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每日一题,每日一字”

 

 

田蕴章简介

 

田蕴章,田荫亭之长子,字存文,蟠逸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间县卧佛堂乡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现为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书法硕士生导师。幼秉庭训,始攻欧书,聪颖好学,勤勉过人,青年时期便已负书名。后遍临历代名家:二王、孙过庭、钟绍京、颜真卿、赵孟頫、文徵明、林则徐以及潘龄皋、华世奎、王维贤、陈益椿、戴彬元等近代名家,融会贯通,自成风格,长於楷法,兼精行草,且博通吟咏,雅好琴棋。曾赴日本、香港、台湾讲学办展,为日《每日新闻》称作“中国之一流书道家”。1989年至1993年期间,曾与胞弟英章于日本横滨、中国北京、天津联袂举办“田氏兄弟书法展”达十次之多。

近年来,专心於课堂讲授,致力於书学研究,著有《九成宫醴泉铭探源》、《欧楷解析》、《墨海双帆》、《楷书抱冲斋诗稿》、《诗词书法邮资明信片》等行世,曾於天津电视台录制播放八十集书法讲座,博得盛赞。其作品入选北京荣宝斋《孙子兵法百家书》、《唐诗百家书》等权威性刊物,楷书作品还被中南海等国家重要部门收藏,成为当代著名书法教育家和当代正统派书家代表人物之一。

现任: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中国书法学院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民盟盟员、天津书协评委、理事。天津市政协委员、河北省潘龄皋书法研究会名誉会长。

                                                       稿源北方网编辑: 赵鑫

 

 

1.

㈠①①②③㈡㈢

 

每日一题:“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所传,一说为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诸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二、八法精解

  (一)八法的渊源

  永字八法是以永字点画写法为例,说明楷书用笔和组字的方法。其来源有以下几说:

  1、崔子玉、钟繇、王羲之说

  唐张怀瑾《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是指楷书,唐代楷书称之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现在我们认为的隶书,那时称八分)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下》:“聚字成篇,积画成字,故画有八法。唐韩方明谓八法起于隶字之始,传于崔子玉,历钟、王以至永禅师者,古今学书之概括也。隶字即今之真书。”又云:“以‘永’字八画而备八艺,故用为式。”

  2、智永说

  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3、张旭说

  宋朱长文《墨池篇》、《张旭传永字八法》,同《柳八法颂》及《颜鲁八法颂》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二)“永字八法”精解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3、竖为弩(同努)

  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4、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

  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对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6、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

  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行笔快速,笔锋峻利。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楷书中的捺画承隶书的波磔而来,而隶书的波磔正是为了解散小篆屈曲裹束的形式,使字体向外开放。所以隶书又叫分书,楷书中的捺也起到这个作用。楷书捺笔,力虽内聚形却外张,使字体开展舒畅、开放。其二是说这一笔直要写得刚劲、利刹、有气势。磔本义是肢解,肢解必以刀劈,磔画即取刀劈之意。写时要逆锋轻落,右出后缓行渐重,至末处微带仰势收锋,要沉着有力,一波三折,势态自然。

 

  八法结语,卢肇说:“永字八法,乃点画尔。”但八法并非孤立存在,我们在考虑每个点画如何安排,实际已涉及字的结体法则。因此,八法作者意图,在想通过永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和组合。

每日一字:

 

2.

每日一题:笔顺的意义

汉字是由五种基本笔画组成的,组成汉字的这些笔画,在书写时是有一定的顺序的。书写汉字既包含笔画、形体,也包括它的正确的书写顺序。笔顺的意义也就是书法的意义,它主要有三个特点,即“准确、迅捷、形美”。楷书、行书和草书这三种书体的书写顺序基本是一致的。只有笔顺对了,才谈得上书法。行书基本是楷书的快写,其书写顺序基本是与楷书一致的;草书的书写顺序有时与楷书不尽完全相同。如果楷书的笔顺写错了,就给以后行书和草书的书写带来了麻烦和障碍。

现在有的小孩写字,经常出现“倒插笔”的现象,有时候是自己写错了,有时候是老师就写错了,还有就是现代简化字方案中的笔顺就是错的。原因是当时在制定方案时没有书法家的参与造成的。因此,我们应重视笔顺,把每一个字的笔顺写对。如“九”、“乃”字,撇是第一笔。

每日一字:火(撇是主笔)

楷书笔顺是,先写左右的两点(注意:右面的一点不是撇),再写一撇,最后是一捺笔。行书将最后的一捺笔,变成了一个反捺,即一个长点。草书的两点一样,只是把中间的“人”字做一笔处理。

另外,“火”字的草书,单写与作为偏旁的写法是不一样的。

 

3.

 

每日一题:书法的定义

在辞海辞源及其他的一些书上,对书法的定义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法则,其二是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我们认为第二种说法简而明,而称其为艺术非但不简反而不明,倒让人觉得模糊。书法的法则有很多,有欧阳询三十六法、黄自元九十二法、明代???、永字八法,等等。这写是我们楷行草的书写法则,务必要下功夫掌握。否则,不管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写出来就没有章法可言,也就不成其为书法。

每日一字:

如果没有研究过书法的人,很难写对“必”字的笔顺。它的正确的笔顺是,先写一撇再写一勾,最后写三点。“必”字有别于“心”字的写法,表明它与“心”字是没有联系的,它不是“心”字加一撇,也不是一撇加“心”字。

楷书结体要求是一撇上面要高出其上,一勾两头要短而转腕,三点遥相呼应,下面两点要在外非内,作为全字的支撑。行草书形体没有大的区别,主要是笔意不同。草书有先写上面一点的,也不为错。

田老师妙语:⑴高手写出字来,往往大同而小异,“大同”体现的是法则基本相同,“小异”体现的是书家独特的风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⑵楷行草三种书体的主要区别,在于笔意的不同,笔意是通过笔法来实现的。真贵方,草贵圆。⑶草书看似很随意,实则草书最讲究笔法。

 

4. 右(左)

 

每日一题:选笔

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宝纸笔墨砚,这笔是其中第一位的。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写好字而言,笔是重要的。对笔而言,笔毫是最主要的,笔杆的粗细长短相对是次要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笔毫的有关知识。

笔毫按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兔毫、兼毫等等。兼毫是羊毫与狼毫相参制成的,狼毫是指黄鼠狼的尾毫,而指的不是狼;按其长短的不同又有长毫与短毫之分。在我国古代,没有长毫笔,只有短毫笔,长毫始于宋代。唐代宫廷内所有的大书法家们所使用的笔都是兔毫笔,这种兔毫笔不同与我们现在的兔毫笔,是有河北???特有的一种兔子的兔毫做成的,现在已经失传了。李白有诗云“紫毫”,指的就是这种兔毫。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有关笔毫的相关知识,在这儿就不做太多的介绍了。

写楷书,一般用兼毫笔较为合适。要想习好字,当然是用与写字帖相同的笔来习写最好。书家选笔很讲究,我们如果也能够用一支得心应手的笔来学习,是件好事情。“字”与“笔”的关系,很显然用什么样的笔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用心下功夫,切不可主次颠倒、本末倒置。

每日一字:右(左)

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右”字和“左”字。这两个字结构特点不同,书写顺序有别,更为主要的是古人在这两个字中注入了更多的书写法则。从隶书中我们就可看到其中的不同,现在的写法是保留其原有的古意。

楷书的笔顺及结构特点是,“左”字的笔顺为“一横一撇一个‘工’字”,横要短,撇要长,长过有边的工字,工字呈上窄下宽;“右”字的笔顺是“一撇一横一个‘口’字”,撇要短,短与右下的口字,横要长,长出右下的部分,口字呈上宽下窄。行书“右”字一撇比之于楷书略长。草书“右”字的口字,略作由游丝连带的两点。行草书中,撇的头部不宜过高,且略带弯曲。

法则:横长则撇短,横短则撇长。

 

5.

 

每日一题:执笔法

上一讲我们讲了选笔的问题,这一讲我们说说执笔法。关于执笔法古代书法家有很多论著,提法也很多。各名家执笔不尽相同,但写出来的字各臻其美。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卫夫人的234寸,清代康有为补充到汉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六寸。唐代欧阳询有“急挫短搦”的说法,宋代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正好相反。因此,执笔也应像选笔一样,要视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字形和不同的书写风格而选择不同的执笔法是比较合理的。执笔有yan押钩格抵五法,五法掌握好了,写起来就自如了。执笔的松与紧的问题,与说话一样,要有节奏感,就是说在每一笔画之间要有松紧的一个变化过程,字与字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松与紧的失调,都是要不得的。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握笔时的松紧程度就如同老虎口中衔着小虎仔过涧,松了掉下去了,紧了小虎仔被咬死了,要恰到好处。

每日一字:有

楷书的“有”字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①先写撇后写横,且横长撇短;

②撇与横的关系,宁右勿左;

③撇要有带拐头的笔意,且不宜高出横划太多;

④月字旁宜窄不宜宽,且须紧靠撇的下部;

⑤月字与其上一横划的间距较月字的两横的间距要稍大一些;

以上法则同样适用于行书。

⑥月字的竖勾,用衄挫法完成。

草书有两种写法。

另外说明,“有”字无论楷行草哪种书体,写起来难度都很大,应该下功夫写好它。可以这样说,“有”字写得好不好,可反映出一个人书法水平的高低,这样说不无道理。

田老师妙语:写字如同裁衣,布料(笔画)与裁剪(结构)两者是统一的,哪一方面不好都是不行的。

 

6.

 

每日一題:捻管

捻管有人也叫转管,亦即拨镫(通‘灯’字)法,古已有之,它属于笔法中的范畴,但不是正统的笔法。捻管只适用于高执管。

执笔写字主要靠腕力,辅之于指力和臂力,才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悬肘时,主要靠的仍然是腕力,只是臂力更加灵活了,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至于执笔法,卫夫人的楷二行三草四,

孙晓云女士写了本《书法有法》的书,有一二十万字,专论捻管,强调的有点过了。至于如何执笔,是高是低,是紧是松,这些都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写好字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心理的领悟和感受。

女书法家,古代著名的有卫夫人(王羲之的老师)、管道生(赵孟頫的妻子),现代的女书法家中孙晓云女士的书法不错,另外谢晓清女士的也很好。她们路走的很对,很尊重正统,不胡写,我很敬重她们。但同时也要提防媒体的捧杀之事。

每日一字:無

無字的一个笔顺,大家可以看看古代名家的碑帖,从一竖撇中可以找到答案。另外,从无字的行草书中也可说明这一点。

楷书中需注意两点,一是三横不是等分的,是上大下小,二是四竖笔的最后一笔变为竖撇且要长出最下面的一横。行书写法较多,但都大同小异。草书只有一种写法,要书写规范,交代清楚。

 

7.

 

每日一題:如何选择书体

前面几集我们介绍了书法的概念以及如何选笔、如何执笔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将要介绍选择书体的问题。我们开始习写字的时候,是不是随便拿来一本字帖就可以作为范本临摹学习呢?很显然,不是的。这就涉及到书体选择的问题。书体有真草隶篆行,楷书又有欧颜柳赵王等等,等等。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到底应该先从什么书体开始学起好呢?我们认为,先从楷书学起,比较合理也比较可行。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适用,离不了它;另一方面,无论在笔画上还是在结体上,它都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如果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对其他书体尤其是行书、草书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可以这样说,楷书是基础,楷书写不好,行书和草书也就写不好。这就是先学楷书的道理。

至于说,是选择欧体还是赵体,我们留作下一讲再讲。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选择书体还是选择字帖,都应在明师(是明白道理的老师,而不是指徒有虚名而不懂书法的那些人)的指点下进行,这样才会少走弯路,走向正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误入歧途,终身不得自拔。这不是危言耸听,却是肺腑之言,不得不慎之又慎。

每日一字:飛(主笔是里面的一竖)

楷书笔画是:先写上面的一个翅膀,接着写靠里面的一长竖,再接着写里面的一点、一长撇,最后写第二个翅膀。结体上要注意竖向的几个等分。行书有,草书有三种写法。

 

8.

