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晓余: 坎




周末两天假,一半在路上,一半在医院。

医院里住着两个人,一个是我父亲,74岁,在黄石广慈老年病医院,因为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一个是我姑姑,父亲的亲姐姐,78岁,在阳新县人民医院,因为脑出血,之前就曾中风。

先到黄石看父亲。父亲几天前刚刚由家兄棒棒医生从黄梅弟弟家接到黄石,住进专门的老年病医院。弟弟弟妹对父亲的照顾已经非常用心了,但终归不是专业的。不久前黄石新开了一家专门针对老年病的、医养一体的广慈医院。医院就在棒棒家和工作单位之间,往返必经,步行一两分钟左右的路程,且这家老年病医院刚好与棒棒所在的医院有业务往来,相关人员也很熟悉,难得的机会,棒棒在反复考察了解后,决定把父亲接到黄石去接受专业的护理。

就在计划接父亲去黄石期间,之前中风恢复得还不错但依然行动不便的姑姑,在家摔倒后脑出血,一度昏迷不醒也住进了医院。所以,我和先生利用周末,去看两位长辈。

在广慈医院见到父亲时,他正在熟睡中。叫醒父亲后,他看起来意识并不是很清醒,转到黄石第二天,父亲因为感冒发烧,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均不是很好。因为人就住在医院,有棒棒亲自照看,我倒也不是很担心。醒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父亲才认出了我,只是依然没什么精神。这期间,医院院长和照看父亲的医护人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对父亲的照顾和护理情况。父亲之前卧床较长时间,身上已经出现轻度压疮,这个是无法避免的,非专业人员也处理不了,在广慈医院经过医生专业处理,已经明显在痊愈之中。

广慈老年病医院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医院环境好,不是普通医院那种感觉和味道,整个环境很温馨、舒适、人性化。我们在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医院为老年病人准备的各种场所、设施以及治疗、护理安排,真的非常让人放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已经是不可避免,一代独生子女都即将面临父母老去带来的种种问题,人均寿命增长,随之增长的是养老困境,有些甚至与钱无关。比如我父亲,真不是钱的问题,之前在弟弟家时,是根本请不到合适的护工。弟弟弟妹都有工作要做,就算他们不工作在家专门照顾,也做不到专业护理。最后请到的护工,也只能是照看一下日常的吃喝,专业?想都别想。

专业与不专业,差别非常大。照顾父亲的护士刚好是黄梅人,她跟我介绍专业照护与非专业的区别,让人感慨,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护理方法,就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以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问题为例,在家照顾时,就是靠纸尿裤加上不断的洗换床单来保证老人基本清洁;但在医院则不一样,父亲没有用纸尿裤,病床上也能保持干燥清洁,房间完全没有一丝异味。加上医院的专业病床、专用洗澡设施等,老人在这里得到的专业照顾,是子女的孝心无法比的。医院还有活动区、康复中心,我们看到许多老人聚在宽敞明亮的活动区吃饭看电视闲聊,能自理的自己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不能自理的坐在轮椅上,由护理人员喂食;父亲身体状态恢复后,也可以由护理人员推出来活动、晒太阳,这实在比让老人孤独地呆在家里好太多。

看到医院的环境、老人们的状态,我心中颇多感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只怕也是将来可能要选择的生活方式!

人到中年,我们的父辈大都有了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就在这几天,我的父亲和姑姑、几个朋友的父母,都出现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大家都奔波在家与医院之间,生活质量就别提了,无一不是心力交主瘁、各种焦虑。所以听同事心疼自己七十多岁的父母还坚持在老家种菜养猪、周末回去时非要替子女做一桌菜、一生辛苦不会享福时,我让她赶紧别这样说!人到老年,还能劳动、还能自己管好自己、还能替子女做点事,就是最大的福气了!像我父亲这样什么事也做不了,才是真正的痛苦,对他自己是,对我们子女也是。

别说父母还能种菜养鸡,就是还有力气吵架,也偷着乐去吧!

