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815季【青春课堂】阅读教学由关键字词辐射开去

卷首语

君姐在讲解《老王》时,抓住“活命”一词深度分析,为我们奉献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忠玉老师积极向君姐学习,并引入“字词辐射教学理念”,在讲解《在烈日和暴雨下》时,紧紧抓住“挣命”一词,引导学生体味祥子的艰辛,体味旧社会的残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忠玉的文章,去学习她的字词辐射“教学”


阅读教学由关键字词辐射开去 

文/ 周忠玉    

我在对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进行个人二次备课的时候,对“挣命”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着读着就读出了一点味道出来。想起了校领导在教研活动时,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业务指导时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要抱着课文死教,你们要教活一点,把关键的、难以理解的字词辐射辐射,由字组成词,由词连成句,长期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形成一种阅读习惯,他们的思维也会得到训练,阅读能力就不会差。”

很久以来我对这种所谓的“字词辐射教学理念”如隔山观海感觉十分迷茫,思维一直停留在想像之中,今天备课一下子变得明晰起来。

我从百度百科里查到“辐射”一词的含义,是这样解释的:“辐射指的是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最早接收到“辐射”的信息是有关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还有微波炉的电磁辐射以及医院CT室外的警示标志:小心辐射等。辐射本身是中性词,而我所了解的“辐射”还有着对我们生活的不良影响。

今天重新揣摩“辐射”一词,在字词教学和阅读教学上我咀嚼出了作为传送能量的方式的独特魅力。作为长篇小说的节选,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进入文本,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进而体会小说的主旨。 

将思绪再拉回到我的备课,我对“挣命”一词进行了思索。一般我们不用“挣命”。“挣”让人想起“挣扎”“挣钱”“挣脱”等。 在“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的语境中,如果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用词,常用的我们可能会用“挣扎”。

百科中对“挣命”是这样解释的:“为活命而挣扎”。用得多好的一个词!却又是多么辛酸的一个词。我读出了老舍对底层人民特别是对以祥子为代表的下层民众的深深理解和无限同情。百科中对“挣命”词条还有这样的例子:《水浒传》第一零三回:“张世开正在挣命, 王庆赶上,照后心又刺一刀,结果了性命。”鲁迅《呐喊·白光》:“而且仵作也证明是生前的落水,因为他确凿曾在水底里挣命,所以十个指甲里都满嵌着河底泥。”

“为活命而挣扎!”备到这儿,我的思绪变得豁然开朗。


这节课不妨就从小说情节祥子拉车“挣命”入手。我调整了以下几个合作探讨的题目。现在我就将我的课堂实录进行了剪辑,将最精彩的几个镜头以画面的形式重播给您看。


我:暑假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今天我们师生将目光聚焦到节选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去体会人物的辛酸苦辣。请同学们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把课题补充完整。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回答很轻松。很多学生立即举手。

生:“(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

生:“(坚强的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艰难地拉车)。

看有很多学生有话要说,我让他们小组开火车说补修饰的词语。

生:体面的祥子、无奈地拉车;贫困的祥子、费力地拉车;勤劳的祥子、麻木地拉车……

生:“(骆驼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痛苦地拉车)”。

我:同学们对小说的情节概括很具体,说明这部长篇小说一定曾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做了认真的阅读。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同学已经读出了祥子的复杂性格。

接着,我追问了“骆驼”一词的由来,因为已经布置学生在暑假阅读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全篇。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大兵掳走的时候“偷”回了三匹骆驼,因此而得名。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补充题目快速概括出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感受,学生在选择什么样的祥子的词语时,脑海中再现小说中的许多细节的。我想这也是符合新课标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的。


我:题目在烈日和暴雨下交待了小说的哪一个要素?

生:环境

我: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语段朗读后回答。

同学们纷纷找出突显“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的语句,或正面的或侧面的;或静态的或动态;或从修辞的角度做体会,学生思维很活,表达很通畅。

我在这个环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精读小说的环境描写段落,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祥子的悲剧性命运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品味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以读代教,以语言活动为核心,进行创意性阅读,对写法不作过多分析,以学生说为主。

说着说着我发现学生开始像脱缰的野马了,我赶紧提醒学生:祥子拉车的环境到底怎样呢?请用一个概括。

学生很聪明,立即刹住话题,开始接现在的话茬:恶劣的。痛苦的。要人命的。

一个学生回答的“要人命的”把大家的目光一下子拽过去了。


我乘机追问:老舍先生在小说中如何写祥子的痛苦感受的呢?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什么?

竟然有学生一下子就联想到“挣命”

我让她找到这一句读出来:“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一下子,我内心暗自窃喜: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学生的思维和我来了一次亲密碰撞!

我一下子完成了我备课时预设的几个探究题上。

我:一般我们不用“挣命”,我们可能会用什么?

生:挣扎

我:“挣”还可以组哪些词?

“挣扎”“挣钱”“挣脱”等

我:同学们词语真丰富。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挣命”呢?

学生翻词典,小声讨论。

很多手举起,我让一个学生回答,他捧着《现代汉语词典》读:“为保全生命而挣扎。”

我:同学们此时有疑问吗?“为保全生命而挣扎”在文本中如何解读呢?你能找出祥子为保全生命做了哪些挣扎?也可联系《骆驼祥子》整本书的内容谈。

顿时,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了,他们有的讲到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却一次又一次破灭;有的谈到了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有的甚至讲到“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勤劳的祥子一步步堕落成为城市的垃圾,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

学生此时的思维都仿佛从困久的笼中飞出,飞向了《骆驼祥子》,飞向了祥子的心灵世界。

此时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祥子为什么要作苦苦挣扎?