 

每日一題:如何选择字帖及字体

在回答“如何选择字帖”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有关拓片、拓本的一些常识。

㈠拓片与拓本 拓片是指在原石碑上原拓的纸张,我们称之为拓片。拓片是呈凸起的。拓片装订成册后,就叫拓本。

㈡善本或精本 好的拓本,就叫善本或精本。

㈢假拓片与假拓本 在古代,碑文是用朱砂直接写在碑石上的,刻完后原作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原拓尤其是善本、精本,就太珍贵了,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但也有一种翻刻翻拓的拓片,即假拓片。假拓片装订成册后就是假拓本,俗称黑老虎。就是将原拓片(原拓时,一次拓数片,而非一片)经过修改后,再刻到另外的碑石上(翻刻),最后再在这个翻刻的碑上拓出来的拓片(翻拓),就是假拓片装订成册,就是假拓本。

影印本是用原拓本进行拍照、排版、印刷后制成的,它分为原大本、放大本和缩小本。其中放大本和缩小本不可用,放大本危害尤大。原因是如元代书家包世臣所言“字形既殊,笔法顿异”之故。

如何选字帖,简单地说,选原拓本,选善本、精本,最起码要选影印原大本。在此基础上,欧颜柳赵王等有该如何选则呢?原则上说,都可以,但我倾向与欧阳询,因为欧体字,结构严谨,笔画精道,不失为首选。当然,其它也不是不可以,都可以。

欧阳询有《九成宫》、《化度寺》、《皇甫诞》、《虞恭公》等字帖,其中《化度寺》最上乘,为小字,《九成宫》字要大一些,因此应先学《九成宫》打下基础后,再写《化度寺》为好。

另外,《九成宫》被称为三绝碑,一绝是此碑文歌颂的是一代英主李世明,二绝是一代名臣魏征撰文,三绝是书法大家欧阳询书写。我国还有一个三绝碑,是???,是为了纪念王国维,撰文是陈寅恪(读作que,去声,有来历典故),书写是林志钧。

学柳公权应先学《玄秘塔》,后学《神策碑》,学颜真卿应先学《多宝塔》。

以上是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每日一字:

楷书的笔画是:先写上面的一长横,再写左面的一竖和两个短横,接着写下面的这个挑笔,最后写右面的一长竖。结体特点是:长横在最上面的不宜太平直,要略显向下弓的样子;挑笔不要挑过右面的长竖;等分。耳字作为左偏旁时,笔顺有异,挑笔成了最后一笔,如“聪”、“聃”等字。但如果是作为下部偏旁时,与单体字的笔顺相同。行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写法是,上面长横变为短横,下面一挑笔变成了一长横。但第二种写法不算讲究。草书注意不要与“了”字相混淆。

 

9.

 

每日一題:临帖三要

上一讲我们讲了选帖,这一讲我们讲讲临帖的问题。学习书法我们主要是通过“临摹”的手段和方法反复不断地进行练习的。“临”就是把选好的字帖立起来放在面前,学习者看着字帖练习。“摹”就是学习者把纸贴在选好的字帖上面,照着字帖进行练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字的轮廓上填墨,叫钩摹或双钩。学习的过程是先摹或钩摹,然后再临,临摹结合。临帖有三个基本原则,我们称之为“临帖三要”。

一是以临为主,临摹结合。

二是选字要选常用的字、笔画少的字和字帖中清晰的字。因为常用的字、笔画少的字古人注入的法则较多,便于学习中背一反三。笔画最好不超过五到六划。

三是要精临,每个字不管临多少遍,直到写好为止。浅尝輒止、好高骛远,到头来是满纸皆空。

每日一字:之

楷书笔画是“点、挑、撇、捺”,结体是前三笔紧凑,最后一笔宽放。结体为扁形,且左窄右宽。行书有两种写法,就是最后的一捺笔分别作捺与长点的处理。草书只有一种写法。

田老师妙语:法则不仅告给你应该这样,不能那样,还会告诉你宁可这样,不能那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10.

 

每日一题:临帖三忌

临帖三忌指的是:失真不临、乖时不临、败笔不临

①失真不临 古代刻碑是书家用新毛笔沾上朱砂直接写在石头上面,这叫写碑,也叫书丹或写红,然后再由刻工雕刻而成。唐时刻工的水平很高超,使用双刀刻法,失真很小,到了魏碑时刻碑就很粗糙了,使用的是单刀刻法,失真就很严重。这是碑石失真的原因之一。由于年代久远,石碑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剥落,因此拓片就会有失真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人出于一己之利,人为地作假而破坏石碑,造成了其后的拓片越来越差,失真也越来越严重。这些自然的、人为的因素,是拓片或拓本的失真的又一原因。另外,碑石多年分化后就会在棱角处出现钝化现象,整个字会显得更好看些,业内人士称之为“金石气”,有些人故意求之,就不得不做作,这是不足取的。因此,启功先生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透过刀痕,见笔痕”就是这个道理。

②乖时不临 语言、文字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古时的一些与现代不相适应的写法,我们就不必再跟着学习这些东西。如“也”“风”这些字中的折笔,现在是一笔,古时是两笔,就不必学写。

③败笔不临 败笔不临就是对帖中的某些个别字,有比它写得好的就不临、不选这个相对来说差一点的。我们称之为“败笔不临”。

解决“临帖三忌”的问题,初学者是做不到的,要靠“明师”指点。我们每个人能不能找到明师指点,那就是各人造化的事了。俗话说,庸医杀人不用刀,就是这个道理。不能不慎重啊。

每日一字:

楷书中上撇要取平势,不可太陡;中间两点要短,不可写长(尤其右点不可写成撇)。行书要注意笔画间主辅笔之关系运笔的力度,大小合适。草书笔顺是最后写两点一横,并把两点交代清楚,以与“手”字区别开来。

田老师妙语:习字要通帖考虑,不要限于局部。如习写“之”字,我们就把整个字帖中出现的所有“之”字放到一起,比较后再习写,这样就能把这个字真正地弄懂、写好。否则,就往往会出问题。楷书要见方,行书要见园。楷书的方体现在起笔与驻笔,笔画中间的停顿其实在笔画中并没有停,也没有留,而是顿,及放慢速度。要领悟学会这些道理和技巧。

 

11.

 

每日一题:笔法

前面几讲我们主要讲了书法中的一些即被常识,接下来我们讲讲笔法问题。

㈠中锋与偏锋:中锋运笔是用笔大法,赵孟頫曾说“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就说明了中锋运笔是书法的核心。中锋运笔就是“常令笔尖画中行”,中锋运笔“如锥划沙”。运笔务以中锋为主,偏锋为辅。“正锋取骨,偏锋取妍”。

㈡藏锋与露锋:它与书体、字形和风格有关系,但藏锋与露锋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绝然分开的。王羲之系列的书体多是以露锋为主,颜真卿、柳公权和魏碑多是以藏锋为主;小字以露锋为主,大字以藏锋为主;有的人喜欢以露锋为主,有的人则喜欢以藏锋为主,大致如此。

㈢方笔与圆笔:一般来讲,楷书多方笔,行草多圆笔,“真贵方,草贵圆”。方圆兼施达到完美、最高境界的唯属王羲之。

每日一字:者(长撇是主笔)

楷书结体点画横画竖下笔,竖画横下笔;一撇是主笔,不可太弯也不可太正,要恰到好处。日与其上的一撇要相连;要注意横竖向的几个等分。行书有两种写法,草书大致也有两种写法。注意不要与“去”字的草书相混淆。

 

12.

 

每日一题:学今与通古

从原则上讲,应该先学今,再学古。从今人学起,是解决入门的问题,通古是解决提高的问题。今人是桥梁、是船舶、是向导,古法是高山、是大海、是目的。学今是为了通古,通过学习古人,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则是归宿。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学今人,就存在一个从师的事情,从师要从明师,俗话讲“闭眼投胎,睁眼投师”。尤其是启蒙老师最关键、最重要,这往往决定你的一生。既投师,就要敬重老师,一门心思地去学。古代有天地君臣亲师之说,是所谓“敬师不到,学艺不高”,更有“不敬师长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可见以前人们对尊师重教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小时候学书法没有正式拜过老师,因为我祖父、伯父和我父亲的书法水平就很高,我从小是更长辈们学的。记得在我十岁的时候,有一次我曾对我伯父和我父亲说,我再过十年一定要超过欧阳询,当时,他们还鼓励我说有志气、要好好学等鼓励的话。但我发现说完后再一旁笑,这笑声里所隐含的意思我是明白的,并因此而深感委屈。因此我在心里暗下决心,每天写五百个字,风雨无阻,即便病了,第二天也一定会不上,到时一定要让他们看看,我做到做不到。做到没有呢?做到啥呢?十年后,我发现离欧阳询越来越远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懂点书法了,于是我决心再用十年,还是每天坚持五百字,又过了十年后,我才发现,欧阳询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像一座大山一样永远无法逾越,今生不可能超越,来世也不可能实现。当时我记得我伯父说了一句话,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是这么一句话“望山跑死马”。这我才明白,……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清有陈铁翁刘,明有四大才子,元代的赵孟頫,宋有苏黄米蔡,唐有欧颜柳,之前还有钟张羲献,

每日一字:也(竖弯勾是主笔)

楷书的形体特点是“扁、斜、长”。“扁”是指字形上下低,左右长,“斜”是指前两笔取斜势,“长”是指最后一笔长。主笔竖弯勾转弯处行笔要慢,就像汽车转弯一样。整体字形竖向为两个大的等分。行书中字形夸大了扁的特点,“而”、“且”的行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行书有两种写法。草书作为偏旁与单写是不一样的,要省略一笔。如“他”、“地”、“池”等字。

 

13.

 

每日一题:如何解决楷书笨滞问题

很多人提出临欧多年,发现有的人写得既庄重又清丽,而更多的人写出来则是笨拙、呆板、凝滞、无神。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说来,这是个阶段性的问题,过了这个阶段就好了。但是如果一直不能得以解决,就是方法和认识上的问题了。原因有三,我们一一介绍如下:

一是只临帖,不临墨。由于大多数人老临帖,不临墨,长期下来,就会出现这个问题。且每人临帖一定是既有所得,也有所失,因此你就总也赶不上欧阳询。临一段时间帖后,就要帖墨对照比较得临。欧阳询的楷书没有见到过流传下来,但历朝历代的名家有很多临欧佳作,我们可以临这些。而且,各人有各人的所得,你可从中得到启发。

二是楷行草三种书体,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都得认真研学,缺一不可。楷书要有行书的笔意,行草书中要有楷书的基础。欧阳询行草书的墨迹,是有流传下来的。一般说来,楷书写不好的人,大多数人的行草书是空白的。

三是写楷书用纯羊毫笔并不合适,应该适用羊七狼或这兔三相参的兼毫笔比较合适。

做到了以上三点,慢慢地就会解决欧楷板滞无神的问题。

每日一字:哉

楷书哉字没有繁简之分,是一个写法。但在碑帖中常用另一种写法,很少用规范的写法,我们应该掌握。结体上戈勾是主笔,要取斜势。行书多用碑中常用的那种写法,戈勾也要体现出斜势。草书常见的有三种写法,大同小异。但要写好这个字,有一定难度,写好了是个漂亮的字。

 

14.

 

每日一题:书法教学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书法教学”的特点,宋代苏东坡的这句话是再经典不过了,就是“了然与心,了然与口,了然与手。”

“了然与心”就是直教师不仅要对书法理论、书法知识,做到心里明白,而且还要对你的学生非常了解,这样你才能讲到位,学生能够学的懂。

“了然与口”就是你懂理论、明道理,还得说清楚、讲明白。

“了然与手”就是你本身要写得好,。要是你本身就写不好,只会说不会写,学生是不会买账的,也会瞧不起你。做到这一点的确很不容易。但只有你做到以上三点,你就是个称职的老师。

书法教学,根据对象不同方式方法也不相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宜以鼓励为主,一激发它的兴趣和爱好;对于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人来说,应严格要求,蔼言可亲、威严可敬,因为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则为半师半友,相互尊重,因为“学道有先后,学业有专攻”,切不可自以为是,那就差矣。

书法教学宜启发式和注入式相互使用。启发式是用古代的书法大家的学书经历来激发大家的学书热情、意志和目标,如欧阳询观《索靖碑》三日不得离开,王羲之经过千山万水一求得书法真谛。智永深居深山老林探求书法奥妙,等等等等。注入式则是我们应付出以热情和温度,手把手地传授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

 

小时候,家里对我学书法管得很严。因为小时候我很淘气,挨打是经常的事,但我的书法天赋比较好,

 

 

 

每日一字:

欧体楷书的“不”字与其它楷书的“不”字不同,大家要知道。结体上上面的一横要稍短而细一些,一撇与一竖笔要呈羊角状,竖笔要直,右面一撇作反捺处理,不可写成正捺,“欠”字则正捺、反捺均可。行书需要注意的是竖笔与反捺间的方向是由左绕过竖笔向右,不可直接从竖笔写向右点,以免与草书的“石”字相混淆。草书形态多样大同小异,明白了它的笔意,就不会有认读的困难了。另外,“不”字不管是楷行草那种书体,在文中写得不宜太大,笔画轻点重点则无妨。

田老师妙语:写字如同说话,要有轻重缓急,要有轻重音;识文断字。

 

15.

 

每日一题:功名与书法

自古书法与功名就密不可分,写一手好字被认为是求取功名的第一块敲门砖。古代为官者大多都写有一手好字,而历来的书法大家也都在当朝任职。很多人都是从小就被教育要写一手好字,长大后才能求取功名。但很多人后来不管功名如何,已经把书法当作自己一生的爱好与追求。而那些书法大家们所取得的成就,在功名之外,最为重要的恐怕就不是功名的范围内所能达到和取得的。当今社会学习书法的人也不少,目的各异,有的是为了应付门面,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是单纯的喜欢与爱好,有的也不排除为了名利,这都无可厚非。我们要说的是,要想在书法上取得或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怀着一心取得功名利禄的思想取学书法,一定是没有益处的,不会也不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与境界。

田老师妙语:字要是总在给别人写,不是给自己写,就不会写好字。

每日一字:

楷书的笔顺是“点、横、勾、撇”,其中第三个笔顺不要写错,楷行书的笔顺是相同的。结体上要注意横向为三等分,竖向为两等分。点与横之间接不接触都可以。勾笔一下笔就转折,末笔起勾处要与上方的点对齐,即位于正中位置,勾笔不宜直,要取斜势。勾笔与撇笔之间呈等宽布置。草书的笔顺是“横、弯勾、撇” 简化成三笔。点勾变成一个弯勾,不可写直,做一笔处理。“方”字作为左偏旁是写成“才”字型,有时还可写成提手旁,但“放”、“旗”字例外。

田老师妙语:描字是书法的大忌,不管好与不好要一次写成,没有依赖性,渐渐就能写好。

 

16.

