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班牙游记之十三

走进西班牙的大教堂

人们形容在国内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那么到欧洲去旅行,下车参观的就是教堂了。

我们小的时候,教堂是不开放的,对于教堂紧闭的大门一直有着一种神秘感。第一次踏入教堂是在韩国仁川,但那是一个现代化的教堂,从建筑形制上,你并不能感受到那种传统教堂的神圣感。

后来在上海参观过徐家汇和佘山的天主教堂,但总感觉在中国的土地上看西方的教堂,不是那么一种滋味;也在墨尔本哥本哈根进教堂去过,但都是匆匆一瞥,时间上很仓促,况且澳洲和北欧都算不得基督教的正源之地;至于哈尔滨的圣索非亚教堂和赫尔辛基的主教堂,属于东正教堂,圆圆的洋葱头式的屋顶更和天主教堂相去甚远。

这一次西班牙之行,我们算是过了一次教堂瘾。虽然我们错过了巴塞罗那大教堂,但是随后在马拉加,在塞维利亚,在托莱多和塞哥维亚,我们都进入了当地的主教堂,参观了一个够,到后来不免有审美疲劳之嫌。回来以后,跑到故纸堆中,好好补了一堂建筑课,了解了一下教堂,尤其是哥特式教堂的发展历史和建筑形制。也算没有白去了那么些教堂。

 

关于哥特式教堂的兴起还要从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开始讲起。盛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在公元393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不到一个世纪,西罗马帝国便于479年被西哥特人所灭亡。这些西哥特人主要来自欧洲大陆的北部,相当于今天的德国境内。西哥特人武力强盛,但是文化相对落后,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像罗马帝国那样统一强大的帝国,而是生成了许多小小的王国,王国内又分裂成无数的封建领地,相互间征战不已。领地之内则主要实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样的情况下,古罗马时代所发展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完全地衰退,城市变得萧条,甚至荒废;古罗马高度发达的建筑技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也就渐渐失传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称呼的黑暗的中世纪。

但是,在这样的愚昧和野蛮的状态中,基督教却得以迅速发展,教会也依靠统一的组织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到了公元十世纪,西欧的农业不断进步,使得手工业和商业跟着发达起来。城市又开始形成和发展。城市阶级和封建领主间的斗争不断升级,在取得了国王和教会的支持后,他们不断地打击封建领主的割据势力,而国王和教会的势力也不断加强。

伴随着城市的兴盛,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文化开始萌芽。他们着手建设城市,而城市里最重要的建筑物当然是教堂。经过多方探索,十世纪至十二世纪,市民们终于学会了像古罗马人那样用砖石的拱券来建造,因此得名为罗曼式(le style Roman),意思是追摹罗马的。

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国王进一步削弱封建主,扩大了王室领地;手工业和商业愈加发达,城市繁荣起来而且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得了更多的权力以至于获得自治和独立。于是,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化也越加发展,市民们竞相用教堂来荣耀自己的城市,互相竞赛。这时期,尤其在法国德国,开始出现了许多哥特式的教堂。

在罗曼教堂发展成为哥特教堂的过程中,市民文化改变了基督教,从信仰耶稣改为崇拜圣母。耶稣是严厉的裁判者,人们在他面前怀着犯罪感,怕被罚进地狱;而圣母是最仁爱的母亲,人们在她面前祈求得到保护。教会本身也渐渐世俗化了,僧侣们接受了艺术,懂得使用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诉诸感官的手段来弘扬教义。

于是,教堂已然不仅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它们绝大多数是献给圣母的,是石头的圣母颂,是天堂的象征。它们又是城市兴旺安定的标志,是市民感情的寄托,是艺术的圣地。这时候,建造城市主教堂的已经不是僧侣,而是技艺远远超过他们的专业工匠。所以,罗曼教堂粗糙、沉重、阴暗、表情忧郁;而哥特教堂则明亮、轻快、宽敞。

在欧洲的许多城市里,哥特主教堂高高耸起在城市的上空,四周匍匐着矮小的市民住宅和店铺,就像一只母鸡把幼雏保护在羽翼之下。市民们出生后即在这里接受洗礼;长大了到教堂里聆听教义,在教堂里结婚;星期天在教堂门口会见亲朋好友,闲聊家常;有了什么过失或者疑惑,去找神父倾诉;得了病也向神父讨点药饵;他们在教堂清凉的钟声下度过了宁静而勤劳的一生,死后躺在教堂墙外的墓地里,那里还躺着他们的父母兄弟,钟声还将继续安抚他们直至永远……市民们对教堂怀着从生活中孕育出来的感情,而不仅仅是宗教信仰;所以,建造教堂也不仅仅是崇拜上帝、救赎灵魂,或者是荣耀城市,这里面更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和爱。因此,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古代欧洲,能够留下那么多规模宏伟的教堂了。

 

