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业生找工作,什么时候容易过?

“找工作就像买空调,一进去就心凉。

股市跌跌不休,地产大佬也高喊“活下去”,金融行业裁员风波袭来,经济不景气,企业在缩招,因此不少自媒体大肆宣扬:今年秋招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果果学长笑而不语,秋招什么时候轻松过,找工作又什么时候容易过。无论你现在有没有拿到 offer,这篇文章都值得看看。

——果果学长


 

本文转载自有间大学公众号(ID:youjian-university)


连广东人也穿上了秋装,今年的秋招季算是快过去了。手握 offer 的同学们淡定地开始写论文、安排毕业旅游,而还在毕业即失业的边缘徘徊的同学们则每天食欲不振,忐忑不安。


之前有消息称,华为、腾讯、阿里等今年将大幅收缩招聘岗位,在整个就业市场上,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招聘岗位明显缩减,门槛显著提高。


一项针对招聘网站的监测显示,今年 4 月到 9 月,招聘信息的整体数量下降了 202 万个,其中二线城市占比达到 54%。


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图/pexels

 

求职的季节里,除了穿上正装奔波面试的年轻身影,从不缺席的,还有媒体孜孜不倦的唱衰——“就业寒冬”“史上最难就业季”“10 年最惨”……


就业市场阴云笼罩的说法,向来都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要我说的话,什么“今年就业特别难”实在有失偏颇。毕业生找工作,什么时候容易过了?



00 后都拿到 offer 了,你呢?

 

今年六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8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 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 91.9%,与上一年基本持平。


2017 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91.6%)。


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图/unsplash


数据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上,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仅为 67%,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低至 49%。


这群为了几千块而“折腰”的毕业生表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就业不满意的最大原因。“委屈就业”之下,应届毕业生的半年离职率高达 33%。

 

有职可离的人还算是幸福的,2017 届本科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绘画(17.3%)和法学(14.7%),美术学、音乐表演更是连续三年被列为失业量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

 

想要摆脱“背了那么多书,却依然找不到一份工作”的困境,不妨考虑投身教育事业,中小学教育成为去年最热门的职业;码农聚集的软件开发业,则以平均月薪 6252 元占据了收入榜的头名。

 

本科毕业生在今日已不是什么稀罕词。图/unsplash


据教育部年初的预测,2018 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有 820 万人,比去年多出 25 万人,再一次刷新历史记录。


这 820 万人中,不仅有 95 前后老阿姨,还有一部分领先旁人几个身位的神童 00 后。没错,你以为 00 后还在读小学,其实人家已经拿到 offer 了。


大学生的“黄金时代”:

不是我找工作,是工作找我

 

海投了七八十份简历却石沉大海的毕业生,都一定很怀念那个大学生被尊称为“天之骄子”的时代。

 

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国家以学费、生活费和毕业后工作全部包办的模式培养人才,大学生被当作是全社会的珍宝,接受普通百姓的仰望。

 

如今,大学生遍地都是,他们早就不是“珍稀动物了”。图/unsplash


考上大学,就等于手捧铁饭碗。临近毕业,每个人烦恼的不是找什么工作,而是五六个机关工作摆在面前,不知该如何选择。应该去外交部还是交通部,就是属于八十年代大学生的蜜之忧伤。


对他们来说,服务国家是选择职业时摆在第一位的考虑因素。

 

不过,有国家承包工作听着很爽,但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他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分配。诸如“国家指令性计划”“统招统分”等政策,强势地决定了青年的生根发芽之地,从而改变了他们的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轨迹。

 

1985 年,国家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从“统招统分”转变成劳资双方的“双向选择”,再加上改革开放和观念的进化,大学生就业逐渐放开。职业稳定、收入良好成为求职的首要标准,充满机遇的沿海开放区迎来数以万计怀抱创富梦想的年轻人。


春招和秋招是大部分大学生找工作的途径。图/中国海峡人才网


1999 年,大学正式扩招,录取率头一次超过了 50%,目前的大学录取率已经超过 70%。大学生不再是高人一等的身份象征,走下神坛的大学生因此也迎来了每年春秋两季和百万竞争者的无形厮杀。


