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春,但寒湿很伤人。身体的气化被寒湿所伤,困乏阳气,影响津液转运,畏寒、体弱、抑郁者多。气化水路实际上为阳不化气,水路失调。

          致力于儿童体质全面恢复

    过敏性鼻炎诊治中心

如果吃是为了身体好,我们就应该从了解自己身体开始。如果自己是什么体质都不知道,就随便听别人讲这个好那个好吃起来,大概率是要出问题的。现在围绕我们身边问题最多的就是吃,吃出来的很多问题到最后都不清不楚的缠绵着我们的体质,产生的误区越来越多。切记,自己的体质永远是根本,别人吃什么,能吃什么,只能是参考。吃多少,吃什么,一定要根据自身体质来。你能吃,只是暂时,临床患者反馈喝点凉水就拉肚子,就不能喝,这就是个体差异。米粥养育了无数人,但脾虚湿盛的人就是得少喝不喝。一定不能偏执,随大溜的思考问题了,学会逐步系统的独立思考才是中医入门的基础。

一杯豆浆下去,我们看的是喝完后的状态。有人喝完很好,有人马上生痰,有人生痰持久不去,这就是内在的量化差别。你不能说你能喝,就说豆浆好。个体差异一定要考虑进去。

神伤的问题根本上是脏腑失调后的外在意识表现,而受其外部信息的影响尤其多。定力不存,肾根全无,从焦虑逐步到抑郁。焦虑是不安,惊恐、害怕、担心、对未来预期不定。而抑郁是一个人的神伤严重到压制无回醒之力,“消沉”一次最能反应其特征。所以解决此类问题,有用麻附细辛汤之宣发通阳之力的思路。思路的问题法无定法,都是从辨证开始的,理法最重要,一定是高于具体的术的层面。

湿寒是折磨人的,没几个人的体质会耐得住持久的湿寒气候。时间久了正气不足,邪气侵犯更深加重。仲师三阴经所言之姜桂附之药,无不是提振阳气为主的,恨不得一把火填给我们身体。但那样是不行的,药气能否发挥作用,最终还得靠辨证去适合这个人的体质才行,所以个体差异是非常重要。阳不化气,水湿弥漫成了诸多疾病的基础问题。畏寒怕冷的情况无不是有关系。连吃什么都搞不清楚,跟着别人走,大概率自己体质就要承担之后的一切。常人吃食能感受到面粉的香气,而病体可能就不适合再吃此类食物。并非食物的问题,是个体不耐受了。先后顺序绝对不可以颠倒,如此再听到什么营养品的食物,是否与你有关系,可能真的与你无关。

湿寒气伤人先从外开始,但“苍蝇不叮无缝蛋”,只有提前把体质稳定好,才能扛得住这种损耗,才不会惧怕这种损耗。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滥用发散,寒湿可暂时去除,但日久内部气化跟着紊乱,过了些时间又出现诸多病症,摸不着头绪,找不到病因的多的是。这就是中医讲的“伏气”致病,体内早就有了这个邪气,一直在暗耗,消耗着我们,病症只是一定的反应,到了一定程度病症也不表现了,问题仍然在,这个时候问题才是最严重的时候。所以练功出出汗,这都是正常,但若是汗出不止,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刻意的通过功法出大汗,这是绝对不行的。

阳微则生内寒,脾虚则生内湿。如遇外部湿寒气候,最容易发病引起自体损耗。

今年说的较多的是桂附地黄汤这个方子,温相火,促进少火之力符合肾的特性,很多人受益。还有夏天那会很多人跟着晒背,站桩,让身体的氧气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今年耐得住寒冬了。畏寒的问题冬天在于封藏,夏天在于长养。不要搞反了。萝卜和人参只要辨证为本虚标实,完全可以配合用的。什么十八反十九畏,临床不是这么回事的。不论仲师,还是很多医家,哪里看这个,没有的。有些学问和知识,不是你听到看到就一定是对的,具体还得临床验证。有经验的早就验证了,只是你发现了,但还不知道,这个时候尤其不要偏执,人家不一定搭理你。讲不清楚,宁可绕着你走。

扶阳存阴这是阴阳平衡最基础的。仲师也是重视津液的,但喝的水不一定转化成津液。津液的形成需要一系列气化的完成,具体到五脏皆参与。所以一般的口干,还是消渴病,甚或是干燥综合征,都可以出现津液不足。但病症相同,病机却天差之别。认识病的层面很重要,辨证是中医的精髓。

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水火者,阴阳之征兆。阴阳是分类方法,不是具体的。阴包含了津液、血液、关节液、泪液等一系列身体内的物质,也包括痰液、淤血等一系列病理产物。阳代表的是能量气以及的层面。阴阳是属性,不是特指具体。

藏阳促阴,这是最基础的逻辑。

藏是肾之功能体现,如此阴平则阳秘。

气候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关于个体。生物-社会-心理,主任经验再加上体质。同样面对阴雨天,有的人身心正能量很足。有的人撑不过几天就开始情绪异常。还有的人早早的就知道变天,这种知道是身体反应,压根自己控制不住。面对同一件事,外部环境的变化,极其容易侵犯此类人的身心。抑郁由此产生。虽然西医罗列了不同的证型,但中医所看无不是元精-元气-元神的内在不足,无法适应外部信息变化的结果。提振元精,安脏腑,才能使此神得安宁。西药的镇静药,兴奋药,仅仅是作用于脑神,而不是真正的安五脏之神,所以依赖性强,反弹强,形睡神不养。看似睡着了,实则一点都没用。人老的很快,表面光亮内里糠。

近看患者多嘱咐务必调脏腑,安五脏,平时可打坐念经以利心安。收纳有度,不为外界所动。至少一般的邪气不再侵犯,逐步达到温阳,通阳,潜阳,回阳之力。

生活处处是中医。

止观 明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晒背以扶阳驱寒,但也要适量,否则会“引邪深入”
关于“阳化气,阴成形”的思考
癌症?癌症!癌症。
精辟解读:阳化气阴成形
经常艾灸的人不易长肿瘤,原来是因为这个!
诊法丨舌诊之秘(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