典型的哥特主教堂大门朝西,为的是信徒们礼拜的时候面向东方,那里是基督耶稣圣墓之所在。它的内部空间包含三大部分:大厅、圣坛和袖厅。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被两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个中舱和左右两个舷舱;也有较大的教堂,被四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个中舱和四个舷舱。中舱是公共教众星期天做礼拜的地方,而舷舱则往往被分隔成小礼拜堂,给豪门贵族私家使用,或是给信徒举行人数不多的宗教仪式如婚礼和葬礼等用。大厅的东端正对着中舱接着一个圣坛,呈半圆形或多边形。圣坛的中央有祭台,前面是唱诗班的席位,背后则放射状的排列着几个小礼拜堂,供奉着圣物。圣坛和大厅之间有一个横向的空间,左右伸出于大厅的两侧,也被柱子划分成中舱和舷舱,这个横向部分一般叫做袖厅。

礼拜大厅、圣坛和袖厅形成一个十字架形状。在西欧,大厅比圣坛长,袖厅比大厅短,这样的十字形叫做“拉丁十字”,以区别于拜占庭的“希腊十字”。因为不论大厅、圣坛和袖厅,中舱都比舷舱高很多,所以如果从空中看,由纵横两个中舱形成的十字形清晰可见。

哥特式主教堂在建筑形制上使用了肋架券、尖券和飞券,使得建筑物整体的造型能够更为高大;在外形上,西面的一对高大的钟塔是最主要的特点,其次是精雕细刻的大门和彩色玻璃的应用。哥特式主教堂最主要出现在英国法国和德国,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巴黎圣母院兰斯大教堂、科隆大教堂等。

但是建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哥特式之后,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的建筑先后在欧陆大地上登场。文艺复兴建筑中的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和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巴洛克建筑中复杂的装饰雕刻、强烈的色彩、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都会在教堂的设计中有所体现。而一座教堂的建成,往往历经数百年的时光,所以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许多教堂都是以哥特式为基础,糅合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各种建筑和装饰艺术手法的产物。而西班牙,由于被阿拉伯人占领了700多年,使用了大量穆斯林工匠,在建筑形制上更是揉入了很多伊斯兰的手法。

 

此次西班牙之行,我们一共去过7个比较大的教堂:巴塞罗那的圣家教堂、蒙特赛拉特修道院的教堂、马拉加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科尔多瓦清真寺托莱多大教堂和塞戈维亚大教堂。其中,圣家教堂是高迪的奇幻建筑;科尔多瓦清真寺虽然内部改建成为教堂,但就外观和**制而言,仍然是伊斯兰清真寺的样子。相对而言,另外的几座教堂更接近于传统的教堂。

马拉加大教堂建于16世纪上半叶,其前身是一个清真寺,但是由于改建时基本被平毁,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原来伊斯兰建筑的影子了。整个工程直到18世纪才结束,但是还没有真正完工,因为其中一座钟楼尚未建成,这个大教堂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独臂大教堂”(La Manquita)。大教堂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主体风格是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那个时代著名的建筑大师,如迪耶戈··希娄埃(Diego de Siloé)、迪耶戈··维尔加拉(Diego de Vergara)都是这座教堂的建筑师。教堂里最重要的古董是唱诗班座椅,由佩德罗··梅纳(Pedro de Mena)、奥蒂斯··巴尔加斯(Ortiz de Vargas)和吉赛普·米开尔·阿尔法罗(Giuseppe Micael Alfaro)等木雕名家精心完成的42个座椅,被认为是西班牙最珍贵的木雕艺术品之一。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架18世纪制作的管风琴,共有四千多根管子,至今保存完好。在大教堂收藏的众多画作之中,最著名的是阿隆索·卡诺Alonso Cano)的油画作品罗萨里奥圣母Virgen del Rosario),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与马拉加大教堂一样,塞维利亚大教堂也是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的。教堂从1401年开始修建,到1519年才得以完成,历时百年之多。1401年,牧师会宣称要“建造一座永远都举世无双的教堂,当它建成时,让前来瞻仰的后人们感叹敢于设计出这样作品的人准是疯了”。他们最终做到了。就规模而言,塞维利亚大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位居欧洲第三位。但是圣彼得大教堂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而圣保罗大教堂则兼有古典主义和巴洛克的风格,所以,塞维利亚大教堂可以被称为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教堂的规模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几番尝试从某一个角度拍摄一个教堂的全景,但都以失败告终。

与马拉加大教堂不同的是,塞维利亚大教堂并不是全部平毁了原来的清真寺,而是做了大规模的改建,因此,我们今天仍然能够从某一些地方看出原来伊斯兰建筑的痕迹。教堂纵深116,宽76,如此宽敞的造型,本身就颇有伊斯兰建筑的遗留之风。而免罪之门和橘树中庭的样子俨然就是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翻版。当然,最具有伊斯兰建筑特点的应该是基拉尔达高塔(La Giralda)了。

基拉尔达高塔,又称“风向标”,始建于公元1198年,在塞维利亚大教堂开始修建后作了某些改动,最终完成于1568年。塔高98,塔身墙面上有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而塔顶装有25口大钟的钟楼和楼顶上的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是1568年由基督教西班牙人增建的。登上基拉尔达高塔,全城景色一览无余,近处的古王宫、圣克鲁兹区,远处的瓜达尔基维尔河和马斯萨隆斗牛场都历历在目。所以,无论你在塞维利亚城内何处,基拉尔达高塔都是指引你方向的一个标志。