铁饭碗早已写入历史,等待着大学生的,是激烈而无序的“求职自助餐”,能否成功,全凭缘分。


现在的就业市场背景下,哪怕你是个海归,也不见得能赢在起跑线上。

 

海归找工作的忧伤

 

虽然海外留学费用水涨船高,但留学生的数量仍然只增不减。


毕竟,泡过海水回来加入职场,身价涨一涨,台阶升一升,是许多同学和家长的共同期望。

 

愿望终归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残酷的。体验过西方的教育和生活回来的海归们将很快意识到他们要面对的,并非 HR 的灿烂笑容和张开的怀抱。

 

海归们的求职之路并不顺畅。图/unsplash


首先是繁琐复杂的认证手续,申请学历认证和回国证明,过程全靠好心的师兄师姐提点,不然成了没有身份的人,哪怕成功求职也无法顺利入职。

 

在留学生遍地开花,本地生越来越优秀的情况下,海归引以为傲的海外背景就变得稀松平常,毫无优势了。

 

在求职的过程中,海归会意识到他们的致命弱点:


首先,没有工作经验。


国内的小伙伴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已经乘地理之便,参加过大小实习若干,远在他乡的留学生没有资源也没有机会进行实习,投简历时气势就输了一大截。

 

远在国外的海归们注定在求职上要慢人一步。图/unsplash


其次,海归要和时间赛跑是不现实的。


国内最多职业机会的秋招早在八九月就开始了,在整个漫长的遴选过程中,留学生一直处于“服务区”之外,接受信息慢人一拍,连亲身面试也做不到。这种无法破解的时差往往成为留学生归国求职的最大绊脚石。

 

等毕业事宜都落实好,正式归国的时候,剩下可以挑选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春招岗位或是下一年的秋招了,大半年的美好年华就此浪费。


这种无奈的奢侈是结构性的,几乎从决定出国留学的一刻就无法避免。


慢就业,是真理性还是假借口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于是不少新生代就选择慢慢来,加入“慢就业”大军。


慢就业是指不急于在毕业时落实工作,而是通过旅游、支教、考研或考公甚至创业等方式来慢慢决定人生道路的现象。

 

在这段长短不定的时间里,毕业生不隶属于任何组织,完全遵循自己的意志而活。


造成慢就业的原因有很多: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不肯将就,宁愿等等;从事淘宝、主播、代购等新兴行业,被家里人看作是“不正当职业”;准备下一年的考研、考公或出国读书,每天疲于奔命却依然难逃“待业青年”的标签……

 


慢就业其实不是新鲜事,毕业状态中的“暂缓就业”就是它的学名。有的人靠这几个月的冷静期思索出人生的新方向,但有的人却是为了逃避现实才美其名曰慢就业”,对就业的困难判断不足、对自身的职业定位不明确等依然是待业的罪魁祸首。

 

毕竟,楼下便利店和街角小吃店一年四季都贴着“高薪诚聘”的海报,但能“屈尊”应征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


无论是哪一年,找工作都并不算难。而找到和自己八字相合的那一款,才是亘古不变之最难。


果果学长有话说


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大学“放养”了 4 年,突然要让我们在 短短几个月内,去做一件以前学校从来没有教过的事情——找工作,着实是为难了。


找份工作其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还是找份合适自己的工作。有人说大学生眼光太高,找工作挑肥拣瘦,难怪找不到工作。但在我看来,大学生应该有自己的眼光,年轻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是我们的自由。


不过呢,可能现在大多数人,还是只知道该挑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吧,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才是自己喜欢的,合适自己的。那些犹豫不决的人,那些迷失的人,选择慢就业,也情有可原。


幸好,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秋招似乎也不是终点。按照以往的经验,不少小伙伴在春招也找到了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比如,我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励志起航准大学生涯规划圆满结束
“专业不对口”不是什么大问题
【转载】看看日本大学生就业率上升的背后
第三讲 就业的心理准备
2017年春学期就业工作计划条目式
就业观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