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公元年

隐公元年

文】元年1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2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3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4。曷5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出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6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立適7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三月,公及邾娄仪父8盟于眛9。及者何?与也。会、及、暨10,皆与也。曷为或言会,或言及,或言暨?会犹最也,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仪父者何?邾娄之君也。何以名?字也。曷为称字?褒之也。曷为褒之?为其与公盟也。与公盟者众矣,曷为独褒乎此?因其可褒而褒之。此其为可褒奈何?渐进也。眛者何?地期也。

夏五月,郑伯11克段于鄢12。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13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秋,七月。天王14.使宰咺15来归16惠公仲子之赗17。宰18者何?官也。咺者何?名也。曷为以官氏?宰士也。惠公者何?隐之考19也。仲子者何?桓之母也。何以不称夫人?桓未君也。赗者何?丧事有赗,赗者盖以马,以乘马束帛。车马曰赗,货财曰赙20,衣被曰襚21。桓未君,则诸侯曷为来赗之?隐为桓立,故以桓母之丧告于诸侯。然则何言尔?成公意也。其言来何?不及事也。其言惠公仲子何?兼之。兼之,非礼也。何以不言及仲子?仲子,微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22。孰及之?内之微者也。冬,十有二月。祭伯23来。祭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奔24也。奔则曷为不言奔?王者无外,言奔,则有外之辞也。

公子益师2526。何以不日?远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

【译文】鲁隐公元年,春天,周历正月。“元年”是什么意思?是鲁隐公开始摄政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中第一个季节。“王”指的是谁?指的是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而后说“正月”呢?因为是周文王制定的正月。为什么要特别指出是“王正月”呢?这是表示重视周王朝统一的大业。《春秋》上为什么不说鲁隐公即位呢?这是成全隐公的好意。为什么说是成全隐公的好意呢?因为隐公想将国家治理好后,把君位归还给桓公。为什么要将君位归还给桓公呢?因为当时桓公还年幼,然而尊贵,隐公虽然年长却卑贱。他俩这种尊卑关系是隐秘的,鲁国人并不知道这种情况。隐公年长而贤能,鲁国大夫们都举荐他,并要立他为国君。在这种情况下隐公如果推辞,那么就不知道桓公将来是否一定能被立为国君;如果桓公被立为国君,隐公又担心大夫们不能很好地辅佐年幼的国君,所以隐公担任国君,是为桓公而担任的。隐公年长又贤能,为什么不适宜立为国君呢?

因为立嫡子的君,就是立年长的,不考虑他是否贤能;立庶子的君,就立尊贵的,不考虑他是否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呢?他母亲的地位高。母亲地位高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呢?儿子是由于母亲的地位高才尊贵的,母亲也会因儿子被立为国君而显贵。

三月,隐公及邾仪父在眛地会盟。“及”是什么意思?是“与”的意思。“会”、“及”、“暨”都是“与”的意思。为什么有的地方用“会”字,有的地方用“及”字,有的地方则用“暨”字呢?“会”是平时聚会;“及”是急切地参加;“暨”是不能不参加。这里用“及”字,是鲁国想要与邾国求得友好。用“暨”字,就是迫不得已了。

夏季五月,郑庄公在鄢地“克”了共叔段。“克之”是什么意思?就是杀了他。杀了他,那么为什么说是“克”呢?为了强调郑庄公的残暴。为什么要强调郑庄公的残暴呢?他母亲想立为国君的人,他却把他杀了;不如不让那个人做国君就算了。共叔段是什么人?郑庄公的亲弟弟。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称共叔段为庄公的弟弟呢?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为什么记他被杀的地点?也因为共叔段有篡位的企图。齐国人杀公孙无知,为什么就没有记载地点呢?因为这事发生在国内。在国内被杀,虽然有篡位企图也不记载地点。没有篡位企图,虽然在国外被杀,也不记载地点。

秋季七月,周天子派“宰咺”来鲁国赠送惠公、仲子的“赗”。“宰”是什么意思?是官吏的通称。“咺”是什么意思?是人名。为什么要以官称为姓氏?因为宰是周天子的士。惠公是什么人?是鲁隐公死去的父亲。仲子是谁?鲁桓公的母亲。为什么不称她为夫人?因为桓公还未立为国君。“赗”是什么意思?办丧事都有赗,赗一般是用马,用四匹马和五匹帛。助葬赠送的车马和帛就叫“赗”。助葬赠送的财物叫“赙”。助葬赠送的衣被叫“禭”。桓公还未做国君,诸侯为什么来赠送助葬物品呢?隐公为桓公做国君,所以把桓公母亲的丧事通知了各诸侯国。但为何要这样说呢?这是为了成全隐公的好意。为什么要用“来”字呢?因为宰喧没有赶上惠公的葬礼。将惠公、仲子连在一起说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兼顾二人。兼顾二人是不合于礼的。为什么不说鲁惠公及仲子呢?因为仲子的地位卑微。

九月,和宋国人在宿国结盟。谁和宋国人结盟呢?鲁国国内地位较低的一位官员。冬季十二月,祭伯来鲁国。祭伯是什么人?周天子的大夫。为什么不说使者”呢因为他是私自逃奔来的。是逃奔那为啥不说“奔”呢?周王朝是大一统的天下,是没有“国外”之说的,说逃奔,那就表示周王朝有“国外”之意了。
  在这个月,公子益师死了。为什么不记载他死的日子呢?因为太久远了。在孔子和他父亲的时代已有不同的说法,在孔子听说的文、宣、成、襄时代说法也不相同,更何况是在孔子听到传说的隐、桓、庄、阂、嘻时代呢,那更有不同的说法了。

