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把手教你写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手把手教你写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今天带来的作文题是“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附范文,最后附上最新的素材。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日前,杭州图书馆引起了无数网友和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杭图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

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慨叹,公共图书棺零门槛开放本来就是正常之事,也巳做了多年,瞬间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值得反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立意


【立意提示】

这则材料立意的侧重点是强调对这件事的“反思”,即馆长褚树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发的“慨叹”:公共图书馆零门槛开放本来是“正常之事”,却被人视为“不正常”而引发高度关注,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立意角度】

①着眼于网友、媒体的反应与馆长态度的反差来思考,网友和媒体对杭图零门槛开放这件正常的事情少见多怪,恰恰证明我们很多时候是生活在一个常识匮乏、尊严缺失的社会。只有当本该正常的现象成为社会的常态时,我们的社会才真的成熟了。要学会尊重别人,更多地关爱弱势群体。
②着眼于有些读者的说法来思考,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受辱感”?他们的偏见、他们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高贵感、优越感究竟来自哪里?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③着眼于材料中所特别强调的阅览群体“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来思考,这种现象说明底层民众也有精神生活的渴求,关注弱势群体,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需求。
④着眼于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来思考,若想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具备“底层意思”,关注并服务于底层民众。公共服务设施要惠及全民。
⑤着眼于褚树青的回答来思考,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捍卫每一个人拥有平等的权利,也是捍卫每一个人的权利。

【参考立意】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2.弱势群体的权利也需要尊重
3.共享创造和谐
4.社会呼唤人文关怀
5.公共服务应惠及全民
6.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画龙点睛】

让尊重之花绽放,让平等之花缀满和谐枝头,关爱弱势群体

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他们,怀一颗平等之心,善,莫大于尊重,让平等的光辉温暖人间,求知权利,人人平等,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尊重之花永不凋零,关注弱势群体,书写和谐篇章

尊重之花开满心田,扬尊重之帆,驶向和谐彼岸,尊重之美,知识零门槛,重拾尊重,让尊重的芬芳溢满人间,生命因尊重而高贵,尊重无门槛,尊重是金,“零门槛”引发的思考,同在一片蓝天下

【精美开头】

尊重,如一抹冬日的阳光,可以温暖身体的冰冷;尊重,如一缕春日的和风,可以吹散心头的阴霾;尊重,如一曲动听的音乐,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人生路上,与尊重偕行,共享途中花开的馨香。(《与尊重偕行》)(尊重他人是一种高贵的涵养、处世的态度、高尚的品德)

尊重是春日和风中一泓清澈甘甜的泉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尊重是炎炎夏日里一缕清凉爽快的微风,轻拂去人们的烦恼;

尊重是心中一枝永不凋谢的花,永远吐露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尊重——一枝永不凋谢的花》)



例文欣赏解析


尊重暖如春


当《人权宣言》宣告人人生而平等时,尊重使封建等级土崩瓦解;当残疾人当选为人大代表时,尊重使哂笑歧视冰雪消融;当杭图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时,尊重使中华大地温暖如春。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尤其是要尊重弱势群体,我们的世界将会更加美好。(评:引材料,亮观点。排比有气势,语言有力度。)

我们要尊重身份低微的人。身份的低微不代表人格的渺小。无论别人的身份是什么,我们都应当尊重他。著名女作家三毛曾在西属撒哈拉偶遇一位哑奴。当这哑奴的主人,所谓大官以对牲畜的方式对待他时,三毛对他一家人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奴隶、罪犯等常受到歧视的人,他们虽然身份低微,但他们也有人格。尊重与自己身份不同的人,这个世界,会多一点阳光。(评:四环节——分论点、作阐释、举例子、做点评。旗帜鲜明,言简意赅,典型精当,点评到位。)

我们要尊重有“缺陷”的人。身体上的残疾不代表心灵的灰暗,残疾人也能谱写生命的辉煌乐章。邰丽华的母亲坚持让女儿与正常孩子一起生活,虽然幼小的邰丽华常常遭到小朋友的议论与笑话,但她以坚韧的毅力拼搏奋斗,最终以《千手观音》的华丽舞姿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身残志坚的品格值得任何一个健全人敬仰学习。尊重有“缺陷”的人,发现他们的美,世界会多一点彩虹。(评:叙议结合,叙宾议主,不蔓不枝,说理透彻,既独立成段,又上下勾连。)

