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运来: 公开课也就那么回事

        


公开课,其实就那么回事。

        这句话说起来轻松,可是一旦到了那个讲台上就轻松不起来了。为何?就像一个人走惯了某条小路,突然有一天把脚下常走的路变成了面临万丈深渊的小路走走看,没有人敢走过去,其实还是那条路。只不过心理作用使然。每一个教师对自己的家常课从没有过不适的感觉,可是一旦进行公开教学心态就不自然地发生了变化,教学起来磕磕绊绊,总感觉不自在,也不知道是哪里不舒服。

为儿童上课,不为教案走课

        10余年前,我的公开教学还没有出道。一次参加外地研讨活动,与特级教师薛法根先生同住一舍,悄问:“怎样上好公开课?”薛特思考了片刻告诉我:“为孩子上课。”便匆匆上课去了。我把这句话记下了。就像进山拜佛得到了高僧的指点,高僧给求签的人点化了。可是我天生愚笨,无论开什么样的公开课,总把教案牢记心中,唯恐下面的台词忘记,也唯恐不能把精妙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来,往往关注了教学台词,忘却了学生。眼睛明明看着学生发言,其实心里还在惦念着下边要讲什么内容,至于儿童回答了什么,回答到哪一步,对孩子的话语如何评价,都是在表面的平静下,慌乱地抓住不着边际的言语予以应对。应对巧了,可能顺畅往下推进,偶尔也能出现一点“亮色”。而更多时候,教学效果与教学预设相距甚远,教完课少有乐滋滋的感觉,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儿童生根了心里,去为儿童上课,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心里一旦有了儿童,真正为儿童上好课,随意都可以上出一节儿童喜欢的课,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是不是,把“为儿童上课”这句话记下就能上好公开课?非也!我以为需要在平时教学时多加历练。就像金庸小说中的段誉,最爱练的武功是“凌波微步”,既不必练气、也不必举重,只要一直练习走路就好了。反正每天都得走路,就走路走他个炉火纯青,结果段誉就靠着“凌波微步”,消灾解厄,躲过了无数次大劫。如果每堂课不是为考试上课,而是想着我为儿童上课,在公开教学时便自然融入了为儿童教学的理念,不想达到理想教学的效果都很难。

心静如水,方显从容大气

        支玉恒老师是我敬仰的老师。在家用电脑还没有普及的2005年,我从网上下载、打印了整整一本书厚的他老人家的课堂实录。那个暑假,我都在揣摩支老师的教学招数与教学背后的思想。四年后的2009年,在佛山“南国之春”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的讲台上,我们不期而遇。我第一次近距离观摩到支老师那儒雅、从容、大气的课堂。从此,在我的公开教学里便有了“从容”二字。每每课前,会照镜子梳理一下散乱的头发,整理一下衣领,调整一下怦跳的心绪,然后像于永正、贾志敏等老师一样迈着稳重的脚步走向讲台,走向孩子们的中间。

家常里短,宛如邻家大哥

        走向讲台,往往会发现:全班小朋友的手臂同一个姿势叉放在桌面上,紧紧抱在胸前笔直规矩地坐在那里。直觉告诉我,这样的班级往往有着严格的纪律,也会有着同一的思维。你教学了20分钟,他们的坐姿都可能不大改变,课堂思维好像生锈一般,始终放不开,要想他们发言活跃度达到那井喷的状态,往往很难。问题在哪里?与这个班级日常中规中矩地训练有很大关系。有何破解妙方?课始的教学暖场很有必要。新手教师开讲前的交流可能会出现相反效果:“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课的会场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小心地环顾四周、张望了一下:“场地大,听课的人很多。”“害怕不?紧张吗?”见学生不语,又接着说:“大家笑一笑嘛。你们一紧张,老师就更紧张了。我们都不紧张好吗?”这样的话语看似安慰学生与自己,可能会加剧儿童心理的紧张。假如遇上从没有上过公开课的班级,这样的引导语注定是晦语。

        即使名师上公开课,有时开场交流,也不是那么尽人意。如,一位特级教师开场就问孩子:你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这样的话语该问校长、教师,问错了对象,你咋会指望学生欢畅地回答你呢?课堂不冷场才怪呢。课始的冷场,基本上预示着这是节沉闷的公开课。此话,违背了师生暖场的初衷。看来课前谈话也是有讲究的。归纳起来大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常见的师生聊天,什么都可以聊,可以说上课教师自己,可以谈施教的学生,可以话学生的科任老师,可以论班级,可以议学校,可以评社会,也可以做做小游戏,猜猜谜等,目的就是为了走进对方,打开话匣子,让学生不怯场;第二个层次,所交流的话题,既能活跃氛围也与下面教学内容有相关性;第三个层次,师生之间的水乳交流,完全为下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这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层次。上课前怎样与学生沟通,选择怎样的沟通方式,要因师,因课,因生而异,没有固定的套路。

