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


一、传统中国武术所描述的武术“内功”
 

按照武术传统的定义和描述:拥有内功者肌肉并不一定很发达,表面的爆发力也不一定强大,而技击伤人于“暗劲”。一拳、一掌的打击,可能表面伤痕不大,但是内部损伤严重。外形功力不显,内藏劲力强大。这就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内功”!
 

这种中国武术内家拳的“内功”是真的吗?内功技击的功法和效果存在吗?
 


长期以来中国武术内家拳的“内功”在现实中又往往难以见到踪影,所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二、现代科技对太极拳内功的测试
 

最近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科研所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陈式太极拳十一代传人张志俊师傅的太极拳进行了科学的测试。测试的结果虽然还不能完全解释太极拳的奥秘,但是从测试结果分析而得到的结论,却正好能够解释太极拳内功。实际上结论就是一种是用现代科学解释太极拳“内功”的理论。
 

张志俊师傅的技击功法就非常接近这种“内功”。张志俊师傅是真正拥有中国武术“内功”的太极传人。

在现代体育科学仪器的测试下,显示出张志俊表面的体能素质并不强,爆发力和绝对力量也基本就是一个普通人,似乎在他身上根本就没拥有什么强大的功力。
 

但是实际格斗的现场显示,张志俊的搏击格斗威力惊人。这与他的体能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特别是最后的测试显示,他用太极拳的方式击打的效果却是非常强大。从测试仪器的数据上还是窥视到了太极拳击打的部分原理。恐怕这也就是有史以来,现代科技揭示太极拳“内功”原理的第一个解释吧!
 

从测试数据表明了以下几点:
 

1、击打力量测试的三维加速器显示的“击打时间”数据:张鹏(张志俊儿子)和张志俊的拳击作用时间分别为:2.33秒和2.27秒。其他测试者分别为:1.58秒、1.79秒、1.85秒和1.88秒等。
 

张鹏、张志俊父子的数据接近,几乎是其他人的两倍。“击打时间”越长,击打效果越强烈。所以事实证明太极拳的击打的作用力最小,速度也最慢,但是作用时间最长,内部震动损伤最大。所以太极拳击打效果大大超过其他人。
 

2、被太极拳击打的感觉是表面不严重,身体内部震动很大。这点与传统的内功伤人效果极其相似。用测试者的感受描述是:“拳头打在胸口但是感觉是肚子疼。”“是坦克车、推土机的感觉,是震荡全身的感觉。” 这点显然就是传统武术描写的“内功”击打现象。
 

3、张志俊表面肌肉虽然不发达,但是击打时参与运动的肌肉群发力最协调,同步性最高。表现的数据为:

 


1)张志俊肌肉群发力运动的肌肉电压均方差值最小,为:368微伏。其他测试者分别为:2362微伏;1151微伏;784微伏。其他人的测试值比张志俊的大2~6倍。这个数据的意义是表示太极拳的击打方式能够瞬间发出最大力量的同时,还能够使自己的关节稳定性和自我保护最好。
 

2)张志俊肌肉群发力运动的肌肉电压差值最小,为:126微伏。其他测试者比较大的为:776.97微伏。这个数据越小表明参与运动的肌肉群协调性越好,同步性越高。
 

以上数据表明张志俊的肌肉群发力的同时性很好,而且各个肌肉的发力几乎相等。(这点他儿子张鹏的数据也非常接近)。这表示太极拳打拳时的肌肉群同时发力性是非常好的,所以能够在瞬间爆发非常强大的击打力量。具有这样能力的发力者,不需要表面肌肉的非常发达,但是由于肌肉群在发力的时候协调性好而得到最大的击打力量。“全身力量同时作用于一点”,这正是人体潜能瞬时爆发的根据。这点解释了太极拳内功技击的力量来源!
 

