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间“韦温”


花间“韦温”

 

  韦庄和温庭筠是中国古典词坛的两位翘楚,由于他们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作家,在文学史上有韦温之称。韦温生活在晚唐时期,对于中国诗歌的黄金期唐朝(即使是晚唐)来说,大量写词的诗人并不多见,诗人固有的清高和诗本身的高雅使得大多作家不屑创作下里巴人的词。韦温是诗人,但更是词人。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这条长河,虽然我们不能说韦温结束了一个时代,但能说他们开启了一个时代,韦温对词的发展及词由俗到雅的演变起了奠基作用。

  花间派的词在内容上多写男女情爱,把视野完全转向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作为花间词人的韦温在词风上更是把这些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在这首《思帝乡》中描写了一位贵族女子在春日郊游中遇到一位风流少年,并对这位青年才俊一见倾心,而后在内心激起阵阵情愫,愿意以身心相许;即使被风流少年无情弃去,也不后悔,也不会感到羞愧。这种情怀比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更伟大,更需要勇气。这首词在写法上是反传统的,甚至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背离的。古典诗词中一贯写怨妇回忆恋爱时的甜蜜和幸福,表述被抛弃时的怨恨和痛苦,最后控诉男子的无情;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团圆式的爱情理想破灭后的深层悲哀与惋惜,而韦庄这首词中的女子单恋式大胆地不求完美结局的爱情观在文学史上确实少见。韦庄告诉我们词的背后是一位渴望爱情的女子,想来一场简单的、认真的、努力的、真诚的爱情和婚姻;即使这种爱情和婚姻不长久,日后被人弃去,但毕竟经历过、拥有过,也便无怨无悔。这种近似荒唐的爱情观体现了常年呆在深阁中贵族女子的孤独寂寞和她们对爱情的热情与期待。
  作为花间鼻祖的温庭筠尤为擅长描写深阁闺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描写是一位贵妇人起床后梳妆打扮。慵懒地起床之后,认真地画眉、梳髻。最后一句用了起兴对比的手法,双双的金鹧鸪而妇人却是独守空房,任凭梳妆无人欣赏。通过细微的生活情节描写透露出内在的情感。
  “
韦温这种爱情题材的诗歌和艳丽的诗风,因其内容又多写女子的情思而被当时人嘲笑称为男子而作闺音。文士的闺阁情怀,是有着深层的社会与心理原因的。
  韦庄与温庭筠有着多重的相似。他们都生活在晚唐,韦庄更是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他们都是名门之后,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温庭筠则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这种身份很重要,名门子弟是要大有作为的,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都在科举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这点在温庭筠身上体现得更明显)。现实与内心的追求反差太大使他们转而从男女性爱方面寻求补偿和慰藉。诗词中都以男女之情为中心,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就是自比。女子的闺思之苦,寂寞之情与自身得不到赏识重用的苦闷相契合。从屈原的香草美人自比,到曹植的美女自比,韦温的闺阁情怀把这种自比发展到唯美极致的地步。
  同为花间派的代表人韦庄与温庭筠由于生平经历不同,其词风在大同下也存在着小异。温词浓艳华美,绵密艳丽,语言雅致;韦词清丽疏朗,寓浓于淡。温词是重色调,韦词是淡色调。温庭筠还有一些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较为清丽工细,如《商山早行》;他在《过陈琳墓》中写到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有英雄失路之慨,体现了执著的颇想有所作为的一面。但温诗词的总体特征仍然是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韦庄亲生经历了唐末到五代的社会动乱,伤时之作较多,述乱离之景如《秦妇吟》,韦诗则较多是对时代丧乱和社会问题的反映。
  “
韦温的花间之词是一种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记录了历史的感情,文士的深情,犹如花一样艳丽浪漫,清香迷人,虽然它们存在的时空短暂,却给人永恒记忆。

 

(文字校对: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韦庄:影响后世词风最深的词人之一
唐末五代花间派词人韦庄一首爱情词《女冠子·四月十四》,写得缠绵悱恻,相思入骨!
思帝乡,韦庄
韦庄最经典的一首词,这样大胆的爱情,一生只能有一次!
唐宋词十七讲》阅读笔记(三)
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