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经验秘方5则,值得收藏,肯定用得上

孔光一教授,1931年生,江苏省泰兴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曾任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医系副主任、温病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第一、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和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奖励,曾连续4届被推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

孔光一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余年,十分推崇叶天士、王孟英,临证处方用药受温病学派影响较大,多以寒凉药清伏藏之热,很少纯用温补。他用药平和,不喜用偏僻奇特之药,常于平凡中见奇效。他以法统方,自拟若干经验方,验之临床多效。他主张治内伤病以“护正缓图”为基本原则,治外感病则“祛邪务早务尽”。

一、常用验方

(一)清宣止咳方

功用: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主治:风热夹痰,肺失宣肃的外感咳嗽。症见咳嗽,甚则气喘,夜不能寐,咳黄黏痰,或痰黏难咯,或见胸闷胸痛,咽红而干痒,口干或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组方:前胡10g,桔梗10g,生甘草5g,黄芩10g,

浙贝母10g,僵蚕10g,陈皮 6g,紫菀 10g,赤芍10g,玄参15g。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常用于急慢性气管炎和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亦可用于儿童外感后余邪未净,食欲减退,面色黄暗,喉中有痰;

或用于外感后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加减化裁:

若口唇、咽喉干燥,加南沙参(或北沙参)养阴清肺;

若咳白痰,咳逆上气,加苏子梗、莱菔子化痰下气;

若患者年幼,稚阴稚阳之体,邪易久羁或反复者,以川贝母易浙贝母,用量可减半;

若咳嗽日久,加入百部润肺止咳;

若咳喘气急,加葶苈子、苏子、桑白皮等泻肺平喘;

若伴恶寒发热,加金银花、荆芥穗、板蓝根,疏风、解表、解毒;

若湿热相合,低热起伏,午后加重,则加用藿香、苍术、白蔻仁、滑石之类;

若全身酸楚,骨节烦痛,加羌活、秦艽、生薏苡仁等;

若见鼻塞流清涕,可加入白芷、薄荷,祛风胜湿;

若见鼻衄,则加菊花、芦根、白茅根,清热凉血;

若见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可加入牛蒡子、板蓝根、山豆根、忍冬藤,或合用普济消毒饮以清咽、散结;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还循胃口,故邪犯肺脏,也可累及脾胃,若见纳谷不馨、便溏、苔腻,加茯苓、白术,肺脾同治;

痰多,加半夏、陈皮、茯苓,取二陈汤之意,且多配麦冬,防半夏之燥;

热结肠腑,便秘难下,则加厚朴通腑下气,生山栀通利三焦,总使腑气通顺、邪有出路。

(二)清肝理脾 调经方

功用:清肝理脾,养血调经。

主治:肝脾不调,肝热肾寒,血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诸证。症见胸胁胀痛,头晕头痛,脘胀纳呆,嗳气呃逆,月经不调,少腹冷或痛,腰骶酸痛,急躁易怒,咽喉不舒,口燥咽干,目眩多梦,烘热汗出,大便不调,小便灼热等。

组成:

柴胡10g,黄芩10g,当归10g,赤芍10g,

白芍10g,川芎6g,半夏10g,青皮6g,

陈皮6g,白术10g,龙胆草10g,肉桂3g,

川断10g,生艾叶6g,甘草6g。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诸证,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痛经、经行吐衄、崩漏等;本文由 行之医话 公众号整理编辑

不孕症;经前期综合征(PMS);

更年期综合征;

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和囊性增生病;

女性失眠;

甲亢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加减化裁:

月经后期,加益母草行血;月经先期或崩漏,加丹皮、阿胶珠凉血止血;

月经量少,加丹参、阿胶珠、制首乌等增强养血之力;

痛经,加元胡、香附理气活血止痛;

经前头晕头痛,川芎配菊花、天麻清肝活络止痛;

经前两乳胀痛,加郁金开郁止痛;

脘胀纳呆,嗳气呃逆,可配枳壳、厚朴降胃气,止呃逆;

少腹冷或痛,或四肢逆冷,加乌药、吴茱萸温经止痛;

