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肚子(下利)的六经方证

拉肚子,临床常见症状,六经皆可出现,且有对应方证。

拉肚子是俗称,仲景书皆称之为“下利”或“利”,也有自利清水、水谷不别,大便溏等记录。在《伤寒论》讲完六经,有专论“利”的内容(后世有的书将本部分内容写到厥阴病篇),《金匮要略》也有专篇论“下利”的。还有表现为上吐下泻的霍乱,也与下利相关,内容很丰富。体现了仲景对胃气的重视,也体现了临证辨治的灵活性,怎样系统学习,则更为重要,此次以六经为纲,方证为目,整理下利一症的治疗,也是一次探索。

又下利可伴有或不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要注意,下利所指是症状学内容,非具体疾病,所以临证只要有下利症状,不论什么病,均可参照六经方证的辨证方法对下利进行治疗。

今择仲景书中关于下利的六经方证内容如下

注:阳明病是里阳证(里热或里热实证),太阴病是里阴证(里寒或里虚寒、里实寒证),用药非寒即温,较易识别。表证以恶寒识别,均需要用温药,仔细读仲景书可知,无太多异议。至于半表半里,多寒热错杂则需要具体讨论,故而对方证进行六经归类,也有不足之处,尤其是半表半里的阴证,读者谅解。还有仲景书中的表达方式也得注意,比如太阴病,脉浮用桂枝汤,其中太阴病是对下利一症说的,不是说桂枝汤能治疗真正的太阴病。仲景书中此类描述甚多,所以本次六经分类,大家注意看实质所指。呵呵!这有些复杂,慢慢理会

表阳证——太阳病下利:根据津液是否虚,体表有无津液聚集——汗出与不得汗、无汗,分为表虚证与表实证。

表虚证桂枝汤方证: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表实证葛根汤方证:

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里阳证——阳明病下利:阳明病下利,根据有无结实,分只热不实的阳明热病下利与热实兼有的阳明热实下利。

阳明热病下利:

葛根芩连汤方证:33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黄芩汤方证: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猪苓汤方证: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证: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证: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阳明热实病下利:

调胃承气汤方证: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方证: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证:374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金匮要略》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下利

四逆散方证: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小柴胡汤方证: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猪肤汤方证: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里阴证——太阴病下利

四逆汤方证: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353条: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354条: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388条: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证: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证: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理中丸方证: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证: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通脉四逆汤方证: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金匮要略》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证:390条: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桃花汤方证: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金匮要略》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下利

乌梅丸方证: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半夏泻心汤方证:《金匮要略》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证: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证: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证: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反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表阴证——少阴病下利:

真武汤: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白通汤方证: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五苓散方证: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太阳太阴合病下利

茯苓甘草汤方证: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桂枝人参汤方证: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少阳阳明合病下利

大柴胡汤方证: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柴胡加芒硝汤方证: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其他方证: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备注:本方依据症状及药物分析,为寒热错杂方治,但麻黄用量最大,似乎更像治疗表证的方治,故存疑录入其他方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六经赅尽诸病赋 (城里娃脑整理上传)
胡希恕讲伤寒论356条~395条
伤寒论六经病证概述李培生
【论文发表】《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章:少阳病气机失调病势之大柴胡汤方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81天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