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教研组工作现状分析及提效之路

一、学校教研组工作现状分析

1、现状

当前,虽然几乎每个学校都设有教研组,但大多只是作为一级基层组织而存在,未能充分体现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的功能。从其表现来看,如下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

(1)计划目标不明,活动内容不实

教研计划就是一学期教研组几项事务安排而已,看不到一学期中教研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围绕问题、目标所安排的目的明确的教研活动;也有的是将县教研室的活动作为本校的教研活动任务,没有自己的特色教研活动。

(2)事务多于研究,研究气氛淡薄

从一些教研组的活动记录看,很多教研组的活动形式就是开组会学习、听课后的评课、布置学校工作等;开展的听课活动也只是进行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地评课,几乎看不到研究问题的讨论及观点交锋;一个人写好教案,在小组内念一遍就是所谓的集体备课等等;在有些地方教研组只是个工会小组,主要是帮助完成职工福利发放等工作。

(3)活动只有形式,工作只是应付

很多教研组仅仅把教研活动当作一种任务来成完。如公开课上没上,说课稿写没写,评价意见有没有,自我诊断填没填,听课记录是否完成,研训记录写没写等等;教师完成的这些任务也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被动敷衍出来的。活动只注重形式,不去在意这种形式是否真正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作用。

(4)学习内容随意,研究总结空洞

教研组组织的业务学习也只是零打碎敲读一些从杂志上摘抄下来的理论和上级文件或计划,或是看看专家报告光盘。很多教研组的工作小结就是本学期教研组做了那几件事,一、二、三、四等等。至于研究了什么问题,达成了一些什么样的共识,取得了一些什么样的效果,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改进教研活动的思路等。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在教研组的总结中几乎没有。

2、原因分析

(1)学校思想上不重视,教研理念陈旧

(2)教师年龄和能力结构的制约和对教研认识不够

教师年龄和能力结构上的差距,制约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县初中学校中40——50岁左右的中老年教师比例较大,小学和高中年龄结构也是两级分化;年级大的教师虽然教学工作勤恳,但没有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情;近几年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有朝气,学历也较高,但实际水平并不高,加之教学经验不足且缺乏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虽对教研兴趣浓厚,但能力有限。实话实说,学校教研组工作举步维艰,教研活动实际效果极差。

还有就是教师对教研认识不足,参与程度不高,不愿上研究课。有的认为,自己岁数偏大,职称也已经评了,还上教研课干什么;有的教师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对学校组织的教研敷衍了事;有的认为,在学校参加教研,层次低,效果差,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最好是组织外出学习他人经验;还有人认为,自己研究水平不够,只要能按部就班上课,不出事故就不错了,搞教研是专家、学者们的事,起码也得有很高的水平,因而对其不够积极或有畏难情绪。

(3)教导处管理权过于收拢,教研组长没有积极性

教师外出学习、评优评先、公开课……等工作完全由教导处把握;作为教研组长只是负责查查备课、听听课、召集教研、传达传达学校政策等工作。教研组长成了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导致学校出现了人人“躲着干”的局面。即使碍于情面干上了教研组长,在工作中也会放不开手脚,明知组员在干与教学研究活动无关的事情,也不能及时指出。

(4)学校对教研组缺乏形成性评价

对教研组考评往往注重一些表面现象,注重检查教研组台账资料和出勤情况,忽略了对教研组研究氛围、活动成效、组内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注。

(5)教研专门机构未切实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致使教研机构中教研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学科不配套;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或能力和精力深入学校与教师交流和指导学校教研组的工作,也有教研员的理念方面的问题;另外,教研室要做的事太多太杂,其工作内容和方式失去了专业性。

而上级教研部门在拟定工作计划时也有意无意地把“校本教研阵地在基层”的这一主要板块进行“缩水”,而所进行的教研活动不外是评选活动与报告会等,根本未能在校本教研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教研组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难看到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活力”,学校教研组工作很难有实质性效果。

二、增强学校教研组工作活力的策略探究

1、学校要从建设教师团队的高度重视和加强教研组建设

(1)企业关注“项目团队”建设

组织形为学认为:当工作中的互惠型和/或相继型相互依存关系不能减少时,就应以团队的形式组织工作。

为此,可把团队中的一组工作作为整体进行垂直性工作授权,而不是对每一种个体性的工作进行授权。

(2)学校为什么要加强团队建设

教学工作的特点——集体劳动的结果,决定了学校更需要

关注团队建设。

学校变革中的教师团队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与教师思想行为之间相互转化”,从而促进师生的生命发展,而不仅仅是完成事务。

(3)学校全面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领导团队。校长及其管理者团队的管理能力。

二是教师团队。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能力。表现为教师群体的团队合作能力,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的能力,合理开发与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效使用各种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等。

三是学生团队。学生集体的学习发展能力,表现为学生学习、交往、选择、调节与创造的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团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并有效组织各种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教研组是学校的重要教师团队之一。

(4)从三类教研组研究和学习能力等的比较看加强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

(5)学校要为教师开展教研创造有利条件

校长主任要亲自参与教研组教研活动,并在时间、条件、环境等方面给予教师的基本保证。如加强教研组之间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至少保证每周每个教研组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完整时间等。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校长主任都应深入了解并亲临指导。

