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有陶器,汉有陶瓷器 瓷慧

陶瓷进化史:秦有陶器,汉有陶瓷器

瓷慧

       到了汉代瓷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东南一带窑场密布,可谓是遍地是窑,逛都逛不完;客官莫要混淆了,此窑非彼窑。那时陶车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胚制作的更加精细了。在釉料上也有了大的改进,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胎釉结合更紧密。

图为 东汉越窑青瓷双系罐

角图为 西周原始青瓷锥刺纹罐

      浙江出土的汉代瓷器标本的科学测试分析表明,当时瓷器胎体致密,透光性强,已呈完全烧结状态,显气孔及吸水率较原始瓷明显下降,抗弯曲强度已达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当于现代瓷器的标准。

      现有藏于浙江省上虞县文管所的一件东汉越窑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胎质灰白细腻,釉色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左图为 西汉彩绘双鸟怪兽陶壁壶

右图为 彩绘指挥俑

      汉代艺术陶数量多、种类丰富,远远超过了以往。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有学者认为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人们与上述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汉代傅毅《舞赋》中所说:“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

      西汉的陶塑继承了秦代艺术风格,深沉雄大。西汉时较有特色的有独立俑和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彩绘指挥俑。这个俑像头扎围巾,下垂红色飘带,身穿红白相间的战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间系带,足蹬高筒靴。此俑以简洁、洗练的手法,鲜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挥者的神气,十分动人。

图为 东汉独立俑 说唱俑

      不过汉代最有特色的独立俑也许要数东汉时的说唱俑。四川成都出土的说唱俑,所塑的说书艺人眉飞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栩栩如生、精致细微。

      汉代人非常重视墓葬,已然成为了一种习俗。殉葬品力求丰富而精细,被称为“明器”。明器当中的壶、尊、盆、罐之类器皿,一般都在素坯之外敷设一层粉彩,但不与胎体相融,稍稍摩擦就会脱落;小型生活场景模型,外表都施加绿色低温铅釉,这种铅釉有毒性已被当时人们所知晓,所以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并不会使用。对陵墓的重视,使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特殊建材 “圹砖”。“圹”就是指墓穴,圹砖体积较大,内部为空心,外表饰有图案,可连续排列,也可独立成为画面。砖面图案是模具拓印而成的,这也是后世陶瓷器表面印花工艺的雏形。

图为 汉代灰陶系明器

      随着丧葬习俗的改变,汉代盛行制作的各种明器,种类甚多,数量很大,但主要也属灰陶的系统。灰陶作为汉代最主要的陶系,已是普及到了全国各地。汉代灰陶容器是继承商周以来的传统而进一步发展的,在制作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一般都呈青灰色,火候均匀,烧成温度约在摄氏1000度以上,质地坚实。

      与灰陶相比烧成温度更高,陶质更坚硬的是硬陶。汉代的硬陶是继承了华南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以来的“几何印纹硬陶”的传统,是用当地一种密度较大、粘性较强的粘土制成。

上图为 汉代硬陶

中图为 汉代绿色釉陶

下图为 汉代棕黄色釉陶

       浓厚的棕黄色和绿色的釉陶是汉代制陶业的一项新发明。釉陶的烧成温度约为摄氏 800度左右,内胎呈砖红色。因釉料中含有多量的氧化铅,故称“铅釉”;由于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和北方地区,所以也称“北方釉陶”。棕黄色的釉陶出现的早,绿色的釉陶出现的晚,但东汉时后者大量流行,较前者更为普遍。由于陶质不坚,釉也易于脱落或变质,只存在于墓葬中而不见于居住址,可以认为是专供随葬用的。

       铅釉陶的生产可以说是汉代陶艺的最高成就。铅釉陶器在西汉中期突然出现,可能是由于汉通西域以后,受到西亚方面釉陶影响的关系。但也有人认为,虽然西亚的釉陶与汉代的铅釉陶同属低温烧成,但釉的成份不同,两者未必有关。

上图为 汉代铅釉陶山罐

中图为 由汉代铅釉陶发展成的唐三彩

下图为 汉代铅釉陶

       铅釉陶烧成温度低,大多为 700℃,所以叫低温铅釉陶器。铅釉陶器的特点是:釉的熔融温度低,高温下粘度小,流动性较大可以比较均匀地覆盖在器物表面,冷却后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装饰作用。由于烧成温度低,胎体不结实,釉中铅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装饰器和明器,汉代几乎全作为明器。

       汉代铅陶的大量烧制成功,不仅是汉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点,更是开创了我国低温釉陶大量生产之先河,并且对我国汉以后陶器生产影响深远,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从中发展而来。

