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传承」刘氏刺熨疗法刘光瑞:岐黄济世 传承传统文化

岐黄济世 传承传统文化

——专访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光瑞

文/万琪

手持一根棉棍,沾以酒精点燃,置患者疼痛部位,来回滚动,再将火打灭用力压患处……看似杂技,却有着救死扶伤的神奇功效。这是一种古老的医术,2008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它就是——刘氏刺熨疗法。刘氏刺熨疗法是重庆中医“少林堂”的祖传绝学,起源于清代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来重庆之时,迄今约350年,已传承15代。刘光瑞是中医“少林堂”的现任掌门人,也是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幼随父习医,长期从事中医研究和实践工作,不仅出版发行了《中国民间医药小单方》、《相传草医草药丛书》、《中国民间医药系列丛书》等中医药图书,更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为振兴民间医药医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传家

两代人的少林堂

刘光瑞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先祖乃湖北麻城刘氏家族,湖广填四川时移民入渝,后沿嘉陵江北上,定居遂宁开始行医,传至刘少林(刘光瑞之父)一代,以针灸、火熨、滚石等绝技为特征的刘氏刺熨疗法已完全成型。刘光瑞儿时长随父亲身旁,看父亲为人治病,当别的小孩还在街边玩耍的时候,他已经能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医学启蒙书籍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父亲刘少林被打成“反革命”,判劳教3年,刘光瑞因此被高中拒之门外,只能在家自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生计,父亲带着刘光瑞重操江湖郎中医技,到农村走街串巷帮人看病,走遍了云、贵、川三省70%的县城。父子俩人不仅四处行医,还与各地名医交流经验,收集古书古方,为后来撰写《中国民间医药系列丛书》采集了丰富的素材。有一天,刘少林拿了一本破旧的白话版《黄帝内经》给爱读书的刘光瑞,在书中,刘光瑞了解了人与自然的渊源奥秘,认识到了解自然、了解自身的重要性。读完这本书,刘光瑞对中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加深了他对中医的热爱。“《黄帝内经》让我顿悟和开拓,可以说是对我启发最大的一本书。”刘光瑞介绍说。

1980年春,刘少林引用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个体诊所“少林堂”,父子二人以济世活人为宗旨,用祖传的刘氏刺熨疗法为人治病。刘少林在大坪七牌坊家中坐诊,刘光瑞则在市中区较场口挂牌行医。因疗效显著,治好了众多疑难杂症,“少林堂”在重庆一举成名。2002年,刘少林去世,刘光瑞正式成为“少林堂”掌门人和“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继承“少林堂”后,他的目光并没有局限于小小的诊所,在传承家传绝学的同时,他在行医实践中不断探寻,对传统的刺熨疗法加以改进创新,使其在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方面更加有效。与此同时,刘光瑞还把“少林堂”从单纯的治疗行医扩展到医学教育和研究领域,创办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和岐黄中医药职业专科学校,将刘氏刺熨疗法推向全国甚至世界。

传承

博物馆背后的文化守望

在重庆李子坝的嘉陵江畔,有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刘光瑞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和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就隐藏在这座充满山水情怀的院子里,刘光瑞每天上午在两路口诊所坐诊完后总不忘到这里来转转。他说最初自己的想法是开设制药厂或医院,从没考虑过博物馆,父亲坚持要建博物馆时,还曾大力反对并与父亲争辩。在年轻的刘光瑞看来,开办博物馆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对个人来说,既要无限投入又只赔不赚,根本没有意义。可父亲的一句话却引起了他的深思。“父亲跟我说,办医院或药厂肯定赚钱,但我给你一句话,经济的拥有让人嫉妒,文化的拥有让人尊敬,你是想要人嫉妒还是让人尊敬?”谈起当年与父亲的对话,刘光瑞打趣的说,没想到父亲还能讲哲学,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让他想了一个星期。

