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光伏产业链盘点

2020年12月12日,中国‬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1200GW)以上。

2021年,中国前五大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企业的市场占比分别达到86.7%、84%、53.9%和63.4%。目前,硅料、硅片、组件、光伏玻璃、储能等环节的毛利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硅料价格阴跌,TCL中环打响降价“首枪”。隆基2017年的综合毛利率是35.11%,2021年已经快速下降到20.19%。

材料

从光伏产业链的原料构成来看,主要的原料包括硅料、白银、光伏玻璃、铝、铜等。从重量的角度来看,玻璃的占比最高,在68%—72%,铝的占比也高达12%—14%,而硅料的占比仅为3%—4%,与铜差不多。但从价值的角度来看,由于硅料和白银的价值较高,因此占比重较高,硅料的占比高达35%—45%,白银的占比则达到9%—23%,玻璃占比为11%—15%,铝和铜的占比分别为9%—12%和5%—12%。

光伏‬玻璃:‬第一梯队的信义和福莱特产品毛利率在 30%-35%,二线玻璃企业如彩虹、南玻等产品毛利率在20%-25%,三线玻璃企业以及外采原片进行深加工的玻璃企业(如亚玛顿)产品毛利率在 10%-15%,主要是因为龙头在成本端的优势大。

石英:应用光伏玻璃和坩埚环节。光伏玻璃对石英砂纯度要求较低,SiO2 ≥98.55%即可,主要需求的玻璃的高透光率。石英砂在单晶坩埚用的环节就是把多晶硅进行直拉法变成单晶硅棒再进行硅片的切割,属于消耗品,用在坩埚的石英砂对纯度要求更高。

全球目前能批量生产高纯石英砂的企业是美国尤尼明、挪威 TQC以及国内的石英股份。而全球只有美国、印度有可以稳定供应石英砂的矿。石英股份产能将达到2.5万吨,国内其他企业石英砂产能将达0.7万吨。

光伏硅片环节扩产增加了对石英坩埚的需求,进而刺激了高纯石英砂的需求。假设1GW硅片对应单晶炉约88/85台,按照坩埚更换周期12天测算,考虑坩埚大型化趋势下,单个坩埚平均重量约85kg和90kg。保守估计对应2022和2023年石英砂需求分别为6.3/8.8万吨。供需缺口达0.81万吨。

透明背板:目前,市场上的双面组件大部分是双玻组件,由于采用双玻璃压制而成,只要硅片、组件面积增大,双玻组件也会随之加重。双玻组件替换为“玻璃 透明背板”有很大的市场优势,且未来透明背板还有着超过30%的降本空间。国内赛伍、中来、旗滨等主流大厂积极投入产品研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胶膜:目前市场上的光伏胶膜主要有4种: 透明EVA胶膜、白色EVA胶膜、POE胶膜、共挤型EPE胶膜。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是由乙烯(E)和醋酸乙烯(VA)共聚得到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下游光伏需求快速增长对EVA光伏料的需求增量拉动最大。我国福斯特EVA胶膜全球市占率60%。

2021年国内EVA产能147.2万吨,产量100万吨,进口依存度依旧54.2%。

2022年9月7日,东方盛虹70万吨/年EVA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东方盛虹EVA产能将达到100万吨/年,其中光伏级EVA全球市场占有率预计将提升至40%~45%。中国中化、中科炼化、荣盛石化、联泓新科、宁夏煤业、巨正源、古雷石化、等企业也纷纷正在推进其EVA项目。

N型技术也带来相关辅材产品的多样化:

N型电池和双玻增加POE胶膜/共挤型胶膜需求;

双玻渗透率提升带动玻璃需求增加,国内信义玻璃和福莱特双龙头良性扩产,出货量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电流电压的加大,传统二极管接线盒向浇筑芯片接线盒转型。光伏组件接线盒市场主要公司包括通灵股份、快可电子、谐通科技、江苏海天等;

降本需求下卡扣短边框有望获得应用;

银浆耗量价值提升明显,聚合股份高效 N 型 TOPCon 钝化接触电池 P 发射极高性能银铝浆”;帝科股份N 型 TOPCon 电池硼扩发射极接触银铝浆产品”,具有良好匹配TOPCon 电池特性。聚合股份、帝科股份、苏州固得的正面银浆,逐渐打破海外企业垄断;

TOPCon前道的催化气体硅烷气需求翻倍增长;

N型硅片对坩埚的要求提升;

金刚线作为硅片切割环节的核心耗材,在硅片薄片化和硅料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具备细线化的长期趋势。钨丝金刚线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替代性价比。