2、合理设置教研组,选聘好教研组长

教研组的设置一般以学科为单位,同学科有3名任课教师以上者,一学科设立一个教研组,不足3人的可与相近学科合并成立教研组,但学科性强的研究活动(如听评课、专题研讨、学科课题研究等)应以片级学科活动为主开展。跨学科教师编入其主要任课学科教研组,同时必须参加兼课学科教研组活动。学校领导按兼课情况编入相应教研组,参与教研组活动。为便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各教研组教师的办公地点应相对集中。学校规模较大的,可在学科教研组下设备课组,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集中办公。教研组、备课组按各自的不同职责和活动范围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各片级教研中心原则上按学科设立中心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带头人和责任人,教研组长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各校要重视教研组长的选聘工作,切实选拔出思想品德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较高的群众威望、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长要实行聘任制,根据工作业绩定期进行竞聘和调整。学校要明确和落实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和相应待遇,积极吸收教研组长参与本学科教师选用、参加培训活动、教师绩效考核等与教学有关工作的研究、决策和管理,并赋予教研组长学科教研经费的预算和使用的权力,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研组长既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者、操作者,又是领导者要勇于担当“领头羊”。

各类教研组长比较:

研究型教研组长

(1)能主动地站在学校发展和学科发展的立场,了解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全面策划本组课题设计和教研活动。

(2)在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时有充分准备,能将已经内化的新理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力图进行深入浅出的评点和阐述。

(3)在代表本组参加校内外研究活动之后,能及时将相关内容在本组内传达并组织后续研究。

适应型教研组长

(1)能在上级要求下策划本组课题设计和校本研究活动,但对团队成员的发展需求了解不够。

(2)能积极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有一定准备,也能将相关内容向本组教师传达,但在准备、传达和组织后续研究方面尚不深入、细致。

应付型教研组长

(1)仅仅是在上级要求之下形式化地完成本组研究课题策划和校本研究活动的组织,往往是临时性地安排教师上研讨课,难以没有坚持连续研讨。

(2)参加校内外专题研究活动不够积极,准备不充分,也不能及时向本组成员传达研究信息。

3、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1)创新教研方式的基本思路

a、建立新的备课制度,从备“课”到备“学”,实现文本和教学对象的有效对话;

b、建立专业的听评课制度,从评“课”到议“课”,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理念互通;

c、建立新的课例研究制度,从“一课多案”到“一案多课”,实现梯队教师多维重建: 再现重建、 修改重建、 创新重建;

d、建立新的活动模式,活动由“指派”变为“申报”,实现教研活动的“群体日常化”;研究,由“即时”转向“长效”,实现教研活动效率最大化。

e、建立新的研究成果交流与积累方式,从网上论坛到教学随笔,实现教学科研的“零存整取”。(班班通项目已提供了有利条件)

(2)创新教研活动方式的两种方法推荐---课例研究和专题研究

“案例式的集体备课”----就是以某节典型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备课组成员有“备”而来(事先认真备课)到每个人有感而“备”(在集体讨论思辩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方案),将个体智慧融入集体智慧之中,使集体智慧最大化。

“专题式的教研活动”----就是将教师教学中(或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当作教研活动的主题,让教师带着研究的体验与感悟参与专题研讨。

例如,围绕“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专题,教研组以某一年级的“……”课为课例展开专题研讨。

又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观察分析表(见PPT)

以专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的研究

语文教研组专题介绍:

以课后练习为支点分层落实单元目标的研究;

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语文作业的研究;

以“小组学习”的课堂形式,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效性;

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实践和研究;

利用信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

开展“同课异构”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制定激励机制,要克服相互扯皮现象,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在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目标并实施鼓励措施的同时,还应深入了解并尽力满足教师的各种正当需求,因为满足需要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源泉。开展教研活动并非一定要追求轰动效应,而是应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愿望的实现感、任务的完成感和探索新方法的创造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正是实现教师成就需求的最佳途径。在校本教研的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丰富活动内容。可采取以听评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探究、结对帮扶、专题讲座、名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研讨等为基本形式的以校为本教研方式,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周(日或月)、优秀成果、案例交流等评选活动。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教师亲身体验得到满足,从而有效保障教研组工作的正常开展。

5、教研员要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支持力度。

教研员要放开“杂货背篼”突出职能性,努力扩展教研空间,尽量下到基层,走入一线,走进课堂,共同实施校本教研计划,参与和指导学校教研的全程工作。教研员要促进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注重对教师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教研指导,适时推行有价值的教研成果。教研员在具体的校本教研实践过程中,应该不时地审视自我,不能以“权威”、“专家”自居,应该谦虚谨慎,虚心学人之长,与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探究。要认真了解学校实际和教研组工作开展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给予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并加大业务上的支持力度。

    总之,要做好教研组工作并非易事,必须强化工作的操作管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走“以教改促教育,以教研促教学”之路,做到认识到位,思考到位,过程到位。才能积极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才能全面、有效和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英语教研组计划
学校教研工作规范
校本教研制度
如何当好备课组长、集体备课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整体发展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十六个思考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