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2 宋瓷 | 五大名窑的釉色之美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音频课。在第一节中,我们从宋代汝窑着手,讲了宋朝的极简主义美学在汝窑瓷器上的表现。本讲中第二节,我们就来谈谈宋代名窑的釉色。

宋代名窑

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宋代名窑,汝窑、官窑釉色如雨过天青;定窑牙白纯净,皆树立了宋瓷典雅永恒的美感。

宋代大体沿袭了唐代以来“南青北白”的发展倾向。明代以来有五大名窑——汝、定、官、哥、钧的说法。汝窑、南宋官窑以天青、粉青瓷著称,定窑精品多进贡到了内廷。钧窑、哥窑以今日的研究而言,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

宋瓷朴实无华,优雅端庄,釉色优美,呈现出的是宋人内敛与宁静的美感,前一讲已提过这与宋代理学、禅学的兴盛都有关联。宋代窑场分布在全国,宋瓷以白、青、黑以及青白等四大单色釉系闻名于世。宋代社会经济繁荣,陶瓷制作蓬勃,陶瓷器为日常生活及居家陈设所需。宋瓷的四大釉色,不但釉色优美,造型尤其典雅。五大名窑之冠汝窑前面已经谈过,这次我们来谈谈其它四个名窑——定窑、南宋官窑(一般又称官窑)、哥窑及钧窑。

定窑

宋代的定窑受到邻近唐代邢窑的釉色影响,以生产白瓷为主。宋人所谓“定窑颜色天下白”,就说明当时定窑白釉瓷器在全国都通行。定窑以河北曲阳为烧造中心,这里古称定州,所以叫做定窑。定窑的釉色莹润牙白,配上浮雕、刻花、划花或印花装饰,素静高雅中增添了纹饰构图的趣味,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北宋时期,定窑就被引入宫中,成为宫廷用瓷。北宋中期后,定窑白瓷浮雕刻花技术有了变化,出现了划花与印花技法。定窑盘碟碗器多采用覆烧技法烧造,就是将器物倒扣烧制,底部满釉,口沿无釉,一般釉面多有流釉痕迹,通称为“泪痕”。因覆烧留有芒口,所以烧造完成后,在口沿未施釉的芒口上镶加金银扣,成为了定窑的独特风格。

▲北宋 定窑 牙白瓷双龙耳方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定窑 牙白莲瓣划花螭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 定窑 牙白印花卧鹿百褶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金(12-13世纪)定窑 印花鸳鸯穿莲碟

由于定窑白瓷流行的时间比较长,存世的数量也很多,以碗、盘、茶盏、茶托以及陈设器等生活用器为主。定窑也生产黑釉及酱釉瓷器,被称为“黑定”、“紫定”,同样受到世人的珍爱。“黑定”、“紫定”近来也颇多出土,瓶、罐、茶盏、盏托之类也多有所见。


北宋 定窑 “黑定”金彩花蝶纹碗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宋 定窑 酱釉“紫定”茶盏及盏托

英 维多利亚‧埃布尔博物馆藏

定窑瓷器的胎土细致结实,色近牙白。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带有“官”字款的莲瓣碗、仿青铜器簋式炉、双龙耳壶、纸槌瓶、梅瓶、玉壶春式瓶等多是传世较为少见的作品,相当珍贵。

另外还有一对定窑白瓷婴儿枕,釉色极美、纹饰极为精致,枕底并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的御题诗一首。这件婴儿枕,婴孩所穿着的衣服十分考究,也是研究宋代衣冠的最佳材料。这种类型存世仅有3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件。

北宋-金 定窑 白瓷婴儿枕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金 定窑 白瓷婴儿枕及底部乾隆御制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我们在这里就再简单回顾一下南宋官窑。南宋叶寘(zhi)在《坦斋笔衡》内曾提到:“……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之旧窑,大不侔矣。”宋室南渡以后在杭州所设的修内司及郊坛下两窑,就是我们今日所说的南宋官窑。郊坛下(宋代祭天曰郊)官窑在杭州乌龟山八卦田。修内司官窑的窑址,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凤凰山老虎洞,因此又称老虎洞官窑。南宋官窑器形、釉色大多沿袭北宋汝窑,其造型典雅,多重施釉。深浅粗细相交的冰裂开片纹是南宋官窑的最大特征。

