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才叔:缺乏浇灌,盆栽会枯萎; 没有读书,人的精神会蔫吧!

                                  ▲▲▲      


堂堂南方小地方漳州居然也有入秋的时候,瞅着自家阳台上那颗小盆栽---榕树,在秋燥阴风中,可怜的它只剩着一身赤裸裸的枝条。我于心着实不忍!极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缺乏浇灌!最近俺的心思全不在它那处,自然是忘记了的。

 

缺乏浇灌,盆栽会枯萎;

没有读书,人的精神同样会蔫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上流传一段顺口溜,蛮有意思的,大概是:一天不读书,无人看得出;一周不读书,开始会爆粗;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生活只是经验,只有多读书才能提升我们的经验值,才能丰富我们的精神。如果您不通过书籍打开视野,很多东西您是看不见的。单凭经验生活,心智扩张的范围太有限了。动物的那点经验只不过是本能的延续而已,它们只需要存活,没有生活。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向动物看齐的。

 


有好几个月没有触摸《伤寒论》了,心里便开始发了慌。读《伤寒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简练和实用。张仲景大叔小气啊,他老人家用字就像发电报似的,可人家字字却用得精当啊!想想也是,那时代一个字一个字都是写在竹片上的,啰嗦可不行,那得砍掉多少竹子呀?

 

由于独尊伤寒,以至于我跟他人聊到专业的时候,如果没有中医内容、没有涉及伤寒论,人家都会觉得怪怪的。不信您翻回到2017-10-29那天的文章来看看,那一天是世界卒中日,俺就卒中的预防做了一个小小的科普,就有多人表示遗憾---因为少了中医内容。

 

其实我很实在的,别人有现成的好用的宝贝,我向来不会拒绝的,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便是。所以张锡纯大叔是我的偶像之一。也许有人接着会问,既然你接受现代医学,为什么还要伤寒论?我觉得,我回到东汉时期学习伤寒论,只是为了赢得一段助跑,以跃入当下,而不是故步自封,拒绝利用现代医学成果。

 

为什么我推荐的中医书是那么的局限,就四个经典加上叶天士、张锡纯、王堉等一些人的书。为什么呀?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必须有所取舍。怎么取舍呢?打个比方,很多人都知道三国的曹操,曹操有一个孙女婿,叫嵇康,大人物啊,竹林七贤之首耶!嵇康写过一本书叫《养生论》,中医大学教材提过。

 

嵇康在他的《养生论》里头说道:“曾子衔哀,七日不饥。”他说曾子的亲人死了,他七天不吃饭也不感到饥饿。嵇康这样说是为了证明哀伤是可以作为人的养生之道。我们都明白,这显然是错误的!钱钟书先生则拿来《荷马史诗》中的奥德修斯的话“我虽然心中伤悲,但仍然想着要吃晚饭。虽然痛苦,但我的肚子命令我吃饭,可以把痛苦稍稍忘掉”证明嵇康的养生之道不值得相信。如果相信了嵇康的话,按照他说的去做,不知会闹出什么样的危险来。

 

因此,嵇康的《养生论》我不读。还有很多这类的书,我也不读。我不读就不会推荐。

 

带着经典医籍的知识走进临床生活,还必须通过个人的临证感受,才能将这些经典的知识化为行医的智能,达到读经典的真正目的。带着临证的经验积累去读经典,以经典印证自己的临床,才能理解书中的精华,做到经典和我们心有灵犀。而如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想能与经典中的医理相合相契,那么,经典就成了我们临床生活的一部分,而临床,也就成了一本读之不尽的大部头书。当您发现在临床中悟出的医理与前辈们所见略同时,心中的那种惊喜可想而知。

 

仲景大叔目及天地间,立境奇高,他所划定的六经病证治笼罩着后世中医,救治着黎民百姓。我之于仲景大叔,有如耳内蝉声之于雷鸣,有如萤火虫的亮光之于电闪。而俺的功劳将是对经方的广泛传播!

