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种植手术中的钛网选择——满毅副教授


满毅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

  在种植手术中,引导性骨再生(GBR)通过使用骨支架材料及屏障膜,选择性排除组织上皮及结缔组织植入而使成骨细胞增生,从而扩增牙槽嵴骨量,为后期种植体植入做准备。而目前常用的方法如可吸收生物膜等,常常会出现无法维持形状、无法获得足够骨增量的情况。

引导性骨再生


图1 引导性骨再生技术


  在临床中,骨组织与软组织会竞争性的充填种植体周围区域,而软组织的生长速度一般比骨组织快,从而造成种植体周围缺乏足够的骨,所以80%的患者都需要进行植骨。

  1993年,引导骨再生(GBR)概念被提出,其原理是根据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将屏障膜置于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在种植手术中,引导性骨再生通过使用骨支架材料及屏障膜,选择性排除组织上皮及结缔组织植入而使成骨细胞增生,从而扩增牙槽嵴骨量,为后期种植体植入做准备,即提供一个屏障,屏蔽掉软组织,使种植体周围区域都会形成骨壁。

GBR成功的原则


图2 GBR成功的原则


  首先,GBR要求有一个一期的愈合和无张力的缝合;其次,应能够维持种植体周围的空间以及隔离细胞;再次,是应有充足的血供;最后,要求有创口及种植体的稳定性。
  目前GBR技术存在的缺点为,绝大部分GBR使用的是胶原膜,而骨粉是粉状物质,很难支撑和维持住种植体周围的空间,即缺乏成形能力,存在折叠、塌陷的可能,患者术后的说话、咀嚼等行为很容易造成骨粉的移位,故GBR术后患者唇侧丰满度常明显下降;同时,单颗骨膜钉很难抵抗周围的力量,而对于单颗牙的种植手术,又无足够的空间放置足够数量的骨膜钉。胶原膜的暴露很容易造成感染,从而使成骨量大大下降。
  有文献报告,无暴露成骨量平均为3.01mm,黏膜暴露成骨量为0.56mm,GBR的吸收可达40%。
  为了避免GBR的这一缺点,具有一定强度的钛加强的聚四氟乙烯膜(ePTEF)被应用到临床中,其可以很好地维持种植体周围的空间,但其缺点为由于完全隔绝了表层软组织与下层骨组织间的交通,所以其表面黏膜组织难以获得充足的营养,较容易出现裂开等问题,有学者报道,使用ePTEF的GBR,有37%的病例出现并发症,12%的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钛网的选择

  1985年,波尼(Boyne)等人使用钛网及髂骨颗粒状松质骨进行植骨,跟踪3~15年,随访发现骨吸收为10%~20%。
  对于不同钛网,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动物实验:在犬的下颌骨外侧使用大孔钛网、小孔钛网、可吸收网3种钛网,在术后1、2、4个月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为,成骨量从大至小依次为大孔钛网、小孔钛网、可吸收网,软组织生长从多至少依次为可吸收网、小孔钛网、大孔钛网。
  钛网具有一定的厚度(0.1~0.6mm),便于切割和塑形,且有足够的力学强度。缺损部位越大,钛网厚度也应越大,一般情况下,0.2mm厚度的钛网可以用于绝大多数病例。

钛网与可吸收生物膜


钛网可维持轮廓外形

  钛网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控制引导骨再生的轮廓外形,临床使用时可将钛网放置成为希望的形态,并且能够保持这种形态。

钛网可获得更多的骨增量
  使用钛网,骨的增量可以达到高10mm,宽10mm,可以满足种植中对骨的需要。
  有学者研究,钛网植骨后,75%患者的骨粉完全整合,仅有15%患者骨粉吸收(植入骨粉体积);菲利普(Philip)等对钛网辅助种植治疗患者术后追踪3~10年,牙槽嵴高度仅降低10~20%,牙槽嵴厚度降低临床估计为15%;杰赛普(Giuseppe)等对钛网辅助终止治疗患者术后3~8年后,影像学调查显示,平均骨吸收量为1.58±0.48mm;马里奥(Mario)等对使用钛网与未使用钛网植骨后骨吸收量进行研究,结果为使用钛网骨吸收量为0.9±0.8mm,未使用为1.9±1.1mm。


钛网可降低感染风险
  钛网由于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自洁,降低了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大量研究指出,钛网辅助成骨,即使钛网暴露,临床及组织学水平观察少见感染。钛网与新生骨之间存在一层结缔组织――“假骨膜”,Philip等发现“假骨膜”由于钛网的隔离与台网表面的软组织而黏膜下分层,并由此提出利用这层膜形成颊黏膜皱襞,从而替代前庭沟成形术。


(我们将在今后的微信中继续介绍应用钛网的骨量变化、钛网的暴露、预防钛网暴露的措施、钛网的临床应用等内容,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


满毅,副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种植科主任,种植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口腔种植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常委。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导师宫苹教授,2009年随瑞士伯尔尼大学固定修复学系主任布雷格(Bragger)教授学习,2010获国际种植学会青年学者奖励,2010-2012年于美国塔夫斯(Tufts)大学牙学院被聘为临床讲师,2011-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口腔种植的外科和修复工作,注重结合不同的软、硬组织增量方法和个性化修复技术,恢复患者对美观和功能的要求。通过对临床工作的总结,改良多种种植外科和修复技术已发表在国际外科学和修复学杂志,在口腔种植、口腔组织工程技术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在临床论文和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国际、国家、省部级课题。


(今日口腔小编根据满毅副教授讲座内容整理,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第63期05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植骨盖膜后应该如何固定骨膜
基于Urban教授的理念- 香肠植骨技术在水平向骨增量上的应用
一步一步提高GBR可预期性的临床指南
【争鸣】GBR 植骨效果的远期稳定性是否优于自体骨移植?
美学区即刻种植联合钛网引导组织再生1例
种植牙系列问题解答(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