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别人嚼过的碎片化的知识,滋养不了自己;书还要自己读,一本一本读|黄益

早晨5点,被《见证:我亲历的改革开放》一书勾牵,起了床。

昨天本打算读完这本书的,但因为与中华书局朋友聊另外一件事,零点过后,还未读完。为确保精气神饱满,我选择了将最后几十页留到今天来读。

刚刚打开手机不久,就看到朋友圈里,一位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与文字相配的,是一张图,图里每一本书都有打开的痕迹。出于老师的职业习惯,给朋友的微信下面点评了一句:“书要一本一本读。”

读罢《见证》一书,觉得给朋友点评的话应该提醒更多自己的朋友,于是,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这个世界的知识多吗?多。

所以,有些人会看着中国每年几十万种图书的出版而裹足不前,估计没有人敢像苏轼当年那么狂傲地说“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而即使是连欧阳修都要“让出头地”的苏轼,写出这一对联,立即就被长者善意地加了4个字,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了,何况我们现在。

然而,这个世界上的知识当真那么多吗?并不是那么多。

世界上真正多的,是知识的构建体系。一如我们能感知的这个世界,生命体都是碳基生命,只是因为体系不同,便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但了解了系统,便能对同一体系的事物纲举目张。

所以,懂得读书的人都知道,知识是有体系的,是有门径的。如果找到了门径,就能迅速系统掌握一门知识,由表及里,再由已知推未知,把握知识信息的全貌。张之洞《书目答问》便是一本教人读书门径的书。

陈垣先生的学问,从《书目答问》起步,其弟子来新夏先生也因《书目答问》获益,并进一步对《书目答问》进行了深入研究,是以有了《书目答问补正》《书目答问汇补》等书的问世。

有了门径的指引,如果能够安安静静去啃读一本书,慢慢地理解各种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明白这本书的逻辑。在这个基础上继续跟进同一领域的其他图书,便能找到此书与他书的逻辑……找得久了,就能学会在看似完全没有关联的事物中找到逻辑关联。此时,创新便自然而然生成。张光鉴先生《相似论》所解决的问题,无非如此。

时常认为,如果一个人读书,都能建立起自己的阅读体系,那么,这个人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如果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打牢基础,再进行知识拓展纠偏,那么,这个人将会成为这个领域响当当的人物。在知识信息完全能立足的情况下,再有了心胸的拓展,那么,一代大家就产生了。

我热切盼望着,钱学森之问,能因为读书门径的掌握,逐渐在中国转化为现实。

黄益2019年1月4日晨,写于德州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目答问》:读书指南,治学门径(附劝刻书说)
张之洞说读书:贵在精博 宜有门径 多读古书
张之洞的《輶轩语》和《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指导治学门径的文献目录学类名著
《书目答问》:刊布古书求不朽
钱穆:近百年来诸儒论读书3/张之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