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徵明:春山何似秋山好,红叶青山锁白云
文徵明
(1470.11.28—1559.3.28)
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 扇面作品
吴门画派盟主文徵明
文丨单国霖
16世纪上半叶,吴门画派进入了全盛时期,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吴门画派的核心人物。他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传承不绝,直接嗣承他书画风格的亲属就有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学生陈淳、陆师道、陆治、钱榖、侯懋功、朱朗、周天球等人,私淑者更是众多,形成了以文徵明为核心的庞大画家队伍,后人称之为“吴派”。
明 文徵明 松石高士图
吴门画派继承了元代文人画“遣兴移情”的创作思想,但随着社会时代环境的变迁,文人画的内涵也相应发生着变化。元末文人山水画流行隐居乐道、草堂雅集、林泉丘壑等主题,以传导寄情山野的高逸之志和清虚超脱或躁动不安等情绪,境界多为淡逸寥寂。
文徵明的绘画主题,除了描绘高士的隐逸生活外,还把视野扩大到文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注意文人生活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同时在意境上,也摆脱了元人一味以淡逸空寂为高的程式,而赋于平和明朗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是明代中期社会趋于安定繁荣、文人生活宁静安适的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当时文人理想精神的物化形态。
明 文徵明 千岩竞秀
文徵明的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兰竹各科,尤以山水著称。他长期活动在吴中和江浙地区,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切的感受,他创作了许多实景山水画,更为广泛生动地描绘江南的湖光山色和名胜佳地。如《石湖清胜图卷》(1532年)、《吴中胜概图卷》等作品,都以自然景物为蓝本,注入清雅、温馨的情感,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明 文徵明 兰竹图纸本
文徵明山水画以浅绛和细笔水墨山水为主体,被称之为“细文”。这两种画法渊源同一,取赵孟頫之婉约、黄公望之松秀,又从王蒙的细密演变成简约的形式。其细笔山水,笔法工细松秀而不板滞,色彩明洁而无富艳气,墨气清润而不混浊,具有俊逸秀润的风神,成为“文派山水”的主体风格。《洛原草堂图卷》(1529年)《寒林晴雪图轴》(1531年)、《句曲山房图卷》(1541年)等,都体现出了他的浅绛和细笔山水的艺术特征。文徵明另有一类粗放简疏风格的作品,被称为“粗文”,则发扬了宋元水墨写意画的长处,融书法笔意于画中,水墨酣畅。代表作品如《双柯竹石图》(1531年)、《虞山七星桧图卷》(1532年)等。
文徵明 扇面作品
文徵明的老师沈周在发展水墨山水的同时,于青绿山水倾注了颇多的心力,这一事业由文徵明继续下去,他在更加广博的传统滋养根基上,融入自己的才情和艺术意趣,努力改造传统,拓展技法,建立起新颖的青绿山水画风格范式。他的青绿山水画宗法元赵孟頫,兼取南宋赵伯驹、赵伯骕技法,综合陶熔,形成笔法工细松秀、设色浏亮明丽的风格。他的青绿山水有小青绿和重青绿两种风貌,小青绿山水以赵孟頫为宗,笔法简略疏放,率意而朴拙,表达出一种清旷高逸的意境,代表作品有《浒溪草堂图卷》(1535年)、《木泾幽居图卷》(1537年)、《赤壁赋图卷》(1558年)等。另一种重青绿山水画法,具有工整细劲和色彩盈满的特点。主要继承赵伯驹、赵伯骕的造型、笔墨和设色方法。典型之作有《惠山茶会图卷》(1518年)、《花坞春云图卷》(1532年)等。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
文徵明偶作人物,主要学习李公麟流畅劲挺的线描技法,又融入元人的简洁洒脱,如他48岁时所画的《湘君湘夫人图轴》,就有高古清逸的气息。到他晚年,如80岁所作的《老子像轴》(1549年),线条趋于细劲简练,造型注重刻划老子静穆沉思的神情。
他的花鸟画多以竹、菊、兰、玉兰为主要题材,很少画禽鸟。这类作品,追求书法的笔墨趣味,写竹如书八分,沉着浑厚,画石多用干笔,时露飞白,如《双柯竹石图轴》、《兰竹图册》等,即充分体现他融入书法性笔意的艺术特征。
文徵明 扇面作品
明代中期,吴中书坛有号称“吴中四家”者,即为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淳4人,而影响最深最广的为文徵明。他的小楷最为人称道,时有“小楷名动海内”之誉。他楷书取习钟繇、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各家,早年体态略扁,起笔尖细,如《小楷铁崖诸公花游唱和诗卷》(1514年)。明代擅隶书者不多,文徵明是写隶书的高手。他取习魏晋的《受禅表》、《上尊号奏》等碑,字体方正,挑拔平硬,表现一种凝重端庄的美。如书于78岁的《四体千字文卷》(1547年)反映了他在篆隶书方面的深厚功力。文徵明的行草书,严整、肃然的结体与用笔,与飘逸柔婉的笔法和舒放自然的行气相结合,体现出文人的“士气”,同时又适度增以婉美之意,使文人书法的高雅趣味显得平易近人。因而,文徵明的行书风格靡行一时,从学者众多,影响波及江、浙、闽一带,成为流播甚广的文派书风。
明  文徵明  山庄客至图
明 文徵明 兰亭修契图
明 文徵明 浒溪草堂
来源:私享艺术
版权说明:以上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关注美术大家,每天与最美的艺术相遇!
