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六经六日”(四)

   今日继续伤寒论“六经六日”的探索,在此之前,引用清代名医张锡驹一段话,他十分重视六经传经,他说:“首在弄清传经的道理,传经乃伤寒之大关键,传经不明,虽读是书无益也。传经之法,一曰太阳,二曰阳明,六气以法相传,周而复始,一定不移,见气传而非病传也,本太阳病不解,或入于阴,或入于阳,不拘时日,无分次第,随其证而治之,此传经之大关键也。”(《伤寒论直解·太阳病篇》)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原文以伤寒起始,伴随不大便的症状六七日了,是符合六日厥阴受之的,七日又是新的经行且至太阳经,六七日也可能是在厥阴和太阳的过渡时间。纵览全部条文不难发现,《伤寒论》中“不大便”和“六七日”多个条文固定搭配在一起,如: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这个条文中“医二三下之”,为什么要在六七日的时候给予“下”法呢?是因为大便难解吗?继续往下看: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到这里,疑问更深了,条文中明确说了“若不大便六七日”就担心有“燥矢”。条文行文逻辑上“六七日”和“大便”一定是有关系的。这里用了一个假设语句“若”,“若”就是可能出现的情况,其后的“恐”也是一个不指向的假设句,那么“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矢”便是需要“若”这个条件和“恐”这个条件同时成立,这一句话才成立。比如的确有不大便六七日的情况,那不一定有燥矢的情况,这不难理解。带着“六七日”和“大便”之间某种关系的疑问,继续往下看: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在第六、七日的时候张仲景祖师爷开始说大便的情况,为什么《伤寒论》中几乎没有在一二日、三四日的时候说大便的情况呢?又如【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鞕,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这里的伤寒十三日,那是经行的第二个周期的太阳,称呼上相当于伤寒六日。到这里似乎可以说,张仲景祖师爷说“大便”与“六七日”相关联的时候,实际是在说“大便”与“厥阴和太阳”的关联,那其关联是什么呢?

  第一,这个关联是在“阳明病”之前。

  第二,这个关联和治疗有关。如上第209条,用的是小承气汤;阳明胃家实的症状才开始显现,便预防治疗。如果不预防搞个肠梗阻怕是有点难搞哟,即使现在医疗条件下,治疗肠梗阻也不是服药就能完事。

   第251条(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也是与小承气汤,四五日少少与之,六日就予一升。为啥不四五日直接给一升小承气?同上,胃家实的症状或者说大便还没有硬到很难处理,故在“下”的程度上轻一些。

   好,那么我们来看,在六七日的时候,如果出现了第八日阳明经实证时又如何处理?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大承气汤

【322】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大承气汤。

   以上三个条文,都在五六日,经行厥阴和太阳时就出现比较重的阳明经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腹胀等),于是都用了“下”的程度较重的大承气汤。

   那么,如果在六七日没预防大便问题,到了第八日出现阳明经证如何处理呢?好,来看,《金匮要略》:

【21.3】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大承气汤

【21.7】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燥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

   你看,这是到阳明经证的时候(第八日)便用了大承气汤。

   到这里来个结:《伤寒论》中的“六七日”是符合“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的规律的。根据六七日的时间在治疗上对阳明证做了示范,阳明证大便硬不要等到经行之阳明很硬了才去处理,应是预防处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伤寒论》中没有一二日,三四日就说大便的情况。《伤寒论》中的一日二日…等都是有意义的,个别条文除外,根植于“伤寒一日,太阳受之…”的前提下,理解相关条文,起码,对于我来说更通畅了。

   我还是那句话,求识路上,不要怕错,错了才有机会改正。

   现将《伤寒论》中提到“六七日”的条文摘录于下,以供参考。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一云大便青),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209】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51】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一云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299】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322】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333】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346】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357】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张仲景祖师爷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腹诊相关条文
视频 | 赵红军教授讲解《孙曼之伤寒论讲稿》1-8条
伤寒论.第7条
六经七日愈
我观 “病发于阳、发于阴”的本意
张仲景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少阴、太阴,怎样排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