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祛暑剂:暑天贪凉中寒邪用香薷散;暑热气津两伤了就要选择清暑益气汤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方剂学》第9讲
 

大熊

大熊,理工男,从事医疗大数据工作。有幸十几年前结识并师从中医老苗学习中医,自己和家人都成为中医的受益者。
祛暑剂,顾名思义是治疗暑病的方剂。暑为夏季的主气,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凡夏天感受暑邪而发生的多种疾病,统称为暑病。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素问·热病》讲:“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在学习祛暑剂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暑病的特点和治法。
 


暑病的特点


一、暑病多兼夹表寒
 
暑病容易感寒。为什么?是因为炎热之季人们贪凉,过分吃冷的东西,所以容易感寒,形成寒包火。祛暑解表和一般解表不同,有特定的一些治法。暑病感寒的代表方剂是香薷散,接下来我们会详细介绍。
 
二、暑多夹湿
 
暑天特别是长夏,往往多夹湿,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人在气交之中,多暑病夹湿这个特点,甚至有医家称“暑必夹湿”。所以治疗祛暑的方,经常要结合一些利湿化湿的药。宜既清暑热,又与利水相结合,是暑热之邪从小便排出。暑热夹湿的代表方剂是六一散,而暑热夹湿重证是桂苓甘露散。
 
三、暑为热邪,容易耗气伤津
 
暑气通于心,暑热扰心可以表现为心烦、脉数,这是暑热本身的表现。暑热伤气会见体倦少气,精神萎靡。伤津,则课件口渴,小便短赤,汗多,脉虚数。治疗暑病兼气阴两伤的代表方是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
 

香薷散


一、组成和功用主治
 
【组成】香需,去土(10g);厚朴,去粗皮,姜制(5g);白扁豆,微炒(5g)
 
【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疼身重,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主治“阴暑”。阴暑是什么呢?有阴暑,是不是还有阳暑呢?
 
我们对中暑都很熟悉:大中午、气温高、阳光暴晒,在室外进行高强度活动,然后突然“嘭”倒地上了。这种情况就叫“阳暑”。
 

 “阳暑”产生的机制是:
 
①产热增加,如环境温度高;②散热减少,如通风不良;③适应能力下降,如老年人、产褥期妇女。
 
而阴暑,是夏月乘凉饮冷,感受寒湿所致。
 

这种情况现在挺常见的。大夏天这么热,开空调、电风扇对着吹,睡凉席甚至直接就躺地上,被子也不盖了。
 

吹着冷风、喝着可乐、吃着冰西瓜,还唱着歌,寒伤阳气,中气内虚,暑邪乘虚而入,这种阴寒(冷风、冷饮)导致的中暑,就是“阴暑”。中医对“阴暑”的病因专门有个词进行概括——“贪凉饮冷”。
 
这种阴暑证,在古代不是常见病,夏天想要吃上“冰镇”的东西,那前提得有冰块才行啊。以前又没有冰箱,夏天没有“自然产生”的冰块,这都是上一年冬天存下来的。在家里挖个大地窖存里面,就好像以前卖冰棒的,都是推个车,上面盖个大被子,用来保温(隔绝高温保持低温)。
 

 
所以挖地窖贮冰供日常使用,这都不是一般的“地主阶级”能享受的,必须得是“大地主”皇宫贵族才有的。平民百姓都是阳暑,只有特权阶级才有阴暑的待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这种以前特权阶级才有的至尊享受,我们现在也要警惕了。
 
二、病机分析
 
阴暑证见恶寒发热并见,也就是怕冷和发热同时存在,这是“外感病”的特征性表现。同时,暑天乘凉饮冷,感受寒湿为主,湿邪很容易相引,也就是寒湿在表,引动脾胃内湿,而内在脾胃运化障碍,有水湿内停的病人,也容易遭致外湿,表里同病,产生内在的湿滞脾胃,引起升降失常的表现。具体来讲,水湿阻滞,升降失常,呕吐泄泻。气机阻滞不能正常升降,不通则痛,腹痛泄泻。湿滞气机,胸脘可以痞闷。湿阻,舌苔白腻。所以这一组是湿邪阻滞中焦气机,造成升降失常的表现,内外两组证候就构成了香需散的全部证候表现。
 
