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症是指由于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表现以泄泻水肿为主症的虚寒证候。形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泄久痢不止,或五更腹泻,完谷不化,粪质清冷,或面浮身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主症

  下利清谷、腰膝酸软、肢体浮肿、形寒肢冷。

临床表现

  下利清谷或久泻滑脱或五更泄泻,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情分析

  脾肾阳虚则不能腐熟水谷而下利清谷,甚则脾气下陷则滑脱不禁,肾主二便,肾阳虚故可见五更泄泻,下焦虚寒故少腹冷痛,肾虚则腰膝酸软无力。肾脏阳气虚亏,则气化不利而水无所主,又脾脏阳虚水无所制,故小便不利而肢体浮肿,甚则水聚腹中则腹胀如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阳气虚衰则全身脏腑无以温养充实,气血无以滋生,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微亦为阳虚阴盛的表现。

本证的发展及影响

  本证发展可致水湿泛滥、阳气衰竭,或全身脏腑功能严重紊乱、气机停滞而死亡。也可造成水气凌心等危象。本证如阳气渐复,则可转变为单纯的脾阳虚、肾阳虚等证:也可转变为一般阳虚证。

本证与相关证候的鉴别

  本证与单纯的脾阳虚或肾阳虚证之不同在于本证两者兼而有之,且水肿之症尤为突出。本证与阳虚水泛证之不同在于本证脾虚症状较为明显。本证与心肾阳虚证之区别为一则兼心阳虚、一则兼脾阳虚,而均有肾阳虚证。本证与一般阳虚证的区别在于本证以脾肾两脏之虚寒较为突出而一般阳虚证是指全身性一般虚寒之证。

辨证要点

  脾肾二脏机能减弱和阳虚水泛是本证的审证基础。
  只要掌握;1.有脾虚见症,2.有肾虚见症,3.有阳虚寒象和水气泛滥见症,即可断为本证。本证轻重悬殊,当注意区别。轻者寒象轻微,一般泄泻,水肿不甚、重则腹大如鼓,寒象显著或滑脱不禁。

编辑本段病因

  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脏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肾所藏之精虽禀受于先天,但须不断继养于后天。
  肾主水液,也须和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相配合,才能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肾两脏相互依赖,以保证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
  脾肾久病,耗气伤阳,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则最终导致脾肾阳气俱虚。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较为复杂,如年老体弱,劳倦内伤,久病不愈等均可引起本证。根据病情发展变化的不同情况,有由脾及肾与由肾及脾之分。由脾及肾者,多为脾胃本弱,或为饮食所伤,或忧思伤脾,或寒湿困脾,或因泄泻、痢疾、水肿等病日久迁延不愈致脾阳虚衰。
  脾虚则运化无力,不能化生精微以充肾,或水湿内停,影响肾阳蒸化水液的功能,日久导致肾阳不足,最终而成脾肾阳虚证。至于由肾及脾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肾阳素亏,或后天调养失慎,房劳伤肾,或久病耗伤肾阳,而肾阳先虚,则脾阳失于温煦;或肾水泛滥,使脾阳受伤。日久则形成脾肾阳虚证。总之,无论脾阳虚衰,或肾阳不足,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发展成为脾肾阳虚证。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脾肾阳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方面:

阳虚寒盛

  气机凝滞,而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水谷失运而见腹胀

  久泻久痢,甚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

水湿泛滥

  而见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舌质淡胖而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细弱,也为阳气亏虚之象。
  脾肾阳虚证的治疗,根据由脾及肾,或由肾及脾,病在脾肾侧重不一,治疗也有所区别,但总以温补脾肾为基本原则。附子理中汤、济生肾气丸、右归丸、脾肾双补丸、真人养脏汤等方剂可随证选用。

编辑本段饮食治疗

  脾肾阳虚症是由于素体阳气虚,或年老体弱,阳气不足,或脾阳虚日久,波及肾阳,导致脾、肾阳气均不足的病症。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

宜忌食物

  阳虚泄泻者:泄泻多于黎明之前发生,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阳虚便秘者,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喜暖怕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宜食食物:
  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香菇、灵芝、薤白、海参、海虾等。
  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药物,如芦荟、粳米、荞麦、莜麦、豆腐、猪肉、鸭肉、松子、花生、苦瓜、茭白、芹菜、冬瓜、茄子、空心莱、菠菜、龙眼、香蕉、蜂蜜等。
  阳虚便秘者:还需忌食收涩止泻、可加重便秘的食物,如莲子、石榴、芡实、乌梅、糯米、河虾等。
  阳虚泄泻还需忌食具有润下通便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芝麻、银耳、海参、海虾、牛奶、兔肉、龙眼、桃子、萝卜等。

食疗参考方

  羊肉羹:煮熟的瘦羊肉80克,用刀背砍成泥状,置碗中,注入60毫升羊肉汤,放少许鲜姜汁、蒜泥、料酒、味精、盐、淀粉,拌匀后置笼上蒸45分钟,热食。
  尖椒鸡丁:尖辣椒100克,掰成拇指甲大小;鸡胸脯肉60克,切成丁块,以料酒、盐、鲜姜汁、蒜泥煨好后,入油锅过至九成熟捞起,然后以油锅旺火爆炒尖椒至七成熟,放入鸡丁,炒熟后置盘中,以鸡汤加入适量盐、味精勾欠,浇汁于鸡丁、尖椒上即可,热食。
  核桃仁粥(宜于阳虚便秘):核桃仁30克,研成膏状,注入50毫升热水拌匀滤汁;籼米50克煮粥,米熟烂后将核桃汁加入再煮,待无核桃生油气后即可,热食。
  糯米粥(宜于阳虚泄泻):糯米50克,狗肉汤250毫升,文火炖煮成稀糊状,加适量胡椒、味精即可,热食。
 