我们要尊重不同职业的人。各种职业都是平等的,无论是清洁工、拾荒者,还是送报人、农民工。每个人的汗水都是无价的。杭图允许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因为在知识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都有学习读书的权利。正如古代的放牛娃也可以在牛背上读书,北大的门卫也能上大学,知识不会因为职业不同而拒绝任何人。尊重不同职业的人,连无生命的知识都能做到,最为万物灵长的人,能不汗颜?尊重不同职业的人,平等地对待他人,世界会多一点温暖。(评:本段以议为主,行云流水,富于变化,论述严谨。)

尊重暖如春。不论身份高低、是否残疾、职业如何,每一个人都应当得到别人的尊重。没有能力尊重别人,有权选择离开。唯有尊重,世界才能温暖如春;唯有尊重,世界才能鸟语花香;唯有尊重,世界才能和谐美好。尊重他人吧,让生活更美好。(评:呼应题目,首尾圆合,强调主题,总结全篇。)



其他例文参考


关爱弱势群体


他们是流浪者,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他们是拾荒者,食不果腹犹遭白眼;他们是农民工,默默奉献却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对弱势群体的平等相待,是杭图给予公众的心灵鸡汤。关注弱势群体,我们携手同行。

李灵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天空。“民工潮”依旧汹涌,为生计所迫的人们背井离乡,扛起行囊,也辞别家人殷切的目光。由民工潮引发的便是留守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李灵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投入到希望小学的建设中。许湾乡希望小学正式成立,身为校长的她耗尽积蓄,又为孩子们的课外读物发愁。于是在酷暑难耐的烈日下,她骑着三轮车收购废旧书刊,那一幕令人潸然泪下。眼前是孩子们希冀的目光,肩上是无数父母沉甸甸的期盼,80后最美乡村女校长为我们诠释了爱与力量。

“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践行承诺,关爱民工。近年来,随着高楼大厦的修建,包工头与农民工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已听得太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直受到侵犯。可是孙氏兄弟“新年不欠旧年债,今生不欠来生债”的承诺掷地有声,这是社会的良心标杆。大雪封路,哥哥一家罹难,弟弟强忍悲痛,将工资一一结清。承诺无价,“信义兄弟”只剩下独自一个,雪落无声,但承诺打在地上铿锵有力。对农民工的承诺,孙氏兄弟用生命践行。

热心公益事业,是李连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作为享誉国际的武打巨星,李连杰用自己的努力燃起公益之火。亲身经历海啸的他明白灾难的顷刻爆发意味着什么。2008,汶川地震,“壹基金”向无助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民间公益组织向社会交出了答卷。前不久,壹基金终于有了独立法人资格,它的关爱之旅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一句话,一个眼神,一块钱,一份关爱,给人不灭的希望。

关爱弱势群体,不只是“嫣然天使基金”,不只是范冰冰对盲童的救助,不只是萨布利亚·坦贝肯跨越民族的付出,更应该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温暖之火,点亮他们的人生,驱散前行的阻碍。

关爱弱势群体,需要社会,需要你我携手同行!

 

图书馆与天堂


如果问你天堂应该是怎样一个模样?相信很多人会说,那里应该有锦衣美食,那里应该有豪车别墅,那里应该有LV、GUCCI、奔驰、宝马……所有人世间能想象的美好,那里都应该拥有。而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则认为:“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多年以前,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是有共鸣的。对于一个爱书的人、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图书馆里有大量的宝藏,它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的很多奥秘,它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无比愉悦。而且,这些宝藏是免费的,我们完全可以按需而取,而不必担心囊中羞涩。

然而,现实却是,公共图书馆——这么一个本应属于大众的美好的地方,许多人对它却是疏离的。图书馆自身的很多发展与进步都鲜为人知。就如现在红遍网络的“乞丐准入图书馆”的“新闻”,其实早已是几年前的事。