 


仲景大叔开创的六经辨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直以来,医学界对六经实质的看法颇不一致,比如朱脓等人以经络释六经,方有执等唯物辩证法揭示了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认为人以脏腑释六经,柯韵伯以六区地面释六经,陆渊雷等以阶段释六经,张隐庵、 陈修园等以六气释六经,还有就是以八纲释六经。

 

我是高度同意六经与八纲的统一性的。六经辨证实质贯穿了八纲的内容,它对八纲的运用极其详尽。陈逊斋大叔说过“六经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代名词也”。虽然言之过简,但也说明了六经与八纲关系之亲密。

 

六经三阳为表、三阴为里,三阳病均属阳证、热证、实证,三阴病多属阴证、寒证、虚证。其间又有表里寒热之分,真假虚实之别,真假寒热之异,阴阳疑似等不同。可以这么说六经辨证的精髓,就是八纲的具体运用。

 

我一直都是接受用八纲贯串六经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的。《内经·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就是阴阳的核心定义。疾病的表现尽管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证和阳证来加以概括。因此,疾病的治疗原则便是“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了。

 

阴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伤寒论》以阴阳为六经之总纲,指导我们随着病情的演变的变化,用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去分析归纳疾病,来指导临床选方用药。您看有人说“实则阳明,虚则太阴”,“阳明则实,太阴则虚”。这里的阴与阳、虚与实,是相互对立的,但它们又共同处于某一疾病过程中,因而又具有统一性。当太阴、阳明的阴阳属性一变。表里寒热虚实的属性也就随之改变了。

 

因此,每一经都有阴阳互根和阴阳转化的可能,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的变化。这就是八纲辨证。可见,六经与八纲密不可分。六经辨证的具体运用,无不体现着八纲分证的内容。有人甚至把六经与八纲的关系比作体与用的关系。正是为了强调六经辨证的重要性及其与八纲的依赖关系。《伤寒论》以阴阳统摄六经,进而统摄了八纲。

 

八纲辨证脱胎于六经辨证,而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江涵暾大叔在《笔花医镜》说:“凡人之病,不外乎阴阳,而阴阳之分总不离乎表里虚实寒热六字尽之。夫里为阴,表为阳。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良医之救人不过能办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此阴阳而已。”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是阳证疾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阴证疾病。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若脉浮发热而恶寒的,则为病发于太阳,是阳证。若脉沉,无热而恶寒的,为病发于少阴,是阴证。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其阴阳之分在于:身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则为病发于阳明,是阳证;若阳明中寒,内转太阴而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出冷汗,大便初硬后溏薄,为病发于太阴,是阴证。少阳与厥阴相表里,如果病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那是病发于少阳,是阳证;若见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舌苔黑滑,为病发于厥阴,是阴证。

 

阳证之病多发于六腑,因腑为阳,气血充盈,抗邪有力,故以各种热象为特点;阴证病,多发于五脏,因脏为阴,气血虚寒,抗邪无力,故以各种寒象为特点。那么,大凡气喘、口鼻气热、不能睡眠、热极朦胧、视物不清、目赤多哆、身热面赤唇红、烦渴而小便红黄,这些都属于阳证的反映。如果身重、口鼻气冷、目不了了、但欲卧寐、面色不红、四肢厥冷、爪甲色青、吐利而小便色白,这些则为阴证的表现。

 

表里用于分析病位,是对邪正斗争的深浅和疾病演变趋势的概括。因此,表里有提示疾病轻重的作用。在六经病证中,三阳为表,三阴为里,其中少阳为半表半里。表里中又分表里, 如三阳皆为表, 而又以太阳为表、阳明为里、少阳为半表半里。各经中又自有表里,邪在经络为表、邪入脏腑为里,如太阳伤寒麻黄汤证、中风桂枝汤证为表,太阳蓄水五苓散证、蓄血桃核承气汤证抵挡汤证为里。阳明经热白虎汤证为表、腑实三承气汤证为里;少阳小柴胡汤证为半表半里证,柴胡桂枝汤证偏表,大柴胡汤证和柴胡加芒硝汤证偏里;太阴理中汤证为里证,桂枝人参汤证为太阴表证;少阴四逆汤证为里证,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为少阴表证;厥阴乌梅丸证为厥阴里证,当归四逆汤证为里之表证。