零部件

支架‬:全球跟踪支架的渗透率已经达到约50%,美国市场超过70%,而中国市场约20%,跟踪支架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逆变器‬:光伏逆变器行业,华为和阳光电源已经连续几年占据世界第一第二了。再加上上能电气、锦浪、古瑞瓦特,这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出货量占比超过50%。

太阳能组件系统长年累月运行,电线绝缘层腐蚀后易裸露,非常容易产生直流高压电弧,电弧击穿空气,产生明火。AFCI作为一种电路保护装置,能够有效检测直流电路中因螺丝松动、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高压直流电弧。另一个方案是采用微型逆变器,如果光伏系统中没有直流高压,那么就不会产生直流拉弧。

设备

国内主流光伏设备商产业链布局:

硅料设备:双良节能、上海森松、美国GT、巨峰环保

硅棒设备:晶盛机电、连城数控、京运通、北方华创

硅片加工设备:上机数控、晶盛机电、连城数控、青岛高测

电池片设备:捷佳伟创、迈为股份、帝尔激光、拉普拉斯

组件设备:奥特维、宁夏小牛、金辰股份、苏州晟成

系统支持部件: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中信博

HJT电池片设备的视觉、阀门、真空计等零部件,激光设备的高性能皮秒/纳秒激光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切割头等,湿法设备的空气泵、传动系统、制绒槽、机械手等,干法设备的碳化硅桨、真空泵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高端石英制品国产化率低;碳碳制品关键制备设备化学气相沉积炉难以从国外引进,需自研;HJT低温银浆技术要求高,国产化率较低。

组件技术创新对上游电池片、硅片以及焊带、胶膜、背板、串焊机等领域技术迭代的有支撑作用。

N型迭代过程中,银浆耗量大幅增加,如何让栅线更细甚至无主栅,如何让PAD点更小更少是主攻方向。多主栅技术又称 MBB(Multi-Busbar),通常指主栅线在6条及以上。能提升效率降低银浆耗量,是当前各电池路线主流技术。迈为联手华晟布局SMBB,降低 HJT 银浆耗量至140-160mg/片。迈为开发一种可以转移太阳能电池银浆的薄膜,可以很精准的将银浆从薄膜上转移到电池片上。节省银浆 40-50%,且形貌较好。迈为股份正在研发阶段的喷墨印刷试验平台项目,用于太阳能电池片一些浆料的喷印。

丝网印刷设备国内有:捷佳伟创、迈为科技、科隆威等企业。钧石技术中心公布其特有专利的低银耗技术,全新的溅射镀膜方式结合网版设计和新型浆料开发,使G1硅片制作的异质结电池银浆单耗从150mg大幅降至80mg。

薄片化趋势需要让焊带变得更小、更柔性并提高封装可靠性。帝尔的 PTP 技术可实现25μm以下的线宽,可以大幅度降低银浆使用量30%以上。阿特斯7系列高功率组件采用了小间隙(PA) 异形焊带(HTR)技术,晶澳则推出了“零间距柔性互联技术”。

金刚线切片机主要上机数控、大连连城、青岛高测3家寡头竞争。国外切片设备厂商(瑞士梅耶博格、日本小松NTC等)已基本退出切片机中国市场。2015-2018年上机切片机累计销售额近15亿元,约占国产切片设备市场45%。

迈为近2年内,争取HJT关键设备产能增长3倍,单GW设备投资下降50%,当前1GW设备投资4.5亿不到。目前已实现了PECVD、PVD、印刷测试、自动化、BCS系统的自制,清洗制绒与YAC合作。

高密度封装降低电池片间距也是一个重要技术迭代方向。

投资机会1:从“高银”走向“低银”再到“去银”, 铜电镀为金属化环节的终极降本利器。同时,铜的导电性不亚于低温银浆,铜电镀能将 HJT 电池效率提升至 26%以上。其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图形化 镀铜,目前捷得宝、太阳井、东威科技、芯碁微装等国产设备商均处于客户端验证阶段,而迈为股份、捷佳伟创、罗博特科处于技术开发阶段。我们认为图形化环节的芯碁微装具备直写光刻设备的技术壁垒和先发优势,在铜电镀起步阶段将有望率先受益。

投资机会2:钙钛矿电池自 2022 上半年突破转换效率记录以来,已进入产业化第二阶段:从实验室研发进入中试线投建,并且已有厂商开始讨论 GW 级别产能的供应链配套合作,产业 15 家电池厂商整体规划产能已超30GW,其中多数为高校研发团队进行产业化。投资机会排序主要为:涂布机 > TCO 玻璃 > RPD>蒸 镀>整线>激光,关注:

