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远必自迩 登高必自卑


  《中庸》云: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此言谓君子之道者,乃中庸之道也,所谓行文以释义,《中庸》全书所论者中庸也,自篇首至末皆不离此二字。是以古人不我欺,不似是而非;所引所鉴俱为循中庸而行,万变不离其宗,终始如一,由此以观是书,则能删繁就简,涵泳玩索只为得中庸之真义,苟能得其真义则欲书百篇而可为百篇,欲字千言而可字千言,一通百通,若不得其真义,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舜得其位、禄、寿是为过与亢欤?此其不为居高而践民乎?此亦可为中庸之道乎?可也。中庸之道也,非不偏不倚,亦非循规蹈矩,是其偏而不害,循蹈规矩而不僵。舜有大德而利万世之民,故可得其位,食其禄,享其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或云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求识之途,漫漫而长兮,茫茫而暗矣,贪多而勿得,欲速则不达,不可求完全而自固,当有篑土之垒,功不亏一篑。无所谓得全而所以谓有失。以迩而行远,以卑而登高,未有远迩之分,卑高之别,中庸之道,不害一物。卑者,低也,下也,有言云: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其意也。

      人微而言轻,力小而位薄能为智高识专,举足轻重之事乎?可也,遵道而行,勿背道而驰。《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故大德者必受命于天,大德者天自佑之;德薄者,自能佑之,不为害而不利,争而不为之事,持中和之道,低者就高,高者自危,低而不自毁,高而不自恃,原中庸之道者,本无高低之分也,人不知其道,故自掘坑秽而庸人自蔽。诚不偿得失也。

     色物凡相,本是俗身,岂可俗俗凡凡,自堕死门。自是行之于道而我觉,思之于心而余悟,明心见性,圆明觉知,自有造化。

      予阅书二日,似有阅春秋两载之感,虽有沉闷苦胁之难,多为妙不可言之喜,故借以乘间记而载之。不日获多,受益之时,当有不忘求识之难,不忘远迩低高之戒。

      时为岁次辛丑夏中澣,月余将卒业而返,所见所得依依留念,人无所定,如飘零而聚,苟其一生将囿,穷且益坚,更不可忘求识之心而泯然茫茫,亦或牢骚有时不尽,当以中和而处之,是得其真义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子问道》一:宁子用10个问题,解决了人生真义,道之真义。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八
古人论“诚”
中庸 第十七章
中庸·第十七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