开片

南宋官窑的釉面大部分有多重开片纹,有深浅疏密之分。其中有半透明好像白色的 “冰裂纹”开片。冰裂开片像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做多角开片。故宫所藏的南宋官窑青瓷弦纹三足炉、簋式炉、长方盆,釉层腴厚,冰裂开片,最具特色。南宋官窑制品以青瓷为主,有仿古青铜造型尊、壶、簋等,也有大量的碗、盘、瓶、炉、洗、文房、茶器、香具等品类,釉色由灰青至粉青不等,器身开片大小不均,但“紫口铁足”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有些伤缺处还可以见到灰黑色胎土及多层施釉的痕迹。

南宋 官窑 青瓷弦纹三足炉、底部及冰裂开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紫口铁足”是南宋官窑的特色之一,因为胎土使用的“紫金土”含铁量高,施釉后口缘及凸棱处,釉自然往下流,造成釉薄处显现深褐胎色,故称“紫口”;“铁足”则是指圈足底部,因为没有施釉,而胎土含铁成分高,因此烧成后显出黑褐胎色。

南宋 官窑 青瓷贯耳壶及底部乾隆御制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青瓷贯耳壶,器形仿自青铜酒器“壶”的造型,底部胎釉相接处呈现出南宋官窑多次施釉的特征,圈足无釉处露出黑褐色胎骨。整件作品造形端整硕大,高37.8公分,堪称传世所见的最大的南宋官窑瓷器。

哥窑

哥窑是宋元瓷器中的另一类型,不过哥窑烧造的年代以及地点,到现在,学界也没有定论。哥窑最大的特点就是:金丝铁线开片。

根据明代文献记载:宋代章生一、生二两兄弟在处州琉田窑烧陶(处州就是今天的浙江省龙泉县),哥哥所烧制的浅白断纹的细碎开片,号称百圾碎,称为“哥窑”。哥窑开片,晚明文人又称其为“碎器”。

元代孔克齐在《至正直记》中有记载:“哥哥洞窑”,并且说到:“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也就是说最近烧的“哥窑”和宋代的官窑很相近,必须要仔细观察,才可以分辨出来。另外在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中也提到:“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对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糙,色亦不好。”元代人已经说到当时烧得好的哥窑作品,与南宋官窑类似。色青、紫口铁足都是南宋官窑的特征。这也难怪至今陶瓷界仍多难辨官、哥之分。


宋-元 哥窑葵口碗及金丝铁线开片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哥窑盛行于元、明两代则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明代诸多文人雅集中但见茶器、花器、香具等多使用哥釉碎器。

在用途上,哥窑器多用于居家、文房陈设,一般器身施灰青色釉,器面满布烧造时,因胎土与釉料收缩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开片纹,成就了哥窑瓷器的特殊风格与美感。哥窑的釉色有灰青偏白,或灰黄等多种色调,而且多带有大小双重、黑黄细碎的开片纹路,这被明、清的鉴赏家称为“金丝铁线”、“金银开片”等。哥窑细碎开片颜色是烧制完成后,再经染色的,明代《天工开物》称开片为“老茶水一抹也”。现今,仿哥釉的黑色开片纹路则是以墨水搓擦而成的。明代以来哥釉碎器深受文人的喜爱,大多是作为书斋清供,比如花器、香具、文房用器等。直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清代官窑瓷器中仍有不少的仿哥釉瓷器。

哥窑属于青瓷系,但是前面已经说过,哥窑的窑址到现在学界也没有定论,有认为它烧制于龙泉县,也有认为是杭州老虎洞窑。目前考古出土的作品,有元代任氏家族墓、洪武四年汪兴祖墓、浙江长兴县明代墓等随葬的葵口盘、胆瓶、贯耳瓶(投壶)等,这些器形也都可以在故宫所藏的哥窑瓷器中找到相应的作品。