左图为 东汉 青釉刻划弦纹 双系瓷壶

右图为 东汉 青釉四系罐

       东汉后期,首先是在浙江省绍兴、上虞一带,开始出现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质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标准。器形主要是广口、扁圆腹、平底的四系罐。同样的四系罐在安徽省亳县东汉末年的曹氏墓中亦有多量的发现,釉色光亮,质地纯净,说明当时青瓷器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南方各地的硬陶上有时有一层薄釉,或黄或绿,颜色都很浅,烧成温度甚高,是属于商周以来传统的青釉。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有一种附有双耳的陶瓶,胎壁呈紫褐色,甚坚硬,颈部和肩部施较厚的绿色釉,也属青釉系统。

图为 东汉 青釉刻花 三足瓷樽

       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重要创新。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至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成化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当时的斗彩主要作为宫廷玩赏品而烧造,因此生产数量就很有限,在明代就已作为极贵重的珍品。“斗彩”这个名称,在明代是还没有形成的。明代晚期一些记述瓷器的书籍如《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都还没有“斗彩”这个词,它们把成化斗彩叫做“成化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还是称“成窑五彩”。

      明代弘治朝,前后共十八年。史料记载,官窑的烧造活动并不多,甚至曾几度停烧青花瓷,但民窑的生产并没有受到官窑的影响,各种青花瓷生产仍然较多。

      官窑器的胎质与成化青花瓷大抵相同。器物圈足比较光滑圆润,足墙较成化时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釉汁纯净,浑厚的卵白釉和青白釉较多,特别在聚釉处闪淡淡的青色,釉面肥厚滋润。

      民窑器的前期胎质细腻轻薄,后期渐趋厚实。釉色分三类:1、肥厚莹润,呈淡湖水青色;2、釉较薄,呈青绿偏灰色,光亮透明;3、卵白色釉,腴厚凝脂,透明度差。

       弘治、正德时期的黄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器物色调均匀一致,釉面平整无痕,色泽滋润娇嫩,且光泽度好,犹如鸡油,是真正的黄色;其施釉手法是将釉料直接浇在白釉瓷器上或素胎上,釉层不易剥落,故名“浇黄”;又因其色调较淡,显得娇嫩,又称为“娇黄“。

明代宣德故宫黄釉琉璃瓦当-龙纹滴水

       嘉靖朝期间曾多次爆发农民暴乱,国力衰弱。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钦限”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

       嘉靖青花种类繁多,造型多样,品种远远超过前朝。主要品种有瓶类、罐类、盒类、炉类、杯类、盘类、塑像等。装饰画面的布局构图趋于富丽繁缛,缺乏层次感,但布局比较讲究排列对称,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双勾轮廓线填色,也称“双勾平涂”,填色细致讲究,色彩很少溢出轮廓线外,画风较自然,多写意。

       嘉靖年间是五彩的大发展时期,在运用多种色彩的同时,加饰金彩,使器物更显得富丽堂皇。这一时期五彩瓷的造型与纹饰极为丰富。主要器形有盘、碗、葫芦瓶、大罐、执壶等。常见的纹饰以蕉叶、卷枝、变形莲瓣等作边饰,海水云龙、孔雀牡丹、海马、花鸟、八仙云鹤、缨络及人物、婴戏等作主题纹饰。嘉靖五彩团龙纹瓜棱大罐,是当时极负有盛名的杰作之一。

       隆庆朝仅历时六年,青花完全承袭嘉靖风格。未署年款的青花瓷器,很难与嘉靖、万历朝的区别开来。这个时期的官窑底款多为“大明隆庆年制”。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年号)朝共48年,是明代历时最长的朝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由于宫廷和上层社会对于细瓷的追求和废除禁海,致使瓷器产量剧增,青花瓷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

      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万历青花构图繁密、主次不清,稍显凌乱,很多器物里外满工,绘满了装饰图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绘了不同内容的二十几种吉祥图案。但是万历朝创造了一些新的器物,有筒瓶壁瓶、莲花瓣式盘、四吉祥开光花鸟盆、高达73厘米的大瓶和多棱器。 

       盒类有四方形、圆形、桃形、银锭形、双层、四层、多层式节盒、带屉式、天盖地式等。

       文房用具类有笔插笔管笔洗笔船、龙形笔山调色盘、印盒水滴、烛台等。

       盘类有八方形、梅花形、莲瓣形、葵花瓣形和出口外销大盘(胎体较薄,宽板沿口,器身有莲花瓣形开光,内绘花卉、杂宝等,这种外销大盘一直延续制作到清初)。

       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这个时期对青花钴土矿料有了新的工艺,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势宏伟的秦汉陶瓷及陶塑艺术
明永乐 宣德 成化青花瓷器鉴赏(组图)
元代名瓷-祭蓝瓷
古瓷器鉴赏之(成化瓷器—及民窑风采)
高古陶瓷
上海博物馆馆藏瓷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