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唱片店和淘碟的小伙伴,如今你在哪儿啊?


内容整理:布瓜

本期编辑:赵浚豪

本期栏目:四九城记


在网络下载风行和盗版光碟随处可见的年代,实体唱片店已经成为处在悬崖边上的行业。




上图是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会看到的传统黑胶唱片,又称LP唱片。它算是留声机的产物,将声音毫无修饰的记录下来,更显真实。



胡蝶为百代录制唱片的广告


从1908年法国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标志着中国唱片业正式诞生。到80年代中后期的盒式录音磁带、CD唱片的出现和大力推广。黑胶唱片一直都是唱片业的主流,如今它更是收藏爱好者的宠儿。




位于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2号的中国唱片总公司是1980年以前,国内唯一一家唱片出版机构。而它的前身则是位于上海的大中华唱片公司,1949年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下令将大大中华唱片公司的版库全数封存,之后移交北京,由中央广播事业处管理。



周璇在大中华唱片厂录制的歌曲《丁香》


1950年大中华唱片厂更名为人民唱片厂。1955年人民唱片厂更名为中国唱片厂,开始使用天安门图案商标出版《中国唱片》牌号。1963年中国唱片发行公司成立。


1982年11月15日,国内第一家规模化、集团化管理的大型音像出版单位中国唱片公司成立,原中国唱片社所属编辑出版机构、中国唱片厂、中国唱片发行公司均归属中国唱片公司。




截止2014年12月,中国唱片总公司保存并积累了13万面唱片金属模板、4.5万条磁记录胶带,十多万首(部)作品,基本上囊括了二十世纪我国音乐、戏曲和曲艺等艺术领域创作、表演的优秀作品和珍品,其中有的已属旷世孤品,成为极具历史价值的音像档案和珍贵的国家文化资源。



新中国第一张唱片《解放区的天》


随着90年代流行音乐进入内陆,北京各大唱片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比较知名的有太合麦田、天中文化、华谊兄弟、京文唱片等。


那时的唱片产业就好像如今的房地产,从“扒歌带”起家,将国外流行音乐的旋律记录下来,再由国内歌手填词,一张专辑的制作成本是几万,专辑的市场价为10块钱左右,而一张专辑的销售量基本都是几十万,可见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毛宁首张专辑《请让我的情感留在你身边》


“只要有内容,销路是不愁的”这是90年代中国唱片产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唱片最辉煌的年代,那时候购买CD或磁带是支持偶像最直接的方式。大街上,别着磁带随身听或者CD随着听听歌的人数完全不亚于现在用手机听歌的人。



Walkman卡带随身听



索尼D-777CD播放机


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不可能买所有的正版碟片,毕竟价格昂贵,这就出现了“打口碟”,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形式的cd存在。


这些都是国外的正版碟,国外出版商因高估销量而大量生产,结果卖不出去只好进行打口销毁。在销毁过程中,由于进货人的要求和走通关系,只有部分cd被完全销毁,有一部分只是切到了cd盒面,而cd完好无损,这些cd就被称为打口cd。


这些碟片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到中国,因价格便宜、首版发行等原因,得到中国音乐迷和收藏迷们的喜爱。




我们把淘打口碟的人称为“打口青年”,它特指从1970年至1985年出生的新青年。自从1999年在一本叫《北京新声》的摇滚画册上第一次出现了'打口青年'这四个字样后,这个名号便不胫而走。




对于这群打口青年而言,打口碟是他们实现音乐梦的途径。不少“摇滚老炮儿们”都说,“打口”是他们与摇滚乐的第一次接触。


他们对于“打口碟”的记忆是很难保护的cd壳,壳上泛着一层灰,很多cd正听着就突然没有声音了,打口碟听多了还会损坏cd机。


常常省下钱去买碟,出没于自然博物馆边上的口店、西单明珠韩国城那层曾经的扎眼店还有一些阴暗的角落。




如今能淘打口碟的地方已经不多见了,目前北京的打口碟圣地如下:


天坛北门瓷器口万商汇淘宝城、三元桥的天地人电器市场内、丰台十二中对面、五道口大棚、五道口综合市场二楼东侧、通州区中山街52号“群鱼乐电影休闲吧”、中关村“sub pop流行天空”精品店


和平里新华书店对面,天元和平商业大厦右侧胡同的“奥之光”小商品市场二楼、建国门地铁站东北出口、新街口天龙音响城对面的“精华通”音像超市




进入2000年后,数码设备逐渐兴起,人们更多地开始选择听互联网音乐,比如曾经流行过的《老鼠爱大米》、《猪之歌》等网络歌曲,更多的歌曲也可以直接从网络上免费下载。因此,唱片的销量开始逐年下降,简单来说,就是卖不动了。


