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老最大骗局:废物式养老

2月19日20:00场,和你分享做自媒体人有多爽。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视频:

女子把农村的父母接到城享福,但是几天之后,老人要么就坐在沙发上睡觉,要么在客厅来回踱步,整个人渐渐没有了精神。
网友评价:本来是散养,非要圈养。
 
把父母接到身边同住的年轻人很容易发现:首先两辈人在生活作息、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巨大差异,相处久了就会有各种矛盾;其次就是老年人好像始终无法融入到新环境当中,只能在家坐着,越来越孤独;而最重要的就是老人和年轻人观念有差异,带娃、做家务都是一个个“火药桶”。
 
年轻人明明是想尽孝道,在能力范围内做好父母的养老工作,但父母却无法享受老年生活,甚至很多习惯在农村生活的父母再也不肯和子女一起住了,宁愿回家干农活,最后年轻人也很无奈。
 
其实,以上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废物式养老”的观点根植于我们意识当中。


 
按照传统养老观念而言废物式养老就是让老人“享清福”。通俗地说就是在能力范围内,给老人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衣食住行等条件。
 
这没有错,但其实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年轻人在满足了基础的物质需求后,大家却依然会去追求自己事业的成功,朋友关系的和谐,生活兴趣的拓展呢?
 图源:网络
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而最重要的是,这5个需求层次并不是在百分百满足上一个需求层次后,人们才会提出下个层次的需求。马斯洛曾明确指出,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对自尊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
 
其实,老年人也是人,他们和年轻人一样本身就不会仅仅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无论多大年龄,老人也需要追求安全感、社交圈子、自尊和自我价值,而这一切都是在追求自我效能的实现。

 

图源:网络
自我效能是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本意是指一个人面对困难或者追求成功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程度。对于老人而言,也就是他们对自己价值的确信程度。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大学教授吃完饭后,把筷子一放说:“妈,我吃完了,你洗碗吧。”
 
看到这里可能我们会觉得这位教授非常不孝顺,居然让自己的母亲洗碗。没想到他自己说:“母亲从农村来的,不认识字也不会玩,一辈子勤勤恳恳,做家务的时候会让她觉得自己为这个家做了事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变老是一件从外貌、身体机能再到心态、观念都在变化的事情,对所有人而言这是一个需要“服老”的过程,而“服老”难的根本原因就是怕自己没有用。

废物式养老本质正如网上形容的“圈养”老人,让他们逐渐成为没有价值的人。
 
 



你身边50多岁的人在做什么呢?大部分人感觉自己一辈子差不多到头了。
 
一个名叫苏敏的阿姨56年以来的生活和所有人一样。好不容易等到女儿长大、结婚、成家,之后又开始了带外孙。而她还有个不幸福的婚姻,干什么都会遭到丈夫的挑剔指责,甚至在家庭经济方面和丈夫都是AA制。
 
有人劝她应该认命了,过去半辈子不都过来了吗?接下来带外孙享清福好了。

所以,废物式养老的出现和老年人本身的传统思想也相关。上一辈人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儿女能让自己享清福就是最大尽孝。老人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其实就是这样的观念让他们陷入了废物式养老的陷阱。
 
56岁的苏敏阿姨反思自己前半辈子却说,年龄、婚姻、金钱、家庭都不能阻碍自己,她不能再等了,这一次她要为自己而活。于是,她一个人出发,踏上了自驾游的旅程。
图源:新浪微博@50岁阿姨自驾游
仅仅两年时间,她自驾游全国90多个城市5万多公里。登上《纽约时报》,出书,迪士尼老板陪同游玩,和罗翔等知名嘉宾直播连麦,获得美的、高德地图等各大品牌邀约、全网粉丝超过200万。关键是,她说自己很幸福。
图源:新浪微博@50岁阿姨自驾游
她的故事上了热搜后,她的很多同龄人都获得了面对老年生活的勇气。有人说:“我55岁的妈妈决定报名去考驾照,因为她第一次意识到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
 
其实,不论哪个年龄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而避免废物式养老就是让老人要相信自己。
 