1990年,刘光瑞随国家科委代表团前往比利时,当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在比利时中医并不被人们所接受和承认,被评议为没有历史没有科学的野蛮医学时,刘光瑞感到不服和愤怒。凭借一股不服输的信念,在交流活动中,他用刘氏刺熨疗法现场为比利时的一名与会议员治好了肩周炎,引起了全场的惊奇和感叹,也为自己和中医赢得了尊重。经过这次的小露一手,刘光瑞还有幸结识了全美博览会的爱伦女士,随后的3年,他多次受邀出访美国,得到了全美博览会组委会的热情款待。这个时候刘光瑞突然意识到了父亲话里的意思,“外国人对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以及他们对拥有传统文化知识的人的敬畏和尊重,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认识。”谈及影响他一生的几次国外之旅,刘光瑞十分骄傲。在那以后,他坚定开办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于是经过精心策划,1996年,全国首家民办私立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在重庆枇杷山开馆,刘光瑞将自己与父亲多年来收集和整理的各种医药史料系统的展示给了世人。截止目前为止,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已收藏中医药文物及标本3万余件,涵盖新石器时期以及殷商、先秦、秦汉等各时期民间医药文物、图片、标本等,也包括中国藏、蒙、维、壮等民族民间医药。一位老中医听说刘光瑞和他的博物馆后,在弥留之际留下遗书,要求在死后将自己珍藏的医著典籍无偿捐赠给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翻开那些书,看到书上老人留下的笔记时,我一下就明白了他的心情,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医的热爱。”说起这个故事,刘光瑞的心里有着无限的感慨。2013年,刘光瑞又创办了自己的第二个博物馆——“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3000多块不同时期的珍贵匾额是刘光瑞父子多年从四川南充、阆中等地收集而来,主题涉及功德声望、婚喜寿庆、官府门第等六大类,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及风土习俗。对现在的刘光瑞来说,博物馆不再是疯子才会干的赔钱买卖,而是他要坚守的文化阵地。

传世

仁心济世 弘扬古老医术

作为一名传统的老中医,刘光瑞擅长民间医药研究和中医文化创作,至今已创作出版了30多册医疗科普图书。曾经风靡中国的韩剧《大长今》里的很多单方都来自他的著作《中国民间小单方》,这本书在上世纪90年代便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发行,由于药源广泛、取材容易、服用简便、疗效神奇等优点,深受读者喜爱。“最近有位韩国人士到我这里参观交流,看到这本书时激动不已。”指着橱窗里展示的图书样本,刘光瑞骄傲的说。在刘光瑞看来,传承不能仅靠古老的口传方法,而应该将整个文化落在文字和著作上,这样才能保存更久,流传更远。说着他又拿出一本《中国针灸出版史》样书,这本在今年即将出版的彩页图书,虽然只有薄薄的寥寥数页,却涵盖了千年的中国针灸发展史。刘光瑞说,他觉得最好的传承就是书籍,自己博物馆里的几万册线装古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些收藏里他挖掘了不少先辈留下的秘方和单方。

除了撰写图书外,刘光瑞还专注于医药产品研究,他常常跟人说“疗效才是硬道理,读懂就是真科学。”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只有疗效好才能说明一切。多年来,他结合现代人的亚健康、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痹症、肿瘤研究等病症,开发出一系列专科、专治、专用的医技绝法和良方良药。其中最让他自豪的,是父亲刘少林还在世时,父子俩一起研制的晕眩专科药,因疗效显著得到了群众和市场的认可。“我之所以自豪,并不是因为此药出自我们父子,而是这个产品的问世为很多人带来了好处,这叫功德无量。”刘光瑞说。未来自己和少林堂还将把追求和研究的目标放在解决疑难杂症和肿瘤危症上,为更多人造福。

因为在中医药方面的独特医术和成就,刘光瑞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拜师求教,数十年间,他培训了上百名弟子,其中还有不少来自海外的洋徒弟。刘光瑞说,少林堂传到自己这一代,已经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陈规,他希望通过广泛的传承,让传统医术得到发扬光大。目前他的三位传承人均为女性,其中一位便是他的独生女儿刘文娟。虽然收徒广泛,但刘光瑞也并非来者不拒,他有自己的规矩。除了讲求缘分外,刘光瑞最看重的还是一个人的品性,“必须要知善明理,有孝心!”刘光瑞坚定的说。在他看来,作为医者不仅要有过硬的医术,还要有一颗普济众生的仁心。这不仅是对别人的要求,也是对他自己的要求。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刘光瑞亲率医疗救助团队多次前往震区,捐献中医防疫口罩8000个,救治伤员300余人,捐献其他药物、用品计十余万之多。他说,悬壶济世,传承中医仁术是一个中医人该有责任和担当,在他有生之年会一直努力做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值得发扬光大
针灸能治风湿关节炎、颈腰椎病、头痛失眠?真假?300传承告诉你
最好的针灸在民间,细数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针灸流派
微视频|传承--非遗系列展播(刘氏外伤中医疗法)
中国民间敷药疗法(刘光瑞 刘少林)
澄元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