        有时,承办教研活动的学校,为了展现本校学生的最佳素养,精选班级里优秀学生代表或选拔同年级中所谓最优秀的孩子出来上公开课,根据我多年的公开课教学经历,可能会事与愿违。因为没有异质学生的参与,特别是顽皮不听话学生的参与,课堂往往呈现不出精彩纷呈的话语局面,大概那些所谓的好学生都被驯化得太乖了。

左顾右盼,好似皆被关注

        尽管台下有很多教师在听课,可是你会发现,随着教学的推进有的小朋友注意力开始下降,往往跟不上你讲课的节奏或思维。如果教师只炯炯有神地关注那位起来发言的孩子,或者低头朝下侧耳专心地倾听那位学生的发言,而目光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接着你请另外学生起来回答问题,可能他不知所云。上课时,教师要左顾右盼,让每个儿童都感受到你在关注他,感受到你在注意他,感受到你的亲和力,才能确保每个学生注意倾听,参与你的对话、参与你的发言。请不要忘记,在你的课堂上,还有众多的学生,你只专注了一位,其他学生好似不在你的课堂,好似不在你的眼睛里,你怎么能奢望其他学生能迅速地应答你下一个问题呢?

无关话语,灵动课堂的需要

        有人说有效教学、高效课堂要从“上课没有废话”做起。我不赞成这个观点。课堂教学中,废话不可能没有,只是多少而已。没有一句废话的课堂,别指望课堂生动起来,这样的课堂也远离了教学生活的情趣。有时“废话”是师生拉近心理距离的需要;有时“废话”是教学衔接的需要;有时“废话”是教学铺垫的需要。诚然,语言精练,要言不烦,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但主题音乐也需要辅助伴奏。

在纠缠处,迅速抽身

        面对人数较多,且发言踊跃的班级,教师似乎沉浸在彼此欢快的美妙对话之中,忘记了周围的存在。切记,教师不能恋战,该抽身时就抽身,否则拖堂那是一定的。因为教学时间是个常数,教师要有教学节奏的意识。

挖了陷阱,自己要能爬上来

        如果学生不举手,就请他起来回答问题,却怎么不也不愿回答你的问题时,你就让他站在位子上“挂板”?或手一挥学生随即坐下?如何处理?很简单。我们不妨说:“对不起,老师不经你同意就把你喊起来回答问题,请坐下吧。”或者说,“在你没想好的情况下,老师就喊你回答,实在对不起。”或者先和学生商量一下,“你可以试试来回答吗?”如果确实不愿意回答,或回答不出来,这时再说“哎呀,打搅你了,实在抱歉。当然,如果你想好了,可以随时起来回答。”并轻轻地拍拍头以示安慰。这样的话语我们也欣赏,“这个问题,看来老师有点为难你了,谁来助一臂之力?”这,哪里是给学生解围?其实是给教师自己解围,找台阶下。

请你回答,所指要清楚

         “你们思考思考,请大家回答一下,同学们来读一读,做一做……”这是某些教师的常用语。有的学生因教师言语指代不清,所指不明,而不能投入到思考探索之中,潜意识里认为:反正有人会起来回答的,与我好像没有多大关系。当我们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不妨多说“你”,“每一位同学”,少说“你们”“大家”“同学们”。后者,会把学习任务分担给众人,而不是“我”,不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的投入度。

        教学指代要清楚,交代事项也要清楚哦。模棱两可的模糊问题常会令学生的思维旁逸斜出,你若没有驾驭旁逸斜出的能力,只能把话说清楚。否则你会跟着学生去云游四方。小学生年龄小,动作慢。教师交代儿童学习事项时,不妨把话语说得慢一点,具体一点,少说长句子,多说短小的句子。比如翻书做练习这件很小的事情,老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小同学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30页,找到第3题,读清楚题目再做下来。

        仔细琢磨琢磨,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还是有点学问的。有时讲到兴奋之处,声音会始终处在一个高亢的状态,一味的声音高亢,并不是好事,它会产生审美疲劳感,甚至是一种折磨。一堂课下来,讲课本人的嗓子受到损伤事小,小学生的听力受到损伤那问题就严重了。抑扬顿挫,和风细雨,娓娓道来,会起到同样的授课效果。

给点掌声,不是教师的赏赐

        当学生回答令老师满意时,教师会顺口一句:“给他点掌声!”既然都赞美人家了,仿佛还有一点舍不得似的。

        “把掌声送给他。”回答问题的学生被动地接受了教师的赏赐。教师满意了,其他学生满意他的回答吗?赞美既要考虑被表扬学生的感受,也要考虑赞美者的心态,不能只站在教者的立场上去赞美。不能说凡是符合我老师口味的就表扬,不符合我老师口味的睬都不睬。在表扬学生的形式上要多样化,既可以是师生言语的,也可以是师生体态表情的,还可以是动作的。如,赞同他的观点你就点点头,你赞同他的回答就竖一个大拇指,不赞成他的观点你就举举手。赞美也要征求大部分同学的看法。如,大家可否用掌声赞美他呢?我们可以送给他掌声吗?

