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钱锺书》④ | 鱼和熊掌兼得的几个技巧


回顾: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汤晏的作品《钱锺书》。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钱锺书与杨绛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经历。

从相识到成婚,这一切都进行得异常顺利,也许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

婚后的夫妻二人急急忙忙地踏上了去往英国的游轮,开始了他们新的求学生涯。

那么,钱锺书在英国又经历了些什么呢?

今天的阅读目标是原书的第5、6章,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求学之路

一九三五年,钱锺书带着新婚的妻子,从上海码头出发,搭船前往英国。

新婚燕尔的小夫妻俩下了轮渡,踏上了这片异国土地,当他们真实而坚定地走进这个国家时,淡淡的紧张和茫然终于渐渐消散。

他们还在这里遇上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

他乡逢故人,自然格外亲昵,于是三人约好了共进晚餐。席间,李先生举起酒杯,玩笑似的称杨绛为钱夫人。

如此,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家就安在了英国。

刚开始,他们住在老金家当租客,杨绛留在家中收拾屋子,钱锺书则赶去牛津大学报到。

他有点等不及,想看看这所梦想中的大学,究竟是什么模样。

牛津大学和普通大学不同,这是一座城市和学校融为一体、毫无壁垒的地方,没有巍峨浩荡的校门,也没有高高垒砌阻隔世人的围墙。

牛津大学是世界上的顶尖大学,它同剑桥大学一起,几乎瓜分了英国名人册。

不仅是英国人,就连全世界的留学生们,也削尖了脑袋想成为牛津大学的一分子。

牛津大学每年都会为海外的优秀学子们保留少数名额,钱锺书正是少数的幸运儿之一。

牛津大学有一个特色制度,即导师制。

在每位学生刚入学时,学院就会为学生指定一位老师作为他的导师,由这位导师来安排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品性。

在中国,大学里最为重要的事情是上课,在这里则不然,学生们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去任意一个课堂听课,如果有事,不用上课也不打紧。

唯一必须要求的就是每周同导师的谈话,这是雷打不动的。

每次谈话,导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书目,要求阅读,而下次谈话的话题,就将针对这些书而展开。

这种制度,显然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十分有帮助。

当走进牛津大学时,锺书忽然想起,自己还在清华大学时,教英文的叶公超先生就曾直言说他不应该来到清华大学,而是应该去牛津大学。

不想,经年后,此话成真。

在清华大学,他是一名优秀学生,到了牛津大学,也同样不居人下。

除了导师的课外,钱锺书也经常去旁听其他学院的课程,只要感兴趣的,便有所涉猎。

喜得爱女

清华大学的图书馆是钱锺书的天堂,而牛津大学的图书馆亦是如此。

钱锺书将这座图书馆称为饱蠹楼。饱蠹楼的图书并不外借,所幸楼中有一行书桌,供人阅读。

钱锺书将自己所有的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中,他涉猎极广,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样样精通。

他延续了清华大学时期的习惯,每阅读一本,就会做详细的读书笔记。

这些都为他后来成为学贯中西的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再厉害的高人也会有罩门,再优秀的学者,也有薄弱之处。钱锺书的弱项在于古文字学,这门课很是令他头疼。

期末考试时,这门功课他考了不及格。

后来,有人说此次挂科是因为钱锺书当时沉迷于侦探小说,所以不得不在下学期重新补考。

这种说法未尝有点可笑,此事杨绛也有所提及,她说那是她第一次看到锺书有那样勤奋的时候。

他每天都沉浸在那门叫“版本和校勘”的课程里,身心俱疲,只能用每天看一本侦探小说来缓解身心。

也就是在这留学期间,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

钱媛小名阿圆。阿圆刚出世时,杨绛因为手术和麻醉的关系,在病床上昏睡了好久。

钱锺书奔波在学校、家中和医院里,来探望了六次,都没能同妻子说上一句话。

直到他来第七次的时候,杨绛终于苏醒过来,好心的护士还特意将阿圆从婴儿房里抱出,让这家人好好团聚一下。

初为人父的年轻人抱着新出生的女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高声地对旁边的人说:这是我的女儿,我喜欢的!