推 荐:有了这本《笔记·千里江山图》,让你不用去故宫,也能欣赏传世名画。
九百年前,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也有自己的珍藏,这份珍藏,传到了宋徽宗手中,传到了蔡京手中,最后留在了故宫。
对它,陈丹青赞叹,“这是只有十八岁才能画出来的东西,多一天不行,少一天也不行”。
王希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一幅画名垂千古的少年,他画这幅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人们对这幅画最多的评价是:“通篇青绿,富丽堂皇”。
但是,这幅传世名画可以谈论的,可远远不止颜色这一点,它里面有很多细节、内容,还有折射那个时代的玄机…………
这就是名震千古的《千里江山图》:
—清晰精美的细节—
王希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一幅画名垂千古的少年,他画这幅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人们对这幅画最多的评价是:“通篇青绿,富丽堂皇”。
但是,这幅传世名画可以谈论的,可远远不止颜色这一点,它里面有很多细节、内容,还有折射那个时代的玄机…………
我们希望,能去除专业知识的门槛,把真正精华的内容分享给读者。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笔记里的专家解说细节,带你深入了解这幅传世名画,以及少年王希孟的内心世界。
当意外团队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个小伙伴就惊呼 “我的天,一个十八岁的男生怎么可能画得这么仔细!”
原来,笔记里圈出了画中的一片水面,并且放大数倍,让我们看到了清晰如丝的水纹。
我一下子反应过来,原来,在数百年前,这幅长卷的“空白”处其实是波光粼粼的!
难怪当初宋徽宗打开这幅画的时候,惊为天人。
要知道,那个时候画面还没有被磨损,石青石绿的颜料异常鲜艳,在阳光的照耀下,看久了,仿佛水纹都在细细飘动。
《千里江山图》里处处不同的水纹
很多人在看画、看展的时候,会忽略掉非常多的细节,即使是去过故宫的小伙伴,可能都没注意到画中的水纹,但是,恰恰又是这样的细节才是看画的关键。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笔记,你可能也不知道千里江山除了山还画了些啥。
在笔记里,你会看到大千世界里的各色人物,他们在画中细小如蚁,然而身份、神情、性别都清晰可辨。
登山、对坐饮茶、打扫庭院、钓鱼、一家三口坐船出游·····这些人就在千里江山的每一个角落里藏着。
当你通过笔记的提醒发现一个又一个小人儿时,你会惊叹这个少年是多么地心细如发。
你能找到多少个小人儿?我找到了十一个哟
笔记还告诉我们,在这幅呈现给宋徽宗、歌颂大宋江山的巨幅画卷里,王希孟什么都画了,却没怎么展示农耕的场景。
要知道,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里面,农耕是国力的一大象征,必不可少。可是王希孟在画中却没有过多描绘农耕,
画中形形色色的桥,都给人悠闲自在的感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
你想想看,当你十八岁的时候,坐在教室里畅想未来,想的通常都是环游世界、谈恋爱等让人雀跃不已的情节。
谁会天天想着,自己以后挤地铁上班的样子呢?
那么王希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他想过的生活一定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笔记里所说的——“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画里这一片广阔天地,自任他纵横来去。
所以,它不但记载了少年的锐气和朝气,还会让你发现,原来你跟数百年前的王希孟,有着这么多热切的共鸣。
—专家学者的全方位解读—
为了展现出以上详确动人的细节,我们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团。
这些精通艺术、有独家造诣的央美专家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才写出了这本解读笔记。
在这里,央美的专家们抛开了枯燥的说教和笼统的术语。
为了让你掌握赏画的技巧,他们把十余米的大长卷分成十段,一段段、一个个细节地为你详细解说。
举个例子,也许你第一次看到《千里江山图》的时候,觉得画里的山峰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但专家会告诉你,在画面节奏最热烈的这一段,会有整幅画中最高的一座高峰兀然拔起。
这座高峰和周围群山一起,形成了众星拱月、唯我独尊的态势。
这感觉,就和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十八岁少年,神气昂扬地站在世界的最中心一样。
对这样的感觉,你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因为这也是你的十八岁啊。
经过他们的解说,《千里江山图》里的每一座山,对你来说,都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符号。
除此之外,你还能把它当做一本宋朝风情绘本来看。
因为宋朝的酒文化、旅游文化、经商风气,甚至建筑风格、人物服装,笔记里都有详尽的描述。
这些描述,都是从《千里江山图》中圈出细节,再放大数倍,进行图文对照,你轻轻松松就能了解整个宋朝的风土人情。
笔记告诉我们,宋代渔业极其繁荣,渔民以船为家,随处可见
为了不影响你的赏画体验,在笔记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份独立的折页。
不仅原貌复制《千里江山图》,连画外的题跋、印章也被我们忠实地保留了下来。
同时,每一个印章的含义、曾经拥有过这幅画的主人,在笔记里都有对应的详尽解析,让你不错过岁月流逝、珍品流转的痕迹。
对王希孟,陈丹青说,“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做的。”
凭着一股没来由的冲劲,就敢在这个世界上横冲直撞,这就是少年身上最可爱的地方。
有了这本《笔记·千里江山图》,让你不用去故宫,也能欣赏传世名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徽宗亲自指点,他在十八岁时画出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宋代一位18岁少年,画了《千里江山图》,被称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与大宋青年 王希孟 解析
【书法档案】赵孟頫行书《龟虽寿》:高清字帖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附高清大图及专家解读)
一幅传世名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