在广慈医院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到阳新看看姑妈的恢复情况,决定是否要忽悠她和姑父也来这家老年病医院。


表弟妹到车站接我们后直接送到医院,姑姑躺在病床上,以我的观察是半清醒状态。姑父反复问她认识我不,她一直没有说出我的名字,也是后来才艰难说出一个“向”字,她有意识,但估计是断续的。

我们看到的姑姑已经是昏迷两天后情况逐渐好转时的情形。姑父和表姐表弟们24小时轮流照顾姑姑。他们也都是人到中年,特别是表弟一家,弟妹是中学老师,还带着班主任,他们的女儿今年高考,夫妻二人每天就在单位、自己家、父母家、医院来回跑。所幸姑父身体还算健康,照顾姑姑的很多工作他都亲自承担。但他毕竟是82岁的老人,我们大家都担心拖垮他的身体。

吃饭的时候,姑父说到姑姑的病情,情绪颇为激动,他说姑姑如果就这样去了,他完全不能接受,他过不去这个坎。两位老人从恋爱到结婚,相亲相爱相濡以沫60年,他受不了姑姑先离开他。他说他只希望姑姑能挺过这次,再坚持两年到八十岁,两人一起离开。姑姑昏迷期间,姑父就握着她的手在病床边为她唱《喀秋莎》唱《关睢》;姑姑醒来后,姑父不时凑在她耳边跟她说话,替她擦洗身体,悉心照顾,没半点怨言。那些怀疑爱情的人,我想说:别怀疑,只是你没有。

姑姑于我,亦姑亦母亦友,不只影响我的成长,还曾救我一命。

小时候,姑姑姑父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外面的世界。虽然他们那时并不是生活在城市甚至连小镇都不是,我去过姑姑姑父以前工作的学校,真的是山中破旧的乡村学校,去一趟最近的枫林镇,要走十多里山路。我小学时去姑姑家,姑姑带我走过那条山路,比我黄梅老家还偏远。但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喜欢去姑姑家,喜欢姑姑和姑父,他们代表着一种精神生活、一种非物质的财富。

姑姑和姑父都是教师,喜欢读书,更爱买书藏书谈书,这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和棒棒。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奶奶去姑姑家小住,竟然带上当时还在上学的我同去,现在想想也是奇葩!更巧的是,那天我们在轮船上,竟然碰到姑姑,当天还是她40岁生日。上学期间,我在姑姑家住了大约一个月,功课就由姑姑教我,除了功课,就是大量看书,每天看得昏天黑地。回到学校后,功课也没拉下。

后来上师范,暑假也会去姑姑家小住。姑父爱好收藏,除了藏书,还集邮,收集各种东西。印象最深的是他家订阅很多杂志,《山海经》《大众电影》《大众电视》等,我姑父有个好习惯,每年还会把全年的杂志做成合订本。我那时看书速度快,看杂志尤其是,我姑父爱惜书,怕我给他弄乱了,一本一本地从箱子里翻出来发给我看。姑父特别喜欢晒他的藏品,得空时就会把他的书啊、邮票啊拿出来炫耀。或者炫耀他的另一爱好:唱歌,唱外国歌。他会唱一些俄语歌:《喀秋莎》《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我最早就是从他那儿听来的。姑父的这个爱好一直保留到现在,还加上吹口琴。他走到哪儿口琴随身带到哪儿,喝酒吃饭聚会,兴致来时,便要来一首俄语歌,而姑父几乎就没有兴致不来的时候。不光聚会时,他有时还自己吹口琴并录下来,在家人微信群里放给我们听。我们反正也听不懂词,由他忽悠。近年他老人家又学了日语版的《北国之春》,好像还有不知哪国语的《哎哟妈妈》。八十多岁,精神头比我们还厉害!

