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在于膳食结构,看完本文你就清楚问题之严重了

本文分七个题目同各位讨论。

一.先请各位看以下数据

据国务院年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提供的资料,我国居民的的膳食荤素搭配严重失衡,摄食以高脂肪的猪肉为主的畜肉越来越多,谷物与蔬菜越来越少,导致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城乡合计已达到34.6%,2020年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油用量远高于推荐值的25克,达到43.2克;每日摄盐量平均9.3克,超过推荐量的5.0-6.0克;水果、豆制品、奶类的消费量偏低。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用油量、盐量与热含量尤高。儿童青少年经常饮用的饮料中的含糖量严重超标。

以上的数值表示国人的膳食结构出了问题,从营养学上说,就是背离了合理营养原则。它是不良的膳食结构,非常值得注意,专家们为此忧心忡忡。因为国内外的研究非常明确,以上导致热量和脂肪摄入过多,以及油、盐、糖严重超标的膳食结构,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它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居民多种慢性病发生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因素。

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慢性病,又称作富贵病,下面我就说说它的严重性。

二.不良膳食结构对健康危害非常严重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16.5%。有资料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平均患3.5种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与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数的80%左右。2019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尽管达到了77.1岁,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有68.7岁。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过4000万。也就是说,我国2.5亿的老年人平均每人有8.3年时间处于不同程度的需要照护阶段,这一数字非同小可,人人都要老,是特令人震惊的。

2019年我国城乡人口的平均肥胖率达12%,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是9.6%,肥胖率是6.4%,估测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达3496万人。北京居民的肥胖率位居全国之首,为25.9%。肥胖不只本身是疾病,还会引发多种慢性病和降低人口素质

以上问题的发生,都是伴随二三十年来国人生活水平提高与膳食结构改变而越来越严重的。

三.不容小视的膳食结构

所谓膳食结构,就是指粮谷类、果蔬类、肉鱼蛋奶类等各类食物在日常膳食中的数量与比例,合理的膳食结构提供给人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种类是全面的,数量与比例是适宜的,此即是平衡膳食。平衡膳食能增强人的免疫力,增进身体健康和祛病延年。例如,日本是不遣余力长期施行科学营养的国家,其之所以成为经济强国、长寿大国,即与男女老幼、上上下下全民重视饮食营养有关。2019年其预期寿命是84.2岁,特别是,日本人的平均健康寿命较我们长得多。

不平衡的膳食结构则与其相反,如以上在我国居民中现在盛行的不良膳食结构,它对国人的危害至少有三:

1.使我国面临艰巨的慢性病防治任务,个人、家庭和国家都将为此承受巨大的压力;

2.使我国2.5亿老年人平均有八年多时间面对养老困难的挑战;

3.如果持续下去,必将影响我国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

由此可见,膳食结构合理或不合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不容小视。

四.必须重视饮食营养对健康的作用

我国的营养事业在上一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得到较大发展。以于若木为首的一批营养专家围绕中小学生与全民营养作了大量工作。于若木先生是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夫人,为著名营养学家,我国现代营养学的开拓者。早在30多年前就曾撰文提出:“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1983年)”、“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1984)”、“普及营养知识造福子孙万代(1986年)”、“普及营养知识是一个重要课题(1987)”、“重视营养教育(1987年)”、“发展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1987年)”。很早就提出了“调整食物结构,促进营养平衡”,指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是预防慢性病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令人很遗憾的是,事过三十余年,现在很多人对饮食安全给予了关注,但对建立和维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则仍然很不在意。

食物不只能够充饥和让人享受美味,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对健康的两面性。食用得当,会发挥祛病延年的保健作用;食用不当,会损害人的健康。在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饥不择食,食能果腹就满意了。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市场上的食品空前的极大丰富,很多居民选择食物的标准如果仍是味美、是好吃,后果就很危险了。现在不少人就持有这样的错误观点:高档的食品营养丰富,肉食吃得多就是吃得好,也就营养好,则就很不合时宜了。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所说的情况,便是很自然的了。

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就如于若木先生指出的,是我们对营养的作用认识不足,主要表现是长期以来对营养教育和普及营养知识重视不够。

五.什么样的膳食结构符合理营养

现今,国人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正确地选择食物和科学的利用食物,换言之,就是如何通过平衡膳食,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专家们认为,现今,我国居民正处在膳食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如再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向公众普及营养知识和在中小学校推行学生营养餐,后果将更为严重。

该怎样通过平衡膳食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呢?中国营养学会提出的原则性建议是:每天摄食食物种类应至少为12种,每周摄食要超过25种以上;荤素比保持在以1比7。如此,绝大多数人就能保证获得较多种类的营养素,就不太可能发生非主流营养素缺乏。

那么,该怎样具体安排呢?这是个大题目,非本文可以完成。本文仅对《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作一简要介绍。宝塔是由中国营养学会依据其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设计的。为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施行,将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达出来,生动形象的对成人每天的膳食结构进行了量化,能让人了解到各类食物的大致进食量和彼此间有科学比例。

六.介绍居民膳食宝塔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最早制定于1997年,后经数次修订,大致内容如下: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一般成人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各层的位置和面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最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克和200-30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10克(鱼虾类50-125克,畜禽肉类50-100克,蛋类25-50克);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300克和平均相当于50克大豆的豆制品。第五层是塔尖,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克,食盐不超过6克。

在此基础上,人们再依据同类食物置换的原则选择食物品种,并充足饮水,就基本上能使每天的饮食达到平衡膳食结构,可以从每日的饮食中获得合理营养,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各位:请将你自已与家人吃的食物与宝塔对照一下,符合吗?如差别很大,就必须警惕了,至少,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营养知识了。

七.总结

国人的膳食结构近些年发生了巨大变化,距离平衡膳食越来越远。由此居民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老年人平均有8.3年时间处在不同程度的需要他人照护的阶段。如果持续下去,我国人口素质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说,宣传、了解、贯彻科学的营养知识,改变不良的膳食结构,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请您回过头来再看看本文的第一和第二节,是必定深有感触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2020年10月23日

2.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3.国家卫健委.《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年)》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5.陈杰等.2.5亿人面临养老挑战.21世纪经济报导.2021年1月

6.于若木.于若木文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2月

7.刘政.老年人该怎样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图片取之网络。撰稿:佺芾.天又雨;审修:刘政)

刘政 主任医师。早年做过临床医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为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获省部级与市级研究奖各三项,出版专著九部,在电视、学校、社区做健康讲座数r百场。

作者附言:本文所谈是事关囯计民生之大事。作为献身营养事业30余年的作者,深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请各位手机下载“今日头条”,查看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便能看到更多相关作品,请转发,欢迎同各位探讨,让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努力。愿普天下男女老幼,人人能从合理营养中获得幸福安康!

#健康2021##头条食养##头条健康##带来新知#@谣零零计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发布
约1/3的肿瘤和1/2其他慢性病是因饮食结构不良
如何挑选食物,给你推荐一个黄金法则!
食药同源,膳药同功:吃得好不如吃得巧
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与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平衡膳食:追求舌尖上的健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