对于这次小风波,我觉得有两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既然国内很多图书馆都是对公众完全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那为什么这次事件的焦点会发生在杭州图书馆呢?真的只是偶然事件吗?我觉得,是偶然,也是必然。

杭州图书馆被网友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我觉得,这次让人感动的地方,并不单单是“让乞丐进馆”这个层面,而是当有普通读者无法接受乞丐在旁读书而找到褚馆长,认为允许乞丐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时,褚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可以选择换个区域。”这才是真正让人暖心的地方啊。

正是因为杭州图书馆除了宣称“允许任何人入内”的时候,真正做到了平等尊重每个人的权利,才成为了这次事件的焦点所在。而如果其他图书馆虽标榜“对所有人完全开放”,但当你衣衫褴褛、一身灰尘地出现在那里时,得到的是歧视的目光与待遇,那么,又如何能让人感动呢?

其二,既然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几年前就已经对公众完全开放,那么为什么公众对此却知之甚少呢?图书馆自身是否有责任呢?

5年前,我曾亲身接触过杭州图书馆的褚馆长,听他讲述自己对图书馆工作的理解和思路。其中有一点很让人思考。他说:“图书馆面临一个危机,不是互联网,而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不如书店”“纳税人养活了你,但效益那么微;书店自己养活自己,但社会效益那么大。”图书馆的利用率确实值得思考。

你说你几年前就实施“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你说你的现代技术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你说你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去建新馆;这些大量硬件投入之后,图书馆是否做了足够的工作,去让这些花纳税人的钱而购置的设备,更方便、更贴心地为纳税人服务呢?

图书馆是一项公益事业,但它也应计算成本与效益(主要是社会效益),运用企业运营的方式,去做营销,去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让更多的读者去使用,真正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不是等着读者去发现图书馆的好处。这样绝对对不起纳税人为你所花的钱。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但愿这个天堂般的地方,能真正拉近我们与它的距离。


延伸阅读


作文要求“将你的看法写一篇评论”,实际上就规定了文体,那么“明确文体”就是按论说文的文体规范来写。这则材料来看,有两种写法,一是立论,谈正面的观点,支持、赞赏杭州图书馆的做法,并加以论证,说明支持的理由;二是驳论,先指出某些读者的错误认识,加以批驳,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这两种写法,可以用其中一种行文,也可以综合起来写。

材料并无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没有激烈冲突。但是,没有“故事”可能也是最好的故事。

举几个写作的角度:

之所以此举坚持了十年,是希望借此告诉人们:“人人生而平等”。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可以在精神上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机构。

“史上最温暖图书馆”凸显特有的公共人文关怀。可以改变、教育一些人。“人人生而平等”不是一句空话。

对于这些“特殊”读者,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一不论是保安、清洁工,还是管理员,全都认同,说明平等已是普遍认识,已深入人心。

在知识获取上,“让每个人都有汲取知识的权利”,这才是图书馆的职责。知识改变人,知识改变世界。

之所以对此举无法接受,归根到底还是观念问题,认为图书馆是“高雅”人的活动场所,阅读是“文明”人的举止,正是这种关于“高等”和“低劣”的偏见,才使得“消灭低等民族”的悲剧得以产生。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

不可否认,杭州图书馆的“流浪读者”中,有部分是来消磨时光的,但也确实有酷爱读书看报的人。其实我们图书馆从早到晚在这里消磨一天的人挺多。很多学生在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一天,住在附近的中老年人也常来“蹭”一天的空调,有的读者看书累了趴桌上或者坐沙发上打个盹,都是常事。流浪者在这里做的事情,和其他读者没有区别。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这条消息引起热议。有识者认为杭图的做法击中了“社会软肋”。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这里暴露的到底是哪些“社会软肋”?