是肾阳虚来的,用金匮肾气丸 右归丸基本对路!~

小便浑浊异味——————表示你有邪在身,不能用纯补的右归丸!~


金匮肾气丸比较合适,但是你天天总困的,四肢无力,腹泻,该考虑下在五行上有累及脾胃,特别是脾气虚湿困!~

金匮肾气丸可以一试,毕竟有利水的!~

建议用汤药,找个医生给你开个,没有合适的我给你开也可以,把你的舌象带上!~
   
我纯真过   2009-03-03 17:53:42
你好!

五子衍宗丸:
组成: 枸杞子、菟丝子各400克,覆盆子200克,五味子(醋蒸)50克,车前子100克
功效: 益精明目,滋补肝肾。
主治: 用于肝肾阴虚所致之腰膝疼痛,阳痿早泄,尿后余沥等。
注意: 阴虚阳旺者忌服。

右归丸:
组成: 熟地黄24g,山药(炒)12g,山茱萸(微炒)9g,枸杞子(微炒)9g,菟丝子(制)12g,鹿角胶(炒珠)12g,杜仲(姜汁炒)12g,肉桂6g,当归9g,制附子6g。
功效: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年老或久病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遗精,或阳衰无子,或饮食减少,大便不实,或小便自遗,舌淡苔白,脉沉而迟。
注意: 由于本方纯补无泻,故对肾虚而有湿浊者,不宜应用。

金匮肾气丸:
组成: 山药、山茱萸 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 各9g,干地黄24g,桂枝、附子 各3g。
功效: 补肾助阳。
主治: 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注意: 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

区别:
右归丸为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常用方。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脉沉迟为证治要点。本方为纯补肾阳之品。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助阳的常用的方剂。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证治要点。本方由滋服补肾的六味地黄丸加上附子桂枝,滋阴补阳,即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而五子衍宗丸有补肾益髓填精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阳亏虚,久不生育等症。

因为以上三方皆有补阳之功,故高血压病人都应慎服或忌服。如果要用来补肾阳的话,建议先征求医生意见,不过个人认为金匮肾气丸是滋阴补阳,其补力较其他两方稍小,可能比较适合于高血压患者服用。
  脉学上讲“肾中之元阴,当候于左尺;肾中之元阳,当修于右尺。”这就是说,左手尺脉候肾阴(水)之征,右手尺脉候肾阳(火)之征。故张景岳将补肾阴的方药定名为左归丸,补肾阳的方药定名为右归丸。从此,中医补益方剂又多了一份套餐——左归丸和右归丸。

  左归丸和右归丸释义

  左归丸:

  组成: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右归丸:

  组成:熟地24 山药12 山萸肉10 枸杞子12 菟丝子12 鹿角胶12 杜仲12 肉桂5 当归9 熟附片6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神疲气怯,畏寒肢冷,阳痿遗精,不能生育,腰膝酸软,小便自遗,肢节痹痛,周身浮肿;或火不能生土,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腹胀,或翻胃噎膈,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区别和用法

  补肾分补肾阳和肾阴,那么怎么补肾才不失偏颇呢?明代名医张景岳吸取前人经验,在其著《景岳全书》中写道:“左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阴不足,壮水之主, 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经血自充。右归丸,治肾虚腰痛,真阳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左肾藏元阴,右肾藏元阳之说,可溯源至《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又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而张景岳所著之《质疑录》则明确提出:“左肾主真阴,右肾主真阳。”"既如此,滋补肾阴曰“左归丸”,补益肾阳曰“右归丸”,便顺理成章了。

  张景岳从《金匮要略》肾气丸与《小儿药证直决》六味地黄丸中分别化裁出右归丸和左归丸。这并非是对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的否定,而是发挥与提高。他认为,既然是补肾,就不应有清泻之品,如前两首方剂中的丹皮、泽泻、茯苓,而应以气味纯厚的药物为主,如左归丸和右归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等,此六味药物以甘温性味为重,是填精补肾之上品。若加入龟板胶、川牛膝为左归丸,重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方中鹿角胶、龟板胶,阴阳双补,补阴药中佐以扶阳药,可起“阳中求阴”之效。若加入肉桂、附子、杜仲、当归为右归丸,重在温肾壮阳,填精止遗,方中扶阳药中配以滋阴药,可收“阴中求阳”之效。由此可知,张景岳创拟的左归丸和右归丸,包含有阴阳互根、连绵不止的生生之意。

  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先辨阴阳

  那么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前如何辨别肾阴虚、肾阳虚呢?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肾阴虚的临床表现为.腰酸腿软、烦躁、手心发热、爱出汗,也就是表现出“阳”的症状;肾阳虚的临床表现为腰痛而且发凉、手脚冰凉、尿频,也就是表现出“阴”的症状。中医也叮嘱,服用左归丸和右归丸之前,一定要先辨阴、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兼病辨证
脾肾阳虚吃什么药
【转载】经常拉肚子,究竟怎么回事
什么是脾肾阳虚证
脾阳虚和脾阴虚各有什么特点?
脾、肾阳虚——真武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