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代将军写下的生动妙文(组图)
01-30 05:34
薛福成画像(资料图片)

薛福成画像(资料图片)

中法海战场面(资料图片)
有一个红包待领取!点击查看
广告

中法海战场面(资料图片)

普法之战油画(资料图片)

普法之战油画(资料图片)

《观巴黎油画记》——

中学时代学习过的《观巴黎油画记》是一篇经典散文。此文最大的特点是描摹生动,状物细致,将墙壁上的油画立体化,让人身临其境,分不清是画还是现场。同时前面还有蜡像馆的铺垫,一步步引人入胜。文章短小精炼,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观巴黎油画记》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精妙,除了跟作者高深的文学造诣有关,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因为作者薛福成本人就曾经指挥军队和法军交过战,而且还取得了胜利,经历过战场的人才能写好战场,可见生活的积累和文笔的提升,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来看看《观巴黎油画记》前后的故事。

专题撰文/

记者刘黎平

文章的生活积累:

作者曾亲历与法军海战

《观巴黎油画记》的作者薛福成,是晚清有名的文学家、外交家,19世纪90年代初,薛福成往欧洲考察,一路上所见所闻对他震动很大,他细致深入地考察欧洲国家的各项制度,觉得清朝应该持续不断地向欧洲学习,尤其是要集合民众的力量和智慧,让国家强大起来,“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薛福成的眼光也不是片面的,他在考察政治经济制度的同时,也考察了欧洲的文学艺术,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欧洲,包括法国。

薛福成在巴黎的油画院,观赏了法国关于普法战争的巨幅油画。他对油画上用线条色彩表现出来的战场,又用文字表现了一次,文字的表现并不是简单的陈述和说明,而是站在当时中国人的角度又画了一遍,其凸显出来的感受当然与欧洲人所能感受到的迥然不同。

作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的履历已经有说明,早在观油画之前的六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2月,法国远征舰队侵犯镇海,薛福成正主持当地的防务。当时的法国海军来势凶猛,已经歼灭清朝的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镇海的海防压力相当大。但薛福成沉着应战,他一方面遥控指挥抗法战争,一方面用沉船堵住镇海海口,集中炮火炮击敌人舰队,敌舰队进不来海港,又吃不住炮火,大量舰艇被薛福成的炮火击沉击伤,据说舰队司令孤拔也在此役重伤,其死亡与此有关。最后,法舰不得不从浙江沿海撤走,薛福成指挥的镇海保卫战取得胜利。

因此,可以设想薛福成参观巴黎油画院时的感受,他是以将军的眼光,以战争亲历者的眼光来看这些油画的,有积累、有经历,写出来的文字自然不同。

文章的谋篇布局:

用将军布阵的手法描写油画

薛福成是经历过战争的,镇海海面上冲天的炮火、激烈的厮杀、翻滚的烟雾、倾侧的战舰,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是亲自介入。将这些经历转到观赏眼前的战争油画,其笔法自然老辣成熟,非常人可比。

薛福成可以说是以将军布阵的手法来描绘“普法战争”油画。凡是战争,先看地形,再根据地形布列兵马,因此,此文开头就是地形:“城堡岗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十二个字,将战场上的几个要素都交代清楚了:山林、溪水、建筑物。接下来是作战,作者的目光集中在交战士兵身上,而且次序分明地勾勒出作战士兵的状态和兵种,作战状态则有冲锋,有埋伏、有溃散、有追击,“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兵种则有步兵、炮兵、旗手、运输兵。

再下来是战况,作者将笔调集中在战争的破坏力上,而破坏力最大的当然是炮击,“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房子变黑,墙壁变红,除了建筑物,受伤更多的是士兵,“血流殷地,偃仰僵仆”。可以想象,当时的战况一片混乱,不知从何说起,但指挥过战役的薛福成就能够抓住主要元素,从炮击的剧烈波及到人员的伤亡,建筑物的损坏,有条不紊。而这样的画面,也一定让薛福成回到了六年前的镇海炮战,他可能是以镇海炮战来描述眼前的画面。最后,作为一名指挥过大战的将军,薛福成又能跳出眼前的局面,跳跃到战争之上,于是就描述了战争之外的大环境:“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只有能全盘把握战局的人,才能注意到画面上这些超然的因素。

如果不是一个有战争经验的将军,面对这样巨大的油画时,很可能不知道从何下手,一片茫然。生活积累、工作经验,对写作很重要。

句子的错落有致:长短句交错使用渲染气氛

薛福成属于文学上的“桐城派”,笔法颇有造诣。中国传统的文学讲究韵律和句式,要有词句上的形式美。文字的组合,本来也是一个视觉画面,整齐和错落相结合,整篇文章就如同一幅章法紧凑,形式美观的画。例如《观巴黎油画记》中,长短句的交叉使用时很讲究。讲巴黎的蜡像时,用了一连串的短句:“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而在描述战争场面时,长短句结合,骈散句配合,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很有节奏感,例如短句“驰者,伏者,奔者,追者……”,短促紧急,好像战场上一发发子弹,接着又是比较整齐的句子:“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文字的排列组合对文章的表现力有很大作用,无论是读者视觉上的观感,还是朗读时的语感,都影响到文章的接受程度,对于句式的训练,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当中似乎有提升加强的空间。

立意委婉:自绘败状以图崛起

法国舰队在镇海炮战时,是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而在普法战争时,是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现,之后与普鲁士签订屈辱条约。这一点,倒是和晚清有点相似。薛福成在观赏“普法战争”油画时,则是站在失败者的角度来感受。同样是失败者,薛福成并没有重复共鸣的一面,而是表现不同的一面,他觉得法国人坦然面对失利,吸取教训,“自绘败状”,以激发民众的士气,“激众愤、图报复也”,应该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要敢于面对失利,总结失利,然后崛起,所以薛福成最后说:“则其意深长矣。”

作者没有说破,但读者能感觉得到。

看点:《观巴黎油画记》原文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译者称:“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盍驰往油画院,一观普法交战图乎?”

其法为一大圜室,以巨幅悬之四壁,由屋顶放光明入室。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冈峦、溪涧、树林,森然布列;两军人马杂遝;驰者、伏者、奔者、追者、开枪者、燃炮者、搴大旗者、挽炮车者,络绎相属。每一巨弹堕地,则火光迸裂,烟焰迷漫;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而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者,令人目不忍睹。仰视天,则明月斜挂,云霞掩映;俯视地,则绿草如茵,川原无际。几自疑身外即战场,而忘其在一室中者。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画也、皆幻也。

余闻法人好胜,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译者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则其意深长矣。

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然者此画果真邪、幻邪?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斯二者盖皆有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5. 观巴黎油画记〔清〕薛福成
【国产老电影】镇海保卫战
150年前 普法战争结束 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成为法国人永远的痛
无锡市惠山区楹联(96)西漳薛福辰、薛福成兄弟(6)
“血流殷(yān)地”的法国油画,激起了这个清朝人的变革心
德国统一故事:4.3 普法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