 

每日一题:楷行草三种书体的关系

我之所以把楷行草三种书体放到一起讲,是因为楷行草三种书体是一家,不可以分开学,而不是要大家学我的字,以我的字作为范字、范本来写。我写的字,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讲座中,楷书以欧体为主,行草书是二王系统。一个人要是只学楷书,而不学行草书,那么他的楷书就会是板滞的;要是只学行草书,而不学楷书,那么他的行草书就会是飘浮的。楷行草三种书体都应该学习,学习的顺序是先楷后行再草。或者说楷书、行楷、行书、行草、小草、大草这样的顺序。楷书是基础。这就如同学走路,先站立、后行走、最后是跑步。

我的学书过程是这样的:从67岁开始学楷书,16岁时在学楷之余开始学习行书,1825岁这个阶段楷行并行一起学习;25岁开始学草书,2535岁这个阶段三种书体并行学习;35岁以后,草书就写得多一些。大致如此。

每日一字:為(两个读音,主笔是横弯勾)

楷书主笔的转折处的笔法是半圆半方,过圆不足以支撑全字,过方则显板滞;为字的关键是一撇,要写成反弓型,这个撇的这种写法称为“为字撇”。因为为字的其它笔画都向有斜,有了这一笔,整个字就平衡了。楷行草都是这种笔法。行书的“为字撇”写直还可以,但不可写成像其它字一样的撇。行书的“为字撇”写得略长一写(尤其是上端),楷书则不可。草书的“为字撇”上端也要长一些为好,但也见写短得。草书也见有少拐一个弯的写法,不常见。草书的为字,写出来很漂亮,但草书楷化后的简化字这样写就觉得很憋得慌,很不舒服。

 

17.

 

每日一題:目前报考大专院校书法研究生的条件

简单说来,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与本科同等学历(力),二是同时要参加全国的政治、外语两门课的统一考试。同等学力,主要指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两个方面。专业技能是指至少能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书体书写;专业理论包括文字学、书法史、历代书法论著和书法论述以及古典文学、诗词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的了解。

从南开大学以往的招生情况看,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书法专业方面(技能与理论)突出的考生,往往外语不过关;而外语好的一些考生,又往往是书法技能与书法理论,尤其是书法技能过不了关。我们对前者很感到惋惜,但又无能为力。录取时往往是,降低分数线,两头靠一靠,折中取之。因此,我们希望那些有志于书法学习的考生们,一定要在外语方面多下点功夫,以免给自己带来遗憾。

每日一字:豈(主笔是最下的一横)

“岂”字上面是一个斜的“山”字头,但它不是“山”字。行草书中也一样。与“岂”字相同写法的还有“颛”和“瑞”这两个字。因为这个写得“山”字头在篆书、隶书中,它被写成“E”的形状。行书中,要上下紧、中间宽,用笔上方圆笔兼施。现行的简化字“岂”是“豈”的草书开化而来,注意下面是两笔的顺联,而不是一笔的转折。

 

18.

 

每日一題:古今书法的差距

有人说“今人无论如何努力,却总也赶不上古人的书法水平”这是什么原因所致呢?比较分纵向和横向两种比较,从纵向的比较来看,今人的确不如古人,而且很难达到古人的水平与高度,这是无须争辩的事实。那么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想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科举制度的废止。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使得天下的读书人无不把书法作为首先一件要做好的事情去做。从这方面来说,以书取仕,科举制度保证了书法的长盛不衰。

二是汉字的字形简化。简化字的实施使现行的汉字笔画太少,对书法的影响很大,而且有些简化字像“赵”、“为”、“区”等字,变得很丑。有一句玩笑话“走错路,打一字”,谜底是“赵”字。可见字形变得有多丑。

三是文言文的被禁止。“五四”运动以后,文言文被打倒了,对书法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古文很讲究韵律,文与字是相通的,文不存在了,字必然就会有所失。

四是毛笔退出适用的历史舞台。我们现在多用电脑打字,硬笔都很少用了,毛笔已然成了一种业余爱好的工具了,这对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人们对现在的书法状况有一种悲观的态度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但我还是有一种乐观的看法,因为无论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它的载体文字,几千年来已经深根地固地融入了人们的血液之中,因此我写过一篇《汉字不朽 书法长青》的文章表明这一点。

每日一字:君(主笔是)

书法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最辉煌的顶峰,尤其是唐楷已到了科学化、法度化的高度。唐代书法是在二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吸收了二王南方书派圆笔的???的特点,并兼收北方魏碑方笔的???特点,融合而成。

楷书结体要注意横竖向的等分比例。中间一横要长。行书与楷书的写法不同,是二王体系的字形。行书的“君”字,写得一般要大一些。行书中间一横要短,且刚与一撇交叉,更不能长出右面的横折。一撇要长一些。草书中,下面的“口”字用一点代替,这与其它字中的草斜不通,是一个特例。例外,草书还有一种写法,但大同小异。

田老师妙语: 汉字不朽,书法长青。“走错路,打一字”。

 

19.

 

每日一题:师古而不泥(ni,读去声)古

“师古”是指继承和发扬古老的优秀传统;“不泥古”是指在继承、发扬这一优秀传统的同时和前提下,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完全照搬,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是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和原则的。

在学习书法上,有些人提出“师古而不泥古”这句话,其用意就如同在“文革”时期曾提出的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是相同的。“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足取的,谁都知道应该活学活用,但提出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那些人,他们不敢明目张胆地反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打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旗号,反对人们去读书,进而提出“知识无用论”这一荒谬的口号。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提出“师古而不泥古”的那些人,也是在打着“不泥古”的旗号,实则在反对“师古”这一目的。

“不泥古”是在“师古”的前提下,才有现实意义。失去这一前提,谈什么创新、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本之源。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每日一字:

楷书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一竖笔,再写右面其它的部分,字形宜扁,略呈上下效中间大的形状。行书的笔顺与楷书是相同的,字形则宜略长,行书中“臣”字的大小视不同情况而定,如“君臣”、“臣民”,前者宜小,后者宜大。草书字形不易认读,要常写。

另外,“臣”字作为偏旁时,宜写长。

田老师妙语:草书要多写,会写,如果不会写,这个字早晚是会忘记的。

 

20.

 

每日一题:网络、书法与国学

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用笔写字越来越少了,但学习书法的人却越来越多,就连外国人也有不少人对书法越来越感兴趣。这道理就如同现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人们还热衷于走路、跑步一样,不会因为有了汽车、飞机,而放弃步行。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布什总统每天要坚持跑步五公里。书法不仅有适用的一面,它还有美学的价值。西方大哲学家黑格尔就曾对古老中国的书法表示赞叹。我曾多次到日韩访问、讲学,在那里对我国的书法很是推崇,一提起老子、孔子这些古代先贤圣哲,崇拜得五体投地。当时我感到很脸红。在日本,最热的职业是医生、教师、律师和书法家;在国内,我们对国学包括书法已很漠然,真所谓国学日衰,书法每况愈下。曾有一位记者跟我谈起说,书法居然成立了什么协会,真是落魄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书法本来可不是这种样子。一个民族的存亡,体现在它的文化及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存亡。文字、文化衰败了,一个民族也就很危险了。因此,我们绝不可妄自菲薄、丢弃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要珍重它,要发扬光大。

每日一字:

“日”为独体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古代,先有独体字,后有合体字。我们对文字学要有所了解,多看看《说文解字》。如“待字闺中”的“字”就是“结合”的意思,而不是在闺中等待写字。

楷书“日”字不可以写大。要封口,“曰”字则必须不封口,这其中有文字学的意义。楷书日的合体字,封不封口就没这样严格了。行书封不封口都可以。“戊、戌、戍”要分清。草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不常见,但更为草化一些。

 

21.

 

每日一题:行草书的章法

书法的技法有点画、结构和章法。行草书的章法是书写者在完全熟练楷行草的基础上,书写时的一种自然表达与流露,而绝非刻意所为。正因为如此才表现出“贵在天真,妙在自然”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趋向。

一是章法的学习一定是在具有点画和结构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过硬的楷书功夫,是无从谈其章法的学习的。二是要在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上下功夫,提高文学修养,这既是内功,也是硬功。自古哪一个文人不是墨客,又哪一个墨客不是文人。三是写字就像说话,是用笔在说话。说话有抑扬顿挫,写字也有轻重缓急。我们看到古人的墨迹仿佛犹如梅花纷落,雪花飘飘,这难道不是在用笔诉说、吟唱吗?四是行草书字的轻重大小,也要看字形本身的笔画多少和字形大小,不能把大字写小,小字写大。

如果说章法要是有章可循,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另外,写名字时,姓氏要重写,不可写轻了。这是个常识,也是惯例。

每日一字:

“月”字楷书结体上的要求是上下宜窄不宜宽,左右呈背势。在合体字中作为偏旁时,实际上它代表“肉字旁”、“舟字旁”和“月字旁”三种偏旁,不能混淆。行书字形取向左的斜势。草书的字形也是斜势的。在合体字中,是大家熟悉的那种像“3”字加一点的写法,但单体的“月”不可这样写。

田老师妙语:写字是在用笔说话,既有有抑扬顿挫,也有轻重缓急。要想写好字,先把话说好。

 

22.

 

每日一题:当下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

有网友提出“当下书法品位低下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其中因素是多方面的。前面第十八讲我们介绍了古今书法的情况,是一个大的主要的方面,第十九讲我们讲了“师古而不泥古”的情况,从以上两节就基本可以回答网友的这个问题。著名大画家范曾说过一句话,很值得我们学习“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是内功、外功问题。我们还通说过“曹操孟德”的故事,其意思是“有像曹娥一样的操守,有像孟母一样的品德”,

每日一字:

楷书规范的“雨”字是上面的一横短,要短于下面的部分,还后一种写法是上面的一横长,要长于下面的部分。四个点要有方向性,不可雷同,中间一竖笔要取中,或宁左勿右。行书一般是规范写法的快写,上面的横短,四个点省略做左右各一点,为了避免与“両”字像混淆,中间一竖笔要长出来。草书形体特异,要多写,多练。

 

23.

 

每日一题:古今书法家的标准

古今对书法家的判别和界定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古代的书法家在行内或民间也被称为“书家”或“写家”。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作一个探讨。

首先书法家是一个尊称,不可以自居;其次书法家是被大众认可的;再者书法家是从纵向横向的角度的比较,被认为是优秀的,也就是说是被历史所认可的。比方说魏晋的钟张羲献,唐代的欧颜柳,宋代的苏黄米蔡,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清代陈铁文刘,等等等等,都是被公众和历史所公认的书法家。现在的情况则不同,只要你是书协会员,就是书法家了。书协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市级和县级的,书协的全称是“书法家协会”。因此现在是拿起笔来写字就叫书法,进入书协就是书法家了。古今是完全不同两个概念。

书法大家应该是精通国学、书法成就突出的那些人,才有资格。

每日一字:

“竹”字是左右结构,形体宜扁。左右结构的字一般要左让右。左右结构的字迎让关系,一般是左小右大时要左让右;左大右小时要右让左;左右并列时一般要做让右。如“秋”字,和它的异体字“?”,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行书的形体、结体也是如此。草书一般字形要大一些,并不要与“升”“开”相混淆。

另外,欧阳询中楷字帖市面上很少见,由田老师编撰的中楷欧体字帖《欧阳询楷书兰亭记》已出版。

田老师妙语:字宜含蓄,忌张狂,要讲究中和之美。拿起笔来写字就叫书法,进入书协就是书法家。

 

24.

 

每日一题:书法的面目与风格

书法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就是法、法则。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东西,或者说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面目与风格。如果背离了这个前提,其面目就一定是丑陋的、可憎的,更谈不上什么风格。楷书在工整之上见灵活,是一种高深的境界,是书法的高妙之处。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要求是上面要略小,中间“田”字要内收,下面四点要宽放。“鱼”字还有一个异体字,是将下面四点变成一个“火”字,知道就行。行书上面则宽放一些,下面四点写成三点、四点或者一横均可。草书上面省去转折一笔,中间“口”字形省去下面一横(草书中常省去“口”字下面一横),下面四点作一短横处理。

 

25.

 

每日一题:字外功

“字外功”是书法专用语,之后才出现了其他的外功。“字外功”是相对于“内功”而言的,字内功是属于国学范围内的知识体系,读书写字是一回事儿,因此古有所谓“文人墨客”的称谓和说法。“字外功”是与书法有关的门类,“琴棋书画”可以说是与书法互为外功的,触类才能旁通。

每日一字:

楷书马字的笔顺是,一横、一竖,两横、一竖、横弯勾、四点。横压着竖的,先写横;竖挡住横的,先写竖。行书笔顺稍异,是一竖、三横、横弯勾、一竖和四点变成的一横笔。草书字形是一个横勾和其下的“事”字的草书的样子。

田老师妙语:只要自己感觉写得通畅了,这个字就快美起来了。单字写不好,整篇就不会好;如果仅靠人为地安排什么章法、行气,只能说明你是在掩盖你单字的不足。草书握笔不可太死,是半控制状态。

 

26.

