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柳叶刀》发文:不建议在闭角型青光眼高危患者中广泛使用预防性激光治疗

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目前,我国有2800万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患者。按照医疗常规,这部分高危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激光手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团队通过持续六年的研究,发现这些高危患者转变为青光眼的比例很低,因此不建议在高危患者中广泛使用这种预防性激光治疗。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查看论文原文

2019年3月13日,这项成果以题为《激光虹膜周切术预防房角关闭: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何明光教授和英国伦敦大学Paul Foster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是为期6年的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何教授团队对广州市荔湾区50-70岁人群进行社区筛查,最终从11991名筛查对象中入选了889名临床试验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达到预定的双眼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入选标准。对受试者双眼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眼分配至激光虹膜周边切开,作为干预组,对侧眼不进行治疗,作为对照。进行激光治疗后,对受试者进行定期随访至72个月。眼压升高、发生前房角粘连或急性青光眼发作作为主要结局指标。研究发现在干预组,每1000眼*年中,主要结局指标发生率为4.19,而对照眼为7.97;风险比为0.53。其中,干预组出现19例主要结局指标,对照组出现36例主要结局指标;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虽然临床试验证实预防性激光治疗可以降低47%的主要结局指标的发生,但是由于主要结局指标本身的发生率极低,而且都以不会马上引起视力损伤的前房角粘连为主,因此,对于通过社区筛查找到的闭角型青光眼“高危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不应广泛使用预防性激光治疗。这个临床实践的改变,可能会减少没有必要的手术治疗,降低卫生资源的投入。 

该论文的发表是青光眼研究的里程碑,是迄今为止我国眼科界第一篇在《柳叶刀》发表的原创性长文论著。

论文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8)32607-2/fulltext

延伸阅读

作者介绍:何明光

作者访谈

Q:本研究是关于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其中提到310万中国人致盲源于闭角型青光眼。请您谈谈中国青光眼的整体流行病学、治疗和预防的现状。 

A:青光眼是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近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青光眼患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已达700万;预测到2040年,该数字将进一步攀升至1120万。青光眼主要有两种最常见的分类: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亚洲人群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发群体,超过3/4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来自亚洲地区;据估算,约450万国人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其中致盲患者高达310万。在既往的“广州荔湾眼病研究”中,我们发现50岁以上国人青光眼总体患病率在3.8%,而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达到1.5%。  

与开角型青光眼相比,闭角型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更大,致盲率更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以上、女性、特定眼部解剖特征如眼球前后径较短、眼前房深度较浅等。目前,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防治重点在于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2014年公布的《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对于具有高发危险因素的个体,建议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机会性筛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以手术为主,而对于尚未出现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损害的病变早期患者,可选择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的治疗方式。 

Q:请您谈谈本研究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A:2003-2004年,我们和英国Moorfields眼科医院和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Wilmer眼科医院的研究者合作,在广州完成了“荔湾眼病研究”,作为第一个在国外发表的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达到1.5%,但是具有引起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征的“高危患者”的比例达到10%。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是公认的预防性治疗方法,通过使用YAG激光,在虹膜上面造孔,让前后房的房水压力得到平衡,虹膜从膨隆变为平坦,从而使前房角变宽,降低发生青光眼的机会。但是,为大量的“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激光治疗,需要明确这种“常规”治疗方法对预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而这些问题在既往的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完满的解答。 

Q:本研究是由您的团队领导并有英美两国的顶尖眼科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随机临床研究。请您谈谈本研究的国际合作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国际合作的意义和经验。 

A:我非常荣幸能与志同道合的国际同僚合作,对我们共同感兴趣且具有重大公共卫生学意义的课题进行探讨,并最终完成此临床试验。Paul Foster、David Friedman和Tin Aung教授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和新加坡的眼科临床和研究中心,我们已经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方面合作了15年。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分别在各自国家申请研究经费,这一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以及中山大学“5010”项目的支持;其后多次在广州召开项目现场会,明确研究方案和检查人员培训,甚至共同检查病人,抽查达到结局指标的患者,以保证临床检查的准确性;项目从一开始就在Johns Hopkins大学成立第三方数据监控委员会,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及时监控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数据分析的中立性和准确性。 

为期6年的临床试验实属不易,倾注了来自四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的大量心血。当然,我更要感谢我们项目的实施单位中山眼科中心,以及在那里辛勤工作的项目临床检查和支持团队。 

知多点-更多何明光教授的重磅研究成果

  • 2015年9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第一和通讯作者,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IF 35.289)上发表了近视预防文章,论文以首篇论著的方式发表,同期杂志专门配发了编者按。研究通过为期三年的随机对照研究,世界首个证明了户外活动作为简单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近视眼的发生,从而为近视眼防控提供了高水平的证据,论文发表后国外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论文链接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41261)

  • 2018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何明光教授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研发和验证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并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工智能筛查系统放在当地白人、土著人、马来人等三个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完成了真实筛查情景中的准确性验证,准确率高达95%。文章发表在糖尿病领域的权威期刊Diabetes Care上。该研究成果为我国远程医疗及人工智能在眼科的应用推广,以及为眼病筛查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链接: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41/12/2509)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采访 | 应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人群谨慎应用激光治疗
“柳叶刀”刊文推荐“激光小梁成形术作为一线青光眼治疗”
90%患者不知患上青光眼,关于青光眼你需要知道这些
郑医·提醒 | 警惕继“三高”之后的第“四高”——眼压高
别在睡前关灯玩手机了,当心引发致盲性眼病!
警惕!偷走视力的青光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