2011年,当时国内最大的唱片公司太合麦田宣布“转型版权公司,不签歌手,退出唱片市场。”



原太合麦田CEO宋柯


其实,遭受数字音乐冲击的不单单是这些唱片公司,更多的是那些实体唱片店。如果要问北京第一家实体唱片店是哪家?很少有人能回答的上来,因为他们对于买唱片的大多印象都是曾经的那家北京西单音像大世界。




成立于1993年,如同大菜市场一样的音像商店,满是货架和海报,能说得出来的当红歌星磁带、光盘,这里几乎都能买到。韩红、许巍、光良等当红歌星以及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都曾在这里签售过。这里曾经承载了无数个80后的音乐梦想。




但在数字音乐的冲击下,2014年12月因经营不善宣布停业。尽管在2015年3月经过装修且更名为“大世界音像店”重新开张,但已从1700平退化成50平的小店,经营的内容也从音像制品的批发变为零售,开始主营戏曲类音像制品,消费人群定位以中老年为主。




除了西单音像大世界,还有王府井外文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等销售实体唱片专区同样门可罗雀,即使来光顾的也只是歇会儿脚或者听会儿歌,买的人很少。


其实,受到互联网音乐冲击最严重的当属独立实体唱片店。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北京的实体唱片店仅仅“残存”十家左右。




曾经的新街口是北京著名的淘碟一条街,最多的时候一条街上有二三十家唱片店。但在盗版光碟和互联网音乐的冲击下,风光一时的新街口唱片店纷纷关门倒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花大钱看演唱会,也不愿花小钱买碟片,为图方便,更多的是选择网上下载。实体唱片的消费者除了音乐发烧友以外,就是极少的唱片收藏家。


“过去没钱买唱片,如今有钱却不买了”实体唱片店的内心独白。唱片的衰落不单单发生在中国,国外也是。2013年,有92年历史的全球连锁音像销售门店HMV宣告破产。




最后,小二君想推荐几家实体唱片店,一起去寻回当年的浪漫,可好?



fRUITYSHOP黑胶唱片店




胡同里的黑胶爱好者的聚集地。这里的唱片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典的摇滚、爵士、实验音乐等,另一种是六七十年代的迷幻摇滚和早起布鲁斯。价格都是大众普遍能接受的。


唱片店地址:东城区 东四头条17号



蓝线唱片店




它是京城老字号的唱片店,屹立唱片行业二十几年。前后7次搬家,东四、地安门、鼓楼、西四、新街口,到现在的北太平庄。无奈租金上涨又不得不选择搬家,对于地址,目前还没有找好。



福声唱片店




这里是北京原创摇滚乐的聚集地,除摇滚乐外,民乐也是大头。黑胶发烧友也可以在这里有所收获,民谣、摇滚、流行、古典,唱片的种类非常丰富。


唱片店地址:西城区 平安里路口东行50米路南



酷乐唱片店




在北京已经有十几年历史的唱片店,之前位于隆福寺街。唱片风格有独立音乐、摇滚乐、bubble gum、电子乐hip-pop等。


唱片店地址:东城区 隆福寺街75号长虹影城



莱蒎黑胶唱片店




是北京最大规模的黑胶唱片专卖店,主营黑胶唱片、唱机、音乐周边等商品,同时店内设有莱蒎咖啡,开店时间超过5年。


唱片店地址:朝阳区 798艺术区七星西街



独音唱片店




这里的唱片与别家唱片店有所不同,所以叫做独音。这里有清新,有摇滚等与众不同的音乐。此外还代理摩登天空、糖衣文化、飞行者、兵马司、十三月、口袋,东乐唱片和一些厂牌和独立音乐人的唱片。


唱片店地址:西城区 鼓楼西大街17-1号


作为处在悬崖边上的行业,他们一直在坚守的,因为这里不仅有他们满满的回忆,同时也有你们的。



四九城记

凡我大帝都街边美店、展览演出,

热辣资讯、潮流话题。

打开这里,一手掌握。

一键投稿合作传送 bj@WeMedia.cn

戳这里回看上期 四九城记



2016

评论区话题


哪位歌手的哪张唱片,影响了你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音像店消失了,可我还在听那些老歌
最后的黑胶唱片店
唱片没人买,我们知道咋回事
天价实体唱片,终究只是有价无市?
【专题】影视资源获取攻略·当下实体音乐资源的获取(下)
黑胶唱片成“古董”音像店再难觅身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