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56——铁路前言&唐胥铁路(二)

  探寻中国近代建筑之56——铁路前言&唐胥铁路(二)

  2010-04-29 19:56阅读:169

  唐胥铁路:

  对于开平煤矿资源,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有着极高的评价,同时他在自己的旅行手记中还提到:“那里需要很好的交通手段。以西一百里外就是运河畔的芦台,煤炭可以从那里用船运到大沽。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必将出现在这一地区。”1875年,在英籍工程师莫里斯的陪同下,李鸿章的亲信唐廷枢实地考察了开平一带的煤炭资源。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这时煤炭的运输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铁路正是诞生于十九世纪早期的英国矿冶行业,这也启发了本就对修筑铁路充满浓厚兴趣的李鸿章修路运煤,唐廷枢计算了各种交通工具的成本、运力、竞争性得出了“开平煤矿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的结论,这进一步增强了李鸿章修筑铁路的信心。1879年,李鸿章上奏,请求修筑一条从唐山到天津北塘河口的运煤铁路。起初,朝廷同意了李鸿章的请求,李本人也欣喜异常,并任命开平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KinderClaudeWilliam)负责修筑。但就在筹办之时,顽固派的阻挠使清廷统治者收回成命,修路计划宣告破产。筑路不成,李鸿章退而求其次开挖运河直通海口运煤,可是当运河挖到胥各庄时,却因为地势陡峻而被迫停工。这条运煤大动脉乃是开平矿的生命线,工期的耽搁使李鸿章寝食不安。他再次上奏朝廷,请求修筑由开平矿区经唐山到胥各庄的一小段铁路,以连接运河。因修路地段靠近清东陵,李鸿章特别提出,火车用骡马牵引,以减小噪音避免震动先祖。清政府同意了李鸿章的奏请。

  1881年6月9日,是中国铁路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天,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开始动工修建。路基工程竣工后,施工方于7月1日,在唐山钉下了铁路的第一颗道钉。1881年11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竣工。铁路的轨距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4英尺8英寸半的标准轨距(1.435米),钢轨每米重15千克,枕木采用当地的榆木材质,路基用附近采集的石灰石铺成,工程共耗资十一万两白银。1881年11月8日,唐胥铁路举行了盛大的通车庆典,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金达设计的“中国火箭号”简易蒸汽机车牵引着一辆改装的“花车”完成了中国自建铁路上的第一次运转。

  庆典结束后,火车头被勒令禁止使用,畜力又成为唐胥铁路的牵引主力军。这严重阻碍了铁路的运营效率,李鸿章只得上奏朝廷,请求改用蒸汽动力牵引火车。这时的清王朝边疆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开平煤承担着清朝舰队补给的重要任务,因此提高唐胥铁路的运输能力已是迫在眉睫。清廷解除了对火车头的禁令,并同意从英国购置了2台蒸汽机车,唐胥铁路改用蒸汽机车牵引,并开办了客运业务。而一些顽固派官员在受邀乘坐火车后,对这一新事物的非议声也是日渐衰微。1883年的 《天津贸易报告》指出:“在夏天的几个月中,铁路运营良好,客运明显增长。但是在于天津和其他港口的交通方面却完全失败。……为了获得完全的成功,公司所需要的是与天津之间更好的交通手段。”以上内容,也为唐胥铁路的延长奠定了基础。

  中国运营时间最长的车站——胥各庄火车站


  今天的胥各庄站只是北京铁路局下属的一座不起眼的四等小站,但它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因为它是中国运营时间最为悠久的一座车站。1881年,胥各庄站建成,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28个春夏秋冬。胥各庄站连接运煤运河,它也成为中国最早的铁路、水路货运中转站。历经1976唐山大地震,今天的胥各庄已经不见当年的踪影,但站牌上的那三个字却已悄然走过了一个多世纪,而从未更改过。胥各庄三个字之于中国铁路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它在行政区划上的意义,它是中国铁路的零起点,它见证了中国铁路一百多年来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先进。

  胥各庄站还诞生了中国第一个铁路工厂,这个工厂就是今天著名的中国北车集团唐山机车车辆厂的前身。

  唐山南站:

  从胥各庄站的站牌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唐山南站的字样,那么这座车站与曾经的唐胥铁路唐山站有什么联系吗?