面对杭图的做法,部分高端读者选择离开。精英们担忧,如果是读书,当然可以;如果乞丐和拾荒者是来聊天,休息,蹭空调呢?建议设立专区和附加门槛条件。乞丐也是城市管理者纠结的,这些年关于乞丐的新闻经常是某地警方提醒市民谨防乞丐行骗,某市政府为迎接国际会议把全市乞丐“集中起来”直到会议结束之类。

杭图馆长褚树青说:“图书馆是一种公共产品,必须遵循公平原则。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政府投巨资建的图书馆,很多在冷清中坚守,要么书很少,要么人很稀,甚至将部分房间改为店铺出租给私人。服务质量难如人意,环境建设、管理不到位。(《中华活页文选》)

杭图的做法及相关新闻触动了公众神经的敏感部分,让我们看到了在图书馆小社会中的大社会缩影。(应该联系材料,从“公民的权力和尊严”、“社会平等”、“公益服务”、“社会精英的价值观”、“国人的阅读状况”、“歧视底层民众”、“图书馆事业发展进步”等角度分析问题,指出“社会软肋”所在。各角度分析示例如下:

①公民的权力和尊严尚未得到普遍保障。从乞丐等被“集中”管理和行为的条件限制等相关表述可以看出。

②社会平等在某些领域可能还只是一个口号。“高端读者”、“精英们”、“乞丐和拾荒者”、“城市管理者”等词语暴露出不平等现象(等级观念)。

③很多图书馆管理、服务状况令人担忧。材料表明,图书馆硬件上去了,但图书馆事业却没有取得应有的发展。图书馆应该从自我为中心的旧模式向公众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

④“社会精英”价值观有偏差,甚至显得很自私。“高端读者”选择离开,“精英们”提出“门槛条件”,暴露出脱离民众的趋势。杭图馆长褚树青这样受人民欢迎的精英还不够多。

⑤国人的阅读状况令人忧虑。“图书馆在冷清中坚守”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⑥歧视底层民众的现象不光发生在“精英们”身上。材料中很多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公众的容忍和熟视无睹助长了这一风气的继续存在。

⑦公益事业的服务质量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让人振奋,又让人郁闷。希望有更多的人敢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这样的话。

(深刻程度不是答案的决定因素,探究角度也不限以上几种,扣住材料又言之有理的即可得分)


素材:杭图和拾荒老人


进图书馆前洗手的拾荒老人不幸离世

大部分收入捐资助学


央广网杭州12月22日消息(记者李佳 庄胜春 浙江台记者陈征北 东阳台记者马华彪)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拾荒者“看书前”自发洗手》。不知大家对这篇报道还有没有印象。去年11月,它曾引发广泛关注,报道主人公——一位75岁的拾荒老人,每次进图书馆看书前,都会自觉地把手洗的特别干净,这位老人名叫韦思浩。

今年11月18号,韦思浩老人在过马路时不幸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一周前、也就是12月13号经抢救无效去世。老人离世后,他的女儿整理遗物时才发现,老人竟匿名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捐资助学。

媒体笔下的他是:“拾荒老人”。

杭州图书馆新馆不需要任何证件、自由进出,暖气开得很足。两个提着大包塑料袋、流浪者模样的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三楼是专题文献中心,最后一排桌子那儿,是韦思浩生前常坐的地方。十多年来,他每周都会有几个下午泡在图书馆、一直到闭馆。中心工作人员戚晓黎回忆,老人爱看报纸和时政传记类的书,他曾帮老人找过《曼德拉传》。

戚晓黎说,老人外貌上就像一个拾荒的,但他看的书不是那种消遣类的。他会在推荐书目中稍微逛一逛,有的时候直接到服务台来问,《曼德拉传》是他有印象的。

老人很瘦,头发留的很短、并没有全白,穿一件暗橙、有些掉色了的上衣、灰突突的单肩包挂在胸前,看书的时候眼睛贴得很近;身旁的地上,放着一个一米多长的竹竿,几个塑料袋装得满满的挂在一头——这幅拍摄于一年前的画面,至今还留在很多人的脑海。“看书前,他会把手洗得特别干净”——这样的细节,更让人们动容。

杭州市图书馆文献借阅中心主任寿晓辉说,他们对读者唯一的要求就是爱护书籍,并没有“洗手”这一强制性的规定。

寿晓辉说,这里完全免费、平等、无障碍这么一个理念,让人家感觉到没有障碍,可以随处阅读。老人对书的爱护和学习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

