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牧只携步兵便歼灭匈奴骑兵团 为何下场如此凄惨?

李牧只携步兵便歼灭匈奴骑兵团,为何却被君王斩杀?

刘邦建立汉朝后,匈奴一直威胁着西汉的发展。直到汉武帝时期,前有大将军卫青,后有大司马霍去病,二者成了汉朝抗击匈奴的主要功臣。尤其是少年英雄霍去病,第一次征讨匈奴竟然只带了800骁骑,却取得了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的傲人战绩。而早在霍去病之前的战国时期,赵国也有一位将领被称为匈奴克星。更加难得可贵的是,这位将领开创了以步兵大兵团全歼匈奴骑兵大兵团的经典战例,也即影响深远的「以步制骑」的战术。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1]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如此数年,李牧的军队从未出战,但是百姓、牲畜却也没有什么损失。

尤其是秦国和燕国中间的赵国,经常受到匈奴骑兵的烧杀掳掠。当时的赵国李牧考虑到敌我力量上的悬殊,决定用防守来麻痹匈奴大军。对于手底下的士兵,李牧让他们吃好喝好。并且禁止任何士兵去迎战来犯的匈奴骑兵,就这样,每次匈奴喊着杀着来到李牧驻守的城池后,几乎次次都吃了闭门羹。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匈奴不仅将李牧贴上了胆小懦弱的标籤,而且也逐渐丧失了攻打赵国的锐气。不过,手底下吃饱喝足的士兵也觉得主将李牧实在是太懦弱了,甚至有人将李牧的行为告诉了赵国国君。面对赵王的训斥,李牧继续过着酒肉穿肠过,匈奴在心中的生活。

李牧回到雁门郡,故伎重施,匈奴是有劲无处使。

一气之下的赵王,立即让别的将领来替代李牧。没想到的是,当匈奴再次来犯时,这些仓促出战的将领遭到匈奴重创。这个时候,赵王终于明白了李牧的重要性。赶紧三顾茅庐,诚意相邀。李牧回到驻地后,仍然实行麻痹匈奴的政策。并挑选了敌方气势最弱,我方气势最强的时机两翼包抄匈奴,最终将十万匈奴骑兵全部打撒。自此之后的十多年,赵国彻底解除了北方胡人进犯的威胁。太史公的《史记》记载道,李牧的这场大胜后:「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派人趁其不备逮捕了李牧,把他杀了。

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之李牧
【文史频道】金明半: 武安三君之“示弱李牧”
20万步兵能否打赢10万骑兵?李牧用一策略,让10万骑兵全军覆没!
历史上有哪些把死棋下活的人?
“匈奴克星”李牧:雁门关外一战歼灭匈奴十万铁骑
耳边历史(7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