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味药】荆芥(发散风寒药6)|彭博士带您了解传统中草药



荆芥 Jingjie


  《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多为栽培。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或炒炭用。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4.吐衄下血。

  本品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变为苦涩平和,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常配伍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叶等药;治血热便血、痔血,每与地榆、槐花、黄芩炭等药同用;治妇女崩漏下血,可配伍棕榈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


  用法用量: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喎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精。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


  3.《滇南本草》:“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胡椒酮及少量右旋柠檬烯。另含荆芥苷、荆芥醇、黄酮类化合物等。


  2. 药理作用: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3.临床研究:①治疗小儿外感咳嗽250例,以荆芥、前胡、百部、桔梗各4g,板蓝根12g,苦杏仁、陈皮、甘草各3g为基本方,若风寒咳嗽加防风、紫苏叶各3g,风热咳嗽加金银花10g、薄荷5g,燥热、肺热者不宜用荆芥,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新中医》,1997,29(6):45)。②辛芷荆防散外敷治疗局限性湿疹。方药组成及使用方法:荆芥、防风、细辛、白芷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取川椒适量,煎水熏洗患处,继用醋调药末外敷,每日2次,3日为1疗程(《河南中医》,1990,10(4):24)。③用荆芥、防风、地肤子、蛇床子各10~30g,加水1000ml煎沸10分钟,滤出药液热敷、坐浴、冲洗,每剂可煎用2次,治疗阴痒患者100例,效果良好(《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25)。此外,荆芥还可用治产后血晕、牛皮癣、骨性膝关节炎、扁平疣、破伤风等病。

  本文摘自《中药学》,由彭鑫博士工作室编辑整理提供。
  关注彭博士微信(pengxinboshi),每天五分钟,从零开始学中医,一年可入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十一讲   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中药学——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二)
6.《解表药》第六节、防风和荆芥祛风解表有什么不同?
《中药学》辅导:解表药
2020中药学职称《基础知识》学习第2天
学用中药一学就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