 

每日一题:古今临帖的不同

我们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拓本上就可以看出古人是如何临帖的。我们看看这本《张黑女(读作he ru)墓志》的拓本,上面有历代收藏者加盖的印章和提的一些跋文。上面有石舟、何绍基的跋文。后来马公道曾说过?????从这些跋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临帖者是如何对碑文进行考证的,也有的谈了自己临帖的心得与体会。可以说在临帖的过程中,除了要临习字帖外,还应该对碑文的内容及相关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自古所谓“文人、墨客”本来就是一家。

每日一字:

楷书的“龍”字有好多异体字,我们应该知道,其结体要注意它的几个间距。行书的龙字也有几种写法,草书的龙字,要写规范,不能乱拐,多一个弯、少一个弯都是不行的。龙字的草书不要与“就”字的草书相混淆。

 

27.

 

每日一題:国内与国外书法组织机构

国外的书法组织一般叫做“书法学会”或“书法研究会”,是非官方的、纯学术性的民间组织。国内的书法机构主要是各级政府设立的各级“书法家协会”,是官办的政治性的组织机构。协会的法人代表是政府部门任命的秘书长。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民办的书法组织,但没有权威性。

每日一字:

楷书的结构要求是外面的框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紧,难度是右面的横弯勾这一笔。横的这一部分要略偏斜的一点,这个斜弯勾也即反趯要像弯曲的竹竿一样挺拔、有力度、有弹性,要上下两头粗中间细,但也不能太过,过犹不及,勾法用衄挫的笔法。还有一种异体字,框里是个“百”字,使用时应分场合,不可乱用。行书只有一种写法,但比较灵活,里面的竖笔出不出里面的一短横、收笔是露锋还是顿笔都可以。草书的基本写法是里框像个“云”字的快写,也可以像是个“3”字,“3”字出不出外框都可以,还有一种写法是先写右半框,接着连笔写左半框,最后连笔写里面的“3”字。楷行草三种书体都不应该轻写,宜重一些。

 

28.

 

每日一題:书协

在国内,书协虽说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在学术范围内却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国外则不然,国外是纯学术性的组织在学术上具有绝对的权威。就像大家知道的诺贝尔奖以及美国的《自然》杂志等。

每日一字:

楷书笔画是先写上部的像“自”字形(比自里面多一横画)的部分,再写横弯勾加四点。这种写法在碑帖中常见。“自”字形宜略窄不宜宽,上面的小短撇不可超出左竖一笔,有面的横加竖要从上面的小短撇的中部起笔,不可封口。规范字,是比现在的简化字多一横笔。

 

29.

 

每日一题:书展评委1

由于书协是行政机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管理,书协的组织机构、领导任命、书展评委的选定,不是实际意义上推选出大家公认的学术权威,而是在政治上可靠的干部。在书展中,评委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公允,那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在天津法院展出了出土的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字,“唯明克允”意思是只有明白道理,才能做到公允,我想这四个字说的很准。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中间的竖笔宜稍高一点,左右要对称。行书中间的竖笔比楷书略低,草书简略成两笔。三种书体都不宜写得过宽。作为左偏旁时,略作一小竖勾加一挑点。“岐”、“歧”两字的草书相近,需识文断字。

 

30.

 

每日一题:书展评委2

各地的书展各有歧流程,但基本相同。投稿、分组、阅稿,评委水平强人所难。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竖向基本是四个等分,弯勾一笔要略高于左点,下部基本是平的。行书字形略扁。草书形似三个点,但有不完全是简单的三个点,中间一点,实际上是一个挑点、一个小弯勾。

田老师妙语:学草书要先学会它的慢写。能快写,也能可以慢写,孙过庭谓之“淹留”。

 

31.

 

每日一题:谈谈书法评委问题(与流行书风)

不论是什么规格的书展,其中存在的某些不正当现象是勿容置疑的。从法律的角度我们不好说应该如何、能够如何,但从道义的角度上我们应予以坚决的揭露和批评。由于作者与评委有特殊的关系,或为其弟子或事先有所沟通接触,美其名曰指正,常常影响或决定其入选与当选的结果。提供赞助或拉赞助,亦然。再者,由于书评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就存在投其所好,使用评委喜用的各色纸张、评委擅长的一类书体,而真真正正的或楷或行或草的好作品很难入选或当选。常常是楷书展中,获奖作品或最高奖的作品,却是其他书体的作品。长此以往,就形成所谓的流行书风。

每日一题:

楷书结构要注意几个等分,尤其是竖向的。第一横笔要短;两竖笔要直、挺拔,上面出头不可太多,其间距不可太宽,下面出点头无妨,尤其右竖笔;下面两笔起笔与上面要对正。楷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写法下面两笔不必与上对齐,间距要稍大,且写法也不同。行书也有两种写法,不同之处在于下面长横与后两笔的不同处理。其一是与楷书对应的(横长、后两笔正常),其二是横短、后两点间距加大,托住上面。草书只有一种写法。

游丝:无则非行(书),多则过也。时而可知,然也。衄挫:是古法,现在也用此法,但不可滥用,更不可动辄形成习惯每遇到长笔画就衄挫,要笔到力沉。

田老师妙语:行草,尤其是草书重在意境,贵在自然,切忌故意做作,更忌中途写写停停。一定要把所写内容熟记在心,然后再写。但对高手而言,要写新的东西,写新的东西,就会随心所欲,自然天成。反复写熟悉的东西,那就是习字了。否则,就失去了天真、失去了坦率、失去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书法本身。

 

32.

 

每日一题:流行書風

我国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曾涌现出了许多名垂千古的著名书法家,如二王、欧颜柳赵等等,由于他们杰出的书法成就,对后世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使后学者效之者众、从之者广、,因此流行甚广。当今书坛也有一种书风在流行,但它却不同于前者具有积极而深刻的意义。其负面的影响无不与某些评委们有关。人们要想在书展中,好多人往往投评委所好才好入选,而这些评委的好恶不是书法的标准,却是书展的裁决者,这样评委的书风就容易成为流行的书风。流行书风的一些特点是,一是多为行草书,全无法度,随意性大,经常是小笔写大字,这在楷书中是不容许的。是所谓“画鬼魅容易,画全马难”。因此楷书很少会成为流行书风的书体。因为楷书从唐朝以后,几乎发展到科学化、法度化的高度,楷书写出来童叟无欺。二是流行书风容易获奖,具有名利双收的特点。因此要让他改过来很难。在这儿,我们劝告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一定要首先练好楷书,不要被流行书风所蒙蔽,而误入歧途。

每日一字:虎(是主笔横竖弯勾)

楷书规范的虎字古今相同,在碑帖中不常用。碑帖中还有三种写法。主笔的起勾处行笔要慢,最后出笔要快。不宜太快或太慢,太快则涣浮有未完成之感、太慢则迟涩没有结尾之感。行书亦有三种写法,但很少见规范字的那种写法,“慮”“處”等字亦然。行书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其书写笔顺与楷书略有不同,像“王”字行书的顺序。草书“虎”字是有楷书行书的“hu”字讲宝盖型的左点变成一撇演化而来。有基本写法(与常见写法相比少一个转折)和常见写法(多一个转折),即所谓的“一笔虎”。另外,还有“带点的两笔虎”。在写一笔虎时,写到两个转圈出要慢,写一竖时要快。从“龙”、“虎”的草书可以看出,若没有楷书行书的基础,写出来要么显得拘谨,要么就显得散漫。有些人在写“龙”、“虎”这两个字时,觉得特别痛快淋漓、表情达意,在那儿发疯、犯狂,全无法则可言,已忘了是在写汉字,万万要不得。

 

33.

 

每日一题:“学院派书法”

“学院派书法”这一提法最早是由陈政联提出来的,他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许多东西是对的,但里面提出的用剪贴式的方法形成作品,是有质疑的,我们可以作为一种提法去了解它。用剪贴的方式将一个个字拼凑起来形成一幅作品,严格说来不能叫书法。另外,“学院派绘画”倒是有的,且由来已久。

每日一字:氣(横弯勾是主笔)

楷书要注意几个等分,尤其是竖向的,里面“米”字的竖笔是与第一、二笔的连接处对齐的。行书里面的“米”字写成“未”字的样子;草书将横弯勾简化成了一个横勾,里面的“米”字写成 “朱”字草写的样子,写成“未”字也可以。

另外,“气”字不是一个简化字,古已有之。“气”、“氣”有别。

田老师妙语有人常说“有些字总也写不好”,我说,不然。要是总写,就一定能写好。

 

34.

 

每日一题:正书不正

现在全国有一些正书大展,其中正书不正,反响很大,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广义的讲所谓真书、正书是指篆书、隶书和楷书。篆书有大小篆之分,它是秦朝时的统治书体,隶书是汉代时的统治书体,楷书是唐代以后统治的书体。狭义的讲真书、正书,就是指楷书。楷书的要求是工整、规范,笔画和结体必须符合书写法则。所以楷书最见功夫,所谓“楷法无欺”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正书不正,主要原因是一些正书展的评委们的楷书水平低下,评委的楷书就不合格、不过关,因此由这些不具备做正书评委资格的人评选出来的获奖作品,正书不正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很显然,这与投稿作者无关。正因为这些评委的作用和影响,误导了许多年轻人,将当今书风引入歧途,出现了诸如一味追求“创新”、 追求“求变”、 追求“个人风格”和“正书不正”,进而至于“丑书”、“恶书”大肆横行等等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和问题。在此,我们必须予以澄清和提出严厉的批评。

每日一字:

楷书字形宜长不宜宽,结体要注意等分间距,上点高起宜稍平,撇笔宜放出框外,最后一捺是主笔。行书上点高挑不宜连,最后正捺变反捺。草书3字竖勾家一点,一点加“艮”的草书写法亦可但不算讲究。“良”、“艮”草书不可混。

 

35.

 

每日一题:正书展之特邀作品

今天我们拿几本全国正书展特邀作品看一看。我们先不管作者是谁?也姑且不论作品的水平如何?单说这些字,写得就不正,不能属于正书。评委的作品都不正,可想入选、获奖的作品会怎样?可以说,正是这些评委误导了书风,正所谓“以其混混,使人昭昭”,这真是当今书法的悲哀。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左右两平。“能”是规范字,但在古碑帖中几乎不用,古碑帖中常将其右面写成一个反捺的“长”字。行书是从古碑帖的楷书写法而来,要求是左面的上部要写得大一些,小则不可。

草书有章草与今草之分,章草即古草,今草由汉代张芝创立,二王得以发展,以至今日。

田老师妙语:楷书执笔较低仅寸许,为全控制,多用方笔兼施圆笔;行书较高,为半控制,多用圆笔施之方笔;草书更执笔更高,也更为灵活,以圆笔为主辅之以方笔。有圆无方则显无力、柔弱、缠绵,有方无圆则显板滞无用。楷行草要方圆兼施,才为妙。

 

36.

 

每日一题:书展投稿作弊

说起“作弊”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要涉及法律问题。今天我们只谈现象,不谈法律。

投稿作弊,我想它是存在的,它形式各异、表现多样。比方说临摹高手或老师的作品,老师相互推荐自己学生或其他人的作品,非实名制的一搞多投,等等等等。投稿作弊一方面是与评委有关,更主要的是与书展的制度有关,评委水平问题,书展主办方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又加之时间有限,再者,书展多为赢利为目的,作弊问题根本无法避免。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好是采取自下而上的报送、推荐制,最后再统一现场的面试。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那样,说起来有点复古,但就古代的科举考试而言,制度本身是好的,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当前的需要。这个问题,不是书法讲座的问题,在这我们就不做讲解和介绍。

每日一字:

    “而”读作二声,阳平。楷书结体要求是上下横向基本两分,下部纵向是三分。三分是以下面的起勾处算起,而不是从上面的转折处,因此右面显得要稍大一些。下部外框要内收,整个字形宜扁不宜方,第二、三、四笔之间不宜实接,要开口。行书主要用圆笔,方笔兼施。字形更加发扁,以体现起特点。如“而且”一扁一高,富有情趣。草书中,半封闭的框,往往省去左边一竖笔,叫无左旁。字形与“雨”字相近,“雨”的里面是上下点,“而”的里面是左右点,要区别开来,不可混淆。

 

37.

 

每日一題:“学者型书法家”

“学者型书法家”这一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书法家如果只会写字,却没有学问,也就称不上书法家,古代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叫“字匠”。字匠就是指只会写字的这一类人,没有贬低之意。自古到今,哪一个书法家不是大名鼎鼎的文化大家,几乎无一例外。有人说苏轼是学者型的书法家,欧阳询是纯书法型的,那是出于无知。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艺文类聚》是欧阳询主编的一部类书,共100卷,被称为金山玉海。欧阳询还主修了陈书、齐书等史书,你能说欧阳询不是学者型的吗?

每日一字:

“處”是规范的楷书字,在碑帖中它还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另外,“虍”本身就是一个字,读作hu,一声。行书是从楷书而来,常用左面是一长撇的,也有的在最后一笔,加了一点,以表示驻笔的意思。如行书的“神”、“拜”等字,也常在最后一笔加一点,意思是一样的。草书也是从楷书的形体、笔画而来。

田老师妙语:楷书墨要浓一点,行草书的墨要淡一些,以符合楷行草各自的书写要求与特点。

 

38.