姑父在枫林中学当了多年校长后,放弃所有职务到高中教语文,一般人很难做出他这样的取舍。他是非常优秀非常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退休后还被返聘回去教了十年书,不用听课,以我们对姑父的了解,他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可能不喜欢!姑父特别幽默搞笑,且一本正经、随时随地、信手拈来地搞笑。虽然自己书读得多文化素养高,他却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生活着,甚至带点天真,连路上听到别人闲聊,他兴致来时也会加入进去搞笑。家族聚会时只要姑父在,他就会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他的种种事迹,那是全家人的开心一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对姑父的种种无厘头,姑姑也常常是津津乐道,笑得失态。与姑父不同的是,我姑姑知识面很宽,还非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小时候跟她一起出行,她总是一路给我们天文地理生物历史地讲,并陪我们一起玩。我印象很深的是某年我去阳新,看到她家一本杂志上有一个好看的双肩包,随口说自己做说不定也能做出来。我姑姑一听,马上去街上扯了布回来,跟我一起比照着书上的图,边琢磨边裁裁剪剪,缝纫机一踩,竟然真的做出来了!后来我弟弟上高中时还用了几年。她的这种性情,对我产生深远影响,很多人都说我像姑姑。

1987年,上师范的我生病,班主任打电话姑姑,她到学校一看我的情况,立即带我去黄石看病,医生几乎认为我无救。因为在黄石不方便,姑姑又把我带到阳新,住进人民医院(就是姑姑现在住的医院),进院时检查我的血色素只有2.3克,我记得给我抽血化验的是姑姑的一个学生,她在我手指上扎了两针都没有血出来,当时还悄悄问姑姑我是不是患了什么绝症。现在回想,如果不是姑姑接到老师电话后当机立断,连我父母都没通知,直接带我去医院检查住院输血,世上哪还有我?姑姑带我从黄石坐车回阳新时,我因为极度贫血,人一直是恍惚的,视力模糊,之前黄石医生已经警告,小心我在路上就不行。姑姑真是有勇气有担待,她一路抓着我的手陪我说话,一到阳新,立马安排我住院输血。好在我当时年少能扛尤其是能吃,住院当天晚上,姑姑的朋友送来饭菜,我记得自己像猪一样吃了饭菜各一大盆,姑姑看我那么能吃,表示非常欣慰。若非那样能吃,估计也没命了。

所以后来姑姑一直跟我父母说:她17岁以前是你们的女儿,17岁以后是我的女儿。

这样开朗乐观善良正直的我姑姑与姑父,也终于双双要面对人生的坎了。


这是谁都在经历的坎,姑姑姑父是幸运的,他们携手60年后,共同面对人生的坎。比起我父亲孤独地躺在那儿,姑姑有姑父,姑父有健康,他们幸福得多。

但姑父再健康再乐观,也终究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我极力劝说他,要改变观念,等姑姑出院后,两人一起去广济老年病医院。姑姑一个人去,姑父是定然不会同意的,那医院的环境,姑父也是可以一起住的。若在家,他一人基本没办法照顾姑姑起居,更别说专业了。交给医院专业人士,他在一边陪护,是最好的选择,对姑姑好,对姑父好,对子女也好。我父亲也在那里,大家可以天天见见面交流交流,说不定对身体康复还有帮助。尤其是作为医生的棒棒就在身边,姑父与棒棒既是姑侄,更是忘年交,他常称棒棒为“向东兄”,俩人凑到一起就爱喝酒吹牛,不亦乐乎。在我们几个晚辈的忽悠和强烈要求下,姑父已然动心,答应等姑姑出院,就联系去广慈医院的事。相信这专业的医护,能帮助姑姑姑父度过眼前的坎。


离开阳新回家,一路想着我父亲、姑姑、姑父,我们生命中最亲的人,曾经以为他们似乎会永远在那儿的亲人,终将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不由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生命中的有些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和面对的,概莫能外。

只是槛内槛外,可不是妙玉清高的自封。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是在槛内的时候好好珍惜罢了。


姑父唱关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大姑家去
[黄石文坛]肖爱梅的散文《缅怀我的大姑》
父亲病危,儿子哭着求姑姑带上自己,我害怕再见不到他了
亲人变成仇人,我做的没有错
“人有三不亲,姨父、姑父”,另一个是谁?说了你别不放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