那时,他骄傲得像是拥有了整个世界。

钱锺书和杨绛,都是善于生活的人。

在女儿阿圆诞生之前,杨绛就包办了午餐,作为弥补,钱锺书则负责早餐。

他从英国的同学那里学会了冲茶,英国人酷爱红茶,红茶没有绿茶清冽,却自有一种浓香甘甜,锺书将这手艺学得十分成功。

从此,早餐成了钱锺书在家中的专职工作。

阿圆出世之后,初为人父的钱锺书忙得三点一线地跑。

忙乱里,一向在生活里有点“迂腐”的他就更容易犯错了。

要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子,将房东家的桌布搞得一塌糊涂;要不就是弄坏了门,打碎了台灯。

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差错层出不穷。

很快,锺书在牛津大学的时光也即将接近尾声,在通过了所有科目的考试后,他立即着手准备毕业论文。

论文是毕业前的一道坎,尤其是牛津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对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了。

钱锺书在论文上颇下了些苦功,查阅了许多资料,苦心经营,终于写完了论文。

论文最终被装订成册,由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在馆。

在这片异国的天空下,钱锺书完成了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步骤:丈夫、父亲,还有从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变成了一个眼界开阔的中西文化集大成者。

游子归乡

在牛津大学完成学业后,钱锺书夫妇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带着女儿去了巴黎大学。

早在牛津大学时,钱锺书夫妇就已经通过杨绛的同学向巴黎大学申请注册。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没有注册成功,只能去巴黎大学上课,而无法正式进修,这不能不说是钱氏夫妇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那一年,钱锺书和杨绛带着还不满三个月的小女儿阿圆搭乘火车前往伦敦,然后上船来到巴黎。

巴黎的友人早早就为夫妻二人租赁了公寓,新家坐落在巴黎郊区,距离巴黎只有五分钟路程。

他们安顿好之后,很快完成了入学手续。

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治学气氛大相径庭,这同两国人的性情也有很大关系。

英国人向来严谨、细致,而法国人则偏向浪漫、松散,很是有一种潇洒不羁之气。

能够体会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氛围,亦是钱锺书的幸运。

巴黎对钱锺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直到他写《围城》,直到他深有感触地说出“巴黎大而世界小”这句话,都可看出巴黎在他心中,是举足轻重的。

他来巴黎不是为了成为一名旅途上的游客,而是为了充盈梦想来的。

因此,在经历最初的不适过后,钱锺书重新投入了书海之中。

从十五世纪开始,他按照文学史,精心列出了书单,涵盖不论是有名的还是一带而过的作家。

他真的按照书单一个一个地读了下去。

巴黎大学的图书管理员都十分吃惊,这个中国小伙子每次都是带着一大摞书走,没过几天又将先前的书还回来,然后又带走了一堆书。

在他借阅的书里,有英文、法文、中文,甚至是意大利文,但他读起来毫无阻碍。

他是语言的天才,在国内时就已经精通多门语言,而留洋生涯,更令他的语言能力焕发奇彩。

到了巴黎,他的法语口语在有意识的学习下,没过几个月就变得像正宗法国人一样字正腔圆,柔滑温和。

在巴黎的一年,是钱锺书埋头苦读的一年,亦是惬意的一年,却同样也是思乡的一年。

漂泊在外的游子,无时不刻不思念着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

这时,在欧洲的钱氏夫妇又得到国内传来的消息,说杨绛的母亲在逃难中不幸去世,两人更是归心似箭。

刚刚成为母亲的杨绛,悲痛万分。

局势正在不断恶化,法西斯战争已从亚洲渐渐转向欧洲,这片平静优雅的土地终究也逃脱不了战火的燎烧。

巴黎街头,也出现了武装警备和大大小小的哨所。

钱锺书夫妇毅然决定回到故国,纵使战争全线爆发,作为祖国的儿女,他们也要回去守卫这位母亲。

船票并不好买,经过多方辗转,他们才终于拿到回国的船票。

这时候,女儿阿圆已经学会了讲话,他们搭乘法国邮船阿多士二号,踏上了归国之路。

今日共读《钱锺书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钱锺书与杨绛的国外留学生活。

钱锺书在这片异国的天空下,完成了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步骤:丈夫、父亲、大学者。

可以说,钱锺书此时的人生是幸福完满的,因为他兼顾了家庭与学业,既承担了起家庭责任,也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完成留学的学业后,钱锺书夫妇终于准备回国了,而此时国内的形势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么,回国之后的钱锺书又会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钱锺书在英法留学期间,可谓是收获颇丰,他兼顾了家庭与学业,一面承担责任,一面追求理想。

那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曾兼顾到家庭与工作?

你又是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

本文内容经文化发展出版社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绛:就这样成为“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 本周新书《我们仨》
钱锺书为何不读研究生?
杨绛与钱锺书的牛津留学时光
杨绛:百岁感言真不是我写的,我的留学生活只有吃吃和论文
在英国的日子,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