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嘉兴芦席汇历史街区
userphoto

2022.06.11 浙江

关注

6月3日,正值端午佳节,芦席汇历史街区正式开街。

芦席汇历史街区地处嘉兴老城区东北部,京杭古运河畔,东临长水塘,南至秀城河,西到京杭运河,中间闸前街河穿越其中。

街区内一河穿境,三河环街,五水交汇,临河全部依照传统江南民居重建,形成具有江南水乡风貌特色。

这里曾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和贸易集散地,因多为买卖芦席的商铺,河边常堆放芦席而得名。

水陆并通,舟车财货丰阜,店铺货栈鳞次栉比,市声繁响不绝于耳。

一幅嘉兴版“清明上河图”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不由令人心生向往。

只有来到现场,才能将那些干巴巴的介绍文字活化起来,乘着开街的热乎劲,一探究竟方能抚慰内心的向往与期待。

从地下停车场乘电梯回到地面,首先进入视线的是眼前这一组景观。

以缸、坛子为主体设计元素,融入睡莲、石桥等景观布置,匠心独具,营造出一种小桥流水的江南意境。

秀城河畔专门布置了一个图片展,主题是老底子的芦席汇。

一张张黑白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芦席汇过去的时光。

一位女士正在凝神端详,或许某一张老照片上的景物勾起了她的回忆。

曾经居住在芦席汇街区的居民自然对“她”满怀深情,抚今追昔,不免心生感慨。

弹指一挥间,光阴流年,一路陪伴的芦席汇迎来完美嬗变。

秀城桥。

位于解放路西端,南北向横跨秀水河,因横跨秀水且傍城郭,故取名“秀城桥”。

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由沈珉捐资建造。

沈珉(1366-1456),字公美,新丰镇竹林庙人,家境殷实。

秀城桥是嘉兴环城河内现今仅存的单孔石拱桥。

明清时期,秀城桥一带是嘉兴的商业中心和水陆码头集散地,沟通北门三汇(芦席汇、缸甏汇、风箱汇)和鱼行街等地的交通要道。

秀城桥的南侧有关于建造秀城桥事迹的介绍。

秀城桥南侧有刘禹锡及其名篇《陋室铭》的石雕。

一直不知道,刘禹锡竟然和嘉兴有这么深的渊源。

当年,刘禹锡的父亲刘绪为逃避安史之乱,举族迁至嘉兴。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子城旁边的洲东湾。

所以,刘禹锡其实可以算是标准的嘉兴人。

刘禹锡虽然出生成长在嘉兴,每次提及嘉兴也是充满深情,但在他内心深处,嘉兴的住处是“驿”,自己是一位“江南客”。

他心驰神往之地是长安,他的人生目标也不是一般人眼中的荣华富贵,而是希望为国效力,为民分忧。

因此,19岁那年,满怀政治抱负的刘禹锡离开嘉兴开始游学长安。

一生冷峻刚硬的刘禹锡,为嘉兴做了一件温暖的事。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大和七年(833),苏州刺史刘禹锡发动民工开掘汉塘。

汉塘引天目苕溪水达平湖,既为沿河两岸带来农桑之利,也分数脉为华亭盐碱地的灌溉提供了水源。

因为有了汉塘,在五代时(907-960),汉塘渐成新坊集市,在宋高宗南渡时,使集市发展成嘉兴府东南巨镇新丰镇。

因此,新丰人历来把汉塘视作母亲河。

话说这家照相馆的老板不走寻常路啊,竟然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作为店名,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真的也是蛮拼的,不过总觉得有种哗众取宠的感觉。

上墩桥。

中国大运河申遗后,分水墩与芦席汇间造了一座上敦桥,桥柱两旁有一副楹联:“东接鉏河汇三店,西靠芦席引两水”。

沿着河流转过运河转弯处,来到了分水墩。

分水墩为大运河主航道上对运河来水进行分流的水工设施,起调节运河水位和流速,保证航运安全的作用。

分水墩位于嘉兴城北运河上,隋大业六年(610),隋代开浚运河时留下的水利工程设施,现面积2850平方米。

分水墩北是古杉青闸,当运河西来之水进入运河狭窄的闸河前,其中一部分通过分水墩南的长纤塘东流,运河水过闸时能大体保持平稳缓和的状态,有利于船只安全过闸。

历史上的分水墩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呢?

