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享
3、人参与黄芪

老师:究竟人参跟黄芪有啥区别?你们说说。(众人无语),你们带了书没有?把书拿出来嘛。

弟子:用手机搜搜。

老师:那是笨的方法,用手机搜就不必了。学药性,不要费力去背哪些是适应症,该治哪些,有些啥功能。巧的学习法就是性、味、归经背熟,只要知道了性味归经,啥子都晓得了,后边的一推就出来了。

我们就谈黄芪,人参。二者味甘,人参平;黄芪微热。归经是肺,脾两经,这是书上的,我记得不一定清楚。(这个观点)我不一定赞同,一会儿再说,不赞同要找证据,不能空说。人参与黄芪相同的地方呢?味都是甘,甘就补气,补什么气呢?归经来讲,书上说补脾气,补肺气。其中,一个是平性,一个是微热。这就有区别了,黄芪微热就有升浮的作用;人参平性,就没有升浮的作用。从补肺气来说,肺是通调三焦水道的,这就跟水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哪儿呢?人参生津,黄芪利水,这就区别开了。从补气来说,人参补元气,即除补肺气,脾气外,人参(书上说的)第一条是大补元气。元气是哪儿的气呢?不是肺脾之气,而是肾气。元气生于肾,藏于肾中,循三焦之络,远行全身,养煦各脏。说穿了,肾气就是先天之气,人参能补这个,怎么会不入肾(经)呢?所以不能完全照书上说,我们是临床应用,不是答卷子,所以要弄清楚,人参有补肾气的作用。黄芪就没有这个作用,这是又一个区别。

人参还有生津,除烦,安眠的作用。安眠又是哪一经作用呢?心经。入心了撒!黄芪不入心,这又区别开了。还有,黄芪止汗,那人参止不止汗呢?这个问题我曾把李克刚(弟子)考到了。李克刚在拜师帖上说,老师的回答让他犹如醍醐灌顶。我问他:黄芪有止汗作用,人参有止汗作用没有?他说:人参没听说有止汗作用呀?我说:大汗淋漓,亡阳欲脱之时,一味独参汤就把汗止了!你说有没有止汗作用?!

但是,黄芪止汗是固表敛汗,人参止汗是救心气。汗为心之液,心气欲脱之时,而以人参补气敛汗,这又是一种区别。人参补脾不用说了,食欲不好,疲乏倦怠等,用人参就补脾气了。黄芪如何补脾呢?你们举个例子。

弟子: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之类。

老师: 黄芪补脾最典型的是托疮生肌。肌肉都烂了,多久都不好,黄芪一用,比党参都起作用,脾主肌肉,这是黄芪补脾的例证。(以上)从补脾,补气,生津,止汗说了黄芪与人参的区别作用。此外,黄芪还有消肿利水的作用。之外,还有一样重要的,也是我个人的心得,黄芪补气是补经络之气;人参补气是补脏气。经络作用表现在血管,黄芪补气就是补血液中的气。(相对来说)人参补气是补肌肉中的气。我这个观点如何让人来认可呢?不能单凭我说。我就先从补阳还五汤说起。治偏瘫,中风。唐宋以前认为中风是外风,是一种外邪,与内邪无关;到了刘元素,认为中风与心肾有关;到李东垣李杲,认为中风是内虚引起的;李杲之后,到了朱丹溪,他认为中风是血热生痰,这个有点巴边了。这个血热跟我们现在说的脑梗、血管就有联系了。朱丹溪是滋阴派,他认为致病的是气,血,痰,郁四大因素致病。朱丹溪是一个临床家,但写的东西呢,是徒弟们整出来的。到王清任,对中风的认识,认为(病因)是气虚血瘀。我们现在的认识,也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他在治疗上就用了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为什么不用党参,人参呢?补阳还五汤是哪几样组成的呢?他是由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为啥不用党参、人参而用黄芪呢?他认为党参补气推动不了血管里的(血)来打通瘀阻,因为是在(血管)外边用力。我们常说气是运血的,用哪样东西来运血呢?用黄芪。

回头来说,既然说黄芪补气,为何气脱病危时,需要大补元气,为何要用独参汤,而不用黄芪呢?为啥要用人参呢?为啥要用人参加附片,还配龙骨牡蛎呢?一般元气欲脱,要用参附汤,汗水出的凶,龙骨牡蛎也要用上去。为什么?因为人参才能补肾气,补心气。

又来看黄芪。黄芪也常配白术,最典型的是五屏风散。黄芪的作用是固表,用于表虚止汗,汗为心之液,心主血,汗从血中出。黄芪的作用在血和血管,这就联系上了。问一句,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你们哪些人读完了?

弟子丙:我早先读完过,但差不多忘记了。

弟子戊:我读过些。

老师:有啥印象?

弟子戊:就是讲淤血为主吧?

老师:王清任这本书就是谈治血证的,但不是全部。治血证的我读过三本书,除这个外还有【血证论】、【失血大法】。王清任这个书主要是治血瘀的;【血证论】主要是治出血的;【失血大法】主要是治出血以后的杂症。

补阳还五汤是由哪几个方子来组合的?有说是桃仁四物汤加减的。我统计了一下,王清任【医林改错】有33方,用黄芪的占11方;与党参同用的有2方;人参单用的有1方;与黄芪同用的有2方。这说明,王清任就如同我分析的,他认定黄芪补气是补血中之气。补阳还五汤实际是他的另一个方衍变的,就是黄芪桃花汤。黄芪桃花汤治什么呢?治产后血晕,惊厥之类的。还有几个方子如黄芪甘草汤等都是治产后的。为啥子产后他都用黄芪,说明黄芪是产后必用之物。产后主要是血症,黄芪能治血。

弟子甲:黄芪除了治血证外,还能消肿利水,它的原理是什么?

