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然保护区要争做建设生态文明表率
自然保护区要争做建设生态文明表率 来源: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陈祯德 发布时间:2009-12-17 阅读:2185次 【字体: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我们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内容。作为以保护和建设自然生态为专职职能的自然保护区,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抓紧机遇,奋勇当先,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一、 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和国家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我们在探索和把握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握人类文明发展方向、消除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以至推进全球生态改革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改善和提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为人类创造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最本质的物质条件。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具有适宜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论搞任何项目建设的选址,首选的条件就是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条件,即项目所在地环境资源的质量及拥有量对项目建设发展的影响程度,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再考虑项目自身的发展问题。说明环境条件是首要的最基本的。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改善当代人的生存条件,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建设生存发展的必要环境。所以说,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自觉地维护和创造所必要的基础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重点之一,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资源物种丰富,生态类型多样,构成了在全球独树一帜的生态、人文景观。但环境资源的拥有量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作比较,始终是有限的。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环境、环境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认真总结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运用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又适应发展需要的诸如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循环经济等基本国策和战略措施,以保障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生态良好、人民富裕、文明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10多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无疑地对全球全人类是一个不可相比的伟大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重大决策和战略措施。就生物物种而言,任何生命物种(包括人类),都需要在与其生存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其生命历程,才能完整地充分地发挥其生命功能。而在生命世界里,一切生命物质又都是在其生命历程中通过相互之间物质能量的转换而相依相存,构成了一个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境与环境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错综复杂的循环运作体系,即我们常说的生态平衡,生态循环。在这个生态体系中,各生物物种都是依靠相互之间所输出的物质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任何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消失,都会使这个体系的运作功能产生残缺,而导致其他物种及其生态系统丧失生存条件,产生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物种生存的空间和功能。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持续发展,质量要求是全面、协调。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和作用,首先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重点,维护和构筑生态安全,消除和避免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二、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机构自身的功能、职责和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系,才能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准确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对付自身的环境破环行为而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受到人为保护的特定自然区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自然保护区的程度和力度,越越明显地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的精华区域,尽管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各别,景观各异,功能殊同,以及所蕴藏的资源物种千姿百态千差万别,但也就是自然保护区这些奇观异景及其特殊功能,为人类探索其生存发展空间,营造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物质资料。自然保护区具有如下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自然保护区是资源物种的聚集地,尤其是珍惜濒危物种的保护地而称谓物种基因库。在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及其完整的典型的生态系统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国家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手段来就地保护这种生态环境,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同时也是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和示范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资源物种和完整的生态系统,为开展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社会学等多种有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本底材料,是人类探索和维护自然规律、构建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佳途径的研究和实验室。
    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自然保护区以真真切切的自然生态实物景观,展示物种资源、生态系统的生存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与生存环境的联系、展示保护资源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实践成果、展示保护自然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失败与成功范例,宣传党和国家保护自然环境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普及环保科技知识等。教育和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认识自然、关注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心灵、规范人们的环境行为等,都具有最直接最典型的效果。同时,自然保护区也是文化教育的天然课堂和实验场所,开展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相关专业对口实践学习,其教学效果就远比课堂教学明显得多。
   
自然保护区是开发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享受自然向往自然的情趣日益高涨。自然保护区又以其千奇百怪的自然风光深深地诱惑着人们,使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悄然兴起,呈现出一派凡是生态旅游业兴旺的地方无一不是自然保护区,凡是自然保护区无一没有生态旅游业的格局。
    自然保护区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基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消极保护,而是为了在实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一方面是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模式和指导。
    综合自然保护区上述基本功能,对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特别是自然保护区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明显的示范、借鉴、指导等促进作用。
    三、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作贡献
   
自然保护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是建设生态文明实践中,不论其地位、作用和职责,都只能是为建设生态文明作出表率,别无选择。
    1、 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保护区事业发展新局面。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开拓创新,并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和优化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作用。一般说来,建立自然保护区,都有一套比较系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但在实施具体的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生态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发生新的情况和问题,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致力于持续发展,及时补充和完善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狠抓落实,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发生和变化,既不能停留在已不适应需要的水平上,也不能固定在所不适应的模式上。要认真开展自然保护区相关学科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和掌握区内资源物种(特别是珍惜濒危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演替规律及其与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有的放失地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为其营造和提供优越的生存繁衍环境,促进其保持最佳生存状态,实现区内物种之间、生态系统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生存平衡发展。
    2、 努力发挥基地优势作用,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好示范和指导。国家为保障自然保护区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资金、技术、人力、物力方面都给了重点投入,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职能作用也相对集中,构成了自然保护区及其管理机构发挥基地功能作用的基础和优势,使自然保护区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做出表率不仅是应当的,也是可行的,而且是能够做好的。
   
首先,要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观。要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落实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实际行动上,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效果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效益上,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做出表率。
    其次,要努力把实施自然保护区管理和建设的实用技术和成功经验推广出去,为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相对地说,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区周边及更大范围的区域,是一个点与面的关系。因地制宜地把点上的技术和经验推广到面上,既为面上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点上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创造了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条件,点与面相得益彰。
    3、 努力发挥自然保护区对外交流合作广泛的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改革开放30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不改革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不开放就没有出路。贵州草海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的,国际合作的友谊之手,帮助草海摆脱了困境。固步自封只能是作茧自缚,自己困自己。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充实和增强自然保护区功能不无益处。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自然保护区对外合作交流的窗口和门路扩展到保护区周边地区,推进外围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协调发展的氛围,也是自然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4、 努力发挥自然博物馆和自然讲坛的宣传教育优势,为建设生态文明增添精神力量。自然环境宣传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宣传教育的内容也各有侧重,但宣传的目的和落脚点,不外乎是集中到干什么、为什么干和怎样干三个方面。加强环境宣传教育起到动员和引导人们认识自然、关注自然、维护自然的作用。总结回顾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的经验教训,最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又针对性地进行。即:把党和国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改善当地人们生存环境的必要性、紧迫性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懂得为什么要做;把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的对象及措施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利益结合起来,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受教育者懂得怎么做,学了就会做。对接受宣传教育群体也根据实际需要分别层次因势利导。一般来说,上了年纪的人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较少,重点是青少年;外来人群中专门观光旅游的也是重点,城镇与农村的闲散人都是重点。对环境意识浓厚的侧重于环境科技、环境知识方面的传授和普及,增强其应对环境能力;对缺乏环境意识的则是以提高认识,增强环境意识入手,同时利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现身说法,自己教育自己,树立环境观念。整个宣传教育活动都免不了利用口头、资料、图片、实物、电影、电视、幻灯、课堂教学、集中培训、现场演练、集会宣讲等内容和方式。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把宣传内容从泛泛的宣传集中到改善人们自身生存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上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把宣传教育的方式从宣传车、大喇叭、广播等提高到编印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知识竞赛。把宣传教育的质量从统计宣传教育的次数、听众、观众人数等深化到接受环境知识、技术的程度和参与环保的力度上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获得国内外一致公认,就是从这些内容、方式和效果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要建自然保护区?
规范人类的行为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美丽家园的必然条件
建设生态文明 国有企业更要做好表率
中国自然保护地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选择性必修3)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如何?听陈部长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