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实语文:实实在在的教学创意

回顾这些年,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张扬的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局面,从中迸发出许多改革的亮点,成功的经验。但有更多的话题、争论、感慨为我们敲响警钟,如观念转变慢,三维融合不足、片面理解教学预案、课件抢尽文本风头、分组讨论实效性差等,值得我们去理性的思考。面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走进误区,出现的这些“流行病”,语文界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语文要“消肿”、“减肥”、“瘦身”,语文课要求真、求实、求简。

什么是丰实?什么是丰实的语文?怎样才是丰实的语文课? 丰,丰富,丰收,丰满也。而实指实实在在,真实的,无虚假的。两者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相辅相承的。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去实施、把握、处理这两者间的关系,是我所努力,也是要明确的问题。语文课要记住它的学科性。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实实在在地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敲实文本,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教学方法实在,教学效果丰厚

与其面对粉墨登场的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纷至沓来的激励性评价,面对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更欣赏的是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简简单单却同样生动、精彩,轻轻松松却收获颇多的课堂教学:

记得卢雷老师上的《起死回生》一课,那扎实、有层次的字词教学,注重学生方法的积累,是我所佩服的。如:板书课题《起死回生》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起死回生”的近义词——死而复生,然后让学生说一句话,这句话必须把四个内容(起死回生、死而复生、扁鹊、虢国)包括进去,以此来区别这两个词语的异同,最后得出结论:起死回生是一种本领,而死而复生则是结果。又如:当扁鹊确诊太子得了厥症后,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切脉,二是听诊。教学时卢老师通过学生质疑补充了“厥症”的相关知识,然后又通过读读、演演、讲讲来理解什么是切脉搏、听心跳。其间抓住两个学生表演时不同的神态来理解词语“凝神”,在此基础上又适时积累了描写注意力集中的词语。

方法虽“简”,过程却“实”,不仅让学生牢记所学知识,还能举一反三,正确运用,更丰富了他们语言文字的积累。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其语言精华,让学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熏陶。

看来,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多媒体课件如何漂亮,如何让他们上网,而应是文本精美的语言文字折射出的五彩光芒美化心灵的感觉,经典的语句产生的叩击人心的力量,语言的魅力滋润心田后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千万不能冷落文字”。

二、夯实教学目标,丰满教学维度

现在大力提倡呼唤本色语文,还语文与本原,简简单单地、轻轻松松地上好语文就行。其实不然,这对语文老师的素养、文化积淀、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与三个纬度的有机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里我再介绍卢雷老师上的另一篇课文《开国大典》。这是一篇进行爱国教育的教材,人文性很强,字里行间充满了激情。卢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清晰,层层递进,逐步到位,三个维度同时推进。尤其重视情感的渲染,想方设法引领学生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加强民族自豪感,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有效的统一。

老师教学设计巧妙,加强朗读训练,注重感悟体验,以丰富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激发情感。如,课一开始,教师板书特殊的日子,特殊的地点,举行的开国大典,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然后用一个词语来修饰开国大典。一上课,不仅抓住了课文的要领,整体感强,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如,工人、农民参加大典时的激情场面,教师指导紧扣文本词句,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他们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场布置之一教学环节,独具匠心,寥寥几笔示意图,抓住方位,抓住相关的语句,反复朗读。更扎实的是让学生指着版画进行复述,帮助学生了解会场布置,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又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本堂课最大的特点便是卢老师以读激情的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通过抓住文章关键词句,通过及时的点评指导,通过观看录像片段,使学生在读中激发了情感,如在教学“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这句话时,卢老师先让学生感悟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然后再连续两遍让学生观看录像片段,是毛主席的声音原音重现,学生立刻被感染,再读这一句,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老师依托文本,教学目标正确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使教学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看似简单朴实,实是一种本真的教学境界,至真而至美。

三、课堂真实体现,丰富课堂经验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有预设,但并非是在上课前对每一环节都进行完美设计,进而形成完美教案,然后死守预案,将教案进行到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看来最真实的一面,才是最宝贵的课堂体现。

上学期,我上了《圣诞老人的故乡》一课,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读读文,说说知道了有关圣诞老人的什么知识?自读课文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说了许多关于圣诞老人的信息:圣诞老人是白胡子白眉毛(说的是外貌);圣诞老人坐着驯鹿拉的雪橇(说的是交通工具);圣诞老人住在芬兰和俄罗斯交界的耳朵山(说的是住址);圣诞老人是专门给小朋友送礼物的(说的是职业)……

正当大家交流热烈时,有个声音轻轻响起:“圣诞老人送礼物是悄悄的”。有些学生的反应比我还快,“圣诞老人送礼物本来就是悄悄的,有什么好讲的。”“悄悄”这个词语是我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被学生提及感到这个词语确实有文章可做。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生成资源,立刻把悄悄板书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片刻,有的学生说圣诞老公公送礼物是晚上,孩子们都睡了,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休息,圣诞老公公悄悄地来。有的学生说,圣诞老公公不想让小朋友看到他的样子,不想让小朋友当面感谢他,所以夜深人静时才来。讨论虽然很积极,但似乎答案仅限于此。我让孩子们再读文继续找原因,当大家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凡是收到礼物的孩子都是——一个延长音让孩子们有所顿悟,他们说出了悄悄的另一个含义:受到礼物的孩子都曾向圣诞老公公提出了请求,或者由他们的家人向圣诞老公公打过招呼。为了不让没收到礼物的小朋友伤心,所以圣诞老公公悄无声息来,悄无声息走。

对于原本就是一个传说中人物和带有想像色彩的圣诞礼物可能有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有听说过,更别说收到圣诞礼物了。在他们有些难过的时候,听到了悄悄中包含的这样一种解释,他们也许就释怀了,同时也勾起了他们对圣诞礼物的渴求。在这种心情的驱动下,我提议每人动笔给圣诞老人写一封信诉说自己的心声,得到了所有孩子的赞同。此时,他们心潮澎湃,有许多话要向圣诞老人倾吐。只听“唰唰唰”,学生拿起笔,流畅地写了起来。

学生所提出的 “悄悄”一词虽让我有些始料不及,但没想到教学过程却因它而变得丰富多彩。有效的教学生成资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锤炼了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实了我的教学经验,收获多多。

语文课改还在持续着。不管人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怎样阐释与演绎,语文教学都要走在“语文”的路上。如果我们能够将视角瞄准语文的本体,把握语文的实质,彰显语文的价值,那么,语文就会变得实在而又丰厚,真实而又丰富,朴实而又丰满。【160】

(来源:特级教师家园 阅读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课 | 周益民 冷玉斌:《一起寻找圣诞老人》教学录评
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作文
走出语文教学的困惑
2010精选圣诞贺卡祝福语,最温馨的圣诞贺卡寄语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教学反思--
小升初语文模拟试卷(答案)(学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