 

寒热是外感疾病的主要病理反应,是辨别证候性质的纲领,是邪正盛衰的外在表现。太阳病卫阳受伤,正气开始发挥抗病机能,可见恶寒发热。阳明病邪正斗争剧烈,阳盛则外热,见但热不寒。少阳病邪正分争,见往来寒热。太阴病脾阳虚衰、寒湿内盛,阴盛则内寒,内寒则腹满吐利、时腹自痛,仲景说“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这是与少阴阳衰、形寒肢冷的区别。少阴病心肾虚衰,阴阳失调,阳虚则外寒,外寒则形寒肢冷;阴虚则内热,内热则心烦不得卧。厥阴病寒热错杂、阴阳胜复,以其气机郁结不达、阴阳气不相顺接而手足逆冷为特征。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关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包括阳热盛和阴寒盛;精气夺,包括阳气夺和阴精夺。然而,在伤寒六经辨证中,则以阳气的盛衰来判断虚实,所以三阳为实,三阴为虚。事实上,三阳病以阳热盛为实,其中又有阴精虚损;三阴病以阳气衰为虚,其中又有阴寒内盛之实;虚实总是并存于同一病态之中。虚实有表里病位的不同,如三阳皆为实,太阳为表实、阳明为里实、少阳为半表半里之实。虚实也是相对的,如少阳病属三阳实证,又有血弱气尽的虚象,厥阴病属三阴虚证,又呈阳热内盛的实象,前者属阳热证的虚实挟杂,后者属阴寒证的虚实挟杂。

 


通过以上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结合来看,在每一经之中,皆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方面的变化。用以反映六经为病的证候规律,所以说它有很强的指导辨证意义。八纲辨证又在六经为病基础之上的客观反映,那么,八纲与六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人为的把它们分割开来,那么经方的辨证就很成问题。很难根据症状表现来归纳六经病证,很难找到相应的方子,从而影响疗效。

 

如果医生没有找到治病的天机,只是一味学习古人,就会神思阻塞,因此灵活变通比模仿古人更重要,个人的感悟性和创造力比模仿古人更重要。不求与古人和而不能不和,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虽然不是刻意地模仿古人,但仍然以无意之中与古人相和作为中医的最高境界。现代中医看病不是从教材中而是从古人的文献里寻求看病的灵感和榜样,再通过归纳、整合的形式把前人的成果化用进自己的临床。

 

中医学好像成长的树木,到张仲景大叔的时代开出花来,这棵树的生命历程也就基本完整了。在此之后的中医学术,只是一再重复着花开花谢。中医师的一生也像一株植物,在他成长的青年时代看病是一种风格,成熟时看病又是另外的样子。

 

最后送给西化了的中医一句话:刚从地下挖出来的金子玉石肯定是宝贝,但作为历史遗迹的残砖断瓦同样也是宝贝,甚至更加值钱,这时就要考察收藏者的眼光了。




中医内科学精讲



       

  

      参考《中医内科学》第九版


第02讲 感冒(中) 来自经方才叔 25:13








高源明作品







作品  【不忘初心】  178cm*98cm(6尺)。已由漳州市美术家协会推荐,逐鹿“八闽丹青奖”第二届福建省美术双年展。



苏东坡 《次韵秦太虚诗》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考寒实证六经归类
论八纲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刘渡舟
胡希恕 六经解—中医奥妙
胡希恕伤寒论讲课实录(七天版):太阳篇
你们要的八纲辨证——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治疗盗汗、自汗的神效外用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