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录音稿II. 壹佰贰拾伍 中国的传统习俗与礼节
     


        习俗的基本定义: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

       礼节,是人和人交往的礼仪规矩。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礼节是人对人表示尊重的各种形式,包括动作形式和语言形式,如握手、鞠躬、磕头等,是动作形式,问候、道谢等,是语言形式。

       一、身边的部分民间习俗

      以前很讲究的身边的民间习俗,现在的人也不是很讲究了,譬如在饭桌上: 

      1. 茶七,饭八,酒要十。就是茶要给客人倒七分满,饭要盛八分满,但酒一定要满满的,就是所谓的十分满。 

      2. 给人倒完茶,茶壶嘴不要对着人(对着谁,表示你在骂谁)。 

      3. 吃饭,不能吧唧嘴(表示对人不礼貌)。 

      4. 吃饭,要守着自己这面的吃,就是在夹菜的时候要夹离自己近的那边不要夹到离别人近的那边。 

      5. 不要只吃一种你爱吃的菜,都要吃一点。 

      6. 吃饭时,不能讲话。 

      7. 要双手扶碗,保持两只手都在桌子上。 

      8. 吃饭时,不能把腿翘的超过饭桌。 

      9. 不要狼吞虎咽。 

      10. 喝汤时不能出声,汤匙不能碗碰出声音。 

      再有就是,和人打招呼。尤其是长辈,一定要说“您”,不能你我他仨。 

      二、男左女右习俗的由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性温柔和属于阴于右。"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男左女右"在医学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中医诊脉,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即使小儿患病观察手纹也取"男左女右"的习惯。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这一沿袭至今的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三、作揖

      作揖,是中国传统行礼的一种形式。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作揖与拱手、抱拳等意思相近。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而拱手、抱拳等更加口语化和随意化,比如拱手相让、抱拳示好等等。

      1. 行礼标准。展臂扶手,至胸前合拢手立掌。男左手前,女右手前,作揖躬身30、45度不等。用于初相见,敬长上,行家礼。只行一个。为常规揖礼。

      2. 行礼方式。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等,也常行作揖礼。     

      古代人作揖的方式有很多。尽管现代人对待传统礼仪没有必要像古代人那样严谨,但原则性的东西不能弄错。男子右手握拳、左手包于其上是"吉拜",表示尊重,用于见面、告别等场合;相反的手势,则是"凶拜",一般用于吊丧。

      四、磕头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旧时,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磕头的形式

      磕头,文言称为"叩首",白话称为"叩头",俗话称为"磕头"。磕头的礼仪形式,按照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矩。

      1. 单纯磕头(单叩首)。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二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而显得尴尬。

      2. 一拜一叩。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3. 一拜三叩。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4. 三拜三叩。 除上述家常礼仪外,还有些与某种仪式相关的规矩,如祠堂中祭祀,不同庙宇中的敬神,祭天祈雨,官场中的多种繁缛礼节等,各有些独特的规矩,而且大多比较繁琐,姑且不论。下面只聊聊过去听说的三个特例磕头(不是影视戏剧编排的那样)。

     (1)敬神、祈福、许愿时的"三拜三叩"。其仪式是: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磕头,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一个头后,起身站立并后退半步;停数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头,即第二个"一拜一叩";依此再做第三个"一拜一叩"。每次"一拜一叩"之间的数秒时间,可以默许一个愿望或同一愿望。

     (2)所谓的"三拜九叩",是拜见皇帝的礼仪。据说民初时,袁世凯及一些大军阀们用过。实际上是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中间有两次起身站立而已。

     (3)某些神秘的会道门,拜坛时也会用"三拜九叩",类似重复做三次"一拜三叩",但手势可能与拱手、合掌不同,中间也不起立,且口中"念念有词",多由司仪或敲击法器来控制节奏等等。

      五、下跪

      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相互叩拜是对等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君王与百官也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势上朝议会,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单方面的三拜九叩,毕竟,自然界和死人是无法还礼的。

      凳子始于汉末魏晋年代,初名为胡床或马扎。到唐明宗时期,凳子有了靠背,叫椅子。到宋代,出现带扶手的交椅,这就是权力的象征。梁山泊有草寇交椅,宫廷有龙椅或者叫御座,成语正襟危坐就是指称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凳子椅子的出现,改变了权力者的坐姿,使相互叩拜的礼节出现了不对称,就有了尊贵和屈辱。

      直到现在,下跪这一礼节还是没有消失,它还在某些场合某些人表达一种崇敬、孝敬、祈求、饶恕、尊重甚至屈辱。      

      下跪,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三十集电视剧《满秋》,衡越演唱的主题曲《跪天跪地跪亲娘》,意义非同一般——孝敬父母,为父母下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拱手礼左右手如何放?
左、右——吉凶不同,作揖千万别错
大年初一 |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作揖、拱手、叉手、万福等中华传统礼仪介绍
大年初一拜年有啥讲究?知道这些才叫懂事知礼
茶桌礼仪,叩指有三礼,带你了解的明明白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