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中药可以祛大肠湿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医理论中的大肠与现代医学认识的大肠解剖位置与功能基本类似。

中医大肠位于腹中,上与小肠于阑门相接,下止于魄门(肛门),又分为“回肠”、“广肠”,《医宗金鉴》中说:“回肠者,以其回叠也,广肠即回肠之更大也”。“回肠”基本与现代医学中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相符、“广肠”与乙状结肠、直肠类似。

中医理论中的大肠的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大肠主津,与现医学理论中大肠的生理关系相类似:一、传导食物中不能吸收的糟粕物质形成大便;二、吸收大便中的水分重新进入血液循环。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对于慢性腹泻病很少用大肠湿热来诊断,一般诊为:脾虚湿热、胃肠湿热、下焦湿热等,大肠湿热常常指类似于“痢疾、急性腹泻”等急性病证。

大肠湿热,往往热大于湿,常表现为腹部疼痛,拉浓便、血便或稀水便,大便腥臭、肛门灼热等。这时要用苦寒燥湿的中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例如白头翁汤、葛根黄芩黄连汤、芍药汤等。由于苦寒的药物伤脾胃,用这些药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宜长时间使用。

脾虚湿热、胃肠湿热,常常表现为:大便不成形、迁延反复、精神疲倦等,也就是慢性腹泻,主要原因脾虚不运化水湿。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湿大于热(热是由于湿气郁结产生,就像同样的温度下潮湿的地方往往感觉比干燥的地方更热或者更冷)。这种情况以健脾化湿、行气化湿、利水化湿为主,

健脾燥湿,常用炒白术、苍术、干姜、炮姜等,常于吸收不良、食欲不振时加用;

行气化湿,常用藿香、陈皮、厚朴,常于腹胀满、消化不良使用,典型代表“藿香正气水”;

利水渗湿,常用薏苡仁、茯苓等,常于浮肿口淡、小便不利时使用。

参苓白术散往往对脾虚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赵一帆医生,山西省生殖科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医生、男科医生,与你一起学中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溃疡性结肠炎 哪些药哪些方管用
【病理解析】中医内科之大肠湿热
腹泻小儿推拿处方1-4
便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脏腑辨证之大肠
中医:腹泻、拉肚子久治不愈?送你四味中药,温肾散寒,涩肠止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