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响彻唐诗的笛箫之声,人生起伏回响千年,尽在龙吟之中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唐诗三百首,作为唐代大文化背景中一朵美丽的奇葩,从古自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从笛箫情缘的角度宏观她,仅仅展示出了唐诗三百首魅力海洋中的一束浪花而已。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将怨字用于“羌笛”和“杨柳”之间,使塞外的荒凉气氛更显悲壮,增添了凄冷的色彩。此时的羌笛是一个活物,借羌笛的悠怨之声,表现戍边将士的苦闷心情,苍茫悲凉中,表现了极其阔大的境界。《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从军行七首唐代: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象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这缕缕笛声,透出一种名士的幽怨、静寂情怀,更是唤起征夫怀乡思妻的导火索。幽幽笛声直入征夫的内心深处,离愁别绪如沉淀物受到冲击一般,久久不能平静。

塞上听吹笛唐代: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西北不长梅花,而《梅花落》勾起了戍边将士的思念江南故乡之情。虽然战乱已平息,然而将士之苦闷并未因此而减少。

古意唐代: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好男儿厮杀战场,谁不想建功立业,激昂之极。一支出塞曲在羌笛的笛管中悠悠流进将士们的心窝窝,顿时泪如雨下,人内心深处的感受因笛声而起涟漪。其实,谁都想拥有一份平和的生活,而在这种战乱的境况中,不勇战沙场,又能如何,结尾以辽东小妇的一曲出塞曲结尾,有很强的感染力。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月色如霜的夜晚,芦管声引起了征人遥望故乡的动作。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淮上与友人别唐代: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时此刻,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何处”应上“二十四桥”,表现了想像中地点不确定的特点,且以问语隐隐传出悠然神往的意境。这幅用回忆想像织成的月明桥上教吹箫的生活图景,不仅透露了诗人对扬州繁华景象,令风流才子们醉心不已的生活的怀恋,使得全诗人透出一股冷艳的独特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三百首中的笛箫诗篇
笛声悠扬,写笛10大名诗排行榜,李白仅列第二,因为榜首水平太高
侠客为何爱吹箫
唐诗|边塞篇(二)*
笛声袅袅,谁家玉笛暗飞声
描写笛声的诗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