4、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主持测试的李教授,对测试数据以及测试者感受的结果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太极拳是一种最省力,效率最高的一种击打方法,是“最高境界的格斗术”。
 


以上是从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录像中整理分析的结果。
 

我认为,以上的结果可能就是现代科学初步解释太极拳“内功”的基本原理。
 

至于测试对张志俊师傅高超的太极拳格斗技术,实际上应该属于太极拳对人体运动规律的高度总结和在格斗中的合理利用问题。这个问题不属于“内功”的解释,这里就不讨论了。
 

三、关于太极拳内功的练习
 

知道了内功的原理,也就抹去了太极拳内功神秘的面纱。练习太极拳的内功就不再太神秘。所以我认为,太极拳的内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以由现代科学逐步被认识的。因此练习太极拳的“内功”也不神秘,实际上就是练习一种最科学的技击发力方式而已。
 

练习过陈式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在太极拳的拳理上,练习太极拳的发力是总是要求不要发死力,要放松,使用“弹抖劲”。
 

“弹抖劲”发力的关键是,发力前要求肌肉充分放松。在发力的瞬间动员全体肌肉群同时动作,突然出击,然后又迅速放松恢复。
 

这种发力方式虽然说白了可能不神秘,但是却非常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涉及到腰、肩等部位的发力就更加不容易。一定要经过反复练习、体会才可能运用自如。所以太极拳的一个发力动作,一个招式往往要反复练习,细心体会。
 

在一套陈式太极拳练习中,往往有很多的发力动作和招式。这些可都是太极拳发力(也是“内功”)的基本练习方法。甚至一些发力的招式可能与实际技击没有太多的关联,但是这也可能是为了练习太极拳发力的安排设计的。
 

因此,如果希望学习掌握太极拳的内功,就必须认真学习太极拳的发力。没有发力就没有内功可言。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其他运动项目。例如打羽毛球。太极拳发力这点与羽毛球的击打有几分相似之处。
 

羽毛球的击打也是要求放松,甩动发力,不要用死力。实际上也是要求参与运动的肌肉群协调、同时发力。所以一些羽毛球高手尽管击打(羽毛球)的力量很大,但是表面的肌肉都不是非常发达的(例如国家队的林丹、傅海峰等)。在实际中,让一个肌肉发达,力量很大的人,用尽力量击打羽毛球,而往往获得的击打力量并不大。这些都是在羽毛球球场上司空见惯的事实。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羽毛球高手可能也是具备了一定功底的“内功”哦。但是羽毛球运动员个个有伤,所以羽毛球击打的这点点“内功”与太极拳高手一般不容易受伤的情况来看,两者的“内功”造诣不在一个级别上。 
 

四、不发力的太极拳有“内功”吗?
 

实际上,社会流传的很多太极拳基本都是不发力的。这些太极拳有“内功”吗?例如杨式太极拳。
 

可以肯定地说,按照上面解释的太极拳“内功”含义,不练习发力肯定掌握不了太极拳“内功”。练习社会流行的24式、88式等杨式太极拳是没有发力练习的,肯定不会学到“内功”了。这些太极拳没有了任何技击的意义,在流传中已经蜕变为一种健身运动了。
 

至于关于太极拳“内功”的另外一种类似于体内“气息流”的说法(类似于气功),目前虽有一些试图用意念控制人体生物电流的说法的解释。但是可惜的是,我们到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现代科学的直接证明和解释。
所以就算个别人在几十年的太极拳练习中真是掌握了这种用意念控制人体生物电流的“气功”(或“内功”),也仅仅是偶然的个案而已。因为不具备可“复制”性,也就没有太实际的意义了。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说法:“练习太极拳的人千千万,成功者仅一两人”而已。
 

的确,能够在练习太极拳中得到这种“气功”,真是太难了!要说从练拳中能够得到一点内气功,陈氏太极拳相对具有优势!
 

但是作为一种老少适宜的健身运动方式,杨式太极拳还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效果应该比广播体操要强得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志俊太极拳技击
张志俊太极拳技击讲解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实用技击张志俊讲解
这个值得一看:太极大师张志俊谈太极拳的技击之秘
【视频】张志俊:陈式太极拳技击系列之三十二式擒拿
张志俊讲解太极技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