 

每日一題:異體字

“异体字”是相对于“规范字”而言的,它范围很广,我们主要介绍一些指在碑帖中常见、常用的字。“异体字”可以在书法作品中使用,但要注意一是要少用,二是要慎用,要视不同的对象与不同的场合使用,三是更不可乱用,以写异体字为能。就像小孩学抓挠一样,满以为我会这样还会那样抓挠,实则显得很无知、很幼稚。异体字很多,看一看《异体字新编》或《异体字字典》,就能了解到异体字的有关知识。

如“葡萄”两字在唐代以前就写作“蒲桃”,葡萄或作蒲桃是外来语的音译。

每日一字:

楷书的笔顺相当于写两个日字的顺序。结体要求是两边的两竖笔取背势,且不宜太粗,但要挺拔。整个字横竖的间距要匀,作为偏旁时,上面双日的大小要视里面的情况而定。行书的笔顺与楷书相同,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大同小异。简化字的“门”字就是行书的楷化而来,但笔顺已变了。草书有两种写法,最后一点要写长一点、要转过来,或写成一个横加勾,勾也是要长一点。

另外,需要讲明白的一点是:我们所讲的都是繁体字楷行草的写法,简化字不包括在内。

田老师妙语:所谓笔法就是要用笔尖写字,不能用笔腹写,用笔腹就不是中锋用笔了,是笔杆在和桌子说话。

 

39.

 

每日一題:书法中的求变问题

以前我们谈过书法中风格的问题,今天谈一谈书法中求变的问题。书法这一称谓很准确,它准确地表达了依法书写的这一概念的核心与内涵,如若不然就不能称其为书法。

各种书体有各自的书写法则,楷书到了唐代,达到了最高顶峰,楷行草是一个体系,所遵循的就是这个体系的法则。不管是何种风格如何变化,都必须以遵循法则为前提,否则失去法则,也就不成其为书法。清代书法理论家???说过一句话“有意变化和有意整齐,都是一方死法”讲得很准,就是说变化与整齐应一任天然,切忌人为。强调过了,就不可取。

比如毛泽东有一首卜算子咏梅的诗词,里面有好几个“春”字,有人就用不同的异体字来写不同的“春”字,实际上是一种无知与肤浅浮浅的表现。这样就走向了歧途,陷入了沟渠当中。

以前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如果一味的刻意追求变化,十一个宝盖写成十一种写法,只能使人生厌、让人不爽。

早在唐代有人就对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之”字大做文章,说什么二十几个之字,就有二十几种写法。现在有人一直也还这样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书法界曾有一场有郭沫若掀起的《兰亭论辩》,启功先生曾写有一篇文章,它上面说,、、、、、、、、、、、、、、、实际上,大致也就楷行草三种写法,只是大同小异而已。强调过了,就显得神秘、神化,也会造成混乱。

每日一字:

“安”字在唐代包括唐代以前是一种写法,在唐代以后到明清就成了现在简化字的这种写法。这也是“安”字规范的写法。在碑帖中,多用秃宝盖加一女字的写法。楷书结体要求,横向大致为两分,上部宝盖宜小,老人们常说“要得安字好,必须宝盖小”。底部要平,反捺宜稍长。宝盖的左点宜斜,横勾宜斜向下,清代黄子元论述横勾说“如鸟视胸”。行书有楷书的基础就不是问题。女字写好了,安字就没问题。女字的草书有两种写法,一种斜竖是向式的另一种是背式的。《草诀百韵歌》里说“宀(读作mian,一声)头无左畔”。每一个偏旁部首都是一个字,都有各自的读音。

 

40.

 

每日一题:读书与书法的关系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不读书就无法提高人的学养、修养和教养。如果你只是学习书法的一些技法,就和打把式卖艺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后者买弄的是刀枪技艺,你卖弄的是笔墨技艺,都是一个玩字。这完全违背了书法的文化内涵。学书法不读书和读书不写字,一样是不可取的,都应该视为一种不足。多读书,尤其是应多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古代文学是培养书法的沃土,对书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从古至今,上到天子下至花子都一样。

数学大家陈省生在学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在晚年经常说,他的一生只有一件憾事就是没有学好书法,可见他是多么看重书法。大学者胡适自言没有书法天份,他硬是把三百六十万字的书稿用毛笔誊写出来。毛泽东曾非常敬重清代曾国藩的学识,曾国藩的书法水平就很高。

还有个小故事,说是大学者于右任在天津时,由于居所附近环境很差,经常有人随地小便,他便提笔随意写了几个字“不可随处小便”帖了出去。其手下的卫兵就很喜欢他的字,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得到他的墨宝。看到这个字条后便把它收了起来。但这样的内容是没法挂在室内的,他便找到当地有名的书家,我给你把这几个字裁剪一下,调换一下顺序,变成“小处不可随便”再装裱一下就可以挂起来了。这也许是个传说,我们在这儿不作探讨。人们常说书家不写俗辞,就是说书法的形式和书法的内容是一致的,不能割裂开来。李白有诗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包含有书法方面的意义。又有“诗不读书不可为”,我说“书不读书也不可为”。

在对书法的认知和认识上,应该从文化的背景和角度去理解,如果是从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书法,就会失去书法的文化实质和内涵,是不准确的。

每日一字:

本节学习“孝”字,自古就有“孝顺”、“孝敬”和“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字是个常用字。

楷书结体要注意横向的几个等分。第三笔和第四笔要长,第四笔的一撇是主笔。子字旁要探过一撇去。行书有两种写法,三四笔直接转折下来,子字旁与一撇相交、相连都行。草书与“者”字不同,“孝”,“老”的草书写法大致相近,但“孝”字的一撇笔可作向式和背式处理均可,贺知章曾写过一本《孝经》字帖。

另外,“章”字,人们常说“立早章”,应该叫“音十章”。因为在古代的音乐中,十章为一篇,这是个音乐常识。

 

41.

 

每日一题:诗词与书法

读书与写字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字写得好看是书法的功能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要很好的表现传达文字的内容。诗词歌赋是高雅的文字形式,这一形式再用书法表达出来,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美妙。若能写得一手好诗,又写得一手好字,正是文人墨客高雅之所在。

写字不易,读书更难,非下苦功夫不可为,往往是“通汇之季,人数俱老”。

 

每日一字:

楷书一撇一竖一横折的交汇处不可封死,撇笔不出左竖,横折自撇笔中间起笔。上下间距要均等。字形宜窄不宜宽,太宽则显臃肿,太窄则显嶙峋。行书亦然。草书下方不可多绕一个弯。

 

42.

 

每日一題:现代派书法

“现代派书法”是日本战后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行为艺术门类,称其为书法极为勉强,它已脱离了书法的真正含义,故称其为行为艺术是较为确切的。它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常仅有一两个字,书写工具多种多样,但写法已全然不遵书法的法则。后来传入国内,偶见这种形式的作品或展出。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要掌握横竖的等分间距关系,上面的一点一横要相连,不同于“良”字的一点一横。行书与楷书相近,只是笔意不同。草书大致有两种写法,其一是“二、而”的草书合起来即是“高”的草书(二在上,而在下,二字的下面一横要长,覆盖下方),其二是点横连写再加“而”的草书合成。

在草书中,“一点一横”常连写,如“六”字。

 

43.

 

每日一题:书展形式介绍

书展形式很多,按地域有全国展和地方展,按人数有各人展和多人展,按书体有综合展和单一书体展,还有国内展和国外展等等。到场书展的人员一般有新闻界、商业界、书法界同仁及领导,当然更少不了政府官员的出席。办书展很费时、费力,也费不少财力,多半免不了炒作、包装和哄抬,一般多为谋求发展的阶层人士所为。当然也不排除有真正以交流、提高为目的的书展。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第一短横要稍长处戈勾或至少要相交,戈勾要斜度大、弯度小。行书要写好这个“止”字的草写。草书《草诀百韵》中有一句口诀“玉出头,即为武”。

    草书中,戈勾常变为一竖笔。

 

44.

 

每日一题:悬肘,书法与健康

 

 

 

 

每日一字:

“母”字共五个笔画,外框两笔,里面两点,最后是一横画。结体要横竖间距均匀。“母”字的外框为斜势;当“母”字作为偏旁时,里面的两点做一竖处理,也取斜势,如“每”字。“每”字的最后一横宜长,且要平,是主笔,统领全字。

 

45.

 

每日一题:书法与雅俗共赏

雅俗:旧时把文化水平高的人称“雅士”,把没文化的人称“凡夫俗子”。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接受、欣赏。

 

 

 

 

每日一字:

“壽”是规范的寿字,但碑帖中不常用,被碑帖中常用“夀”。楷书的寿字,要注意间距等分关系,横勾稍稍长于其下面的口字,但不宜过。行书口字略作左右两点。草书写法很多,先学会最常用的。

寿字写法很多,常见有百寿图,其实远不止一百种写法。百寿图带有艺术性,已超出了书法的范围。

 

46.

 

每日一题:力透纸背

“力透纸背” 是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是颜真卿书法理论著作,作者以本人答书法家张旭问的形式写成。该记从书法的笔法笔势和结构布局两方面,分十二个问题介绍书法知识。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全一卷)

  憩止已一年矣。众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大笑而已。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长史,有何所得?”曰:“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尝论诸笔法,唯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仆自停裴家月余日,因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京师,前请曰:“既承兄丈(一本作九丈)奖谕,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于翰墨。傥得闻笔法要诀,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眄视,拂然而起,仆乃从行。归东竹林院小堂,张公乃当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而曰:“笔法元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之,可须思妙。”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之曰:“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而又问曰:“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从不令邪曲之谓乎?”曰:“均谓间,子知之乎?”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曰:“密谓际,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乎?”曰:“锋谓末,子知之乎?”曰:“岂不谓以末成画,使其锋键之谓乎?”曰:“力谓骨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走历 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曰:“转轻谓屈折,子知之乎?”曰:“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ウ阔过之谓乎?”曰:“决谓牵制,子知之乎?”曰:“岂不谓为牵为制,决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曰:“补谓不足,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结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曰:“损谓有馀,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馀,点画若不足之谓乎?”曰:“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字体,令其异势,是谓之巧乎?”曰:“称谓大小,子知之乎?”曰:“岂不谓大字蹙之令小,小字展之为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言所不能尽。世之书者,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笔法之妙,遂尔雷同。献之谓之古肥,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众说。芝、锺巧趣,精细殆同,始自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于学锺,势巧形容,及其独运,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之不逮元常。学子敬者画虎也,学元常者画龙也。子虽不习,久得其道,不问之言,必慕之欤?傥有巧思,思盈半矣。子其勉之!工精勤悉,自当妙矣。”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传授笔法。敢问工书之妙,如何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转,勿使拘挛。其次诸法须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诸变适怀,纵舍规矩。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敢问执笔之理,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授笔法之老舅彦远曰:‘吾闻昔日说书若学,有工而迹不至。’后闻于诸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泥画沙。’思所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地平净,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沈著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是乃其迹可久,自然齐古人矣。但思此理,以专想工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予遂铭谢再拜,逡巡而退。自此得攻书之术,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每日一字:

“東”是个合体字,是象形字,意为太阳升至树干中间高度的时候,这样的字还有“杲”、“杳”等。结体要求上横短于其下的日字,日子呈扇面形,一撇一捺要舒放。行书中的捺笔简化作一长点或曰反捺。草书“東”字的楷化即为现今的简化字“东”,一撇一捺简约作左右两点。

 

47. 西

 

每日一题: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

 

 

 

 

 

每日一字:西

楷书要求上面的一横要长,覆盖下方;还有一种写法是上横短,短于下方。行书字形取第二种写法。草书有多种写法,但要先学会最常用的一种。全包围的字,草书中常用两笔,下面的一横常省去。“西”字就是这样处理的。

田老师建议:学硬笔书法最好学一学毛笔字,这样再写硬笔字就会更上一层楼。学硬笔书法最好直接临摹古碑贴,效果要更好。

田老师妙语:笔画要写得既有劲儿,又有味儿才为好。

 

48.

 

每日一题:“保守派书法”

“保守”和“保守派”从词义上来说,都是贬义词。它一般是持不同观点、意见的双方一方对另一方带有明显反对、攻击等目的时对对方的一种称谓。对书法而言,就是“现代派书法”对遵循古法、学习古法、弘扬古法的书法工作者的一种称谓。其目的就如同我们前面讲的“师古而不泥古”的说法一样,是以“不泥古”为借口,推行其“不师古”为目的,是为了推行其“现代派”书法找借口与托辞。如果目的是善意的,我们可以讨论,如果不坏好意,也不必为之不快。离开“师古”谈什么“不泥古”,是空谈,也没有谈的资格。学书法不可能“平天、治国、安天下”,如果你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扭转走如迷途的书风,“独善其身”去继承、发扬古老的优秀传统总归是可以的。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要求是,上面的一竖笔取斜势,但不宜太偏斜;下面的半包围部分宜扁不宜高,最后的一竖笔要稍出框外。行书有多种写法,最长见的是里面的两横变成一横,最后的一竖笔变为一点,位于横下。草书也有多种写法,掌握常用的。

 

49.