元 哥窑 灰青双耳三足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霞紫瑰红

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禹县境内,由于禹县在金世宗二十四年(1184)改名钧州,因此这个地方烧制的瓷器就称为钧窑。钧窑也是宋代名瓷之一。钧窑瓷器突破了单色青瓷的传统,釉面添加或融入了紫红色斑,这也说明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充分掌握了铜元素的还原技术。钧窑的釉层腴厚、乳浊且富有色彩,有红如玫瑰、紫若葡萄的斑纹,和器物本身原有的天蓝、月白等底色相互辉映,呈现出瑰丽多彩的特色。

钧窑在金、元时代以烧制碗盘类居多,不过也有一些玉壶春瓶或匜等酒器类的作品,明初开始常见于宫廷陈设花器,由于釉中含铜成分,因此各类玫瑰紫、海棠红等窑变釉色,著名于世。各式各样的花盆、盆托,种植了宫廷喜爱的菖蒲、水仙等四季的应景植物,瑰丽堂皇,相得益彰。


金 钧窑 青瓷单把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 钧窑 天蓝海棠式盘及底部支钉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的研究,目前仍然有很多分歧,它和哥窑一样,被定为五大名窑都是明代人的说法,宋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但钧窑胎体与汝窑、耀州窑等青瓷系相比,相对粗糙,胎色呈灰黄,烧成以后,口沿、突棱等釉薄处,可以看到灰黄胎色的线条,形成自然加边的装饰效果,颇具特色。由此可见,胎色也是宋瓷的特征之一。

故宫所藏的一件如意形枕上就有紫色斑块,通体呈天蓝釉,釉面浮现出红紫色斑块,形成蓝天彩霞的装饰效果,极为瑰丽好看,难怪乾隆皇帝也忍不住要题诗赞美一番。


元 钧窑 天蓝紫斑如意枕及底部乾隆御制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钧窑瓷器可以依照使用功能分为陈设类花器,和包含碗、盘、瓶、枕在内的各类器皿。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两件丁香紫尊、天蓝玫瑰紫仰锺式花盆底部都有漏水孔,作为花盆使用,全器胎骨比较厚,外表施有蓝紫色的乳浊浓釉,还有一线紫红霞光,釉表多处布满了橘皮棕眼,这类天青霞紫、变化莫测的釉色之美,令人陶醉。钧窑各式花盆、盆托多作栽养菖蒲,及各式盆花之用,但也有没有漏水孔的花尊则是插花的花器。明初开始,常常能在宫廷绘画中,看到使用钧窑花盆植花、插花的场景。清代雍正时期的《十二美人图》中也可以见到整套的钧窑花盆、盆托种植水仙的画面。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钧窑花盆、盆托有些刻有清宫的宫殿名称,如“养心殿明窗用”、“建福宫”、“重华宫漱芳斋用”、“重华宫芝兰室用”等,所以可以了解到,这些花器从明代以来一直就是宫廷的植栽用器。

清 雍正 《十二美人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 15世纪 钧窑天蓝玫瑰紫仰钟式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15世纪 钧窑 天蓝紫斑纹海棠式花盆及盆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钧窑 葡萄紫葵花式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钧窑瑰红尊式花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钧窑在蓝釉中加入铜的成分,施釉时以不规则的点在方式,使其产生斑块状的窑变,明代则用两种釉料互相融合,产生蓝中带红紫,或者红中带紫蓝的斑驳窑变。这种技法在清代时更是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清代“钧红”瓷器成为雍正、乾隆两朝的流行用器,“钧红”是形容如钧窑般的釉色,蓝中带火焰红,虽然是清代开发的釉色,但御窑厂监陶官唐英受到钧窑釉色的启发,则是不争的事实。

清 雍正 仿钧釉兽耳弦纹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 仿钧釉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关宋代名窑的釉色的内容就谈到这里。下一节,我们将一起来聊聊,宋朝人是怎么使用瓷器的。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五大名窑的收藏与拍卖
宋五大名窑作品|宋汝瓷全球只剩67.5件
【解说词】台北故宫(第4集)釉彩千年
雅致生活|瓶花谱(伍)
华夏最极致的审美,都藏在这些传世千年的器物里 | 宋代五大名窑
瓷器“亿元俱乐部”中,怎能少了这“五大天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