  1882年初,唐山站竣工,站址位于今唐山市内天桥东侧老站道口处,是一座十分简易的车站,经营客运业务。不过由于开平矿区无度的开采,造成唐山车站的路基塌陷,影响到了行车安全。1907年,在老站的西侧,一座新唐山站竣工了,站址就位于今唐山南站处。这是一座具有英国中世纪风格的建筑,阶梯式的大山墙,哥特式的尖拱形窗户,站房中部二层平台上的垛口式护栏,以及转角处的圆柱形碉堡塔楼,无不透露着威严和庄重,搭配暖黄色的外墙使建筑立即褪去了中世纪沉重的外衣,显得格外亲切。

  解放后,这里依然是唐山火车站的站址,无数在唐山站上下车的人们都流连于这座欧式韵味浓郁的站房。可是,在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短短的几十秒内,这座建筑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和唐山这座城市一起从人们的视线中消逝。1978年,唐山人民在废墟上重建了车站,并命名为唐山南站。

  值得回味的是,地震并没有摧毁所有老唐山站的建筑,如今在唐山南站依然屹立着1922年修建的旅客天桥,1939年修建的水塔,和五十年代修建的候车雨棚。这些地震遗迹,让我们得以去凭吊逝去的唐山站和曾经的那座唐山。

  (水塔)

  (雨棚)

  (天桥)

  唐胥铁路运营后,清朝统治者对铁路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大转变,开始“毅然兴办”铁路。不到十公里长的唐胥铁路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尝到修筑铁路甜头的李鸿章及时进言慈禧太后,请求延展唐胥铁路。李鸿章初步的规划是向北延伸到山海关,向南延伸到天津,最终南段于1888年通车,北段于1893年通车,津榆(山海关又称榆关)线贯通,这就是后来京奉铁路以及今天京哈铁路的雏形。

  塘沽南站:

  塘沽南站是唐胥铁路延长线一座车站,作者本拟把对它的描述放在京奉铁路部分,但考虑到本身唐胥铁路和京奉铁路就有先后承继的关系,再加上有121年历史的塘沽南站是现存中国最早的保存完好的车站建筑,它身上绚烂的光环与唐胥铁路悠长的历史相得益彰,索性就放在这部分向大家介绍了。

  开平矿的煤炭绝大部分是经由运河运至海河口,然后从塘沽港运至各地,塘沽出海口在北洋系的战略规划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李鸿章沿海铁路的规划中,唐胥铁路南段延长线早已圈定了塘沽一站。1888年4月,塘沽站建成。站址临近海河老客运码头,处在海河入海口处一段弯道的顶部,所以,铁路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大的90°拐弯,今塘沽南站附近有个地方叫“老弯道”就源于此。1943年,京山(北京——山海关)铁路改道,塘沽站与京山正线分离,以一条5.2公里长的支线与正线上的新河站相接。京山铁路的里程也因此缩短了5公里。但曾经辉煌一时的塘沽站也日渐衰落。1958年,新河站更名为塘沽站,原塘沽站改名塘沽南站。

  塘沽南站旧址位于今天津市塘沽区新华路86号,站区占地总面积有2万平米,站房占地面积1595平方米,有侯车室、办公室、货运室、转运室、食堂等。主体为砖木结构单层英式建筑,外墙由青砖砌筑,入口处立高大的山墙,水泥拉毛墙面,顶部为高大的双坡屋顶。站区内一座小楼的门楣上,还清晰地刻有英文“TANGKU”的字样。小站历经121年历史,仍保留当年的风貌。

  (站外)

  (站房)

  (站内)

  (尽头站)

  (雨棚&支架)

  (站区小楼TANGKU字样)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北塘秘密登陆后,于15日占领了塘沽站,清军和义和团义军与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但终因兵力不足,寡不敌众。20日,俄国铁道兵部队抢修被毁的塘沽到天津铁路,7月7日,联军的列车开行,穷凶极恶的侵略者源源不断的从这里踏上火车进犯京津。塘沽站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屈辱的一笔。

  解放后,塘沽南站的货运业务主要是服务于天津港第三港埠公司进出口业务。客运方面,为了方便天津港区职工上下班,铁路部门开通了从天津经塘沽、塘沽南到港区的小票列车,人们亲切的称之为“塘沽短”。这趟小火车一走就是近半个世纪,2004年10月7日,最后一趟“塘沽短”正点开出,塘沽南站的客运历史宣告结束。2006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曾经一度被人遗忘的塘沽南站又一次成为了世人关注的地方。我国从美国通用公司进口的青藏铁路专用机车头在天津港顺利登陆后,从塘沽南站出发,奔向它的目的地西宁。如今奔驰在雪域高原上的这些机车不会忘记,他们在中国停靠的第一座车站,就是塘沽南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滦钩沉】李鸿章视察铁路前后
老龙头、新开河、赵家场、塘沽、静海,清代天津竟有这么多火车站
塘沽南站塘沽南站始建于1888年,为唐胥铁路延长线的终点站,同期修通塘沽-天
清朝建的火车站,运营114年,接送旅客100亿次
老照片里的唐山火车站
唐山站——中国第一个火车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