 

每日一题:字因人贵

有网友提出名人在风景名胜题字的问题,这个问题首先应辩证的去看待。

名人题字古已有之,?????这点不言自明,大家都知道也都见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古代的名人大都是达官贵人、文人仕大夫,他们地位高、学问好,字当然也很好,这对风景名胜是一种增辉天色的,我想应该也有反面的存在,不管他们字写得好不好,因其人不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仅人推出了历史的舞台,就是其字迹也随之淘汰淹没了。那么今天的名人们在题字这个问题上,就要引以为鉴,尽量少题为好。郭沫若是个大才子,在文学、考古、书法等方面都很有学问,这毫无问题,但有一点不好,就是题字太多了,给人一种太过张扬的感觉。朱镕基总理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有“五戒”,就是五种事情不做,其中就包括“不题字”这一点。大家不会因为你不题字,认为你少做了什么,反而会愈加敬重你。当然必要的题字还是不可没有的,只是慎重为好。

这就是我们对名人题字的态度和看法。以后我们还会讲“字因人贵”的问题。

每日一字:

“北”字首先介绍一下笔顺,是先左后右,左边是一竖一点一挑笔,右边是一点一竖折。“北”字的楷行草三种书体都不宜轻写,宜稍重一些,粗细、轻重,基本是强弱次强弱的节奏。楷书结体上的要求是,横竖间距要匀称;左半部整体较右半部略略偏低一些,右半部整体较左半部略略偏高一点,反之则不可以。这是左右两平的有些字,结体中的法则之一。行书的字形与笔顺与楷书相同。草书有多种写法,先掌握最常用的一种。

左右两平的字,大部分上下平齐,但有些字要左面低,右面高,如“北”“”等字。

有长撇、长捺的字,宜撇低捺高,如“天”、“”等字,但“人”字是特例。

 

50.

 

每日一题:字因人贵之反例

从古至今,字因人贵的反面例证太多了,枚不胜举。宋代有个人叫蔡京,身居高位,字写的也不错,这“苏黄米蔡”四大家中的“蔡”指的就是他。因为他是个奸臣,后来人们不仅不愿再提到他这个人,也不愿再提起他的字,就把他从“苏黄米蔡”中去掉了。再提到“苏黄米蔡”时,这个“蔡”指的是蔡襄,也是当时的一个大书家。秦桧大家都知道是个大奸臣,他害死了民族英雄岳飞,据史料记载他写的字也不错,可是他人是个坏蛋,后来人们也就不再提起他的字是好是怀。据说有个姓秦的状元到了杭州凭吊岳飞的时候,曾不无感慨地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自古英雄休名桧”,下联是“我到坟前愧姓秦”,说的多好啊。还有郑孝绪、严嵩,等等等等。有兴趣大家可以查查这方面的资料。谈到这个问题时,有人把赵孟頫也归入这一类,但实际并非如此。赵孟頫我们以后会作专门介绍。

当今书界不正之风很盛,由于书协体制的原因,对书协领导位置的明争暗斗非常激烈,很多人都在抢占制高点,正所谓“武大郎开店,高者免谈”。

每日一字:

“中”字是个法字,结体要求是,中间的“口”字呈扇面型,“口”字的下横要与其它笔画相互咬合起来;“中”字的一长竖要直而挺,上短下长,且位于整个字的正中位置。行书的一长竖居中最好,但稍偏右一些可以,偏左则不可。另外,宁右勿左的原则,不可太过,过犹不及,亦不可取。草书写起来有一定难度,也不省事。由此可以看出,草书也不单单是为了快。草书有草书的法度(法则与尺度)。

“中”字的一长竖,初学时要慢写,慢中求准,然后再准中求快。

田老师妙语:从“中”字的草书写法可以看出,草书不单单是为了快,草书有草书的法度(法则与尺度)。

 

51.

 

【网友问题】网友陈路说:书法学一段时间后,老写这些同样的字,有些厌烦,该怎么办?首先,这要看你是否是写好了这些字,如果是写得不错了,就可以再学别的字,你要是有近二十岁时,还可学一学行书。要是好没写好,那就得耐得住寂寞,继续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笔一笔地写,做到每一个字的每一个笔画都搞懂了、写好了,没有其它办法。因为这是必须的。写字是需要心平气和的事,心烦气燥是写不好的。

每日一题:少年儿童学书法

少年儿童学习书法需要特别强调几点:一是书法和读书一样重要,既要读书,又要写字。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应该接受书法教育,这是个中华文明传承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兴趣和爱好的问题,我们都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如果小孩在这方面有天赋,可以侧重教育,如果一般,就是能写一手不错的字,也是终身受益的事。二是在学习书法时,切忌不可操之过急。少儿学字比较适宜的年龄是五六岁,小孩识了一部分字以后、或者在学习写字时,开始授以一些最基础的书法知识。避免打骂,要多观察、多鼓励,逐渐培养、发现他的爱好和兴趣。三是切忌在小的时候不要因为获奖与没获奖,而使孩子飘飘然或使孩子受到影响与打击而失去兴趣。因为小孩子获奖也是出于鼓励的目的,没有其它意思。应该说,在二十、三十岁之前要扎实地临帖,以临帖为主。当然,临帖是书家终其一生的事。临帖是正路,过早的不临帖而去搞什么其它新奇的东西,就会误入迷途、迷途往返而不得自拔。

 

每日一字:

“多”字的笔画多为斜的笔画,加上上下两点后字就正了。行书的几个撇多为顿笔,有时最下一撇也见锐笔的。但若达到了自然的收敛之时,其水平与境界就非同一般了。草书只有一种写法,但要注意行笔节奏;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均可,但只能突出一点,不可糊涂乱抹。

 

52.

 

【网友问题】有网友说人的经历、阅历也属于字外功,没错。琴棋画,武术、中医等等都是子外功。读书是字内功,我们所说的书是指诗词歌赋等古典文学,而非现在那些红红绿绿的杂志。

每日一题:书法天赋问题

说起书法天赋,我们先说说天赋、天分、天才等这些词的意思。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一般人总认为兔子有天赋,乌龟只是靠兔子的失误、大意,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胜。事实上这样说不准,把天赋和坚持不懈对立起来讲是不对的,坚持不懈或者说勤奋也是一种天赋的表现。天赋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有的表现出反应快,但韧性却差一些;有的表现出反应慢,但韧性要好些。有的表现出理解的准,但表达上可能差一些;有的表现出理解的不深,但他却能把懂得东西和不懂的东西讲得很清楚。当然,十全十美更好,那就是天才,或者说是神,只有神才能做到。天赋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孜孜不倦地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如若不是这样,就很难有所作为。学过《伤仲永》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仲永到后来就沦为一个平平庸庸的人了。

田英章,

 

 

 

每日一字:世

“世”字的楷书很难写好,主要是第一长横这个主笔,在写之前就要想好它后面的笔画安排,以使整个字的位置合适,不偏向上下左右任意一边。笔顺是先写长横,再写向上的半框,最后写左边的竖折横。结构特点是横竖笔画间距要均等;三个竖画,中竖要居中;三个竖画上面的出头高度从左至右,依次高一点;长横的两头大致一样长。行书基本有三种写法,笔顺各不相同,要掌握最常用的一种,即一长横,上面三点,下面一短横,中间的一点在横的上面,不与横笔交叉。草书基本就一种写法,但要把姿态写好,也需要多练。

 

53.

 

每日一题:文人画与书法

从书画的起源说,书画是同源的。最早文字是由象形、会意字等手段来表达意思的,这一阶段,字是画出来的,画也往往是某一具体事物的表达。后来字画慢慢地就分开了。

文人画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古代有“雕龙”和“雕虫”之说,前者是指写文章,后者是指写字。“雕虫小计”原来就是这个意思,是文人的一种自谦,后来人们又赋予了它更多的意思。古代也有雕龙雕虫之余亦作画的说法,可见古代“诗书画”都是文人墨客之所为。书与画哪一个更难一些呢?有句话,说是具有同样的天赋和功力,二十年出一个画家,三十年出一个书家。由此可见一斑。只可惜,现今“诗书画”已腰断三截,“诗书画”不再是一个整体,已成了三种不同的职业,实在是一种悲哀。

每日一字:

“此”是规范的写法,我们主要介绍碑帖中常见的一种写法。就是把“此”字的左半部“止”下面的一个竖笔与挑笔和右半部“匕”的这个撇笔合作一笔,再把“止”的中竖笔右面的这个短横变作一个短竖,成为四画的此字。

 

54.

 

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

 

 

 

 

 

55.

 

每日一题:书法不可能速成

大概不论做任何事情,都是不可能速成的;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若有捷径,“不走捷径便是捷径”。这话是《燕山夜话》的作者邓拖曾讲过的,我看很有道理。书法也是这样,只有在得法的前提下,取法乎上,并得到明师的指点,“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才能逐步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

每日一字:

楷书的“年”字没有什么难度,只是注意一竖笔常作悬针处理。还有一种异体字的写法,就是“禾”字下来一个“千”字,知道就行,但不要随意使用。若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查阅《碑别字新编》这本书。行书写法较多,草书注意不要与“千”、“手”、“承”等字混淆。

田老师妙语:一旦不懂法,盲人骑瞎马。

 

56.

 

每日一题:书法与笔迹学

什么是笔迹学?

  笔迹学(graphology)亦称“笔相学”,研究书写者的心理特性和心理状态变化的笔迹的学说。关于笔迹同人的精神品质联系的思想渊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等人,但到了19世纪后半期由法国天主教神甫米绍引入文学中。按照笔迹来诊断复杂的人格特征目前尚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证实,不过笔迹对了解书写者的情绪状态和神经活动类型有参考价值。有时笔迹分析法应用于差异心理学、心理生理学和法制心理学中。例如,精神分裂症者的笔迹往往别具一格,在风格上故意有所模仿,帮笔迹学在临床上有诊断意义。在犯罪侦察中,对案件有关文书、字迹进行比较检验,研究书写者字迹特征,认定书写动作习惯的异同,可发现伪造品或确定其心理状态的某些变化,具有司法鉴定的意义。但要防止江湖骗子胡乱以字迹评定人格、诊断疾病等不法行为。

  所谓笔迹学,是人们通过对个体笔迹不同书写规律的研究,反映书写者个性,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一门以研究人类文字笔迹特点和人的内在素质之间联系及客观规律的科学,与心理学、行为学、人才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也说:“笔迹学是一门被高度使用的科学,因为它不必见面就可以了解一个人”。

  虽然笔迹特征千差万别,但仍然可以对应心理学上性格的划分而表现出相应的意义,最直观的划分就是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因为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健谈,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心理能量是向外界开放的,所以他们的笔迹就显得流畅、舒展、字势活跃,末笔的方向向外,速度快。内向型性格的人恰恰相反,把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内部体验,喜欢探究分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人或事,安静,不善于交际,心理能量是向内心触及的,所以他的笔迹就显得拘谨,结构紧密,字势收敛,末笔向内。

  作为管理者或是领导,务必要对你的下属的性格有个基本的了解,至少,性格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适应工作的类别和适应社会的方式,违背了本身的心理动力系统,对健康是肯定不利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曾说过:在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应该做的,只是在固有人格基础上,去最大限度地发展他的多样性,连贯性和和谐性,小心谨慎着不让它破裂为彼此分散,各行其是,相互冲突的系统。当年陈景润去教他的书,肯定不会有后来的歌德巴赫猜想;鲁迅弃医从文,肯定也不完全是围观杀头的国人们的麻木的警醒,应该说他的骨子里本身就是个文人性格,所以说,在“固有性格”的基础上发展,更容易取得成绩

  笔迹学家雅曼把笔迹学研究的成果分为七个大类,它们分别是:

  1、书写的压力反映了人精神和肉体的能量。

  2、笔画结构方式代表了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

  3、书写的大小是自我意识的反映。

  4、连笔程度反映了思维与行为的协调性。

  5、字和字行的方向是人自主性及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6、书写速度与人的理解力的快慢有关。

  7、整篇文字的布局反映书写人面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占有方式。

  8、通过笔迹,探索性格与心理健康,是一门年轻的学问。

每日一字:

楷书结构要求是口要平要扁,竖撇在前面要直,过了口字再变弯,捺笔紧靠口字的下面稍上起笔,撇捺要放开。行书仍然保留楷书的字形,长撇变成反捺。草书与行书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像“中”字一样,要写规范。

另外,行草书,要认真体会行笔的节奏。

田老师妙语:一个字中,只能突出一点不可以是两点;一个字可以没写好,但不能失法。就如同下棋一样,棋可以输,但路子不能错。

有人问我,说是写字时手老颤,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写得太少,写的多了就不颤了。如果要我用左手写字,我也写不好。看来这不是理解方面的问题,是需要功夫的事。

 

57.

