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 | 为什么所有的世界级名校,竭尽全力就是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这种能力



1


彼得·戴曼迪斯燃爆全球的《富足:改变人类未来的4大力量》一书中,提到了涉及全球顶级政治家、企业家、教育专家的一项调查:


具备怎样的核心素质,才能算的上一个完整的人,并能胜任今天的工作、生活?


答案有几十项,不断做减法之后,这些人类社会的精英达成共识,得出这样一个标准:


在所有的文明时代,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具备三大核心基本能力:阅读、写作和算数;进入21世纪数字化时代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延伸出三种核心能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归纳成一句话:通过高质量阅读、逻辑思考,可以发现正确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述


2


基础的阅读、写作、算数能力,带来缜密的思维和表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则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所有的基础教育都是围绕这个逻辑展开的。


优质教育资源从来都稀缺。古时寻访名师和今日追捧名校其实是一个道理,人们渴望的是名师和名校给孩子的人生带来提升。问题是,名师与名校是怎样带给孩子提升的


无论你的孩子未来要学习什么专业,答案一定是:提升孩子的阅读、表述和思维能力


陈寅恪先生


有人追问过大学教育的核心是什么?陈寅恪先生说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没错,但是笼统。美国学者威廉·德雷谢维奇来了个详尽版的:


优质的大学教育就是要学生熟悉并掌握批判性思维论证能力。学会收集资料和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观点、最后义正辞严地表达结论


真正的名师和名校,提升学生的见识和境界,不是教他如何集信息和资料,而是学会分析和论证。手段是训练学生的阅读和表述能力,目的是形成思维能力强大的大脑。


不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表述、如何思考的名师和名校,一定是假的。名校的本质,就是不遗余力提升所有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当下社会,谈批判性思维能力,其实是在谈最功利、最实际的问题。


前几年有过一个调查,美国全国州长联合会访问了300位大学教授,请他们评价大一新生,结果显示:大约70%的老师说自己的学生无法理解复杂的阅读材料,66%的老师表示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分析、思考能力,62%的老师认定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糟糕。


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家长眼里并不是致命问题。事实是,这些学生在接受4年大学教育毕业时,“普遍存在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上的问题,不能够从多角度对待一个复杂的工作。最严重的是,只有¼的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思考和写作能力。”



这些欠缺造成的最实际的后果是什么呢?


《华尔街日报》刊载了一篇名为《雇主认为:大学专业是次要考虑》的文章,318家公司参与的问卷调查中,93%的雇主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求职者最重要的竞争力。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有些学校之所以会沦为三流,首先是因为在教育精神上三流化了,他们完全因为不懂,而主动砍掉自己的大学语文等人文课程。他们不理解,缺乏基于阅读、写作、逻辑教育的批判性思维养成,决定了学校的阶层。


4


为什么雇主和教授都如此稀罕拥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只要不出意外,无论是经济行为还是学术需求,他们都想要一个审慎、理性、温和、聪明的人成为伙伴。


读者读书会2018年度大书《艺术:让人成为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当推理游戏来玩:


一个男子早上与妻子吻别后,开车去上班了。在路上,他把收音机调到了一个音乐益智节目的频道。突然他掉转车头回家。站在家门口,他要求同妻子离婚。


可以确定的事实:1.离开家时,男子并没有离婚的想法;2.一定与益智节目有关。


这类节目,通常有两种形式:要么主持人邀请观众打进电话回答问题,要么会随机抽取几个号码给听众打电话。只有在主持人给听众打电话时,才会有电话号码出现。


结果最可能是:主持人随机抽取的号码中有这个男子家的号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有一个陌生的男人接了电话。


对这个男人来说,他经历的是一场尴尬的婚变,但是作为第三方的分析者而言,我们经历的是这样一个过程:


1. 阅读了整个事件的描述(男子从离家到离婚);

2. 搜集和分析阅读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离家上班、益智节目、回家离婚);

3. 界定了需要分析的问题(潜在的婚外情);

4. 本能的、情绪化的反应搁置在一边(不做价值判断,专心逻辑推理);

5. 在适当的语境中评价这个问题(节目的细节可能带来的结果);

6. 提出一个有见识的看法(给出一个明智的推理)


整个过程,我们经过了识别语境、质疑假想和解决问题,这个恰好就是批判性思考的全过程。


其实,还可以推理、想象出更多。比如:男子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站在家门口要求离婚,保持着双方基本的体面;婚变没有酿成殴斗,一切在理性的范围内解决。



我一直认为,无论是学术研究、日常生活、工作交接,甚至是一次枯燥的应试答卷,每个项目都可以分解成一次侦探推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擅长批判性思维的大脑。


每一次活动,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阅读、理解、思考、推理、行动。一瞬间完成的动作里,会体现我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下。


5


如何锻炼自己擅长批判性思考、富有洞见的大脑?


有人问传媒学超级大咖、《理解媒介》的作者麦克卢汉。他的回答是:从文学阅读中锻炼自己理解人性、洞察社会的力量


有人去问第一流的学校,学校的课表回答是:给每个学生开设艺术、哲学和文学的课程。只有在对这些人文作品的批判性回应中,才能让孩子们的心智力量变得更强大


麦克卢汉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段子,都以为这是文科生在给自己编故事、打鸡血。他们真的不知道对伟大艺术家、哲学家、作家作品的解读和研究,会让一个人变得缜密、温和、理性,他们一直要到真正长大,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理解艺术、文学和哲学是一个理性社会的根基,它们同样是训练人思维能力的途径。


其实,不少人第一次接触到批判性思维这个名词,就是在人文学的课程中。《艺术:让人成为人》的序言中提到了《纽约客》的著名评论家大卫·丹比,他在自己的作品《伟大的书》里讲了听人文学课程的经历:



老师带学生一起阅读《圣经》。圣经上说,上帝第一天创造了光,分开了光明和黑暗,第二天和第三天,创造了空气,分隔了天和地,第四天,创造了日月星辰。


老师问学生:上帝在干什么?——太多学生习惯了《圣经》上这样的描述,稍作讨论就会有答案:上帝在创造万物。


这是大卫·丹比的母校,普林斯顿大学开给大一新生的人文经典选修课。老师听完学生的讨论之后,又问他们:你们没发现,上帝是在制造对立吗?


黑和白、高与低,这是从一生出二,由二向万物跳跃的那几天时间。


如果更仔细一点我们还会发现,在基督教中,光来自上帝,太阳是第四天才产生的。



这显然不是数字符号之间的演变,但其中一样有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存在,是“我们通过思考一部作品里传达出的观念来磨炼我们的批判能力”,区分“很可能”和“有可能”,明白观点和事实的差别,学会聆听、学会关注细节。


与纯粹的数理推演不同,这样的阅读和思考让我们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过去人们面对过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样会面对,而对过去的观察与分析,就是在累积而成的文明路上走更远。这是第一流的教育给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愿意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批判性思维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2005年第5卷第14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第391期:批判性思维到底有多重要?
【著名教授观点】究竟什么是数学素养?
为什么顶级名校毕业生都有这一共同特质?答案会震惊你!
豆瓣8.6分,再版12次,这本神书到底有多神奇?
法律逻辑是训练法律思维能力的必要的有效的工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