少说书面语,多说大白话

        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设计中的书面语转化为日常口语的能力。长期照本宣科——“教案”的教师,会逐渐淹没了自己的言语智慧和即兴表达的天赋与能力。比如,请学生概括段意、文意,我们经常说:谁来概括这段话(这篇课文)的意思?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概括”一词似乎文绉了一些。我们可否把“概括”说成:谁能把这篇长文说短些呢?谁能把这一自然段说短些呢?

        在表达语体风格上,我们应由“以教案为本”向“以语为本”转化,善于运用鲜活的儿童口语,重视课堂言语交际的功能。教学语言要有情趣化,适切儿童的言语,适切儿童的情感。教师的从容不代表不能没有童心与童趣,否则儿童学习多累啊。假如在教师的知识结构里,压根就没有这种言语转化的意识,就别指望课堂生动起来。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让儿童易懂,好做,是上出一节精彩公开课的重要法宝。

未雨绸缪,成功应在细节处

         2010年江西“滕王阁之秋”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观摩研讨会上,教学正酣之时,扩音器传来“咕咚咚,咕咚咚,咕隆隆咕隆隆”的声响,时隐时现,细辨听,声音不见了,不注意时又冒了出来。搜索一下,一位学生正在桌面上摆动无线话筒呢。原来学生发言后没有关掉声音按钮,也没有把话筒放在桌上铺垫的毛巾处,难怪扩音器里会不时传出不和谐的声音来。自那以后,每次上公开课前,我都会请学生试用一下无线话筒,并交待专人负责话筒的传递。

        上公开课,手里会握有无线话筒(还可能是两支话筒)、粉笔、ppt无线演示器。一旦进入忘我境界,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咋了?翻页笔把下面的教学内容提前翻了出来,或把刚上过的内容又呈现了出来,既分散了学生注意力,教学的新颖度也大打折扣。事件虽小却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怎么解决?把用过的东西,该及时放到口袋里的放到口袋里,该放到讲台上的放到讲台上。对于关键的教学内容,在ppt设置时,可以插入空白页,即使不小心下翻一页两页,也不会把最为重要的内容提前暴露出来。

        最夸张的事件,是在板书课题时,找不到粉笔了。原来会议主办方什么都考虑到了,唯独小小的粉笔遗漏了。只好临场用抹布蘸上纯净水在黑板上板书。后来外出上公开课,都会提上一个包走进会场,在这包里有粉笔,有作业纸,有复印的教材,有胶带,有小磁铁,有手提电脑,有水杯等,总之只要与本堂课有关的教学用具一应俱全,确保全天候上好公开课,即使突然停电了,都不会影响教学,因为我有应急方案。

        无独有偶。三年前在东北某省会城市上公开课,上课时间已经过去15分钟了,学生还没到讲课的会场,大家以为学生在路上堵车,可是30分钟过去了,学生还没有到来。这时主持人抱歉地说,“对不起各位老师,学校来电话,今天来上课的班级,班主任记错了时间,错记成下午来上课,现在短信通知学生也来不及了。”望着400余位教师的会场,怎么办?按计划是先上示范课,再做讲座。现在没有了学生,就不能上示范课吗?要知道一线老师最喜欢看课了。我转过身请老师们往前排就坐,把学生的座位坐满。恳请老师们客串一回小学生吧。这两年暑假,为国培班学员老师培训,创新了一种培训形式,让教师转换角色做小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得到了师大教授们的交口称赞。

要求低一些,淡化规范要求

        课堂上,你会经常遇到拿腔拿调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干净利索地予以现场应变,不能一味按照自己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在江苏省“真语文”高端教学暨名师论坛研讨会上课时,不断提醒学生要说话轻一点,清爽利索一点,不要拖腔拿调,中间还插入我的示范话语,可是学生发言渐渐畏缩起来,并没有向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试想一下,学生已经形成了顽固的课堂发言习惯,怎能指望一两节课就能扭转呢?要温水煮青蛙,先宽容再在赞美中慢慢规范,如此会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湖北宜昌小学语文创新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现场教学时,师生问候话语一落,马上知道学生有拖音的习惯,怎么办?忽略他们,直接进入教学主题,不再进行课始的纠正 ,而是在回答问题时,慢慢地予以解决,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今,公开教学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探讨。每次公开课前从不和学生见面,便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中收获了失败,收获了喜悦,收获了临场教学经验,提升了公开课堂应变力。这十余条“乌鸦衔石子喝水”式的点滴经验,会随着实际教学情形的变化而有所增益与减损。每个人的教学起点不同,教学的方式不同,教学理念不同,必定会有适合自己的公开课教学经验,也会创新出更多的公开教学经验。

        以上十二条,仅作抛砖引玉。


(原载《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年2期)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教师都拥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好老师大家谈】新学期,看看名师“大咖”的教学妙招,你也学得会!
名师是如何应对公开课的
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新教师公开课心得体会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