 

每日一题:书法作品个性的形成

书法作品的个性与人的个性有一定的关系,人的个性是与每个人 成长过程中的经历、阅历和遭遇尤其是非同寻常的事件有关。我们看一看古代一些大书法家的生平,就可对他们的书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赵孟頫一生养尊处忧。他是宋室宗亲、赵氏苗裔,是赵匡胤时八王赵德芳的几世孙。元朝推翻宋朝后,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当朝朝廷数次请他出山,他不愿事元没有答应,最后出于无奈,在元朝做了官。元朝皇帝对赵孟頫本人和他的学识倍加尊崇,别人极其仰慕,可有谁知道的内心却极其矛盾,心神不安。后人对此也多有评论。

再说欧阳询,他的父亲叫欧阳纥(读he音),在陈朝做官,任广州刺史。由于奸臣陷害他欲谋反,于是朝廷派兵去剿灭他,他奋力抵抗,终被活捉,诛灭三族。欧阳询所幸辈父亲的好友江总收养,才幸免于难。当时欧阳询13周岁。就在这时,他开始了学习写字。隋朝时,欧阳询同李渊关系甚密,但在李世民攻打窦建德时,在军营中被俘,从此与李世民结下了怨。但必尽与李渊的私交不错,没有治罪,相反还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职务。在宣武门事变中,第二次被俘,从此李世民再没有重用欧阳询。欧阳询死后,史书上也没有记载。相反,虞世南一生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死后被授予国葬。因此说,欧阳询是一生不得志。

还有颜真卿,众所周知是一代忠臣,满门忠烈,死时是请死,是何等的悲壮,令人肃然起敬。以后我们会专门讲。

再有明代大家徐渭,死得也很惨烈。像以上我们谈到的这些人,他们写出来的字,和一般的字就是不一样。都有一种凛然正气。

但王羲之个性格很刚毅,他的字却有一种中和的美。王铎的字很阳刚,当在清军入关时,他却带着部下和全城的百姓冒着大雨,跪在路边白昼迎候清军。

我们之所以讲这些,就是说一个人的书法个性与特点主要是与个人的经历、阅历有关,但也不是绝对的;另外还与他从师尤其是启蒙老师的所授有关,以及他以后的所学有关。

每日一字:

楷书的结构要求是:横竖间距要基本均等,宽窄长短要掌握准,长横长竖要写出力度来,最后的勾要挑出味道来。结体特点是上横最长,中间“口”字最窄,下方的左向半框次宽,框内一横笔要在半框内,而不可两头写长;最后主笔的一竖笔要上面出露短,下面出露长。行书字形基本是楷书的字形,所不同的是下面的半框要向竖笔的右面坐,这样写出的字形才符合要求,才美观。草书看似简单,写出味道来却很不容易。“事”字的草书与好多字有关,写好了“事”字其它字也就解决了。“事”字的草书写得好与不好,标志着一个人的草书水平,大家要多练,要写好。

另外,要知道“事”字的行楷、行草等过度类型字的写法。

横画竖起笔,竖画横起笔。

田老师妙语行书写起来或快或慢、或方或圆、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虚或实、或粗或细,这正是行书高妙之所在。

 

58.

 

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

   

 

 

田老师妙语书法老师

   

 

 

 

 

59.

 

每日一题:酒与书法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赞誉诗仙酒圣李白的一首诗。

 

〖饮中八仙歌〗

作者: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原则上讲,饮酒对书法的写作是没有好处的。饮酒适量可以起到兴奋的作用,不怯场的作用。如果是酩酊大醉,再去写字,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苏东坡对饮酒写字就极力反对,曾对怀素、张旭提出过严厉地批评,“酒来醉书三两行,醒来欲书书不得”,他还说醉后能书狂草不为能,能书小楷方为奇。怀素、张旭当然是书法大家,他们具有高超的书法水平,饮酒后会起到一种兴奋作用,可以做到书中有法又不拘于法的境界,一般人则不然。因此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您老先生本身就没有书法基础,还硬要学古人的醉酒写字,那您就只能是瞎图乱抹,落一个东施效颦的笑柄。

总之,对于饮酒,小喝小误事,大喝大误事,不喝不误事。不可一味迷信喝酒的作用。

每日一字:

    楷书的“寺”字在结构特点上有两点需要强调说明:一是“土”字的上横最短,下横最长,“寸”子的一横居于两者之间。二是“寸”字的竖笔位于“土”字竖笔的稍右一些,不可上下对齐。行书的字形与楷书基本相同,“寸”字一点的写法,赵孟頫常用像“金丝线钓鱼一样”笔画间用游丝虚实结合,不可太实分不清笔画与游丝。草书单写比较灵活、随意,作为偏旁部首时“時”字的草书是个特例,就是说“時”的有半部即可写成“寸”字,也可写成“寺”的单体写法。而其它的字像“待”“侍”(读shi)“诗 ”只能写成“寺”的单体写法。

田老师妙语:书法这门学问,老师只能教给你共性的东西,就是法则。法则掌握地越熟练,基础就越牢;至于如何才能使书法妙起来、神起来,那就看另一回事了。

 

60.

每日一题:书法是不是艺术?

    书法是基于国学的根基,再者它是直接表露心声的东西,强调自然、真实;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制作,这正是与书法最大的不同之处。因此,我们不赞成书法是艺术的说法。

每日一字:

楷书结体上要注意横竖向的等分,尤其是上面的一点也是一个等分。横竖或横点交叉时,第二笔宜居中,或可以稍偏向右,但不可偏向左。如“十”、“中”等字。长横在字的上面与下面写法上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是主笔则要重一些,否则要轻一些,“言”字宜轻。行书也要临帖,先集中一本临,要有韧性和耐性,切不可朝三暮四,否则将会一事无成。草书有几种写法,先要掌握常见的一种。其中要避免与“意”字的草书相混。

 

61.

 

每日一题:书法到底是什么

关于书法的概念以及书法与艺术的关系,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在这儿需要强调的是一切艺术都是美的,但一切美的东西不见得都是艺术。书法是传统古典文化尤其是国学的组成部分,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如果单从艺术的角度去认识、审视书法,是不准确的,甚至是一种无知的表现。非要把它归入哪一类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我们说书法就是书法就很好。

每日一字:

楷书“登”是古今规范的写法,还有一种写法是将右上方的两个小短撇写作一个短的横撇。字形也属于“天覆者”,上放下收,左右的撇捺要放开。行书中撇宜长,且往往顿收,捺笔较撇笔位置高,不可作反捺处理,如“天”、“春”等字。而“艮”“水”等字作另外的处理。一般左撇右捺的字,往往是撇低捺高,且作反捺处理,如“東”、“大”、“寒”等字,而“人”字是特例,捺笔作反捺处理,且要撇高于反捺。这些内容需分别对待,不可混同。草书常见有两种写法。

 

62.

 

每日一题:书法艺术和艺术书法

关于书法是否是艺术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本不想也不必再多讲。既然有网友提出说“现在有些人们说毛笔已退出了实用的舞台,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艺术,或者‘艺术书法’代之以‘书法艺术’”,我们就再说几句。

在这儿我们只想补充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书写工具的确比古代主要用毛笔呈多元化了,硬笔使用的多了、更实用了,毛笔的使用相对来说是少了,但并不可以认为毛笔完全脱离了实用,退出了实用的舞台。有些时候还是离不开毛笔,非用毛笔不可。比方说,写大型的标语、写对联、写诗词等等。再者,现在学习毛笔书法、学习国学的人越来越多,书法也在复兴。因此,说毛笔已离开了实用的舞台,太绝对了。只能说是你离开了毛笔,而不是毛笔离开了实用。

说“书法艺术”“艺术书法”的那些人,其实他本身书法基础不好,没有在临帖上下过功夫,对书法是无知的。“苟兴新说,不足取焉”,不足信也。当临帖到了一定的境界,你就不会再说书法是这是那了,正所谓水到深处波自平,“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到那时就不会再妄言什么了。

每日一字:

“知”字是个常用字,笔画方面没有什么难度,在结体上是属于左右不对称结构,且左大右小。清代书法家黄自元有本书叫《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上面就讲了这一法则,它说“左畔小者,齐其上;右畔小者,齐其足”,大致如此。但“知”字右面略比“足”高,不可齐至“足”。行书要学会知道“矢”字的写法,其它如“短”字等亦然。草书《草韵百歌》说“长者‘知’短者‘去’”,要把最后的笔画写准确。

 

63.

 

每日一题:书法与学历

现在,许多高校都设有书法专业,也有好多硕士生、博士生点;大众比较喜欢,政府也比较重视,这都是好的现象。我要说的是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一些弊端。现在书法研究生考试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外语和政治的考试,结果是外语过关、书法专业方面较差的考生往往被录取的较多,而书法专业较好或很好而外语较差的考生往往被拒之门外。这样书法研究生的书法水平实际并不很高,他们的书法水平与其学历名不副实。很少有人能达到“了然与心、了然与口、了然与手”,既然达不到“了然与手”,其“了然与心”也就值得怀疑。这是目前书法与学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这一现状,还得若干年以后才有可能得以改变。

每日一字:

从本集开始我们将学习带有偏旁部首的字。黄自元说“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这是带宝盖的字常遵循的法则,“安”字例外。“覆”是指覆盖字的主体,而非全部。行书的“家”字撇捺要收缩,基本与楷书的结构相同。草书有多种写法,但大同小异,我们推荐右下方是一点的写法。也有像行书中一样将右下方写成行书中的写法的,视为行草,而非草书。

法则: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覆”是指覆盖字的主体,而不是整个字的所有笔画。

 

64.

 

每日一题:书法笔会

笔会古今有之,古时多为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填词写诗,对对联,其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灵活自由,既是文人墨客之间的一种私交,也是一种文学方面的一种交流与沟通。今人也有笔会,一般多为政府性的、公益性的、义务性的,也有出于商业的目的与需要举办的,因为写字作画是一种在静心状态下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笔会中不会有什么佳作,往往却是生产书画垃圾的场所。当然,今人的笔会,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不可一概而论,大致如此。

每日一字:

“寒”还有一种异体字,是将中间的三横两竖作“非”字写。楷书也属于“天覆者”, 覆盖字的主体,而不是整个字的所有笔画,撇捺要放出来,最后一点重写、顿收,上一笔的一点轻写快带。行书撇长捺成反且短捺,撇高捺低;笔顺与楷书稍异。草书常见的有两种写法,要准确。

 

65.

 

【网友提问】怎样写字形较大的字?

前面我们讲过临帖要临原大的字,这样可以准确地弄清楚笔法。小字与大字的笔法不同,小字多用虚笔,大字多用实笔。明白了这一点,大字就不难写了。

每日一题:呼吁大师

“呼吁大师”这一提法好像是中国书协提出来的,在这儿我们说是呼吁古代的大师级还是近现代级的大师?如果是指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陈铁文刘等清代以前的大师,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是指像上海的沈尹默、沙孟海,南京的林散之,天津的吴玉汝,北京的启功,以及白蕉、高二世,胡小适等还有可能。这就如同京剧界想再出现梅兰芳、于舒砚、谭新培、杨小楼,马连良、邱盛荣等大师级的人物一样是不可能的。李白、杜甫一样的大诗人也不会再出现。原因是什么呢?时代不同了,国学日衰,书法也每况愈下。书法属于文化的范围,是国学的组成部分,而不是艺术。古典文学是以诗为魂、以书为魄,书法是国学外在的表象,是感官视觉层面的外相。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每日一字:

 “云”字古代是说话的意思,如“子曰诗云”。现在把“云”和“雲”都简化成了一个字。“雲”字楷书是天覆者的字,上面大、下面小、中间最小,很像人体的结构一样,常说的“字如其人”本没有这个意思,在这儿我借用一下这个词的词义,就是说有时字也像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姿态。美术绘画界对人体有个0.618的比例关系。“字如其人”以后我们将做专门的讨论。行书的字形大致通楷书一样,草书基本就一种写法,形态多变、各具情趣,不被法所拘泥。但还有一种写法是来自篆隶,是个象形字,像一朵云,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初学者切忌不可一味的强调“书无定法”,否则会一事无成、贻误终身。

 

66.

 

每日一题:书法大展、大赛

我们认为,举办书法大赛本身就不好、也不合适。首先,书法不是竞技项目,可以用明确的指标,如时间、高度、距离等尺度去衡量。当然,并不是说书法就没有衡量的标准,书法的衡量标准是法,法则,只要合法、适法,就可以说是符合书法的要求,否则就不符合。显然,它不是可以定量度量的。他的评判更属于审美的标准范畴。其次,稿件多、人力少、时间紧,很难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般大型的书法展览,投稿作品数量达数万件,有时多达数十万件,仅二十几位评委,评阅作品的工作量很大,时间又很紧,很难做到认真审查。

再次,投稿的书体、种类多,有时就连评委也不见得什么都明白,都懂,再加之有的评委实在是水平有限,很难担此重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少数几个评委评选出来的入选、获奖作品,其可信程度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每日一字:

 

 

 

 

 

 

 

 

 

 

 

67.

 

每日一题: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1

关于书法理论古代有好多论著,如孙过庭的《书谱》,包世臣的《》,康有为的《》等等,孙过庭、包世臣康有为他们本身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可以这样说,古代没有纯粹的书法理论家这个职业,也没有哪个人不精于书法却著有书法理论。现在则不然,书法理论家已成了一种职业,他们只谈书法理论讲书法史,却并不在意每天写不写字,说到底也不精于写字。要是具体谈到书法的笔法、技法等方面的事情,往往是不得要领,说得玄之又玄。因此,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曾说“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弊端,这才是真知灼见。

 

 

 

 

每日一字:

楷书的“筆”字上面的“”还可写成是“艹”,好多字两者通用,如“籍”“藉”,但也有的字不通用,如“箫”“萧”,要掌握这些知识。“筆”字的最后一竖常作悬针竖,如“年”字也一样,如果写作垂露也行,但好像略显笨重。行书要把竹字头写好要轻盈,下面的几个横笔略向左斜,最后一竖主笔取正。行书也有最后加一个点的写法,如同行书的“处、虎、神、拜、寿”等字一样,趙孟頫常这样写,我们建议少用。草书 取自于“艹” 和“”的写法,但“艹”的写法较常见,且又分两种写法,要弄明白。

 

68.