相对于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的高塔并不是太多,与基拉尔达高塔齐名的,还有马拉喀什的库图比亚塔(La Koutubia)和拉巴特的哈桑塔(La Tour Hassan),它们都在与塞维利亚隔海相望的摩洛哥。而相对于库图比亚塔69的高度和哈桑塔44的高度,基拉尔达高塔也是三塔之中最高的了。

当然,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主体部分还是典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的样子。教堂内部空间极大,主要有王室座堂,主座堂,珍藏馆,祈祷厅等。

王室座堂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早期的作品,在建筑物简洁的几何造型结构及其拱形圆顶的表面都布满了富丽堂皇的复杂纹样装饰。祭坛正中安放了一座代表塞维利亚地方保护神国王圣母的木刻雕像。雕像前有三个王室成员的骨灰盒。中间一个华贵的银制骨灰盒是费尔南多三世(12171252年在位)的遗骨,两旁两个分别是他的皇后和儿子阿方索十世(12521230年在位)的骨灰盒。座堂周围漂亮精致的铁栅建于1771年。

主座堂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装饰极为华丽,哥特式祭坛,荟萃了大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艺术雕像或绘画,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教堂的珍藏馆内,展出了各种各样华丽珍贵的帷幔、法衣、赞美诗集,唱诗班用的经书架等宗教艺术作品。在主圣器室内还有各种不同的圣物盒,金银器皿等各种展品。特别珍贵的是一座7.8高,带有复杂花纹装饰的15枝大烛台和祭台上的圣龛。在另一间圣器室内保存着西班牙著名的绘画大师牟利罗、莫拉莱斯、戈雅等人的绘画作品。

教堂内还有哥伦布的墓穴,这位发现美洲大陆的意大利人在西班牙享受了国葬的礼遇。四位身穿盛装的西班牙武士抬着哥伦布的灵柩,他们代表着当时西班牙的四个主要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和拉查曼。

 

相对而言,托莱多大教堂最接近于西欧传统哥特式教堂的特点,虽然其内部装潢也吸收了穆德哈尔、文艺复兴等多种艺术风格的特点。

托莱多大教堂建于12271493年,内部装饰完成于18世纪。它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主堂长112米,宽56米,高45米,由88根大石柱所支撑。

教堂由主座堂及其周围的小教堂、唱诗班席位、半圆形后殿、珍宝馆、绘画馆、钟楼等几部分组成。主座堂及其周围的22个小祠堂是整个教堂中装饰最豪华的部分,而主座堂大祭坛及祭坛顶部的圆形窟窿更具特色:五组反映耶稣生平的彩色松木雕刻作品占满祭坛的整个墙面。这些作品不仅技艺精湛细腻,造型生动,而且人物姿态自然,栩栩如生。室内的1516世纪制作的彩色玻璃窗户,在阳光的反射下五彩缤纷,更增加了教堂的神秘色彩。有许多用透明大理石雕成的神圣雕像,灯光映照下,大理石圣母、天使犹如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中飘然。这是纳西索、托梅等大师不朽的雕塑作品。

在唱诗班席位处,唱诗班的两排座椅是西班牙木雕艺术的瑰宝,上排为文艺复兴式,下排为哥特式,两种风格水乳交融。上排座椅上方刻着圣人像;下排座椅上54组反映1492年西班牙天主教君主击败阿拉伯人、进入格拉纳达的历史场面,皆用凸雕表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珍宝馆内陈列了许多金银工艺饰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台3高、180公斤重,用白银、黄金和珍珠镶嵌而成的圣体龛。每年圣体节举行游行时,圣体龛才被搬出户外一次。圣器室现为绘画珍品陈列处。陈列着格雷戈、戈雅、凡·戴克、鲁本斯、莫拉雷斯等人的油画。穹形大天花板的巨大油画由卢卡·霍尔丹所作。

 

西班牙之行,我们最后去的一座教堂是塞哥维亚大教堂。

这座大教堂也一样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最早的教堂建于1136-1144年,但在1520年毁于战火。现在的教堂建于1525-1577年,具于哥特式晚期的特点。教堂的88高的尖塔、飞扶檐、塔楼和圆顶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美丽轮廓。而教堂内部同样有着高雅的拱型顶、优美的礼拜堂、明亮的彩色玻璃这些我们已经熟识的哥特式教堂的特点。据说附属的博物馆里面有一个幼儿的墓,这个幼儿是恩里克二世的儿子佩德罗。据说孩子是不小心被其乳母在离此不远的城堡上滑落,而乳母也随跳城而死。

或许,这一次的西班牙教堂之旅只是一个开头,以后我还会去邂逅另外一些优美的欧洲大教堂,我期待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堂建筑艺术赏析
No28: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Florence Cathedral)——佛罗伦萨城的地标,世界上最...
夏特尔主教堂(法)
西班牙 托莱多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始建于1248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