从病机来看,它有个特点,一个是暑天感受外来寒湿;一个是表湿引动内湿,造成气机阻滞,表里同病,在治疗方面,既要祛暑解表,针对暑病特点,向外发散,散表寒祛湿,又要化湿和中,和中是和牌胃,恢复脾胃的气机升降。
 
三、方义分析
 
古人是这么概括香薷散的:“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
 
吹冷风造成风寒入侵,那就要解表祛风散寒,所以用香薷为君药。香薷性辛可以发汗(正好毛孔闭塞无汗),味温可以散寒,具有芳香之气可以走表通络,使邪从表而出。有“夏月麻黄”之称。发散风寒的要药是麻黄,但是它的作用太强,不能乱用,中医有个说法叫“用热远热”,就是说大夏天别用太热的药,那不是火上浇油么。因此冬天风寒外感用麻黄,夏天风寒外感用功效相当、药性偏弱的香薷,这叫“因时制宜”。
 
厚朴辅助行气下气,化湿除满,为臣药。行气则头身困重可除,化湿则泄泻可减,除满则胸闷当消。而且可以用姜汁伴炒厚朴,姜汁本来就是辛温的可以帮助发散风寒,生姜又可以温中止呕有“呕家圣药”之称。
 
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为佐药。脾不升清则下泻,胃不和降则上吐,健脾和中治疗吐泻。夏季湿热,所以“暑多夹湿”,渗湿消暑非常贴切。白扁豆微炒可以增加温性治寒,又能增加健脾之功效。
 
香薷散中,夏月麻黄、姜制厚朴、微炒扁豆,三个药,其实透露出组方人的精妙构思,解表与化湿并举,健脾与行气通用,称之为“夏月伤于寒湿的良方”,一点都不夸张。
 
香薷散这个方子没有被制成中成药。原因可能太便宜了,不挣钱;又或许是只能夏天用,适用范围有限,做出来亏本。我们可以考虑自制,按香薷:白扁豆:厚朴=2:1:1的比例,去药店购买,打成粉,需要多少,自己调节总量。每次取用9g,水煎(或者开水冲泡20分钟)服用。也可以加酒同煎(或冲服兑入),目的是增强散寒温通的力量。建议加黄酒,首先柔和不燥烈,其次引药归经入脾胃(有助于治疗吐泻)。香薷散虽然没有现成的中成药,但临床上应用很多、疗效也很好。
 
四、随证加减
 
内热如果明显,可以加黄连清热。水湿比较盛,光是芳香化湿为主不够,像茯苓这类药科技增加淡渗之力,同时运脾可以除湿。若脾虚气虚之人,要加人参、黄芪这类增加益气健脾之效,人参、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容易壅滞气机,加陈皮可以理气化湿。
 

清暑益气汤


暑病出现了身热汗出、口渴心烦、体倦乏力、小便短赤的话,这已经出现了气阴两伤的情况,那就得用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叫王氏清暑益气汤治疗。因为除了王氏有一首清暑益气汤之外,还有一首李氏清暑益气汤,这叫同名方,那是李东垣的,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王孟英的清暑益气汤,王孟英是清朝著名的中医温病学家。
 
一、组成和功用主治
 
【组成】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二、病机分析
 
暑热的天气里,我们身体的“气”和“阴”,最容易受到伤害。
 
中医认为,肺属金,火克金,所以在夏日酷热的季节,很容易出现肺金受克的情况,而肺主一身之气,当肺金受克,则容易出现耗气伤气的情况。
 
所以,有的朋友说,为什么在酷热的天气里,我会变得浑身无力,困倦不堪呢?就是这个道理,此时容易出现气虚的表现。
 
暑热也容易伤阴。是因为在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很容易出。汗是属于体液,是属于阴一类的物质,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都说的是这个问题,如果异常地出大汗,则非常容易导致体内津液的损伤。在津液等阴的物质,损伤到一定严重的程度的时候,阳气才会随之而脱。
 
在酷热的天气,有朋友说,我感到口干舌燥,心烦易怒,手心热,舌质红等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汗导致伤阴的情况。
 