老师:以后你去看【血证论】。它说:水就是血,水就是水,水就是气,气就是水。它们是相互转换的,如何用现代的分析来讲,血液里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水。第二,黄芪利水的作用简单的很,它是补肺的,肺脾都是通调三焦水道的嘛!

起头谈掉一样,止渴的问题。人参能止渴,黄芪也能止渴。人参能生津止渴,黄芪呢?治消渴呀。治糖尿病不是大量的用黄芪吗?,也能止渴。但止渴的途径不一样。人参止渴的途径是饮入于胃,游溢精气,然后下输于脾,脾气散精。即通过补脾脏,脏气散精,然后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而生津液。

我的【非常中医】上面(有一个)颅内出血水肿案。在我之前还没有任何医家提出“利水消肿止血法”。即,凡是内伤血肿都用消肿利水的方法来止血。你们去查查,看我的“非常中医”出书之前有没有人提出过。

弟子丙:麻黄和黄芪消肿有啥区别?

老师:麻黄消肿是开鬼门;黄芪消肿是通调三焦。刚才有人说受凉后周身痛,应该是寒袭。但寒袭受凉也有不痛的,这不痛的就是寒湿侵袭卫表。侵袭经络了就会痛。为啥呢?那就是经络受寒闭阻不通了。经络不通引起血管不通了,就该通血管撒!通血管就需要补气温阳,温阳补气就要用黄芪。所以,你看我开的处方,痹,寒痹,我一般都要用黄芪、当归或黄芪四物汤,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使用的。为啥子呢?因为经络不通了,补阳还五汤都是用黄芪通,用党参通肯定是要不得的。

你们用来治周身痛的独活寄生汤,它就没有黄芪,我就觉得它效果没有那么好。所以,我用独活寄生汤就一定要加黄芪。独活寄生汤里面包含了四君子汤,但去掉了白术,我就没有理解它去掉白术的道理。如果按它说的除湿止痹,除湿止痹你那个白术可以,但必须要用苍术。所以,我用独活寄生汤必然要加苍术,这就是方子加减的道理。就像那天你(弟子甲)说的,这归脾汤没有大枣,老师为啥有大枣呢?也是这个道理。

弟子乙:现在对人参药学研究,人参除补脾,肺,心,肾之气外,发现它还补肝脏。比如肝硬化疾病,造成肝细胞功能极度低下,胆碱脂类过低,现在就把参类、皂苷类的物质制成治剂,直接治疗胆碱脂类过低。这就把人参补五脏都说齐了。

老师:对呀!你看我治肝硬化,四君子汤捉起用嘛。

弟子甲:博青主有一种说法,人参补肾气用量要大,因为人在气虚之时,少量人参则走脾肺,通过脾肺就消耗了;用量大的时候,则有余气下归于肾。所以,用人参补肾时要用量大,可以用到一两。

老师:我认为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比如说气脱之时,要大补元气,就要重用人参,重点是补肾补心这是对的,但在这个基础上,我还要加点道理,那就是引经。比如说,为啥用人参汤没有参附汤好?

弟子甲:因为附子有引经的作用。他(博青主)是人参与熟地同用,以熟地引经入肾。

老师:对,就是这个道理。凡是妇科方面的血证,我都基本会用到黄芪。

弟子丁:老师用黄芪为啥用量那么大,一用就50克呢?

老师:黄芪气淡,人参气厚,所以用量不一样。另外,经脉之气是限制在狭小范围内,要用重药才能推动,才能行血。

知道了这一点,以后凡是与血虚,血凝,血滞,血阻,血瘀的都要考虑用黄芪。血虚要黄芪生血,血瘀要黄芪推动(活血化血)。凡是与血有关系的(病)都要考虑血气,黄芪才能解决血气。我平时在门诊上,黄芪的用量远比党参的用量大,我爱用黄芪八珍汤。以后你们有机会去学一下【血证论】,气血是相依的,临床上经常是气血双补,但孰轻孰重,要自己去拿捏。八珍汤本来是气血双补的,但其中的四物汤是理血不是补血,只有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黄芪,才是补血理血。准确评四物汤,其作用应该是理血活血。

另外黄芪还有一个升阳举陷的作用。黄芪性微热,热性上升,可以提升阳气,气虚下陷,内脏下垂就要用黄芪。

弟子甲:人参是补气的,当归是补血的,用人参和当归不能解决气血双补的问题吗?

老师:应该不好。另外,大补元气,补肾气,补心气要用人参而不用党参。党参只能补脾气,肺气。为啥子呢?因为党参的力量较弱,这就是傅青主说的那个道理,补脾肺不用党参而用人参呢,在量上就要少用一点。要用人参补五脏治虚弱呢就要重用。心,肝,脾,肺,肾都要顾及,自然要多用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都在用中药黄芪,知道原因后你会赶紧冲一杯,配合按摩更神
超能补气药:黄芪
你对当归,党参,黄芪了解多少?请介绍一下?
党参的临床应用
【漫话黄芪】
人参红参党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