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汤塘古村:一幅有故事的“山水画”

胡阿荣

有这样一个地方,传说朱元璋当年在这一带活动时,曾在一口水塘洗过手,因而村以塘为名,叫汤塘。

一川 一村 一幅画

站在汤山公路边往西远望,汤塘村居形如骨扇徐徐展开。村落东紧挨汤溪古镇,山丘如城廓环绕,公路纵横;南朝九峰山,一川田野、风景如画;西毗越溪,似玉带飘逸,修竹黛翠、蔬果飘香;北邻东祝村,古樟参天,苗木花卉,四季纷呈。

村落背靠着山冈,房屋依坡而建,毗连而筑,依势而上,从远处望去,层层叠叠。蓝蓝的天空、纵横的渠水、葱茏的树木,斑驳的泥墙老屋,古村犹如一幅山水画,透出一派清幽恬静、气定神闲的空灵气象。村中行道蜿蜒而四通八达,宁静却不寂静。迈着轻灵的脚步走在狭窄曲折的巷陌里,路边园隅、门前屋旁静静地冒出一些老物件,水缸坛罐、石础石磉,还有当年水碓中的石臼、石垫、石矶等,长满苔藓,细缝里随风摇曳的蓬草,都在悠悠诉说着当年的情怀。

屋檐下木雕花窗格,缠着一丝丝蛛丝,透过光阴温柔的手,向游人展示着脉脉温情。

那水 那诗 那故人

绿叶掩映下,一口水塘若隐若现,这就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汤塘。犹如害羞的大姑娘,藏匿在古树浓荫之中。它们映衬着古村,青山绿水、白云悠悠,氤氲笼罩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汤塘,是一本关于水的千年诗集。翻开来,心就活泛泛起来,甚至冒出一句汤溪方言。“危险,危险美啊!”头脑中瞬间就飘出了诸如浪漫、丰韵、温柔、包容、润泽等形容水的词来,所有关于水的记忆在这一刻都鲜活起来。

安静属于这里,喧闹也属于这里。鸡鸣、犬吠,三两孩子的打闹声、母亲的木槌涤衣声、小伙姑娘的笑语,都会从塘沿传来。但一切又显得那么静谧,在泛黄的岁月里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汤塘,让我似曾相识,仿佛梦中来过一般。来了后恍然大悟,原来就在这里。临水而居、择水而憩、循水而游;想安便安、想走便走,走进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隽永秀丽的山水画……

汤塘古村,临水而居、依水而生、因水结缘。用手去触试水温,感觉不冷也不热,跟温泉水差别不大。想起青阳胡氏的先祖胡超所撰的一首格律诗《邑右汤塘》,诗中写道:

池蓄如汤水更清,帝王新建邑由名。

源泉混沌何尝息,万古乾坤属大明。

还有清代乾隆年间邵志谦任汤溪县令时,一次同县衙里的官宦同游汤塘,写下一首题为《温泉》的诗,诗中写道:

觱沸泉声细,一勺回澄绝。

凉燠元无心,肯作因人热。

更有县人杨虬赋《汤塘》古风诗时,对汤塘温泉,好像有一种质疑的心态,昔日的汤塘变小了,塘沿浅处还种上稻子,草木丛生、泉而不温,成为一般的水塘了,其诗写道:

真人濠泗乘龙起,栉风沐雨无宁晷。

偶然兹地停马过,涟漪爱此一勺水。

澄波浴日如热汤,温泉游幸差此比。

曾否当年驻六飞,野人传说矜光辉。

我来访古问陈迹,耕农指点空依稀。

草塘非复旧涯涘,但见油油粳稻肥。

世俗宁知真与伪,妄言妄听姑传异。

人间韵事误亦佳,一览遗迹豁遐思。

从诗中所表,由此可推断出,汤溪邑名与汤塘密切关联。乾隆版《汤溪县志》也说到汤塘市、汤塘山,内容则要充实许多。

在地方志所书,县人东祝村始迁祖祝昌宥,字悦道,政和二年去世,在《祝君悦道墓志铭》中载有“即舍之西南构室施无碍浴,而衢婺二境之人无大小咸利汤沐”,大概意思是祝昌宥开发汤塘的温泉,并且免费供衢州、婺州人沐浴。祝君去世之后,妻徐氏捐万金换木改石,温泉依然。由此可见,汤溪的汤塘可以上溯至北宋朝代,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东祝《祝氏宗谱》在北宋政和元年的谱序中提到:“其始迁祖祝钦慈由鲁国来为东阳郡判,仕归至汤塘,遂卜居龙丘之地,曰界牌。”而界牌就是东祝村的原地名,如今界牌塘仍在村之东。

古街 古祠 古传承

乾隆版《汤溪县志》这样记载汤塘山:“平冈一带,绕于县郭之西南,山侧有塘,相传明太祖曾盥手于此,因水热偶指其塘为汤塘,其地遂以此得名。

明初有汤塘市,分上市、中市、下市,绵亘约数里。成化八年,迁邑于其地之北隅。因汤塘之名遂名邑为汤溪。今其地仅存小井,深不越尺余,广不越丈许。访求陈迹,已尽属民业矣。”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如今还难返本还原汤塘市井繁荣景象,延伸到下伊古城下的“七里街”早已成为历史遗迹。但是,它的人文之光不会被葳蕤的杂草所淹没。

盘桓在这一条悠长的古街上,汤塘市,有我看得懂的落寞,听得懂的年华故事,读得懂的对于历史的敬畏。

那一块块石阶,历经千年鞋履的打磨,光滑处依然照出先人们穿梭而过的身影。那村北黑魆魆古寺庙的残垣掩没在灌木丛中,尽管野性,透着含蓄和内敛。古樟树下的“天灯”却饱含着人文的温度,还有绵延了上千年的汤邑乡民情怀。

走进古村的古祠,顿时体味到悠悠古韵,那古色古香,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这大牌匾“郑氏宗祠”,闪耀着昔日的风采,透着墨香,彰显古村先人的身份与学识。这祠堂虽陈旧灰沉,却浸润着时光的温度,呈现当时的气度,不失古典芬芳。

据村支书介绍,现在的汤塘村主姓氏为郑姓,是由“汤塘范、汤塘余、汤塘郑”三姓氏组成的和睦村落。

汤塘村始于元代,据该村现存最早的谱序(万历)记载:“其先本遂昌长濂巨宗,元初文三奏差公世望以宦游归,悦九峰之胜,遂面峰而家焉。自是族渐大,迄今称汤塘郑氏。”郑世望所担任的“奏差”,掌管表笺章疏,正七品。

郑世望在出差之际,站龙汤古道往南眺,绵亘的九峰山脉巍然峙立、诸峰相携,宛如莲花瓣觚,时而危宕高耸,时而隐波云海。而越溪东岸,肥田沃土、水流潺潺,于是举家迁徙于此,面峰建舍卜居。

汤塘郑氏先祖文三公的第九世孙,分支到汤溪“县治之街南”,现在汤溪城南一带有郑宅巷,曾经有他们的祠堂。此后,又有一支迁往上郑,就是现在的上徐村。

在时光的悠远中,从姓氏宗谱中去触摸一段历史,那些远去的记忆就会重新还转,世系集而不散,历历在目,如无因果可寻,谁能相信?说流水无痕,岁月却常常用一种平和甚至是意兴阑珊的笔触,书写指缝间渐渐淡去的流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雅琴 | 一市箬岙村:千年古村的承诺与守候(外三篇)
清流温泉
【实用】【浙江.武义】古村.温泉.廊桥 #郭洞村 #唐风温泉 #熟溪桥
《图说家乡》:胜龙汇赞诗
【麒麟合创】第二章 解秘南社千年古村——东莞文化发现之旅之走进茶山南社(三)
浙江行系列报道之(六):诗意桐庐,有幅现代版的《富春江山居图》一一江南水乡“深澳古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