德沪涂膜和众能光电领先布局涂布机;

捷佳伟创独家供应 RPD 设备并积极布局整线;

蒸镀设备已有奥来德、欣奕华、众能光电、捷佳伟创、晟成光伏 等多名竞争者入局,而欣奕华率先出机大尺寸量产机型;

晟成光伏(京山轻机)以 PVD 设备为核心,ALD 设备为研发推进方向,同时布局有玻璃清洗机、钙钛矿干燥设备、组件封装设备等。

硅料

硅料指的是石英石经破碎加工形成颗粒状的石英砂,再采用高温、高速沉积等工艺将硅料从中提取,沉积到衬底上,经过铸锭法形成多晶硅料。硅料有光生伏特效应,在光照下可以产生电流发电,是太阳能电池运行的基本原理。

硅料,本质上属于化工行业,工艺经验及良品率,成为硅料行业的最大壁垒。硅料行业由于较长的产能周期和较高的进入壁垒,很容易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在硅料和硅片通过“长单锁定”形成战略联盟之后,上游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更是大幅提升。

多晶硅的主要厂商为通威、协鑫、大全、东方希望和新特能源等五家。据不完全统计,通威、大全、协鑫等头部企业2022年底预计产能约125万吨,2022全年产量预计80万吨。

2021年,协鑫试图通过硅烷流化床法的颗粒硅,再次实现光伏产业的技术迭代。颗粒硅单程转化率可达99%,90%可用于单晶。相较于西门子法电耗降低约三分之二,综合生产成本较棒状硅相比下降约30%。此外,人工、水耗、氢气消耗均大幅下降。

未来协鑫将会出售全部的电站,转战颗粒硅。保利协鑫能源收购SunEdison旗下的FBR技术团队和设备,颗粒硅产能扩至1万吨;未来徐州的5.4万吨颗粒硅、乐山10万吨、内蒙古30万吨。保利协鑫宣布的颗粒硅规划总产能高达50万吨/年。

硅片

硅片是隆基、中环、阳光能源这三家最强,占了世界产能大概接近2/3。可以被分为单晶硅片和多晶硅片,单晶在性价比上实现对多晶硅片的超越,最终掌握行业主动权。

单晶硅片行业供应商主要包括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210mm 大硅片优势较为明显,可提升1%的光电转化效率。

在硅片环节,只有升级至 210mm 需要更换设备,其他技术在现有硅片设备产能上均可以实现兼容。布局大硅片是大势所趋,成本也不高,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210mm 尺寸硅片设备可以向下兼容 182mm、166mm,但是 182mm 很难升级到 210mm,因此,投建 210mm 产线,相当于一步到位,反正也能做其他尺寸,可以避免后续的替换风险。

第二,从投资额上看,目前,非 210 硅片单 GW 设备投资成本约为 2.4 到 2.7 亿元,210 硅片由于尺寸扩大及设备产能提升,单 GW 投资成本降低至约 1.7~1.8 亿元。

电池片

在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硅料和硅片属于“产能为王”,逆变器和组件则是“终端为王”,唯有电池片是“技术为王”,是当前光伏产业链中最具弹性的环节。

P型向N型转变已没有太大争议,TOPCon组件已经出现数个GW级订单,市场化趋向已经显现。

TOPCon是在PERC工序的基础上,增加了隧穿氧化层和多晶硅层制备环节,只需对原有扩散炉和PECVD进行改造,或者购置LPCVD,即可完成产线升级。

HJT是革命性技术从0到1,前期推广及上下游配套肯定要比TOPCon难。而且迈为以及华晟等电池片新玩家的推动力不如晶科等一线厂强。

核心设备方面,捷佳伟创PECVD、拉普拉斯的LPCVD还有微导纳米的AEP设备2022年实现技术突破,并获得批量量产订单。

电池片,产能前5也都是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通威、爱旭、中宇、展宇、润阳。前些年台湾也比较强,现在都被挤出前5了,加上台湾,全球前10也几乎都是中国企业。终端组件,前10只有一家非中国的企业,是韩国的韩华。

目前,除了晶科坚定支持TOPCon之外,其他头部企业对TOPCon的官方态度,也逐渐明朗。

天合:TOPCon方面,已建500MW的TOPCon中试线,未来的效率目标是做到25%。

晶澳:“从电池的技术来看,目前看TOPCon技术的量产会快一点”。

通威:在HJT方面的动作更早,2019年投产400MW异质结试验线,2021年上半年新建1GW异质结中试线。但是,通威在TOPCon上并未懈怠,根据半年报披露,2020年启动了基于210尺寸的TOPCon技术研发,已经计划对现有部分PERC线进行技改提升,力争2021年下半年建成1GW TOPCon中试线。

