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太极拳的独门特征“以静御动,一触即发”,论断正品太极的模样

太极拳的全部体用可以用“以静御动”、“一触即发”两大特征概括。

“以静御动”是自己练功之法

我守我疆不越界,就是“静”,拳不出尖、劲不出圈、身法收敛成一线、身如立杆如轴旋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就是“静”,在守静的前提下去打拳行功,进退顾盼定随意动止,而身形、拳势不出周身的“浑圆圈”之外,整体进退,冲之不散,撞之不开,就是“以静御动”、“视动犹静”。

与之相反的例证,则是大弓步大马步的偏倚散乱,出尖越界,主动出手,单向发劲,动中求动,授人以柄。

“一触即发”是使用之法

身如轴立,旋转中正,不偏不倚,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四面八方用劲必须具有双向对立的平衡劲,所以处处时时都是身形如杆立,步小而活,两腿如并为一腿,进步必跟,退步必随,瞬间启动“一触即发”的抖颤内劲。

直立稍息式的身法步法,与大弓步大马步身法,二者在启动“一触即发”的内家丹田真劲时,其启动快慢、力度、反应灵敏度上高下立判。

“以静御动,一触即发”的换一个说法就是几千年《孙子兵法》相传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思想,在太极拳上,仍然是最高的拳法指导思想。

论断正品太极的模样

太极拳的“一触即发”是腰间内劲的爆发,劲生于内,不借助外物,也只有在最自然的“稍息式”站立状态下,才能在进退顾盼运动中最快地随时启动“一触即发”的内劲爆发。

在保证“稍息式”身法要求前提下的走架行拳,就是太极拳最高拳理境界的“打拳如走路”,高架活 步,就是正品原创太极拳的真正模样。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如拉满了的弓弦,随时都可以放箭,就是“一触即发”的机警状态。

所以,民国太极隐士宋书铭《周身大用论》说,“一要心性与意静,自然无处不轻灵。二要遍体气流行,一定继续不能停。三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一要、二要”就是形松意紧,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三要“猴头”,就是保持“一触即发”的机警状态,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

今日之太极拳主流,无不是长弓大马,若是深研,真就不符合太极拳的“以静御动,一触即发”拳理

以静御动,就是我守我疆,不偏不倚,不丢不顶,进退旋转,自然步法。做出大弓大马步者心中已是主动顶抗、原地阵地战相对抗的思想,完全失掉了太极拳的走化、以柔克刚的高级、灵活思维。

只有脚下活步的前提下,才有完全的不丢不顶的效果。也只有自然走路的状态下才有“活步”的最佳身法。

以高架活步与大弓大马步架势者相比较,高架活步完全符合“以静御动,一触即发。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技术要求。高架活步,上下成一线,如平地立杆,沉静内敛,旋转自如,随时随处都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

而大弓步大马步的架势就粗糙太多了,每一次的换步、内劲都有缺陷、凸凹、断续之病,在高架活步的面前,就是一种拳架有病的反面教材。

真正做到了内劲上下贯通,也就达到了“主宰于腰”,以腰为轴,以腰行拳,就是一种“疾步傲首”的自然走路状态,不偏不倚,整体进退,是不屑于、也绝不会出现大弓步大马步的身形,因为内劲已经收敛、主宰于腰,手足四梢都是腰间内劲的发射窗口,手脚始终是灵活的、自由的状态。一旦有出现大弓大马就意味着武功内劲废掉了,内劲萎靡,与世间的常人无异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练出腰间内劲的时候,才会使用大弓步大马步打拳,用支架的支撑顶力,这都是通俗的平常人的活计。

所以太极推手的功用,就是来检验你用的是腰间的内劲活劲,还是弓步马步的支架力拙力僵力,所谓“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此之谓也。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揖手 2021/06/22 星期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权友:太极拳架高低与功夫修练
三种太极步的练法
太极拳-----回答弟子的练拳提问 陈雄
武当 | 秘传太极五行步
习练杨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陈雄聊太极拳93】杨氏太极拳松身功的练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