腰骶酸痛,加牛膝与川断相配滋补肝肾;急躁易怒,大便干,加炒栀子、莲子心清热泻火;目赤,口燥咽干,加麦冬、连翘、菊花养阴清热;

咽中痰阻,则加僵蚕、苏子梗行气祛痰;多梦,加远志、茯苓宁心安神;

烘热汗出,加生龙牡、丹参、麦冬,宁心养阴;

小便灼热,加车前子、黄柏清热利尿;带下黄浊,配苦参、土茯苓等清热燥湿。

(三)通络开郁方

功用:活络开郁,和中止痛。

主治:络脉不和、气机不畅所致各种病症,如胸闷痛,胃痛,脘痞腹胀,两胁不舒,头昏胀痛,肢体麻痹,失眠多梦,月经不调,舌黯,脉弦或涩等。

组成:丹参15~30g,郁金10g,赤白芍各10g,

当归10g,半夏10g,麦冬15g,砂仁(后下)3g,陈皮6g,甘草5g。本文由 行之医话 公众号整理编辑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常用于瘀血阻络、血脉不和所致诸证,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肝硬化、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失眠、妇科疾病等。

加减化裁:

若胸胁苦满甚或胸胁疼痛,加川楝子、柴胡、

黄芩、白蒺藜;

头痛加川芎、天麻;颈项不适加葛根;

腰腿不利加牛膝、杜仲;口苦加龙胆草;

咽干如有物阻,加僵蚕、苏子梗、玄参;

心烦难寐,加栀子、莲子心、远志;

喜呕、不欲饮食、苔腻加竹茹、旋覆花、藿香;

若胸脘痞满、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苔黄腻,为痰热互结,合小陷胸汤;

若病久,疼痛较甚,或痛如针刺,舌黯或有瘀斑,加元胡;

胃脘胀满明显,合用香附、枳壳、厚朴、佛手、香橼、青皮等;

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川芎、生艾叶、柴胡、黄芩等;

畏寒者,加肉桂、干姜、吴茱萸。

(四)养肺化痰祛瘀汤

功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

主治:咳嗽气喘,痰白而黏,量少,胸部膨满,心悸,胸闷胀,气短,动则加重,口干,口唇紫暗,大便干结。面色苍白无华,舌体胖质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

组成:

太子参15g,南北沙参各12g,麦冬20g,

丹参30g,桃杏仁各10g,苏子10g,

川贝母(打)5g,瓜蒌仁15g,炙紫菀10g,

炙款冬花10g。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常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者。

加减化裁:

若喘咳剧烈,痰涎壅盛者,加莱菔子、葶苈子等;

痰黄黏稠者,加浙贝母、鱼腥草、海浮石等;伴肢凉、尿频者,加肉桂、巴戟天、益智仁等;

伴浮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薏苡仁、茯苓等

(五)养正消积汤

功用:益气化痰,解毒消瘀。

主治:咳嗽痰多,咯吐不爽,痰中有血丝,胸闷或痛,腹胀,食少,舌质淡,舌下脉络紫暗且较粗,苔黄腻,脉弦滑。本文由 行之医话 公众号整理编辑

组成

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全瓜蒌20g,浙贝母20g,法半夏10g,白花蛇舌草30g,蚤休20g,半枝莲15g,生薏苡仁30g,砂仁(后下)6g,焦三仙各10g,陈皮8g,甘草5g。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临床常用于肺癌放化疗术后,证属正气亏损,痰热毒邪壅阻于肺者。

肺癌日久,痰热毒邪内停,肺气虚衰,损及脾土,脾肺俱虚。

放化疗术后,邪毒虽减,正气愈虚,治宜养正化积解毒为法。

加减化裁:

兼有阴虚证者,加麦冬、南沙参、天花粉;

胸闷气喘较甚者,加炙麻黄、炙款冬花、地龙;

兼咳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三七粉、白及;

伴发热、痰黄稠者,加鱼腥草、生石膏、黄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光一经验方
咳嗽26
我的首页 微博
顽咳
治疗肺气肿的偏方
孔光一擅治哮喘验案2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