隆基:保持了对TOPCon与HJT的同步技术储备,最新公布的HJT电池效率已经突破26.30%,N型TOPCon电池和P型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5.21%和25.19%。在量产方面,今年6月上海光伏展期间,隆基董事长钟宝申曾表示,会率先将TOPCon进行量产,期间隆基还发布了首款TOPCon组件。

从头部企业的态度来看,在量产化道路上,TOPCon总体上走在了HJT前面,而且还会走得更快。

组件

双面、高效、大尺寸是业内公认的光伏组件发展三大趋势。

TOPCon的崛起是组件巨头引领和推动,组件与电池片一体化趋势明显。2022年上半年,光伏组件基本形成包括晶科、隆基、晶澳、天合为代表的的TOP 4第一阵营,仅这四家的出货量便占到全球出货量的60%以上。

晶科能源在光伏组件领域,2016-2019 年连续四年占据组件出货量全球冠军的位置。但2020年、2021年,晶科能源被隆基绿能“弯道超车”。2022年一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8031MW,重返全球第一,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成为行业首家。晶科能源组件业务毛利率13.4%,位居行业前列。

2021年9月,晶澳、晶科、隆基三巨头联合发布54、72、78版型182组件尺寸标准及安装孔间距标准。2022年182组件的市占比已达到60%,而210规格市场份额保持在20%出头。210战线的坚定支持者天合推出的210R(182×210)组件尺寸也进一步向182组件尺寸标准靠近,组件尺寸回归统一似初见端倪。

根据国家光储实验平台前三季数据显示,N型高效组件发电较优,其中N型TOPCon组件发电量最高。晶科能源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技术再次打破记录,使全面积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4%。

目前组件主要技术升级路线包括两大方向:半片电池和叠瓦技术。半片组件即将电池片通过激光一切为二,由于晶硅电池电压与面积无关,而功率与面积成正比,因此半片的电流减半,减少了内部电路电阻损耗,降为 1/4,一般能提高组件功率 5-15W。设备上只需增加激光划片机,所以兼容性最佳,已成为各大厂商主打产品,增加成本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开发叠瓦技术的企业有东方环晟、晶澳、东方日升、天合光能等。

一体化

光伏行业进入平价上网时代,整个行业的逻辑便是如何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一体化,更好的整合上下游资源降低最终产品的单位产出成本,成为这些企业面对平价时代的选择。今天看来晶科、晶澳和隆基均率先完成了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整合,占尽先发优势;但大硅片、N型电池、叠瓦等未来可能的产业技术创新会给通威、中环等虽尚未完成一体化,但聚焦主业的专业化企业得以凭借卡位新技术以获得破局的良机。

2022年10月份,是本轮硅料、硅片价格的高点,下游电池、组件利润开始改善。通威股份在南通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作为硅料、电池片的绝对龙头企业,通威之前高调宣布要做到组件环节前五,短期内50GW的组件扩产,加速了通威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步伐。

国内光伏企业与锂电企业早已嗅到“光伏 储能”的产业发展机遇,纷纷抱团合作,天合光能与鹏辉能源成立合资储能公司,科士达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储能公司,阳光电源与三星SDI成立合资储能公司等等。

分布式光伏

2021年,国内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装机首次超过地面电站,占当年的53%。2022年将继续这个趋势。而BIPV作为光伏 建筑的有效结合,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的“碳中和”大背景下,有望成为未来分布式光伏的主流形式。

分布式电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工商业屋顶或者户用屋顶。而且,自发自用、就地消纳,还可以提高用电效率。

户用光伏就是一个类似家电的业务模式,家电巨头也确实开始涉足户用光伏业务,他们拥有覆盖中国基层乡村的渠道和服务能力,在2C模式上得心应手。但户用光伏不同于家电,户用光伏是一个生产资料,前期一次投入,后期现金流稳定,逐步收回本金和收益,是一个典型的投资品。为农户提供融资支持,成为户用光伏开发商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户用光伏领域,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组件巨头均早已布局。正泰和中来在户用光伏领域也进行了长时间的商业模式打磨。

隆基绿能发布一站式户用光伏解决方案“向日葵”,由隆基牵头,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联手大型银行、品牌经销商等共同打造,由隆基担保合作的大型银行为用户购买隆基的光伏发电设备提供贷款服务。

