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桂枝配伍机理及应用探讨(三)

3桂枝配茯苓

桂枝甘温,既可温扶脾阳以助运化,又可温肾阳、逐寒邪以助膀胱气化,行水湿痰饮之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阳,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痰,曰补中。”张寿颐谓:“桂枝温辛胜水,则抑降肾气,下定奔豚,开肾家之痹着,若是阳微溲短,斯为通溺良材。”茯苓甘淡,有健脾利水,渗湿化饮之功。《伤寒明理论》谓:“渗水缓脾。”《用药心法》谓:“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桂枝与茯苓配伍,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

患者,男,45岁,2009年2月20日初诊。1年来经常眩晕、耳鸣、耳聋,不定时发作。发作则天旋地转,难以挪动,更难翻身,恶心呕吐,颈项疼痛,面色苍黄,闭目仰卧,形体胖大,表情痛苦,神态倦怠,脉象滑短有力,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血压126/80mmHg。曾到医院诊为内耳眩晕症,神经性耳聋。辨为脾虚失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治以健脾化饮,重镇降逆。方选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18g,桂枝9g,白术12g,甘草9g,生龙骨24g,生牡蛎24g,磁石24g,荷叶12g,姜半夏9g,葛根18g,代赭石12g,钩藤18g(后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2剂呕恶停止,眩晕亦减,饮食能进,精神好转。原方去姜半夏,加杭菊花12g。再服3剂后眩晕已除,精神佳,唯耳鸣耳聋。原方加石菖蒲9g,通阳开窍,以善其后。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茯苓淡渗逐饮而出下窍,桂枝通阳输水而走皮毛,白术利湿佐茯苓、桂枝消痰以助温运,甘草和中助茯苓、白术健脾以制水邪。中焦得健、饮邪得祛、清阳得升,则眩晕自止。更加龙骨、牡蛎、磁石、代赭石重镇降逆,安神潜阳,荷叶、钩藤升清祛风,以期眩晕早愈。

4桂枝配饴糖

桂枝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功。《长沙药解》谓:“桂枝,……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本经疏证》谓:“桂枝能利关节,温经通脉。”饴糖甘温,有补益中气、缓急止痛之功。《本草经疏》谓:“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药征续编》谓:“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桂枝与饴糖配伍,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

白某,男,55岁。患胃溃疡病,腹痛已半年余,痛时喜温按,纳差,大便时溏,小便清长,常觉头目眩晕,疲倦,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弦。辨为中焦虚寒,肝脾不和,化源不足。治为温中健脾,和里缓急。药用饴糖30g,桂枝9g,白芍18g,炙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药8剂后腹痛缓解,食欲好转,余症大减。原方加减续服20剂,诸症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按:饴糖甘温质润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君药。桂枝辛温,温阳气、祛寒邪;桂枝配伍饴糖,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里剂—温中祛寒{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麦芽糖 一方,打通体内淤堵,结节、囊肿、包块皆能消
读经典 学名方(二)
【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十七
胡希恕、刘渡舟小建中汤医案
治心先健脾,脾好心自安!妙用张仲景名方,温脾养心,化解冠心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