


谈到这里,你或许会反驳:


“你上面所探讨的例子都是一些选择题,但是人生不只有选择题,还有思考题。当我们需要去做一些重大决策的时候,信息越多,决策的正确率不就越高吗?”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20世纪80年代末,心理学家保罗·安德烈亚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做过这样一项投资实验。


他把学生分成两组:

第一组学生只能看到股票价格的变化,无法知道股票涨跌的原因。

第二组学生则完全不受限制,他们可以观看财经商业频道,可以阅读《华尔街日报》,甚至可以去找一些专家请教。

——(美)乔钠·莱勒《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更高明·第五章》


那么,这两组学生哪一组才是最后的投资赢家呢?


6


还有另外一项预测大学生成绩的实验:


预测者依然分成两组:

第一组预测者只有学生们高中三年平均成绩,以及学生们标准模拟的成绩。

第二组预测者则不受限制,他们不仅可以查看学生们所有的成绩单,还可以查看学生们的人格测验结果、职业测验结果以及申请大学时的个人陈述,甚至可以亲自去访问这些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了解。


那么,这两组预测者哪一组才是最后的获胜者呢?


7


实验结果,可能跟你想的完全相反:


在投资实验中:


第一组学生挣到的钱,是第二组学生的两倍。


在预测大学生成绩的实验中:



第一组预测者的准确率,远远高于第二组。


没错,因为第二组的实验人员大脑里运行的信息太多,使得前额叶皮层负担过重,所以造成了“决策瘫痪”


8


原来,我们一直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脑容量”。


或者说的更准确一点,我们高估了大脑在面对理性决策时的运行速度。


其实大脑跟电脑一样,都有它的极限和局限。


我们所要的做的:


就是顺应人类的天性,安装适合大脑启动的系统,加载适合大脑判断的信息,运行适合大脑决策的程序。


9


所谓的“报一”,就是不要让自己陷入选择太多或者信息过载的泥潭中,以致大脑死机,最终迷失本心,做出错误的决策。


也就是说,同样是治国安邦:


在一般的统治者看来,似乎有五花八门的政策可供挑选,有成千上万个意见可供参考。

其实在圣人的眼里,真正的选择只有一种,真正的意见也只有一个,那就是符合“道”。


所以老子说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第二十二章上半部分【完】

作者说:

你若留言,我必奉回。

我听得起最严厉的批评,当然,更受得了最高级的赞美。

愿在这昏天黑地的“无知世界”中,留下你闪光的智慧,送上你振聋发聩的惊雷。

敬请期待哦!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三个半军事家,韩信为什么排名第一?这里告诉你原因
韩信是怎么死的,汉高祖刘邦为什么杀韩信这些功臣
若是没有韩信,刘邦可以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吗?
少年说‖亚亚(199):史记 • 灭楚称帝
多多益善
耻与哙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