通过几张老照片就有直观的印象了。

(民国初年的分水墩)

(上世纪50年代的分水墩)

(上世纪80年代分水墩一侧旧貌)

(1982年拍摄的分水墩)

(1996年的分水墩)

运河市集与芦席汇的邂逅。

新修的照壁,正面上书“见者获庆”四个大字,这是有历史来历的。

运河自南而北流经嘉兴,水自杭州来,从桐乡大麻入境,过崇福、石门抵达嘉兴市区,称杭州塘。

至北丽桥分水墩分流,一脉水往北,过杉青闸、王江泾、大坝,然后向西北折经平望入江苏境内,称苏州塘;

分水墩向东一脉水,称为秀水,以“天和景明、水呈五色、见者获庆”而得名。

这是宋朝以来的嘉兴名水,秀城桥一段,旧有风箱汇、缸甏汇、芦席汇,市井喧嚣,人家尽枕河而居。

故里新生,芦席汇在新时代焕然新生,焕发光彩。

古色古香的集贤桥。

站在集贤桥上,西侧的分水墩近在眼前,绿意盎然。

河岸边的亭子是休憩的好地方,倚靠“美人靠”,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

一处人工布置的芦席汇形象展示。

河边的雕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芦席汇的繁忙景象。

河岸边多为买卖芦席的商铺,河边常堆放芦席,因而这一带街区被称为芦席汇。

分水墩上有水天庵。

水天庵初建于唐神龙二年(706),清同治年间又经过重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嘉兴历史悠久的古庵。

关于水天庵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以前,分水墩附近的这段运河,船运繁忙,水流湍急,事故频发。

民间传说有水妖作怪,后来有一位普陀山尼姑定庵师太云游经此,决心募钱在分水墩建庵镇妖。

市人纷纷助银认募,三年后,庵成,取名水天庵。

水天庵附近建有分水亭。

树梢上停着一只不知名的鸟,嘴里衔着一条鱼,显然是它刚刚捕获的战利品。

鸟儿似乎并不急于大快朵颐,它在等待什么,或者只是稍稍平复一下心情,生活需要仪式感,更何况是面对一顿即将开始的饕餮大餐呢。

河面上驶来了一艘观光水上巴士。

缸甏汇旧址。

缸甏汇是清末民初以来嘉兴最大的缸甏集散地,既是路名,又是集市名。

曾有十几家大大小小的缸甏店,店前的空白场上叠罗汉式的缸甏一层层倒置。

历史上,缸甏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置物容器。

家中储水的水缸、腌菜的菜甏、装盐的钵头、烧菜的砂锅,还有救火会储水的“七石缸”都来自缸甏汇。

河边的凉亭,名为“秋忆亭”。

京杭运河分流转角处。

风箱汇旧址。

风箱汇原为城墙,1928年开始拆除并在城基上建造道路,后有多家风箱作坊设于路旁,故得名。

风箱用来产生风力,用于做饭。

作为市中心闹中取静的所在,芦席汇历史街区能欣赏到“春天的艳,夏天的绿,秋天的彩,冬天的素”。

沿着运河走一走,累了坐下小憩,要想享受运河边的慢生活,不妨来芦席汇打卡。

漫步于此可享受江南运河水乡慢生活的精致与闲适。

你心动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8小时在嘉兴|波光潋滟,白墙黛瓦,品味小镇风情
江南运河 嘉兴月河街
西塘或乌镇的缩小版嘉兴月河(图)
嘉兴月河街区夜景(上)
千年一水
嘉兴月河镇与南湖一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