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丨万亿级汽车产业重构中,机会在哪里?
userphoto

2023.03.08 云南

关注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前言

汽车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角色也在变化,当前,新的产业链壁垒尚未形成,必须重视供应链重构的机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改变我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局面。


作者 | 方文
图片来源 |  网 络 
后疫情时代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产品结构重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显著提速。

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标志性产品和技术,在疫情前已取得较好的商业化进展。

同时,气候变化与流行病之间有着直接且紧密的关联,疫情进一步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重大结构转型中实现复苏和新的发展,将是后疫情时代全球汽车产业的一个关键特征。

考虑到算力提升、高精度地图发展、相关基础设施协同以及规制优化等软硬件环境的向好变化,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步伐将持续加快。

芯片创业窗口期即将关闭

芯片制胜之道不只在芯片,更在软件。如果是 L2+ 或 L2++ 的自动驾驶方案,几乎要投入数亿元。

目前,虽然国内在芯片领域的创业团队不少,但车规芯片是一个高投入、高壁垒的行业,需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长期投入,对创业者素质要求极高。

从2022年初开始,围绕芯片的热潮开始褪去,创业的窗口也关闭。

2023 年和 2024 年是关键节点,新竞争者再难入场。

因为支持 L4/L5 的自动驾驶芯片开始量产交付,搭载车型也开始销量爬坡。

如今的中国芯片行业就像 1999 年的互联网,未来 10 年会诞生比肩英伟达、英特尔的芯片巨头。

这意味着芯片行业还有大量的机会和人才需求,但现实是国内芯片行业人才依然有缺口,急需大量的芯片设计、验证、软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现有材料体系迭代是机会

近年来,锂盐价格的快速上涨和确定性的大规模需求增加,吸引大批资金涌入,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其中,产能扩张是当前动力电池竞争的核心逻辑。

除了增加产能,动力电池主要是通过现有材料体系的迭代升级和结构革新,推动能量密度提升,实现增效降本。

动力电池的机会在于,在三元和磷酸铁锂体系里,做各种小创新。

围绕三元和磷酸铁锂体系的创业公司团队大部分来自此前的头部电池公司。即便是这样的团队也已经很多,竞争也很激烈。


换电/快充方案一同竞争

面对挥之不去的续航焦虑,业界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以特斯拉和小鹏为代表的高压快充,以及以蔚来和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换电模式。

作为典型的重资产行业,目前换电站企业尚未进入盈利期。

当前,换电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目前各车企电池包尺寸不一致。

不过,要做好换电,除了要掌握核心技术与生产研发,还要为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可持续商业化运营服务。

目前,换电站运营核心壁垒在于,换电站的位置以及运营商的借款成本。

充电行业的重点是提供有价值的充电服务。

不管是充电,还是换电,目前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续航和补能的焦虑。

不过,它们也在不断地进化中,竞争的焦点从最初的[跑马圈地],到如今的精细化运营。


行业发展将会带动多领域进步

现在的汽车,除了硬件,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同样是硬标准。

[新汽车]将催生新供应链体系,例如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相关技术正逐步占领汽车研发的重要地位。

不要在旧的供应链中思考,要打开思路,去发展新汽车需要的新技术。

产业法规标准的日渐丰满,能更好的匹配技术迭代的速度,对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直接利好。

在政策、市场环境、产业链的加持下,中国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更具备规模化、商业化的能力。

汽车产业价值延伸,重塑产业新生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站在了新起点,产业格局正在被重构,全新的产业生态将是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

纵观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技术和产品的重要突破都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切配合的结果。

每个车企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重新建立新的与零部件企业的关系,未来同一供应商给不同厂家提供外形相似,但内涵不同的产品,这一现象将很可能大量出现。

总体而言,以国家力量推动的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趋势越发明显,正在重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分工的新格局。

汽车产业是全球融合度较高的产业,智能新能源汽车将催生汽车产业新生态,重构全球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同,也催生了与智能化、网联化加速融合,多领域融通的新型产业生态。

未来处于万物互联和软件主导的发展环境

没有零部件产业,就没有汽车产业,两者同样重要。过去,汽车产业注重零部件质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它正在全面重构,成为有生命的,自我进化的产业。如今,软件变得更加重要。

未来汽车产业特点,是区域特性主导的全球化竞争。新汽车将基于数据、场景、依托生态进行个性化定制。产品开发、用户运营服务必须本土化。

所以,本土化、区域化以及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将成为新型供应链建设的主旋律。

拥有强大软硬融合能力及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走得更远。

随着汽车产业的变革,中国汽车要打造软硬融合、生态下协同发展的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安全既是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也是确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最大挑战。

结尾

整个汽车行业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主机厂整车研发、设计、制造,协同供应链,或者协同零售网络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发展到现在有更多新产业出现。

在行业的大变革下,只有技术融合、开放、创新才是迎接下一个新时代挑战的核心。

部分资料参考:经济日报:《我国汽车产业链加速重构》,极客公园:《万亿级汽车产业重构中,属于你的机会在哪里?》,远川研究所:《被重构的汽车产业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锋基金虞锋:冬天只是个季节,PE要把握好timing
宝马高乐:产业互联网面前,车企要如何构建核心竞争力?| 问答新十年
2022年不仅晶圆产能缺,设备、封测、基板……都缺
盛世昊通分享关于汽车缺芯的一系列思考,产业链升级势在必行
汽车行业框架:棋至中局,探究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底层逻辑
你真的读懂了SF MOTORS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