平均年龄74岁的清华大学老年合唱团以一首《少年》火爆网络,这群七八十岁爷爷奶奶们声音洪亮,精神十足,表演起来甚至比年轻人更有感染力。他们说:“年轻人听了我们的歌都不怕老了。”
图源:央视网
如果真要问老年人的意义在哪里,就是一个人这一生的风雨兼程,这一辈子的栉风沐雨,在皱纹布满眼角,头发花白的时候,他的生命回归到本真。他在漫漫人生路上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中迸发出的坚韧、乐观、看透世事的洞察和波澜不惊的心态等等,都会给子孙后辈以力量。

英国作家安妮·卡普夫说:“每次看到老年人,我们都要把他们想象成未来的自己,与其对他们的皱纹或弱点反感,不如为他们的韧性鼓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勇就指出过:退休、患病、丧偶是老年人普遍面临的3个“心理坎”。实际上,这对应老人们找不到个人价值、丧失自尊和孤独3种感受。
 
所以,从老年人普遍会面临的3个心理坎出发,我们可以如何支持老人更好地生活呢?
 
1、必要的经济保障

《我不是药神》里有句经典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衣食住行其实并不是养老最大的开支,老人身体在一天天衰退,年轻人最担心的就是哪天老人会生大病。所以除了养老金之外,可以考虑为老人购置一些大病保险,医疗险等。
 
2、支持老人参加社会活动,重新寻找到新的价值感

朋友说,自从她爸妈开始跳广场舞后,爸妈的生活明显丰富了起来。
 
孤独和不被需要的感觉是最悲惨的贫困。即使提供给老人的物质生活再丰富,老人依然需要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
 
带老人找到跳广场舞的圈子,参与每年全家旅行一次,加入社区的一些老年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等。当老人有自己的生活时候,子女也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图源:网络
记得2018年阿里一则招聘火爆网络,他们以年薪35-40万招募60岁以上老人成为淘宝亲情版体验员。照片要求为应聘者需要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在群体之中有较大的影响力。HR还举例道:广场舞KOL、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之后阿里接到了3000份简历,最年长者有83岁。
 
随着我国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庞大,老年产业也会不断壮大,未来越来越多老年人可以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培养新的兴趣爱好甚至重新寻找到工作价值。
 
3、用心陪伴老人,一步步带领他融入到当前的社会当中
 
疫情期间测核酸的时候,有老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而和工作人员生气上了新闻。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其实现代互联网社会发展这么快,反而让老人生活开始不便了。
 
老人们怎么也找不到手机里的手电筒;不会用叫车软件,一路走了4小时;还有数不清的付款码、用餐码……我们的确进入了智能时代,但老人也很无助。
图源:网络
曾经有一项老人智能化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老人愿意学,而九成以上的年轻人不愿意耐心教老人。
 
想一想,我们刚开始读书、写字是怎么一点点进步的呢?人到老年,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他们就是一个小孩子,其实也需要我们耐心引导他们使用这些现代化产品。

4、和老人沟通彼此对于养老的想法
 
心理治疗师张凤琴认为,独生子女与父母真诚地沟通彼此对养老的真实想法,内心对此的恐惧和需求,是对父母晚年负责的表现。

 

图源:网络
想不想去养老院?要不要帮忙带孩子?愿不愿意到城里和孩子一起住?有没有兴趣学习跳舞?各个养老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和老人作真诚的沟通,学会倾听老人的想法。而这也是年轻人表达自己想法的契机。比如目前经济水平情况,工作情况等。两代人相处的问题本来就很复杂,需要智慧和时间。

最美不过夕阳红,年轻人养老的思路就是既把他们当成老人,又不把他们当成老人。给他们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尊重倾听他们;但也学习把他们当成孩子,带领他们走入新的环境和人生阶段。

 

图源:网络
人害怕的不是容貌老去,害怕的是被遗忘。每个人都会有变老的一天,帮助老人过好养老生活,也就是未来帮助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中国废物式养老,约2亿老年人正在“抛弃”?大多数子女还未察觉
“废物式养老”,正在毁掉大量老年人的养老生活
“废物”式养老盛行:毁掉了当代年轻人,也毁掉了2亿老年人
中国“废物”式养老盛行,近2亿老年人“混吃等死”毫无生命价值
最大的不孝,竟然是让父母“有吃有喝,不用干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