晶澳科技也布局户用光伏,并推出晶益宝(全款模式)、晶租宝(经营性租赁模式)、晶兴宝(合作共建模式)、晶贷宝(光伏贷模式)等四大业务模式。

国家电投与中来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户用光伏,计划五年开发不低于7.2GW;此外,国家电投还与正泰安能成立合资公司并累计收购正泰安能800MW存量户用光伏资产。

薄膜式光伏

中国光伏的压制下,Firstsolar是硕果仅存的美国光伏独苗。

光伏分为两大技术路线,一个是晶硅,一个是薄膜,薄膜的市场份额不到5%。全球碲化镉薄膜光伏组件,Firstsolar的产品应该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钙钛矿薄膜光伏时代到来之前,是美国的Firstsolar和中国的龙焱保留了薄膜光伏最后的脸面。

美国能源部宣布斥资2000万美元成立“碲化镉发展联盟”,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碲化镉太阳能电池效率达到24%以上,组件成本低于0.20美元/瓦。联盟由美国托莱多大学牵头,联合First Solar公司、科罗拉多大学、科罗拉多州立大学、Sivananthan实验室等主要机构组成。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将作为资源、支持和技术分析中心,为该联盟制定技术路线图,研究并实现路线图中设定的目标。

国内龙焱能源拥有全球领先的碲化镉光伏技术,而碲化镉光伏玻璃的可透视性是其他光伏玻璃无法比拟的。竞争者中山瑞科碲化镉光伏企业也快速崛起。

隆基收购建材企业森特27.25%股权,东南网架收购光伏企业福斯特子公司51%股权,建筑企业和光伏企业纷纷结合,让BIPV市场骤然热闹了起来。

美国能源部最近宣布美国未来光伏产业布局和技术发展重点:

加快钙钛矿光伏技术研发;

推进低成本碲化镉薄膜光伏技术;

通过改进逆变器、连接器、电缆、机架、追踪器等光伏组件,将硅基光伏系统生命周期从30年延长至50年;

开展集中式光热发电(CSP)示范项目。

钙钛矿

钙钛矿光电转换效率提升非常快,太阳光包含不同波长的光,而对不同层的钙钛矿调整元素的含量、占比,就可以扩大对太阳光的吸收范围,从而提升转化效率。目前,南京大学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到28%,而瑞士的研究机构更是把效率做到31.3%。

头部钙钛矿企业如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实现了百兆瓦级钙钛矿电池中试线的落地试产。太阳模拟器的精准测试对于推进钙钛矿太阳电池产业化进程有关键作用。

陕西众森在国内首次推出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稳态模拟器,实现了光谱的精准调配与光强的准确控制,满足了钙钛矿光伏组件产业化中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为光伏新技术发展添砖加瓦。

协鑫的钙钛矿组件目前还没能实现量产,真正的大规模量产时间,大概在5-10年期间。钙钛矿组件的效率商用后能稳定在25%。

钙钛矿工艺更趋同于面板行业、没有电池片环节、不需要份多个环节生产、产能投资仅为晶硅的一半、不需要银浆、不需要稀有金属;且钙钛矿的工艺温度很低仅需120度内,比单晶硅的1400度的能耗降低;组件成本希望能够降到0.5-0.6元。

工艺上良率最大的挑战是在每一组件的效率稳定(即结晶工艺难度)。钙钛矿劣势是稳定性温度低于晶硅为200度 ,但符合绝大多数使用场景;对于潮湿状态下、对封装的严格程度要高。钙钛矿的稳定性优势体现对杂质的高容忍度,能够防止杂质扩散带来的转化效率衰减,能够实现9000小时不衰减。

钙钛矿单结主要是镀在tco玻璃上,用作bipv,主要应用场景是建筑幕墙。但是这一块,本身就会跟碲化镉、砷化镓等其他金属化合物电池形成竞争,没有什么性价比。另外用作幕墙,消防、防风、防水都存在很长的消费者教育过程,商业化的可谓任重道远。

钙钛矿用作双结,和hjt/perc/或者其他底电池结合,应该是产业化空间最大,最有潜力的。但实际在叠层电池上,国内行业头部目前做的都差强人意,牛津光伏目前是比较领先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伏技术路线演变及比较
中信建投:光伏设备产业投资机遇
乾景园林研究报告:经济性渐显,HJT进入大规模扩产前夕
晶澳副总裁牛新伟:光伏产能过剩是“相对概念” 已制定HJT、钙钛矿量产时间表
2023年光伏行业投资策略:硅料价格回落奠定全球光伏市场高增长
跨界光伏,一场赢家寥寥的悲喜二重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