所以,清暑益气汤证的临床表现就是暑热、伤津、耗气三个方面。
 
三、方义分析
 
清暑益气汤证多由暑热伤津所致,治疗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
 
用西瓜翠衣和西洋参联合起来作为君药。西瓜翠衣是西瓜皮外面绿的那一层,擅长请解暑热;西洋参益气养阴,照顾到暑热引起的气阴不足。
 
荷梗可以解暑清热,又可理气宽胸;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荷梗在这里的作用是清利中焦之气。因为整个荷叶的特征是轻清而升,可以生发人体的阳气。但是它的用法有几个区别。鲜荷叶可以清热祛暑,气味芳香,具有透的作用。荷梗着重于治中焦,理气升清,没有透邪的作用。
 
方中的佐药,黄连苦寒,其功专于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滋阴泻火;竹叶清热除烦。
 
甘草、粳米联合起来益气养胃,粳米还能够补充阴液,为使药。
 
四、随证加减
 
如果暑热很重,发热较高,可以加石膏,增加清透量;暑热较轻,可以去黄连。
 
因为本方比较甘润,对夹湿者不适合。

跟老苗学病因病机

今晚,中医老苗在享泰极会员群解读本篇推文,讲解《方剂学》第9讲——《祛暑剂:暑天贪凉中寒邪用香薷散;暑热气津两伤了就要选择清暑益气汤》,该节语音课会上架到享泰极会员课商城,供享泰极会员随时反复听。


享泰极学堂由中医老苗创立,在过去的2019年,中医老苗每天坚持在享泰极公益学堂给广大中医爱好者上课,深受好评!

 

中医老苗

中医硕士,家传中医与学院派的结合,热衷于中医的传播和中医疑难病研究。

中医老苗《方剂学》课共31讲的课程。课程的纲要如下:



方剂学(已开课)
1 方剂配伍有讲究——君臣佐使
2 同为外感风寒表证,为啥有人用麻黄汤,有的人用桂枝汤
3 辛凉解表剂:银翘散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4 败毒散扶正解表,“逆流挽舟”治疗痢疾初起有表证
5 泻下剂: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大便通了,相关问题都顺势解决了
6 和解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与调和肠胃的半夏泻心汤
7 清热剂:白虎汤——清热生津
8 清热剂: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窥坚,活血止痛
9 祛暑剂:暑天贪凉中寒邪用香薷散;暑热气津两伤了就要选择清暑益气汤
10 温里剂:四逆汤——回阳救逆
11 温里剂: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12 补益剂:四君子汤——益气健脾
13 补益剂:四物汤——补血调血
14 补益剂: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
15 补益剂:肾气丸——补肾助阳
16 固涩剂:四神丸——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17 固涩剂: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18 安神剂: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19 开窍剂:安宫牛黄丸 ——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20 理气剂:越鞠丸——行气解郁
21 理气剂:瓜蒌薤白白酒汤——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22 理血剂: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3 理血剂: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
24 治风剂: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镇肝熄风汤——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25 治燥剂: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养阴益气;增液汤——增液润燥
26 祛湿剂:藿香正气散——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27 祛湿剂: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
28 祛湿剂: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真武汤——温阳利水
29 祛痰剂: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略讲)
30 消食剂:保和丸——消食和胃
31 驱虫剂:乌梅丸——温脏安蛔

我们习惯平常看许多养生类公众号的文章来获取知识,坚持了许多年之后,当你面对自己和家人身体问题的时候,你翻遍所有你曾经看过的文章,或者网上查到的各种解决方案,众说纷纭,你就傻了、慌了、对不上号了、没办法了。你就开始怀疑人生,觉得中医好难、好玄呀。

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面提到的只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中医诊法和断法、中药、方剂等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因此,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系统学习各种专病的辨证治疗方法,才能把我们平常看到的中医文章里提到的知识点连成线,连成面,才会明白,为什么治疗肥胖需要从健脾祛湿入手,为什么调理颈椎病可以按摩锁骨下方的痛点……
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能力将看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
因此,我们需要老师带领系统学习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学习笔记116
中医经典方剂7(对症抓药)
方剂学 37讲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四】——经典处方
一轮考点||方剂10 祛暑剂
祛暑剂—{清络饮、香薷散、六一散、桂芩甘露散、清暑益气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