说明本篇《隐公元年》,主要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诸侯君主鲁隐公在位的一些事情。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周平王49年期间。周国建国于公元前1044年,距此时已有322年,周室东迁于公元前841年,从此时起称为春秋时期。周国建国后即开始分封,鲁国因此也于公元前1048年前后建国,距此时也有320年左右。本篇主要记载鲁隐公即位之事,其主要依据是孔子所作的《春秋》,而部分内容则为左氏作传,作为说明,同时也是补充,所以称之为《春秋公羊传》。鲁隐公的前任鲁惠公在位46年,其元妃孟子生隐公,鲁隐公一开始并没有被立为鲁国君主,只是辅佐国政,直到鲁惠公改葬后,鲁隐公才正式即位。《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即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称为"春秋三传"。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将春秋三传的渊源说得很详细。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

【注释】1.元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2.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周武王的父亲。武王起兵伐封,灭殷,建立周王朝。

3.公:指鲁隐公。隐公名息姑,鲁惠公继室声子之子。因其弟桓公年幼,立他为太子即位,在位十一年。平:治理。何休注:“平,治也。”反:同“返”。

4.桓:即鲁桓公。名允,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在位十八年。

5.曷:(he和)《易·损·辞》:“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诗·唐风·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诗·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载清载浊。我日构祸,曷云能穀?”《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曷惠其宁。”《说文·曰部》:“曷,何也。”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何”,表示疑问之意。

6.扳:(bān班)古通“攀”。攀援。《楚辞·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公羊传·隐公元年》:“诸大夫扳隐而立之。”《广雅》:“扳,援也。”

7.適:(dí敌)古通“嫡”。正妻生的长子称嫡子,省称“嫡”。《管子·枢言》:“身弥老不知敬其適子者,殆。”《韩非子·亡征》:“轻其適正,庶子称衡。”《列子·力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公羊传·隐公元年》:“立適以长,不以贤。”《篇海类编·人事类》:“適,適庶,与嫡同。”这里用为正室长子之意。

8.邾娄:春秋诸侯国名,即郑国。曹姓,子爵国,为楚所灭。何休注:“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故地在今山东邹县境。仪父:郑国国君,名克,字仪。父,即傅,当时男子的美称。眛: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泗水县东。

9.眜:(miè灭)中国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公羊传·隐公元年》:“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眛。”

10.暨:(jì技)即和、与之意。《书·尧典》:“咨!汝羲暨和。”《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列子·杨朱》:“暨春东作,自曝于日。”《楚辞·九章·悲回风》:“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

11.郑伯:指郑庄公。春秋时周天子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郑国是伯爵级的诸侯国,姬姓,在今河南新郑一带,所以称它的国君为郑伯。段:指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

12.鄢(yan烟):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13.大:(dà垯)扩大、夸张、强调。《公羊传·隐公元年》:“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14.天王:即周天子。周平王。

15.宰咺(xuan喧):周王室大臣。

16.归:(guī龟)古通“馈”。《书·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诗·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诗·小雅·黍苗》:“我行既集,盖云归处。”《左传·闵公二年》:“归公乘马,祭服五称。”《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韩非子·五蠹》:“故智土退处岩穴,归禄不受。”《广雅·释诂三》:“归,遗也。”这里用为赠送之意。

17.赗:(feng奉)《荀子·大略》:“货财曰赙,舆马曰賵。”《仪礼·既夕礼》:“知死者赠,知生者赙。”《公羊传·隐公元年》:“车马曰賵,货财曰赙。”《汉书·叙传》:“赙赗甚厚。”这里用为用财物帮助人办丧事之意。

18.宰:(zǎi仔)《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周礼·序官》:“乃立天官冢宰。”《论语·公冶长》:“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孟子·离娄上》:“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荀子·王制》:“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仪礼·聘礼》:“宰命司马戒众介。”这里是指古代官吏的通称。

19.考:(kǎo烤)《书·洪范》:“五曰考终命。”《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诗·周颂·载见》:“率见昭考,以孝以享。”《尔雅》:“父为考。”《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苍颉篇》:“考妣延年。”《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这里用为去世的父亲之意。

20.赙:(fù父)《左传·隐公三年》:“武氏子来求赙,王未葬也。”《荀子·大略》:“货财曰赙,舆马曰賵。”《礼记·曲礼上》:“吊丧弗能赙。”《仪礼·既夕礼》:“知死者赠,知生者赙。”《公羊传·隐公元年》:“车马曰賵,货财曰赙。”《玉篇》:“赙,以财助丧也。”这里用为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之意。

21.襚:(suì岁)向死者赠衣被。《左传·文公九年》:“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礼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楚人使公亲禭,公患之。”《广雅》:“襚,送也。货财曰赙,车马曰赗,衣衾曰襚。即袭也。”《春秋传》:“楚使公亲襚。”

22.宿(sù素)地名,古国名,风姓,故地在今山东东平县境。《左传·隐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歂臾,风姓也。”

23.祭伯:周王卿士。

24.奔:(bēn贲)逃跑、逃亡。《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得间奔真州。”

25.公子益师:何休注:“公子者,氏也。益师者,名也。诸侯之子称公子。”名众父,字益师。

26.卒:(zú足)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诗·小雅·蓼莪》:“我独不终。”《公羊传·隐公三年》:“大夫曰卒。”《礼记·曲礼下》:“天子死称为‘崩’,诸侯死称为‘薨’,大夫死称为‘卒’。”《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四年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醉读《春秋左传》014 鲁隐公二年夏 莒国发飙和鲁国霸凌事件
论语讲案|第三篇八佾之第1第2章
公羊学语境下昭公流亡的政治哲学分析 | 余治平
春王正月
【闲话春秋】之六十七: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檀弓下第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