 

每日一题:书法理论家2

上集我们已经讲过,书法理论家现在全然已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要不断地写文章不断地出书,否则也就不成其为职业。写不好字却又整天在谈书法理论,他能说明白吗?因此整天在那抄来抄去,夸夸其谈,今天你有个这提法,明天他又有个那理论,至于写不写字,写得好与不好那是次要的。这样的“书法理论家”所编撰的论文或书籍,其可信程度自然也就是值得怀疑的。往往是混淆视听,误导大众。书法教学是需要口传心授、耳提面命的,非临帖不可为。

我们看一看这两本书法论著《中国文化书法大观》和《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前者是两位大学教授编撰的,从文化的角度讲书法,书名还是准确的,但其中的一些内容有值得商榷之处。书中提出了“汉人尚气、晋魏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的特点,并大篇幅的加以归纳、论述,实则有牵强附会之嫌。

最先提出“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的是南宋的姜夔姜白石。这一提法本身就不太准确,因为被后人称为尚意杰出代表的苏轼曾这样评价蔡襄说,他是宋代书法的第一高人,原文是这样的“追配前人者,唯蔡君谟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他又说“君谟真、行、草、隶无不如意,其遗力余意变为飞白,可爱而不可学。近岁书以君谟为第一。”只是后人把姜夔的这一说法进一步夸大了。《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中也基本如此。

当然,各个不同时代的书法必然会有其不同的时代特点,但把书法的发展历史人为地割裂开来,显然是不准确的。准确地说,应该是楷书尚法,行草尚意;唐代以后是尚晋。

每日一字:

“張”字是左右两平的字,左面的弓字旁二王系统与颜真卿的写法不同,后者即现在简化字的写法,右面的長字的笔画一般是先写一横,再写一竖,也有先写一竖再写三横的,都可以。行书弓字旁最上的一横笔要交待清楚,不可省去,以免与丝字旁相混,右面最后的一捺笔要写成一个反捺。也有将一撇一捺写成一点的,总之大同小异。草书的弓字旁很讲究,不可多一个弯,也不可向左绕向有再向右上方行笔;长字旁也比较讲究,写成两横和一竖弯勾也可以,但不是最讲究的写法。

 

69.

 

每日一题:诗词与书法

我们认为古典诗词与书法的关系是这样的:要是有扎实的古典文学基础,书法就有可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与境界;要是没有这个基础,书法水平只会停留在、局限在一般的书写技巧上。书法与国学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说到诗词方面,因为它本身太难,所以大多数人(书法界)就放弃了对它的学习和钻研,只是写写字。像启功、范曾这样的人,无论在书界还是画界都是精通诗词者,是极少数。可以说要想初通诗词,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办不到的。

每日题字:

竹字头上覆其下的一撇一横,长撇长捺要放出来与上面的竹字头一样宽。楷书也有在捺笔上多加一撇的写法,《皇甫诞碑》中就有“夭折垂天之羽”这个字。另外,楷书还有左面一个口字,右面一个关字的异体字,草书的一种写法就是源于这种写法。行书基本是一种写法,但不是竹字头加一个天或夭字而是省去夭的一撇。草书常见的写法是三点两圈一撇组成。

 

70.

 

每日一题:书品与人品

前面我们在第五十讲“字因人贵”中已经谈到了字因人而不贵方面的例子。客观地说写字与做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肯下功夫谁都可以写好字的。但如果是奸党佞臣,即便字写的再好,也不会被人所接受。相反,字好人也好,这样的人和字才会为大家所接受和传承。因此说字与人是分不开的。

历史上,颜真卿是将人品与书品达到了极高的完美程度的人,他的人品和书品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也正是颜真卿的字历来为人们推崇和敬仰的根本所在。

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4年),颜真卿77岁,李希烈造反,朝廷对此毫无办法,此时奸相卢杞阴使皇帝让颜真卿去劝说。当时李希烈扬言谁要敢于劝说,毫无二话格杀勿论。颜真卿去了后,李的手下手持兵刃蜂拥而上,要杀死颜真卿。李希烈当即上前保护住颜真卿。李希烈一向对敬重颜真卿的人格也非常喜爱颜真卿的书法,就把颜真卿监禁起来,反过来劝说颜真卿投靠他。终不应允。最后,出于无奈、无望,颜真卿被受以白绫,自而亡。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德宗皇帝痛诏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后来,明代学者冯梦龙对此写到“李希烈者,逆贼也,犹知真卿之贤,不忍杀之。而唐实、卢杞之辈宁自毁长城以泄私愤,逆贼不如也!”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每日题字:

“第”字竹字头宜宽放,其下左向的半口字框覆于其下,主笔竖横弯勾的右面宜宽放,竖笔起笔不可越出横画。“第”“苐”通用。行书的“第”字常见的是竹字头的写法,中部宜缩。草书是取自“苐”的写法。另外,“弟”字的草书要省去两点,最后一撇要穿过竖笔,与“弟”字有关的字,如“涕”“悌”等字也是一样的。

 

71.

 

每日一题:书品与人品

赵孟頫的书法一领风骚数百年,五百年无出其右者。元代的康离子三都自愧不如。元世主初次见到赵孟頫时说“神仙中人也”,这时赵孟頫年仅不到二十八岁,益美之辞溢于言表。宋仁宗时,仁宗常说“文学之士,世所难得。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姓名彰彰然,常在人耳目。今朕有赵子昂,与古人何异?”也是赞美有加。元仁宗曾对赵孟頫一生的成就有这样的总结评价“帝王苗裔,一也;状貌礼异,二也;博学多闻,三也;操?纯正,四也;文词高古,五也;书画绝伦,六也;旁通佛老,造诣玄微,七也。”既客观有全面,非常精辟。

 

傅山,字青主,博学多才,是一位大学者。他少学赵体字,清军入关后,他誓不仕清。从此对赵孟頫全面否定,他说“既薄其人,痛恶其书浅俗”,还说“学匪人易,学君子难”,意思是说学赵孟頫易,学王羲之难。可以说是骂了一辈子赵孟頫。可到了晚年,他对赵孟頫的评价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有一首《秉烛》的诗这样说道“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异,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歽轮余一笔,何处发文章。”

 

董其昌对赵孟頫也是仇视了一辈子,到老了也改变了看法。他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便已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之不可及也。”

 

 

 

“仙台高几许,时时覆云气;一去三千年,今人每翘企。”

 

 

 

 

每日题字:

 

 

 

 

 

 

 

 

 

 

88.

 

每日一题:评现代文学大师及其书法

科考制度自隋代以来直到清代末期,一直是读书人求取功名的唯一途径,读书写字是同等重要的事。到了二十世纪初,随着科考制度的废除,书法也不再是人们进入仕途必须要做的事,因此就出现了近现代文学大师与书法脱离的现象。

鲁迅是近现代杰出的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也不错,但与他的文学成就相比他的书法显然要差很多。鲁迅是属于学识很好,功力不及。再说胡适,在当时其在文学界的地位比鲁迅好高,二十六岁就是北大教授,二十七岁当了北大校长(院长?),三十六岁就是北大校长了。胡适的书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天赋不及,但他在书法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胡适姑且属于学识很好,功力也不差,缺少天赋。红学大家周汝昌,学识方面没得说,在书法上也下过很大功夫,但与他的文学成就相比其书法也没有达到同样的高度。曾国藩是清代的重臣,他的书法也没法与他的学识相比。还有李熬,李熬是个才子,学识天赋都很高,在书法上是属于功力不够。以上数位大家都在书法上没有达到与他们的学识相当的高度。因此,在书法上,若要有所成就,天赋、学识和功力这三者缺一不可。

每日一字:

 

 

 

 

 

 

100.

 

每日一题:田氏书法  ①①②③㈠㈡㈢㈣㈤㈥

㈠有人说我胞弟英章是全国欧楷第一,也有人说我是京津欧楷第一。这是对我和胞弟的褒奖和肯定,但在这儿我要更正一下,不管是说哪的欧楷第一都是不对的。若非要这样说,那欧楷第一只有欧阳询自己。在民间,有许多书法隐士,水平很高。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南开大学的一位绘画教授,去南方出差,回来后跟我说,他见到了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他说“他的字写得太好了,或在你之上”。我绝对相信他的眼力,我知道人家是客气,其实一定比我写得好。应该说字写得好的人,多半是半拉和尚。因为他们才能够静下心来专研书法、悟道得法。现在,浑身官衔、满身光环的人们,整天忙于应酬事务,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写字。往往是出名越早,误事越多。

因此,谁妄言第一、第二,是一种无知。无知便无畏,无知无耻更无畏,便有“万夫不挡之勇”。实则很可怜。

㈡田氏家族的书法从我祖父开始。祖父讳士杰,曾在河间县做文书工作,字写得很好。伯父讳起山(艺名),他继承了祖父的遗志,他的书法也很好,伯父长家父七岁。家父字荫亭(家名),从小学戏曲就出名,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兰,书艺超过了伯父。伯父善草,家父善行,且兼画兰草。在曲艺界,家父的书画成就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南开大学的一位国画教授见了后说,就是在现在也可说是一流的水平。我和英章从小就在伯父和家父的教诲下学习书法,从不敢怠慢。我的两个侄子田宗荃和田雪松,字写得也还可以。田氏书法,伯父是承上启下的一代,后辈得益匪浅。父辈的书法水平比我和英章高,但他们不张扬,名气不像我和英章大。英章二十八岁时,就获得了全军书法一等奖,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我担任南开大学书法教师。在书法上,我们得到的更多。但从整体书法水平上看,我和英章不如伯父与家父,我的两个侄子不如我和英章像他们现在年龄时的功力。但他们很知道努力、很知道上进,因此我们乐观的对他们抱有希望。

最近,北京的一家出版商准备出版一本《田荫亭书画遗作选》的书,以家父为主,其中还有伯父、我和英章以及我的两个侄子的一些作品。欧阳中石先生曾就田家七人四代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用魏碑字体撰写过一幅对联,上联是“父子一门三墨客”,下联是“弟兄两代四书家”,这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㈢说到我和英章的书法的所长所短,我自己不好评说,但记得家父曾这样说过:若论小楷英章稍有所长,我也心服口服,若论中楷以上我略有所长,行草方面我稍长;若论风格英章更严谨、更加厚重、更规范,我显得灵活一些,变化多一点,自己的东西也多一些;论勤奋英章更用功;论天赋我要稍好一些,读书也多一些。

我和胞弟为家父和伯父立了碑,高二米,宽三点八米的连体碑。家父的碑文是英章写的,伯父的碑文是我写的。整个碑文都是我撰文的。我和英章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下联是“世间最难得者弟兄”。每人各写一个字,我还自鸣得意地在旁边加了一句“兄弟合书时人莫知,唯先父伯可鉴也。”以示诠释。其实,这正如双胞胎兄弟姐妹一样,要是谁咳嗽一声、他走路的声音,父母都知道谁是谁。我俩写字的时候,父伯经常就说哥哥这儿写得不好,弟弟那儿写得不好,根本不用说哪个是哥哥写得,哪个是弟弟写得,他们了如指掌。

每日一字: 

“器”字笔画较多,但并不难写,楷书还有一种写法就是中间是个“工”字,碑帖中常见。结体上四个“口”字上面的要稍轻一些,下面的稍重一些;左面的稍轻一些,右面的稍重一些。中间“犬”字或“工”字的一横要长一些,撇捺要缩短。行书要注意四个“口”字的笔意和行笔方向;“犬”字常去掉一点。另外,董其昌有一种特殊的写法,知道就可以,我推荐前者,因为便于认读。草书很简单,上面两点,下面两点,中间一个工字。上两点窄一些,下两点宽一些,中间工字小一些。

 

 

 

 

 

 

 

 

 

 

 

 

 

 

 

 

 

 

 

 

 

 

 

 

 



1永火必右有无飞耳之乎

2者也哉不方为岂君臣日

3月雨竹鱼马龙风鸟已心

4其虎气良能而处门安孝

5自高武每寿东西南北中

6多世此曾年史事是寺言

7登知家寒云当笔张笑第

8、巩细终孙学即斌泽

9、难道读观明艾得独桥

10、头集鬼故夜疾花器

11各青矣今思于台

12、交国乡真品冠衣

13万新旧野如迅滔岛

14、琴然竞华兴我阳出

15、宝善恶书微老谷差

16、添掘麗启劳皆激府

17、岁区桃叔态双题起

18春夏秋敬以哀

19会喜戏惊楼貌骥鄙

20、几殇翠许典写宁

21、藏上下确钱音齿

22、圣继念昌归解教轻须

23、族郎卢盈博觉徐柳虑阴

24、草敢曹切改紫色兆建

25、贵作饮弃职墨壶乐

26足满坟审带辰祭窗

27、承断看和鹏孟

28、繁佛贤尧报众最

29、谢希到何空梦延扁吾

30快李顿坛急卫幽景

31感谓龟密瞿卷绳

32、司妻面錢暖爵

33、眼秀摇驰业范英

34、轧修某爽始

35、金斜釣救旁菊蘭梅商

36、泉飘边磅检鸡猎本美

37義農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练一字 |【德】
每日练一字【作】
福-楷书-行书-草书-欧体
不会写行书,不会连笔,想练行书该怎么练?
行书书法的特征
书法课堂| 说文写字 · 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