生:生存的压力。

我:请具体地谈谈。

生:原本一个人生活就无比艰难,现在虎妞怀孕了。

我:你看书很仔细。对小说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不过我想问:节选的这部分是如何逼着祥子做苦苦挣扎的?

学生在思考、在组内小声讨论。

有学生举手: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拉车的人们,只要今天还不至于挨饿,就懒得去张罗买卖”。我读出祥子到了非出车不可的地步了。要强的祥子不会让有了身孕的虎妞挨饿。

(我暗自赞叹:太好了!但没打断别的学生继续表达的欲望。)

又有学生举手:“正在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了个买卖。这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候,,又赶上这一夏里最热的一天。”我读这一处的时候发现: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祥子都要出来拉座,这也是一种苦苦挣扎。

生:我还发现一天中唯一拉到的客人却是那么地冷酷!

我赶紧追问:你是个细心的读者,从你的发现中老师感觉你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那么你从哪儿发现坐车人的冷酷的?

找出文中三次对坐车人的描写,读出来。并从坐车人的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来剖析他的冷酷无情。

我:你不仅富有同情心,现在看来,你对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也很有研究。(学生很自豪的神情)那么你们知道祥子为什么要做苦苦挣扎了吗?请同学们对我们当初补的题目再做思考,再做补充。(坚强的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痛苦地拉车)为了什么?

生异口同声用了我们在文中找到的词:挣命!

我:很好!你们通过阅读真的走进了老舍的文学世界,抓住对祥子的多侧面的描写,走进了祥子的内心世界,走进了他的命运里。

我:很显然,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是造成祥子悲惨境遇的罪魁祸首,老舍先生想要借此表达什么呢?请大家谈谈阅读本文的最深的感受。

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生:其实是揭露和控诉这人压迫人的旧社会。我们在《故乡》中也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对旧时代旧中国的农民生活遭遇和精神病苦的深沉忧虑。

生:我感觉坐车人对祥子的冷酷无情更反映了整个上层社会对底层民众的压迫。就像祥子遇到的拉包月的杨先生的大太太和二太太,就像孙侦探……

生:……

我:你们说得太好了!小说叙述曲折的故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描写环境就是为了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现在祥子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清晰起来了吗?

最后我们一起轻读《骆驼祥子》小说的结尾(投影):“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这堕落的,自私地,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我:老舍先生曾说:“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我看这里还有骂声。骂什么呢?请同学们继续阅读《骆驼祥子》,感受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恶。

这个环节是我教学的重点。着重引导学生去品味祥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是如何作苦苦挣扎的,为什么要作苦苦挣扎,从而体会祥子的形象,悟出小说的主旨。我设计由“挣命”一关键词生发开去,想到祥子想到恶劣的环境想到冷漠的坐车人,突出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在师生对话中深入文本深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深入到那个时代。


这节课我没有如常规的模式进行,结构和线索我觉得学生在题目中就能获得,我可以不教。以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写法大家也能体会。唯有从祥子的悲惨遭遇中去体会旧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苦挣扎。同时这也是小说的阅读教学,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进行教学更是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我们教者必须要从语言大师的语言中去揣摩。在课堂中我们还揣摩了“裹”“砸”“拽”等传神的动词,体会祥子在恶劣环境下拉车的痛苦。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我想现在我正在做的大约就是由字到词,特别是文章的关键词辐射到的文本篇章的阅读教学。因为我们现在第四学段的字词教学在课堂上不能就只是解决音形义的问题,而应该让字词回到它的语境中,在语境中或理解内容或体会情感或揣摩写法。

我想,这就是“辐射”一词在我课堂上传送的一种能量方式。我从学生意犹未尽的神情中感受到一种满足,一种欣慰和一种动力。

此时我不禁又想起教《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我对“衣冠整齐”的辐射。我当时仅让学生联想带有“衣冠”的词语,学生想到了“衣冠楚楚”和“衣冠禽畜”。“衣冠禽兽”学生都能说出指道德极败坏的人,很显然不适合这样的语境。但对“衣冠楚楚”不理解,以为也是贬义词。后来通过引导快速查词典获得:“楚楚”是“鲜明整洁的样子”。当时得出的结论是“衣冠楚楚”和“衣冠整齐”意思一样。今天想来,这是一个多么没趣的探讨。浅尝辄止。当时如果再钻研一下,再追问一下:他们都要衣冠整齐的到海边栈桥去散步,他们期盼谁的归来?他们期盼的人又是在怎样的境遇下出去的?从而进一步体会“衣冠整齐”的强烈的讽刺意味,同时还能初步体会人与人之间金钱至上的关系。

看来,教学是要不断钻研的,同时也要有创新的精神,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原始阅读感受,这样理解作品、欣赏作品就显得尤为珍贵。我们的课堂也会永远新鲜,永远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②《语文课程标准》③黄厚江《语文的原点》

备注:已发表在《中学语文》2014年第6期上

作者简介
周忠玉,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初级中学 语文教师,语文湿地栖居者。 


青春课堂:阅读教学由关键字词辐射开去 

策划:青春课堂编辑部@语文湿地

编辑:魏志强  于修影  周忠玉

美编:刘晓灿

终审:陈晓东

制作:刘龙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语文试卷分析
【谖草专栏】 整本书阅读我们该如何落实——以《骆驼祥子》为例
做好经典阅读中的领路人 ——浅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指导
开掘语言表像:理解感悟语言的“终南捷径”
字词 指点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三段九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