应老人要求,当时的报道给他用了“章楷”的化名。那时他曾说自己“时常心情抑郁,要通过看书读报暂时忘记忧愁,一看到正能量的文章,就会高兴很久。”而在图书馆里的年轻学生眼里,老人本身就是正能量,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榜样。他特别好学,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拾荒老人真正的职业是:“韦老师”。

杭州万家花园小区,老人的住处。保安形容他是个“沉默的老头子”,常常早上八九点独自出门,晚上11点多才回来。住户们也只有模糊地印象——他总是拎着袋子翻垃圾箱。

住户说,他是很沉默的一个人,走进走出,居民们也不认识他,只知道他在垃圾箱里翻东西,前面背一个包后面背一个包。

但实际上,老人1958年毕业于当时的浙江师院中文系(现为浙江大学),先后在东阳市万苍农中、浙江省医药学校、杭州市朝阳中学(现为夏衍中学)任教,1999年退休。退休后,早年离异的他独居杭州,生前拿着每月5000多元的退休工资。那他究竟为什么要拾荒呢?或许,这与他的另一个称呼有关……

从未谋面过的孩子们以为他是:魏丁兆。

11月18号下午6点02分,老人在小区门口的斑马线上被一辆出租车撞倒,经抢救无效去世。截至发稿,责任认定书还没有下来。悲痛中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却发现了老人的另一个名字。

韦汀说,他的小包里有捐资助学的卡,包括一些学生给他的信,结对的助学卡上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址,信封上写的名字都不是他的名字,叫“魏丁兆”。我们还在说是不是他捡来的,可是后面信打开,里面又叫“韦叔叔”“韦老师”的,跟他汇报学习成绩。包括希望工程、青少年基金会给他的回信都是写“魏丁兆转”,其实是转给他自己,都没有“韦思浩”这三个字出现。

二女儿韦汀整理出来大大小小捐资助学凭证几十张,其中最早有94年的、一次捐了三四百,也有近年的,一次捐了三四千。遗物中,还包括一张签了名的遗体捐赠志愿表。

老人的这套房子,是去年刚分的。女儿们要帮他装修,他却怎么也不肯,一直住着毛坯房,女儿们从外地来看他,也只能去住外面的宾馆。不理解、压力、敬佩……女儿韦汀对父亲的感情有几分复杂。

韦汀说,自己读不起书,很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资助一分钱,但是他资助别人却真的是这么大方,其实自己的姐姐其实有点埋怨他。之前无意中搜到微博,杭州图书馆有拾荒老人,然后看到相片才知道说的就是父亲,到父亲新搬的家里面,才知道他有这个行为,捡拾这些废弃物去变卖。自己心里有压力,更敬佩他匿名捐赠的行为。精神境界上和他的差距还是很大。

让我们记住老人的真名:韦思浩。

韦思浩,生于1940年11月,卒于2015年12月13号,一生爱书成痴,骨灰已回家乡东阳,落土为安。

韦汀说,要说评价父亲的一生,可以说用他的墓志铭比较合适吧:“勤学本科任讲师,清贫助学匿名行”。希望他一路安安静静地走好,然后在另一个世界能静静地看书,静静地阅读,也许做他喜欢的这个职业——教师,教书育人。唯一一个希望就是在那边他不要过得太清苦,能够幸福,能够享受天伦之乐。

这样一位普通的拾荒老人,两次打动了我们。一次因为读书前特意洗净的双手;一次因为发生车祸才被发现的捐款。我们没有机会再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但我们知道那里一定安静、祥和,充满阳光。老人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一定永生!

不少人提议,杭州图书馆应为老人立像。我们也觉得,不妨在图书馆的某一个位置留下他的印记,刻上老人的真名:韦思浩——韦编三绝的韦、思想的思、浩然正气的浩。让那些祈愿“爷爷走好”的网友们知道去哪找到他读书的桌子,让那些受他资助的孩子知道去哪里感念他宁静的爱心。


来源:语文月刊(ID:yuwenyuek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书馆不拒乞丐“旧闻”引热议:让拾荒者有书读
图书馆不拒乞丐流浪汉
杭州市图书馆,十年不拒绝乞丐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一则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示例作文
向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致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