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堂教学一定要结构清晰?

看了杨先武《新课程需要怎样的教学设计》的文章,对其“教学结构一定要清晰”的观点,我有不同看法:清晰是课堂教学结构的唯一描述方式吗?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认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都具有一些共同属性。就这些共同属性而言,教学结构并非一定要清晰化,“凌乱”也是另一种美丽。

教学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任何一节课,都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而只是“其一”,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如果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集合,那么在这个集合中就具有无数的变动因子,而正是这些变动因子孕育了课堂教学无比丰富的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变化乃是课堂教学的存在状态。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它的开展必须正视这个事实。但是如果一味讲究“清晰”,则无疑扼杀了富有发展活力的课堂,破坏了课堂上的发展空间。

教学过程存在模糊性。模糊性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隐性特点,是课堂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一个外在表征。课堂教学没有绝对的“清晰”,但是具有绝对的“模糊”。因此,一个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完全事先想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内容,比如你无法预测到学生发言讨论的时间跨度。正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性,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模糊是创造的胚胎。课堂教学应当遵循这种“模糊性”,如果一定要强调教学结构的清晰,有时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教学内容具有可生成性。教学内容的生成具有很大的或然性和情境性,这是课堂教学难于把握的变动因素,但就一般而言,内容的生成可视为课堂教学状态最佳、效果最好的高质表现。缺乏内容的生成性,而只有固定知识容量、固定教学步骤的呈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课堂教学的低效。教学结构清晰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这一特点,用步骤的框框和时间的限制人为地扼杀了内容生成的可能性。

学生认知具有整体性。整体性是学生认知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源于知识生命呈现的整体性。尽管用分析性的方法接受知识,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但是具体到一堂课的知识内容,应当体现整体性时就不应该用分析性代替。教学结构清晰化,是线性思维指导下的教师授课形式,有利于讲解和传授,但很多时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感知。由此可见,教学结构清晰往往只是“教”的清晰,其结果却带来了“学”的模糊。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结构一味讲究“清晰”,并不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66278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向整体化学习
课堂教学最佳结构之起承转合
课堂如何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要求
语文教学的五种“别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